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082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传导的线路连接器,特别是由两部份组成的可快速装拆的电源插头(H01R 17/00)。
背景技术
1878年当爱迪生在纽约开办电灯(力)公司时,电源插头早已在市场上大量生产和使用了。因为当时欧美早已有数不清的电灯公司,只是爱迪生比较出名,而且他开办的电灯(力)公司经营得比较成功,因此才有人以为电力系统是由他开创的。每家电力公司在开始发展时由于输入用户家中电力的电压电流、直流交流、安全标准等等的不同,因而发展出各不相同的电源插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全球至今存在数不清的电源插头规格。但是在当今人员交往频繁的世界上,各国生产的各种电器不可避免地要在全球各地使用,例如作为旅客个人随身携带的流动电话、数码相机、手提电脑、…,每天都要用专用的交流充电器在不同的国家里充电,就要面临电源插头和电源插座的匹配问题。又如在某个国家生产的电器(例如法国生产的电热床毡)作为圣诞礼物送到中国,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
目前全球市电的电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100-127伏,由于工作电流较大,对于两脚的电源插头来说大多使用扁插脚。另一类是200-250伏,由于绝缘要求较高,对于两脚的电源插头来说大多使用圆插脚。但是插脚的尺寸和两脚之间的距离各国都不一定相同,何况一对扁脚既可以被布置成平行的,又可以是不平行的。如果是三脚插头,则接地插脚就既可以是圆的又可以是扁的,因此插头脚组合的变化就更大了。所以目前全球电器生产商对于一件同一电压类别的产品要准备多种不同的电源插头,而且只能在确定了销往何地时才能把插头装上产品,这样做对任何生产商都是十分不便的。
很早就有人实用新型了接驳插头,该插头的插脚被做成能插入供电的电源插座的插孔中,而该接驳插头上的插孔可以让其它形式的插脚插入。可惜不少政府明文规定,不符合当地使用的电源插头的电器,不能在当地出售。后来又有不少人实用新型了各种万能插头,但是没有一种是真正万能的。而且它们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转换操作麻烦,成本又比普通电源插头高。根据一电器一插头原则,由于绝大部份的电器只在使用时才被插入电源插座,因此这些高价的插头没有被插入插座时,就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它既能真正配合全球所有的电源插座,方便旅行者随身携带的各种电器能在各地直接插入,又能保持原有电源插头的低成本,解决了产品必须知道销售地才能装插头的问题,还能替整个社会节约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主要包括两个部份一个是连接电源线的插头体部份;另一个是插入电源插座的插头脚部份;该插头体部份和该插头脚部份上制有彼此滑配卡接的装置,该插头体部份和该插头脚部份通过该滑配卡接的装置扣接定位,设于该插头体部份上的导电区与设于该插头脚部份上的铜脚的上端电连接,当该插头体部份和该插头脚部份滑配卡接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源插头;当该插头脚部份从该插头体部份上分离后,有装置自动地把所有和该插头体部份作电气连接的金属部份遮蔽。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原理和结构,下面将以香港现用的插入BS 546插座的BS 1363电源插头为例,参照下列附图进行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各部件的装配次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体部份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脚部份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脚部份的顶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纵向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体部份底壳的工作图,显示定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外形在图1中,以立体图的形式,显示了上、下两个角度的外形。图1中的11是插头体部份,12是插头脚部份,13是脱钩按孔,14是铜脚。
图2以侧视图的方式表示出插头体部份11由面壳111、线路板112和底壳113叠成一体后再把插头脚部份12沿插头体部份11下面的滑槽嵌入,扣接定位。图2中的114是用铆钉固定在线路板上的弹性接触片,用来和插头脚部份12上的铜脚14的上端接触导电。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纵向剖视图,须注意的是它和图2的方向相反,但清楚地表示出线路板112、弹性触片114和铜脚14之间的关系。使用线路板112的原因是当插头脚部份12须要插入其它规格的(例如CEE 7/4)电源插座中去时,铜脚14在插头脚部份12上的位置当然和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不同啦,因此线路板112的导电区形状预先把铜脚14的所有位置都考虑在内,这样,同一块线路板112就可以用于配合各种不同的插头脚部份12了。对于不同的插头脚部份12,只是弹性接触片114的铆固位置不同而已。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体部份11的立体分解图。图4中的产品放置方向和图2相同。由图4可见塑料制的面壳和底壳111和113和线路板112。由于线路板112在上下壳体中的定位、电源线和线路板112的连接、电源线的防拉防缩、上下壳体的固定、等等,都是先有技术,本领域的中等技术人员一看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就明白的,就不再多说了。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志在说明,并非限制。例如插头体部份11不一定要做成图中所示的长方形;也不一定非要把两部份(111和113)做成垂直方向配合。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脚部份12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起见,只以双重绝缘电源插头为例,这样可以只画两个接相线和中线的铜脚14的导电和遮蔽结构。把本实用新型用于第一类绝缘的电源插头时,接地铜脚14的导电和遮蔽结构可以做成和相线铜脚14的完全相同。图5中由上至下分别为上盖121,绝缘挡片122,弹簧123,中盖124,底盖125,铜脚14。当带铜脚14的底盖125装在中盖124上时,铜脚14的顶端141就和中盖124上的孔142的孔口齐平,孔142上放有绝缘挡片122,挡片122被放在半圆柱形凹槽143中的弹簧顶住,永远遮蔽住该顶端141。上盖121装上后,除了起一个密封绝缘的作用,它的两条侧边51和52还作为整个插头脚部份12的导轨,滑套在位于插头体部份11的底壳113下表面的定位滑槽(见图8中的81)内。这样,当插头脚部份12被沿着插头体部份11上的定位滑槽推到尽头而被扣钩扣住后,插头脚部份12和插头体部份11就成为一体,不会相对松脱了。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插头脚部份12的顶视图,图中只见到上盖121,中盖123,一部份的绝缘挡片122和两条1.2毫米宽的弹性接触片114滑槽61。可见在插头脚部份12的顶面是看不见、摸不到任何带电体的。当组装好了的插头脚部份12被沿着组装好了的插头体部份11上的定位滑槽向配合方向推时,插头体部份11上的两个弹性接触片114就在该两条滑槽61中向前移动(本图中是向上移动),快到尽头时该两个弹性接触片114就把遮蔽住铜脚14顶端141的绝缘挡片122逐渐推开,到尽头时该两个弹性接触片114已把绝缘挡片122完全推离遮蔽位置,使自己和该顶端141完全接触。
图7是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纵向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当插头脚部份12被沿着插头体部份11上的定位滑槽推向尽头时,插头脚部份12上的止挡72就把插头体部份11上的弹性扣钩71逐渐向上顶起,等到『嗒』的一声扣钩扣住后,插头脚部份12和插头体部份11就成为一体了。要解除这种连接只要用指端伸入脱钩按孔13,把插头体部份11上的弹性扣钩71向上顶起,同时把插头脚部份12抽出来就行了。
通过上面的叙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由两部份组成的电源插头的优点在于由于插头体部份11是全球通用的,因此任何电器只须在出厂时再装上相配的插头脚部份12就行了。插头脚部份12在任何单位(例如家庭、办公室、医院、学校、等等)都只须永久地装在电源插座中,不须拔出来。这样,每件电器的『插头』实际的用铜量大大减少。由于插头脚部份12现在是跟电源插座走,将来任何国家的旅行者到任何外国去旅行都不会有插头的配合问题,因为插头体部份11和各种插头脚部份12的配合只有一种。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插头,主要由连接电源线的插头体和插入电源插座的插头脚两部份组成,其特征为,该插头体部份和该插头脚部份上制有彼此滑配卡接的装置,该插头体部份和该插头脚部份通过该滑配卡接的装置扣接定位,设于该插头体部份上的导电区与设于该插头脚部份上的铜脚的上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插头体部份主要由面壳、线路板和底壳三大件组成。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导电区设于该线路板上,具有能接触各种规格插头的铜脚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插头脚部份包括有上盖,绝缘挡片,弹簧,中盖和底盖。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滑配卡接的装置包括有一滑配装置,该滑配装置由作为导轨的该插头脚部份的上盖的两条侧边,和作为滑套的插头体部份的底壳下表面上的定位滑槽所组成。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滑配卡接的装置包括有一卡接装置,该卡接装置由位于插头脚部份上的止挡和位于插头体部份上的弹性扣钩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电源插头具有一遮蔽装置,该遮蔽装置由位于插头脚部份的中盖和上盖之间的绝缘挡片和把该绝缘挡片永远压向遮蔽位置的弹簧所组成。
8.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为,该电源插头还具有一可将该弹性扣钩向上顶起以抽出插头脚部份的脱钩按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插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连接电源线的插头体部分;另一个是插入电源插座的插头脚部分;该插头体部分和该插头脚部分上制有彼此滑配卡接的装置,当该插头体部分和该插头脚部分滑配卡接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源插头;当该插头脚部分从该插头体部分上分离后,有装置自动地把所有和该插头体部分作电气连接的金属部分遮蔽。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既能真正配合全球所有的电源插座,又能保持原有电源插头的低成本,解决了产品必须知道销售地才能装插头的问题,还能替整个社会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H01R13/453GK2691098SQ0328108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志峯 申请人:刘志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