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接头及用于该信号接头的嵌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78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接头及用于该信号接头的嵌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信号接头其组件配置的改良设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信号接头,例如RJ11、RJ12、RJ45型接头等等,已广泛地运用于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传输。
图1显示一已有信号接头100的内部组件配置。如图1所示,信号接头100其各个构件是设置于一基座102上。基座102一侧连接有数个传输端子104以与一外部插头(未图示)电连接,电路板106及电路板108分别贴覆于基座102的表面上,电路板108用以电连接传输端子104及作为变压器(transformer)用的环形线圈110,连接电路板106的插脚114贯穿基座102,且环形线圈110延伸出的芯线112是以焊接方式直接焊于插脚114上以完成电连接。
然而,此一藉由焊接方式来固定环形线圈110并完成电连接的已有做法,不仅难以降低制造成本,且更容易造成环形线圈芯线112上的漆包层剥落、芯线易断线及于高温时焊锡容易剥落的问题,而使成品的品质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接头,其能有效解决已有技术所导致的问题。
依本发明的设计,一种信号接头包含一基座、一嵌合件、数个环形线圈及一电路板。基座设有数个传输端子以与一插头连接,且其上形成有数个穿孔。嵌合件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与连接于第二板件的数个插脚,该插脚嵌入穿孔使嵌合件紧密固定于基座上。数个环形线圈分设于第一板件的两侧,且第二板件相对第一板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例均形成有一芯线定位结构,环形线圈的芯线经由同侧的芯线定位结构引导并缠绕至嵌合件的插脚。
藉由本发明的设计,因嵌合件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故当插脚嵌入基座固定后,第一板件可将电路板上方区隔为两个空间,使环形线圈可分为两组分布于第一板件两侧而得以整齐排列。再者,因第二板件两端侧对应插脚位置形成有成排导槽,故由环形线圈下方延伸出的各个芯线可先经由同侧的导槽理线后,直接缠绕至插脚上以固定环形线圈并完成电连接,故不需进行已有的焊接过程来固定环形线圈及完成电连接,而可避免芯线上的漆包层剥落、芯线断线及于高温时焊锡剥落的问题,获得易于控制成品的品质且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显示一已有信号接头的内部组件配置。
图2为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号接头立体图。
图3为一构件分解图,显示信号接头的构件组合方式。
图4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一信号接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为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号接头10立体图。如图2所示,依本实施例信号接头10是由嵌合件12、基座14、环形线圈16、电路板18及电路板20所构成。
图3为一构件分解图,显示信号接头10的构件组合方式。如图3所示,嵌合件12包含第一板件22、第二板件24及连接于第二板件24底部的数个插脚26。依本实施例,第一板件22与数个插脚26分别连接于第二板件24的两侧,且第一板件22与第二板件24是彼此成一角度结合为一具T字外形的隔板。数个插脚26是以成排分布方式连接于第二板件24底部,且第二板件24其相对该第一板件22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导槽28。依本实施例,第二板件24底部两端侧均连接有一排插脚26,故第二板件24两端侧分别对应该成排插脚26位置形成一排导槽28。第一板件22及第二板件24是以绝缘材料构成,且两者的接合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可采胶合方式结合,或可采一体成形方式直接形成T字外形的隔板结构。又,第一板件22及第二板件24仅需成一角度结合即可,但以垂直的角度较佳。
基座14包含一端子部30、一嵌合部32及连接端子部30及嵌合部32的一连接部34。端子部30连接有数个传输端子36,以与一外部插头(未图示)电连接,且端子部30上形成有插脚44。嵌合部32上形成有对应插脚26的数目及位置配置的数个穿孔38。端子部30及嵌合部32分别以互成一角度方式连接于连接部34的端侧,故端子部30平面及嵌合部32平面两者具有一高度落差。电路板18及20分别具有依金属联机分布形成的数个脚孔(pin hole)40及42。
于结合本发明的构件时,首先将电路板20的脚孔42嵌入端子部30的插脚44,使电路板20贴覆并固定于连接部34的一侧面且与传输端子36电连接。接着,将电路板18贴覆于基座14的嵌合部32上,且使脚孔40位置对准嵌合部32上的穿孔38。最后,将嵌合件12的插脚26依序嵌入电路板18的脚孔40及基座上的穿孔38,使嵌合件12紧密嵌合固定于基座14上且使第二板件24覆盖基座嵌合部32上的电路板18。
请再参考图2,当上述各个构件结合后,设置环形线圈16于其上即构成本发明的信号接头10。藉由本发明的设计,因嵌合件12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第一板件22及第二板件24,故当插脚26嵌入基座14固定后,第一板件22可将电路板上方区隔为两个空间,使环形线圈16可分为两组分布于第一板件22两侧而得以整齐排列。再者,因第二板件24两端侧对应插脚26位置形成有成排导槽28,故由环形线圈16下方延伸出的各个芯线46可先经由同侧的导槽28理线后,直接缠绕至插脚26上以固定环形线圈16并完成电连接,故不需进行已有的焊接过程来固定环形线圈及完成电连接,而可避免芯线上的漆包层剥落、芯线断线及于高温时焊锡剥落的问题,获得易于控制成品的品质且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本发明的信号接头10是经由插脚26与一系统的外部端子(未图示)电连接,因此,若该外部端子本身已包含一输入电路板,则本发明的信号接头10设计可省略电路板18此一构件,而保留用以电连接传输端子36及环形线圈16的输出电路板20即可。
再者,形成于第二板件24端侧的芯线定位结构并不限定为一导槽,例如为一凹口结构或穿孔亦可,仅需能获得固定芯线46且便于理线的效果,使环形线圈16的延伸芯线46易缠绕于插脚26上,其形式并不限定。另外,该芯线定位结构的形成位置并不限定于第二板件24的缘边,而可视实际需要搭配穿孔38位置变化。
图4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一信号接头50的立体图。本发明亦可为将数个连接端口整合于同一信号接头的设计。如图4所示,可利用设有一排插脚54及一组传输端子56的独立连接端口组件52,藉由插脚54嵌入电路板中固定于基座14上方并形成电连接。如此信号接头50即同时具有两组传输端子36、56,而形成两个独立的连接端口以供不同的外部插头使用。因此,仅需改变连接端口组件的数目,并搭配变化电路板上供连接端口组件插脚插入的脚孔位置及数目,即可达到整合多个连接端口于同一信号接头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信号接头的嵌合结构,该信号接头具有一基座且该基座设有数个穿孔,该嵌合结构包含一第一板件,该第一板件两端侧形成有一芯线定位结构;及数个插脚,连接于该第一板件上以嵌入该穿孔;其中该信号接头的环形线圈芯线经由该芯线定位结构引导并缠绕至该插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板件,以成一角度方式与该第一板件结合,且该芯线定位结构是位于该第一板件相对该第二板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件及该数个插脚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板件的两对侧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件及该第二板件是以彼此垂直方式结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件及该第二板件是以胶合方式结合或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是为绝缘材料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芯线定位结构是为选自导槽、凹口、穿孔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头,其特征在于该芯线定位结构是对应该插脚位置设置。
9.一种信号接头,包含一基座,设有数个传输端子以与一插头连接,且其上形成有数个穿孔;一嵌合件,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与连接于该第二板件的数个插脚,该插脚嵌入该穿孔使该嵌合件紧密固定于该基座上;数个环形线圈,分设于该第一板件的两侧;及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基座上以电连接该传输端子与该环形线圈;其中该第二板件相对该第一板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均形成有一芯线定位结构,且该环形线圈的芯线经由同侧的该芯线定位结构引导并缠绕至该插脚。
10.一种信号接头,包含一基座,包含一端子部、一嵌合部及连接该端子部及该嵌合部的一连接部,该端子部设有数个传输端子,且该嵌合部上形成有数个穿孔;一第一电路板,贴覆于该连接部上;一第二电路板,贴覆于该嵌合部上;一嵌合件,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与连接于该第二板件的数个插脚,该插脚嵌入该穿孔使该嵌合件间隔该第二电路板紧密固定于该基座上;及数个环形线圈,分设于该第一板件的两侧;其中该第二板件相对该第一板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均形成有一芯线定位结构,且该环形线圈的芯线经由同侧的该芯线定位结构引导并缠绕至该插脚。
全文摘要
一种信号接头,包含一基座、一嵌合件、数个环形线圈及一电路板。基座设有数个传输端子以与一插头连接,且其上形成有数个穿孔。嵌合件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结合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与连接于第二板件的数个插脚,该插脚嵌入穿孔使嵌合件紧密固定于基座上。数个环形线圈分设于第一板件的两侧,且第二板件相对第一板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均形成有一芯线定位结构,环形线圈的芯线经由同侧的芯线定位结构引导并缠绕至嵌合件的插脚。
文档编号H01R13/66GK1700531SQ200410043548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7日
发明者许汉正, 陈志泽, 高清满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