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5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电话机、微型摄像机或便携信息终端等在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收发信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称为托架(cradle)的连接台(也称为底座)。
在托架中安装插头的同时,连接电缆,经该电缆连接托架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另一方面,在便携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安装接口部件,连接设置在电子设备侧的接口部件与设置在托架中的插头,由此可在电子设备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之间快速准确地传输数据。托架的最简单的情况可例举便携电话机用的充电器。
以前,这种托架固有在保持于托架中的电子设备中,但发明了具备可与多种便携电话机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的通用性高的托架(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上述发明中,托架具有保持便携电话机的保持轨道、和连接于便携电话机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另外,托架的连接器经弹簧支撑在托架上,可沿上下、前后左右移动。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便携电话机的连接器与托架的连接器相对错位,托架的连接器也可自由游动地移动,与便携电话机的连接器嵌合。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77670号公报但是,在托架上设置上述连接器机构会增加托架的结构,而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接口部件)与托架侧的连接器(插头)直接嵌合时结构相对简单。
装载在这种托架上的接口连接器(或I/O连接器)通常是将触头排列成2列的多极双面接触连接器(dual in-line connector),双面接触插头用绝缘性的立式壁包围触头,使手不直接接触双面接触的触头。这种双面接触插头变为所谓的四周有围带(four-wall shrouded),外形变大。
但是,必需托架的电子设备(例如微型摄像机)的尺寸减小加快发展,当然装配在上述电子设备上的双面接触接口部件也要求小型化。因此,装配在托架上的双面接触插头也要求小型化,基本上没有形成包围触头的绝缘性固定立式壁的余地(所谓无壁形头)。
但是,即使没有形成绝缘性包围壁的余地来小型化双面接触插头,触头也总是剥出,附着尘埃或当手接触触头时,很可能也也引起触头的接触不良。因此,在小型化双面接触插头的同时,要求防尘措施。
另外,若考虑维修性,则期望在电子设备侧的双面接触接口部件中配置由接受来自凸型触头的接触压的固定触头构成的凹型触头,另一方面,在设置在托架中的双面接触插头中配置由弯曲板簧构成的凸型触头。
即,与接受接触压侧的固定触头相比,提供接触压侧的凸型触头由于反复插入或拔下触头,有寿命缩短的倾向。因此,若将寿命短的凸型触头设置在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上,则为了交换连接器,必然将局部分解电子设备,因而不优选。
因此,在考虑必需交换连接器的情况下,最好将配置由寿命短的弯曲板簧构成的凸型触头的双面接触插头设为托架侧的连接器。这不限于托架用连接器,也适用于电缆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不会总是剥出的小型、多极电连接插头。
发明者为了满足上述目的,发明了以下新的电连接插头。
(1)一种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插头架,该插头架包括框架部;和头部,作为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头部,与上述框架部一体形成,从上述框架部突出,具有装配板部;触头,作为由具备弯曲顶部的弯曲板簧构成的多个触头,将上述触头并列配置在上述头部的装配板部,将夹持上述装配板部并相对的上述触头的弯曲顶部彼此配置在相反的方向上;和遮挡件,当未将上述头部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覆盖上述触头,当将上述头部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由对方侧接口部件按压上并容纳于上述框架部中,由此使上述触头露出。
(1)中记载的发明不需要包围触头的绝缘性立式壁,由薄壁的遮挡部包围触头构成,可小型化电连接插头与对方侧接口部件。另外,在未将该电连接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的状态下,遮挡件进出包围触头,手不容易接触触头。另一方面,在将该电连接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的状态下,遮挡件后退,触头与对方侧接口部件接触,对方侧接口部件包围触头,所以手不容易接触触头。
(2)在上述(1)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施加压出上述遮挡件的力的弹性部件,以便当从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拔下上述头部时,上述遮挡件覆盖上述触头。
根据(2)所述的发明,当未将电连接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时,遮挡件通过弹性部件的施加力移动,从外部遮断触头,所以可保护触头免于尘埃或手的接触。另外,上述弹性部件例如是压缩圈簧。
(3)在上述(1)或(2)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配板部中设置大致平板状的顶部,夹持上述装配板部并相对的上述触头的弯曲顶部间距离比上述顶部的幅度稍大,配置上述触头,使向上述对方侧接口部件赋予接触压。
根据(3)上述的发明,就接口部件与插头的结合而言,通过用薄板簧使触头接触来代替现有的销连接,所以可小型化插头。
(4)在上述(1)至(3)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夹持上述装配板部并相对的上述触头的各边缘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从上述头部伸出,可固定在印刷基板上。
根据(4)上述的发明,即使是窄间距的触头,也可通过将触头表面安装在印刷基板的定位图形上来对应。
(5)在上述(1)至(4)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上述框架部的薄壳,上述薄壳的边缘部是焊接性接头彼此相反地成对横向设置多个,该焊接性接头可固定在上述印刷基板上。
根据(5)记载的发明的电连接插头可与表面安装部件一样安装在印刷基板上。
(6)在上述(1)至(4)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金属薄板的上述薄壳在覆盖上述框架部的同时,局部突出,局部覆盖上述头部。
根据(6)所述的发明,通过由金属薄板的薄壳覆盖框架部,在结构上增强框架部,进而覆盖该插头并进行屏蔽。另外,上述薄壳的局部突出后局部覆盖头部,所以在将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的状态下,一体屏蔽对方侧接口部件与该插头。
(7)在上述(1)至(6)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遮挡部具有一对夹持上述多个触头并相对的第一遮挡壁与第二遮挡壁,在上述第一遮挡壁和第二遮挡壁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对限制框,上述一对限制框分别具有对向的沟槽,在上述装配板部的触头的两个装配面中分别相反地形成一对L字形的轨道,将上述一对L字形的轨道嵌合在上述凹字形的沟槽中,上述遮挡件可自由进退地移动。
根据(7)所述的发明,因为一对L字形的轨道嵌合在凹字形沟槽中,所以形成遮挡件的平行移动可靠、防止非必要打开遮挡件上部的结构。
(8)在上述(1)至(7)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经上述印刷基板装配在托架中。
(9)在上述(1)至(8)之一中记载的电连接插头中,其特征在于经上述印刷基板电缆连接。
(10)一种接口部件,连接于上述(1)-(9)之一上述的电连接插头上。
所谓“绝缘性插头架”可认为是由电绝缘的材质形成的插头架。“绝缘性插头架”也可以具有由电绝缘体保持触头的功能。
所谓“头部与插头框架部一体形成”也可以是由电绝缘体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加工插头架。另外,在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后,局部机械加工也无妨。另外,也可一体切削加工所有部件。
本发明中的“触头”为了以0.5mm左右的窄间距排列,优选是“板簧”。若以销排列“触头”,则必需一定大小的对应于触头销的开槽插孔销的外径,难以0.5mm左右的窄间距来排列触头。
“触头”的极数若被用作接口连接器,则排列40极。即“触头”单侧可排列到20个,可对应于触头的用途而最低排列到单侧13个(26极)。
所谓“绝缘性遮挡件”也可认为是由电绝缘材质形成的遮挡件。“绝缘性遮挡件”也可具有由电绝缘体隔绝触头的功能。“遮挡部”认为是以将触头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以外时,覆盖触头并使触头与外部隔绝。
“遮挡件”可认为是一体成型遮挡部、和形成于遮挡部两侧的第一与第二法兰部, “形成一体的遮挡件”认为是嵌合在“插头架中的框架部”的开口部中并可滑动地平滑结合。
因此,将“遮挡件”象衬套那样安装在“插头架中的框架部”内,但不是静态安装,也可考虑可滑动地可动安装。
另外,可考虑遮挡部以在侧面形成有开槽沟的薄板箱状形成,也可认为框架部的上部在装配板部的触头装配面侧设置间隙,经上述间隙,遮挡部覆盖触头地突出。
这种遮挡件的结构可减小头部的厚度,进而可小型化对方侧接口部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插头的俯视图。
图2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插头的主视图。
图2C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插头的侧面图。
图3A是图2A的电连接插头的Z-Z’线的截面图。
图3B是图2A的电连接插头的Y-Y’线的截面图。
图3C是图2A的电连接插头的Y-Y’线的另一截面图。
图4是装载本发明中电连接插头的印刷基板中形成的图形布局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电连接插头的外观图,表示遮挡件覆盖触头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中的电连接插头的外观图,表示遮挡件被容纳在框架部中的状态。
图7是将本发明的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遮挡部与插头架中的装配板部的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局部分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插头并表示其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电连接插头10(下面简称为插头10)具备插头架1、触头2、遮挡件3、薄壳4和压缩圈簧5。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插头架1由绝缘性原料形成,具备头部1a和框架部1b。头部1a和框架部1b一体形成,头部1a从框架部1b突出。
触头2是由弯曲板簧构成的触头,具有弯曲顶部21。触头2并列配置在形成于头部1a中的装配板部12中。并列配置的多个触头2在装配板部12的表面背面各面中各一列地共计配置两列。夹持装配板部12并相对的两个触头配置成各弯曲顶部21相反。
框架部1b形成由相对的一对长边壁100a及100b、与同该长边壁100a及100b正交地设置的一对短边壁110a及110b包围的筒状。在框架部1b中,头部1a突出的面(上面)和与该面相对的面(底面)开口。从框架部1b的底面插入绝缘性遮挡件3,组装具备遮挡件3的插头架1。在框架部1b的内侧与装配板部12之间设置间隙,遮挡件3进入上述间隙。
遮挡件3由电绝缘体一体成型夹持装配板部12的壁状遮挡部31、和形成于遮挡件3两侧的第一法兰部33a与第二法兰部33b。
法兰部33a及33b形成为下面开口的箱状,在内壁上部形成支撑压缩圈簧5的一端的突起32。
遮挡部31的第一遮挡壁31a与第二遮挡壁31b相向构成,在第一遮挡壁31a与第二遮挡壁31b之间形成覆盖多个触头2用的开口部30。另外,在遮挡部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形成插入装配板部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沟槽31c及31d。
上述结构的遮挡件3可滑动地平滑结合并嵌合在插头架1的框架部1b的开口部分中。
薄壳4弯曲金属薄板来一体形成,从插头架1的上方组装,覆盖框架部1b的外侧。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缩圈簧5事先组装在遮挡件3的底部,在组装薄壳4与插头架1之后,弯曲薄壳4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设置于底面中的弯曲片,压缩圈簧5与上述弯曲片配置在遮挡件3的底部。
在插头架1的头部1a的上部形成帽状的顶部11,从顶部11向下突出地形成装配板部12。因为顶部11为伞状,所以纵向截面T字形地一体形成顶部11与装配板部12。在装配板部12的两个外面分别梳形地形成埋设触头2用的筋状浅槽。
另外,在插头架1的上部形成一对立柱13a及立柱13b,以支撑顶部1与装配板部12。这些顶部11与装配板部12的上部、与立柱13a及13b形成用于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头部1a。
在框架部1b的长边壁100a的外面形成三角形突起14b与三角形突起14d。同样,在与长边壁100a相对的长边壁100b的外面,与突起14b对向地形成三角形突起14a(未图示)。同样,在长边壁100b的外面,在与突起14d对向的位置上还形成三角形突起14c(未图示)。这些突起14a-14d用于咬合后述的薄壳4的孔43a-43d。
在薄壳4的上部,相对地形成纵向截面大致为S字形的弯曲片42a与弯曲片42b。同样,在薄壳4的上部相对地形成纵向截面大致为S字形的弯曲片42c与弯曲片42d。
另外,在覆盖框架部1b的长边壁100a的薄壳4的薄壳长边壁400a中设置矩形孔43b与43d。在覆盖长边壁100b的薄壳4的薄壳长边壁400b中也与孔43b相对地形成孔43a(未图示)、与孔43d相对地形成孔43c(未图示)。
薄壳4的内侧截面积形成得比框架部1b的外侧截面积稍大,从插头架1的上方插入薄壳4地组装插头架1与薄壳4。
弯曲片42a及弯曲片42b从立柱13a稍浮出地覆盖立柱13a。同样,弯曲片42c及弯曲片42d从立柱13b稍浮出地覆盖立柱13b。薄壳4及弯曲片42a-42d的作用如后上述。
与框架部1b紧贴地装配薄壳4。即,若将薄壳4插入插头架1中至一定程度,则突起14b及14d分别嵌合在矩形孔43b及43d中。同样,突起14a及14c分别嵌合在矩形孔43a及43c中。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中的插头10的结构。图2A-图2C是表示组装插头10的情况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图2C是侧面图。图2B的右半部分是图2A的X-X’截面图。
图3A是图2B的Z-Z’线的截面图,图3B和图3C是图2B的Y-Y’线的截面图。另外,图3B及图3C示出触头2,但在触头2中有长度各不相同的长触头2a与短触头2b,图3B示出长触头2a,图3C中示出短触头2b。
如图3B所示,由弯曲板簧构成的长触头2a保持在装配板部12上,以经装配板部12相对的一对长触头2a的弯曲顶部21相反。以装配板部12为间隔成对地并列配置多个长触头2a。
同时,如图3C所示,由弯曲板簧构成的短触头2b保持在装配板部12上,以经装配板部12相对的一对短触头2b的弯曲顶部21相反。以装配板部12为间隔成对地并列配置多个短触头2b。
这里,长触头2a与短触头2b通过从各边缘部22底面至弯曲顶部21所在位置的长度不同来区别。当将长触头2a从边缘部22底面至弯曲顶部21所在位置的长度设为T1、将短触头2b从边缘部22底面至弯曲顶部21所在位置的长度设为T2时,从边缘部22底面至弯曲顶部21所在位置的长度长的一方是长触头2a,从边缘部22底面至弯曲顶部21所在位置的长度短的一方是短触头2b,存在T1>T2的关系。长触头2a例如排列在电源线上,短触头2b例如排列在信号线上。
将长触头2a与短触头2b并列配置在装配板12上,夹持装配板12且触头2相对地配置在装配板12中,形成多极的双面接触。
如图3B或图3C所示,夹持装配板12且相对的一对触头2a的各边缘部22指向相反方向,从插头架1突出地配置,在装配板12的相同平面中相邻的触头2横向设置地并列配置。另外,触头2a及2b的各自的边缘部22可固定在印刷基板(未图示)上。
另外,如图3B或图3C所示,遮挡件3的遮挡部31覆盖由并列配置在装配板部12两个面中的多个触头2构成的列。
另外,如图2B所示,在插头架1内配置一对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缩圈簧5。压缩圈簧5的一端的内径插入遮挡件3内的突起32中,压缩圈簧5的另一端的内径插入向插头架1内伸出的薄壳4的肋41中。即,压缩圈簧5安装在遮挡件3内的突起32与薄壳4中的肋41之间。
即,压缩圈簧5施加将遮挡件3压向插头架1内的力。换言之,压缩圈簧5施加力使遮挡件部31覆盖由成对并列配置的多个触头2构成的各列。
另外,如图2A所示,在薄壳4的薄壳长边壁400b的边缘部中,分别相反地成对地横向设置用于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可焊接接头44a与接头44b。同样,在薄壳长边壁400b中也分别相反地成对横向设置可焊接性接头44c与接头44d。
图4是装载插头10的印刷基板中形成的定位图形的图形布局图。图4中的图形布局图对应于图1所示的插头10。
如图4所示,在印刷基板中形成分别通过焊接而熔接薄壳的接头43a-43d的定位图形6a-6d、和通过焊接熔接触头2的最终边缘部的定位图形组60。插头10的触头2固定在定位图形组60中,在构成连接对象物的印刷基板中通过焊接而熔接表面安装部件等。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动作。图5是插头10的外观图,表示未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状态。图6是插头10的外观图,表示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的状态。
图5的纵向截面图对应于图3B及图3C,表示遮挡件3覆盖触头2的状态。如图3B和图3C所示,长触头2a及短触头2b由顶部11和遮挡部31覆盖,手不容易接触到长触头2a及短触头2b。另外,尘埃也很少附着到长触头2a及短触头2b上。
另外,夹持装配板部12并相对的一对长触头2a的弯曲顶部21间的长度L1比顶部11的纵向宽度的长度L2稍大(图3B)。同样,夹持装配板部12并相对的一对短触头2b的弯曲顶部21间的长度L’也比顶部11的纵向宽度的长度L’2稍大(图3C)。因此,该成对的多个长触头2a及短触头2b向对方侧接口部件施加接触压。
将包含顶部11与立柱13a及立柱13b的头部1a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另外,在顶部11中形成不会搞错与对方侧接口部件的插入方向的键沟槽15。对方侧接口部件具有H字形的插入开口,当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遮挡部31的上面抵接上述插入开口的边缘。
若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则遮挡部31与上述插入开口的边缘接触,所以不能进出于接口部件的插入开口内,被沿框架部1b的方向按下。因此,如图6所示,触头2露出,触头2按压对方侧接口部件的固定触头,由此触头2与接口部件的固定触头接触。
若从对方接口部件中拔下插头10,则由于压缩圈簧5的施力,遮挡件3向顶部11的方向移动,遮挡件3恢复成覆盖触头2的图5的状态。
图7是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9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中,将插头10的头部1a插入接口部件9中的开口部90中,接口部件9的遮挡件91被头部1a按压,向开口部90的深处后退。
如图1所示,金属薄板的薄壳4在覆盖框架部1b的同时,局部突出,构成弯曲片42a-42d,局部覆盖形成于头部1a两侧的立柱13a及立柱13b。另一方面,图7中,金属薄板的接口部件外壳94覆盖接口部件架,同时,从开口部90的边缘部开始弯曲成截面为U字形,向开口部90的内壁伸出。
图7中,通过由金属薄板的薄壳4来覆盖框架部1b,可在结构上增强框架部1b,进而覆盖接口部件10并进行屏蔽。
另外,因为薄壳4局部突出后局部覆盖头部1a,所以头部1a的一部分(立柱13a及13b)即使在接口部件的开口部90内也被构成薄壳4的金属板覆盖。从而,在将插头10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9中的状态下,一体屏蔽对方侧接口部件9与接口部件10。
下面,按照图8的立体图来说明第一遮挡壁31a及第二遮挡壁31b与插头架1中的装配板部12的关系。
如图8所示,遮挡部31具备夹持装配板部12并相对的第一遮挡壁31a及第二遮挡壁31b。
在第一遮挡壁31a的两侧设置一对限制框34a及34b,同时,在第二遮挡壁31b的两侧设置一对限制框34a及34b。另外,凹字形沟槽35a及35b分别相向地形成于上述一对限制框34a及34b中。
另一方面,一对L字形的轨道12a及12b相反地形成在装配板部12中的多个触头2(参照图1)的装配面的宽度方向两侧。在装配板部12的两个装配面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对轨道12a及12b,装配板部12具备二对、共计4个轨道。
如上上述,从插头架1的下面插入遮挡件3来组装,如图8所示,一对L字形的轨道12a及12b分别嵌合在上述沟槽35a及35b中。
因为第一遮挡壁31a及第二遮挡壁31b与插头架1中的装配板部12如上所述结合,所以遮挡件3的平行移动可靠,遮挡件3的上部受到一对L字形的轨道12a及12b的限制,构成不易打开的结构。
如图4上述,插头10被表面安装在印刷基板上,该印刷基板被装配在托架上,由此可提供小型、多极的托架用电连接插头。
另外,用电缆用薄壳来包围该印刷基板,若用电缆与该印刷基板连接,则也可提供电缆连接用电连接插头。
这样,本发明的电连接插头不会增加托架的结构,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接口部件)与托架侧的连接器(插头)直接嵌合。具有可连接于本发明的电连接插头的接口部件的电子设备至少不会被接口部件的外形左右,从而可小型化。
另外,在图6的立体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插头10的横向宽度W1为19.6mm,进深D1为4.1mm,高度H1为9.5mm。另外,插头10的突出部的横向宽度W2为14.7mm,进深D2为2.4mm,高度H2为3.2mm。触头2的间距为0.5mm,极数为42极,但因为具有键沟槽15,所以2极不可使用(不能连接),实质上极数为40极。
本发明的电连接插头在未连接于对方侧接口部件上时,因为由薄板的遮挡件来覆盖弯曲板簧形成的触头,所以可防止尘埃附着在触头上或手接触到触头。
另外,当将电连接插头连接到对方侧接口部件上时,由对方侧接口部件按压上述遮挡件,上述遮挡件从上述头部向上述框架部后退,使上述多个触头露出,连接电连接插头的触头与对方侧接口部件的固定触头。
这样,通过用薄板的遮挡件来覆盖触头,不必形成包围触头的绝缘性盖壳,可小型化电连接插头或对方侧接口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电连接插头可提供一种在托架或电缆中使用、另外也可用于印刷基板和印刷基板连接中的、应用范围宽的小型防尘用插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插头架,该插头架配备框架部;和头部,作为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头部,与所述框架部一体形成,从所述框架部突出,具有装配板部,触头,作为由具备弯曲顶部的弯曲板簧构成的多个触头,将所述触头并列配置在所述头部的装配板部,将夹持所述装配板部并相对的所述触头的弯曲顶部彼此配置在相反的方向上;和遮挡件,当未将所述头部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覆盖所述触头,当将所述头部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时,由对方侧接口部件按压并容纳于所述框架部中,由此使所述触头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施加将所述遮挡件压出的力的弹性部件,以便当从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拔下所述头部时,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板部中设置大致平板状的顶部,夹持所述装配板部而对向的所述触头的弯曲顶部间距离比所述顶部的幅度稍大,配置所述触头,以向所述对方侧接口部件施加接触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夹持所述装配板部并对向的所述触头的各边缘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从所述头部伸出,可固定在印刷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框架部的薄壳,所述薄壳的边缘部成对横向设置多个相反的焊接性接头,该焊接性接头可固定在所述印刷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金属薄板的所述薄壳在覆盖所述框架部的同时,局部突出,局部覆盖所述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具有夹持所述成对多个触头并相对的第一遮挡壁与第二遮挡壁,在所述第一遮挡壁和第二遮挡壁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对限制框,所述一对限制框分别具有相对的沟槽,在所述装配板部的触头的两个装配面中分别相反地形成一对L字形的轨道,将所述一对L字形的轨道嵌合在所述凹字形的沟槽中,所述遮挡件可自由进退地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经所述印刷基板装配在托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经所述印刷基板电缆连接。
10.一种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可与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电连接插头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头不会总是剥出的小型、多极电连接插头,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的头部(1a)从框架部(1b)突出,绝缘性的插头架(1)的头部(1a)与框架部(1b)一体形成,将多个由弯曲板簧形成的触头(2)保持在装配板部(12)上,使成对并列配置的各个触头的弯曲顶部(21)相反,遮挡件(3)对应于进退而从两侧包围多个触头(2)或使之露出,弹性部件(5)向遮挡件(3)施加从两侧包围多个触头(2)的力。
文档编号H01R12/71GK1525608SQ20041000604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
发明者内田真司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