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8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日常使用的电器开关。
目前,在安装日光灯时,都是采用灯管、底座、镇流器、启动器开关组成的配套电路,在开关接通后,启动器会自动“点燃”日光灯,现在一只启动器的使用寿命一般较短,一但启动器烧坏,对灯管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忘记关灯,而人又不在,突然来电的情况下,日光灯会自动点燃,造成用电浪费,相应地也会使灯管使用寿命缩短。普通的按扭启动器断电慢,使用不当的话,要按多次才能启动日光灯,而每次对日光灯管都有冲击,因此,影响了日光灯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普通拉线开关上对个别零部件进行改造,并增加几个小部件,制成一个新的拉线开关,在日光灯线路中既可作开关使用,又可代替启动器的使用,从而节约原材料并延长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普通拉线开关的基础上,将拉线摇臂增加两个与中心对称的齿,新设计一个端面有一圆弧形凸缘,沿中心对称开有两个缺口的启动转片(2),可与启动转片凸缘离合的启动弹片(3),另外,还有两个接线柱(4)、(5)。
下面对照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图1为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充当普通开关使用的部分,其结构原理与普通拉线开关相同。拉线摇臂(1)上的两齿刚好套在启动转片(2)的两个缺口内,形成一个整体,启动弹片(3)压在启动转片(2)的圆弧形凸缘上,启动弹片(3)与拉线摇臂(1)及接线柱(4)之间都有约2毫米左右的空隙,胶木座子上有三个凸出的胶木销(图1中有剖面线的三个小圆部分),其中有两个使启动弹片(2)固定,在使用过程中让弹片(3)不至于碰到拉线摇臂上或接线柱(4)上。
图2为拉线开关充当启动器部分的结构图。启动转片(2)的两个缺口套在拉线摇臂(1)的两个新增的齿上,通过复位弹簧压紧套在转轴上,并能随拉线摇臂(1)一同转动、一同复位,启动弹片(3)一端是压在启动转片(2)的凸缘上,另一端与接线柱(5)的一端通过小螺丝固定在开关的胶木座子上。接线柱(4)是一块呈“
”形的导电片,垂直插入开关的胶木座子中,其上端通过螺丝接引出线,其下端开有一通孔,可套在开关转轴上,它通过复位弹簧与启动转片(2)接在一起。
图3、没有拉拉线时启动器部分断开状态图。在没有拉拉线时,启动弹片(3)与启动转片(2)的凸缘是断开的,其间隙约1.5毫米。
图4、用力拉拉线时,启动器部分接通状态图,用力拉拉线时,拉线摇臂(1)带动左边的转轮,使左边开关部分接通电源,拉线摇臂(1)同时带动右边的启动转片(2),使启动转片(2)的凸缘与启动弹片(3)接通,这时相当于电原理图(5)中的开关K1,和启动器部分的K2都接通,保持拉线稍顿一下,让灯丝加热(两秒钟足够了),当松手放开拉线后,启动转片(2)随同拉线摇臂一同复位,在复位过程中的前段时间,启动转片(2)与启动弹片(3)还是处于导通给灯丝加热状态,只有复位快结束时,启动转片(2)才与启动弹片(3)快速断开,由于灯丝已加热,可以发射电子,断电又很快,因此镇流器可以产生足够的高压,一次使日光灯点燃。再拉拉线时,可使图5中的K1断电,K2也是处于断开状态,使日光灯熄灭。
图5、日光灯安装电原理图K1、K2相当于一个连动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用于日光灯的电路上,由于省掉了启动器,把灯丝的预热与拉开关在同一时间进行,缩短了灯丝预热时间,便于操作;利用普通启动器启动日光灯,总是要启动几次才能“点燃”日光灯,每次启动都对日光灯管有冲击,从而缩短灯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能达到节省电能,延长日光灯管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中启动转片(2)上的凸缘宽度控制在3.5-4.5毫米间,接线柱(4)(5)均为铜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由胶木底座、复位弹簧、拉线摇臂、止动片、接线柱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有一在普通拉线开关的摇臂上增加了两个与中心对称的齿的摇臂(1),开两个对称缺口且其端面有一圆弧形凸缘的启动转片(2),可与启动转片凸缘离合的启动弹片(3)以及两个接线柱(4)、(5)。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其特征是启动转片的圆弧形凸缘的宽度为3.5-4.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其特征是接线柱(4)呈“
”形,其下端开一通孔。
专利摘要
一种可代替启动器的拉线开关,在普通拉线开关的拉线摇臂上增加了两个与中心对称的齿,一个端面有一圆弧形凸缘,沿中心对称开有两个缺口的启动转片(2),可与启动转片上的凸缘离合的启动弹片(3)通过小螺钉固定在胶木底座上,拉动拉线时可同时控制电路的断、通和灯管的启动,具有节电和延长日光灯管使用寿命的作用。
文档编号H05B41/04GK87204706SQ87204706
公开日1988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10月19日
发明者杨国奇, 盛克亚 申请人:杨国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