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57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池连接器中都包括有一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第二导电端子,如中国台湾专利第283513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用以容纳纽扣型电池的电池连接器。该电池连接器包括有一圆形的容置室,用以容纳纽扣型电池于其中,该圆形容置室内中包括有一第一导电片和一第二导电片,其中,该第二导电片上设有一弹性部,向上延伸一卡制部,用以卡扣电池,又弹性部和卡制部之间设置有两凸翼,该凸翼卡止在电池连接器容置室的嵌合体的凸缘体上,防止卡制部往容置室方向倾倒使得电池无法装入。该种结构的缺陷在于凸缘体的设置会造成绝缘本体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凸缘体的限制,凸翼会过短,从而影响凸翼与凸缘体之间的配合,从而无法有效防止卡制部向内倾倒,或者导致电池无法与第二导电片上弹性部和卡制部良好接触,这些均会影响到电池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性接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池连接器,以弥补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可保证电池和该导电端子的良好电性接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由底壁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之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内侧的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向内设有卡制部,该弹性部向两侧或向后延伸设有可扣持固定于侧壁上的扣持部,或设有可扣持固定于固定部上的扣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通过设置扣持部以防止弹性部向内倾倒而造成电池无法装入,从而可保证导电池和该导电端子的良好电性接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分解视图。
图3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立体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一导电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立体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的顶面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立体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电池连接器立体分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池连接器立体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电池连接器立体分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电池连接器立体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电池连接器立体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1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和固持到绝缘本体10的第一导电端子11及第二导电端子12。
绝缘本体10包括有一圆形的电池容置室100,用以容纳钮扣型电池2于其中,容置室100底部为一底壁104,底壁104外周边向上延伸设有侧壁103,侧壁103一侧部设置有一端子容纳槽102,与容纳槽102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凸缘部105。其中,底壁104上设置有一组接孔1041,该组接孔1041旁侧设置有一凹陷部1042,侧壁103在靠近凸缘部105一侧设置有两扣合凸条1031,当电池2设置在容置室100后,凸条1031提供对电池2的扣合作用,侧壁103在靠近容纳槽102一侧设置有一对搭接部1032,端子容纳槽102外部设置有一缺口,该缺口顶端为一卡止面1021,凸缘部105内设置有一贯穿孔1051。
第一导电端子11包括弹性部110,弹性部110向下延伸设有弯曲部114,弯曲部114向后延伸设有固定部116,固定部116下方设有一对焊接脚115用以将该电池连接器焊接到电路板(未图标)上,且和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其中,从弹性部110顶端两旁侧向后再向两侧延伸设有一对凸翼113,该凸翼大致为“L”形,凸翼113下方从弹性部110两侧向前延伸设有一对卡持部112,用以扣合电池2的表面边缘,弹性部110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缺槽111,当电池2表面边缘和弹性部110接触时,会分别和缺槽111的两侧边接触,增强了第一导电端子11和电池2电性接触的可靠性。固定部116上设有一倒刺117,用以卡持在容纳槽102的卡止面上。
第二端子12包括有一基部120,基部120向前延伸设有一弹性的接触部122,用以和电池2表面接触,基部120向后向下延伸设有一贯穿部123,该贯穿部123穿过凸缘部105内贯穿孔1051,焊接到电路板(未图标),形成电性导通,基部120向下延伸设有组接部121,组接于底壁104的组接孔1041内。
组装时,第一导电端子11安装在绝缘本体10的容纳槽102内,倒刺117卡接在卡止面1021上,防止端子11脱落,凸翼113搭扣在侧壁103的搭接部1032,防止导电端子11的弹性部110因为弹力向容置室100内倾斜,使得电池2无法装入。且凸翼113设置在弹性部110的顶端,当其搭扣在侧壁103的搭接部1032时相对于将凸翼设在扣合部112的下面具有更长的力臂,更容易将弹性部110限制住,不让其倾斜。第二导电端子12通过组接部121安装在组接孔1041内,贯穿部123插接在贯穿孔1051内形成定位。并且当电池2向下压接接触部122时,在底壁104上有一凹陷部1042可以容纳接触部122。
请参阅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导电端子11a上未设凸翼,而是在其固定部设有一缺口119,弹性部110a顶端向后延伸设有一扣持部118,与此相对应容纳槽102a外部的顶端设置有一端部1022供扣持部116扣合。
请参阅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容纳槽102b外侧的顶端设有一缺口1023,第一端子11b固定部顶端设有一搭接部1112,弹性部110b顶端向后延伸设有一扣持部1111,该扣持部1111搭扣在搭接部1112上,缺口1023正好空出一个位置,不会影响扣持部1111与搭接部1112的配合。
请参阅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凸翼1110系从第一导电端子11c弹性部110c中部的两侧位置向后再向两侧延伸而成,与此相对应,侧壁103c上设有一竖直的挡扣壁1033,凸翼1110搭扣在挡扣壁1033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由底壁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之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内侧的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向内设有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可扣持固定于侧壁上的扣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扣持部为大致呈“L”形的凸翼,其系由弹性部侧缘向外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凸翼设置在弹性部的顶端或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固定部与弹性部之间设有弯曲部。
5.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上设有一缺槽,以与电池边缘表面形成两点接触。
6.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由底壁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之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内侧的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向内设有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向后延伸设有一可扣持固定于侧壁上的扣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上设有一缺槽,以与电池边缘表面形成两点接触。
8.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由底壁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之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内侧的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向内设有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延伸设有一可扣持固定于该固定部上的扣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扣持部系由弹性部顶端向后弯折延伸而成,且其扣持于固定部顶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之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上设有一缺槽,以与电池边缘表面形成两点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由底壁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之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内侧的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向内设有卡制部,该弹性部向两侧或向后延伸设有可扣持固定于侧壁上的扣持部,或设有可扣持固定于固定部上的扣持部,可防止弹性部向内倾倒而造成电池无法装入,从而可保证导电池和该导电端子的良好电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22GK2710198SQ20042004586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
发明者何德佑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