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886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将热传导性能好的热板与多个中空管体相结合,并在管体上串接散热鳍片所构成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产业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生产出许多高精密度的电子组件,这些电子组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功能增强而且运行的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着产生热量的大幅提高。因此,为了维持电子组件在其许可的温度下继续运行,如何快速有效地散热已成为现今本领域技术人员最迫切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图1为一种公知的散热器1a,主要用来安装在如中央处理器(CPU)等电子发热组件上。如图1所示,包括一导热基座(Heat Sink)10a及多个热管(Heat Pipe)11a和散热鳍片12a。其中,各热管11a的一端垂直设置并固定在导热基座10a上。散热鳍片12a以相等的间隔穿设固定在各热管11a的另一端,从而构成所述的散热器1a。散热器1a通过导热基座10a紧密贴设在电子发热组件的表面,使电子发热组件将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1a的导热基座10a上,使固定安装在导热基座10a上的各热管11a随之受热,并使各热管11a内部的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13a受热后气化,从而吸收导热基座10a上的热量使热基座10a的温度降低,当气化后的工作流体13a上升并远离导热基座10a时,即可恢复成液态并被各热管11a内壁上的毛细组织(wick structure)14a所吸附。同时,热量可扩散至各串接在热管11a上的散热鳍片12a,使电子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能以较快的速度由导热基座10a传导至各散热鳍片12a上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由于各热管11a必须用胶合或其它连接手段固定在导热基座10a上,使各热管11a与导热基座10a之间存在有成为热传导阻隔的其它介质。导热基座10a在整个热传过程中一直为固态,并无相变化的现象产生,所以其热传效果不佳,难以显出热管11a高效快速传热的特性。
本设计人为了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利用热传导特性佳的热板与多个中空管体相结合,各管体内部与该热板的内部相通,在各管体上共同串接多个散热鳍片,从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包括一热板以及多个内部呈中空的管体。热板包括一上盖与一下盖,上、下盖相互盖合,以在热板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用以填充适量的工作流体,而各热管则分布在热板表面上并竖立设置,各管体内部皆与热板的中空容室相通,且管体上串接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当热板受热后,因为各管体内部均与热板的中空容室相通,所以中空容室内的工作流体经相变化而气化,可直接将热量快速带离热板并传导至各散热鳍片上,可以快速散热并且达到更佳的热传导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将热板与多个管体相结合,而各管体的内部与热板的内部互通,可以有效地维持热板高效快速散热的特性,使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达到更佳的热传效率及快速散热的目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散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的平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使用状态的另一平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a-散热器10a-导热基座 11a-热管12a-散热鳍片 13a-工作流体14a-毛细组织1-热板10-上盖 11-下盖12-中空容室 13-支撑结构2-管体20-腔室 21-散热鳍片22-穿孔 3-电子发热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平面剖视图。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包括热板1以及竖立在热板1表面上的多个管体2,其中热板1为一平板体,包括一上盖10与一下盖11。上、下盖10、11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铜等。上、下盖10、11彼此相对并相互紧密盖合,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封闭且位于热板1内部的中空容室12,在中空容室12内填充有适量的工作流体(图中未示出)。
各管体2内部均为中空,分别在各管体2内部形成一腔室20。各管体2分布在热板1表面上,其一端连接在热板1的上盖10的顶面,使各管体2的腔室20均与热板1的中空容室12相通,各管体2的另一端则由上盖10顶面处分别垂直向上延伸而独自竖立设置。在各管体2上共同串接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21,各散热鳍片21上开设有与管体2的分布位置相对且数量相等的穿孔22,各管体2分别插入各穿孔22中。
上述各管体2也可以是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和工作流体的热管。
本实用新型在热板1的中空容室12内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供工作流体吸附及扩散的支撑结构13。由于支撑结构13必须具有以下二种作用一是用于供中空容室12内的工作流体吸附扩散,二是其本身在结构上应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作用,当对热板1抽真空时,可以提供热板1适当的结构强度,因此支撑结构13可以用高分子的毛细材料以发泡方式制成,如陶瓷;或者用粉末冶金方式制成,具有多孔的结构,使支撑结构13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二种作用,从而能确保热板1可维持高效快速传热的特性。
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
如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一电子发热组件3上时,将热板1的下盖11底面紧密贴设在电子发热组件3的表面。一旦热板1受热后,因为各管体2的腔室20均与热板1的中空容室12相通,因此中空容室12内的工作流体经相变化而气化,可直接将热量快速地带至各管体2的腔室20内,以达到更佳的热传效果,并通过各管体2上的散热鳍片21将腔室20内的热量传导至外界空气中并逐渐扩散、降温,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当气化后的工作流体获得冷却而恢复成液态时,即可顺着各管体2的腔室20的内壁面流回中空容室12内,并被支撑结构13所吸附并均匀扩散。当工作流体再次受热后即循环上述步骤通过不断进行相变化来完成热传导的工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将热板1与多个管体2相结合,而各管体2的内部与热板1的内部互通,且管体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21,因此可以通过工作流体的相变化而直接将热量快速传导至外界,而不需要经过现有技术中不必要的阻隔介质。同时,支撑结构13具有毛细组织并且有支撑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持热板1高效快速散热的特性,使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达到更佳的热传效率及快速散热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同理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热板,包括一上盖与一下盖,所述上、下盖相互盖合,从而在所述热板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在所述中空容室内填充工作流体;及多个内部为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分布在所述热板表面上并竖立设置,各所述管体内部均与所述热板的中空容室相通,所述管体上串接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板的中空容室内设置有一供工作流体吸附扩散用的支撑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粉末冶金方式制成,具有多孔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高分子的毛细材料用发泡的方式制成,具有多孔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的毛细材料为陶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内部设有毛细组织与工作流体的热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散热鳍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分布位置相对且数量相等的穿孔,各所述管体分别插入所述穿孔中。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多重流路的散热器,包括一热板以及多个内部为中空的管体。该热板包括一上盖与一下盖。该上、下盖相互紧密盖合,从而在热板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在该中空容室内填充适量的工作流体。各管体分布在热板表面上并且竖立设置。各管体内部均与热板的中空容室相通。管体上串接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当热板受热后,因为各管体内部均与热板的中空容室相通,中空容室内的工作流体在相变化时,可直接将热量快速带离发热组件并传导至各散热鳍片上,可以达到更佳的热传导效果及快速散热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97826SQ20032010350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唯耕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