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02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在变压器上提供线路与电路板间连结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是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电压值,其所连接的电线也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电压值,则使用者在装设线路时,可将相同颜色的电线与端子相互插接,使插接线路时可简易分辨电压值,以防止线路误接。
现有习用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如图5所示,其本体30为中空,为使接线方便及方便更换端子内部元件,本体30一侧弯折成型有可掀开的顶盖31,本体30另一侧弯折成型有可掀开的后盖32。
请参阅图6所示,是现有习用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元件动作示意图。顶盖31设有贯穿的穿孔311使电线可穿过穿孔311及中空的本体30并与电路板相连接,顶盖31一侧设有卡块312且本体30上设有相对的卡合部,卡块312与卡合部相嵌合,使顶盖31固定在本体30上,后盖32上设有扣合块321且本体30上设有相对的卡合部,扣合块321与卡合部相嵌合,使后盖32固定在本体30上,顶盖31与本体30间设有弯折部,及后盖32与本体30间设有弯折部,若需将开启盖体31或32,则需要将弯折部弯折,故弯折部容易因使用过久而疲劳断裂,且本体30、顶盖31、后盖32为一体成型,故产生断裂后需要更换整个端子,当需连接不同电压值的线路时,需将原所安装在设置处的整个端子拆下,并作记号来确定接线所代表的颜色,再更换成与所需的配线相同颜色的端子,如此除了在拆卸及更换安装上极为不便与费时之外,另也会造成材料及金钱上的浪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和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习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存在的不便与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端子的盖体损坏或需要连接不同电压值线路时,可只更换盖体而不需更换整个端子,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包括一本体,本体内部为中空且其三相邻侧设为开口,一盖体,盖体相对设置在本体的开口位置,一结合装置,设在本体的开口处与盖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中所述的结合装置在本体上分别设有缺孔及扣合部,在盖体上相对于缺孔设有卡块,相对于扣合部设有扣合块。
前述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本体上与三开口侧相邻的一侧壁上设有燕尾槽,相对于燕尾槽的另一侧设有相对结合在燕尾槽的凸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利用分离的本体及盖体,本体及盖体间设有结合装置以将两者互相固定,当本体或盖体损坏时,仅需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或当要改变连结的配线需求与区别配线的配色时,或组成使用者所需的颜色以利区别,可更换不同颜色的盖体加以区分,并且藉由本体上的燕尾槽及凸部可将端子两两相结合,以利使用者使用时自行设计组合的长度。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藉由本体与盖体间的结合装置,本体和盖体可轻松的结合或分离,当盖体或本体损坏时,可仅更换有损坏的部分,无须更换整个端子,当要连接不同电压线路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盖体,即可达到简易分辨电压值或功能的效果,以防止线路误接,且端子间藉由凸部及燕尾槽的配合,可两两结合,贩卖时便可将端子组合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及数量组,例如2、3、5个一组,则使用者要大量购买时,可轻易的计算出所需的组数,无须一个个购买,且购买后也可轻松的组装成所需的个数,在使用上确具有其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能够实现当端子的盖体损坏或需要连接不同电压值线路时,可只更换盖体而不需更换整个端子。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前视图。
图5是现有习用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现有习用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元件动作示意图。
10本体 11燕尾槽12凸部 13缺孔14扣合部 20盖体21顶盖 211穿孔212卡块 22后盖221扣合块30本体31顶盖 311穿孔312卡块 32后盖321扣合块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包括有本体10及盖体20。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元件分解示意图。本体10内部为中空,且本体10的三相邻侧设为开口,本体10上与三相邻侧相接的一侧壁上设有燕尾槽11且其相对侧设有相对于燕尾槽11设置位置的凸部12,燕尾槽11及凸部12所在侧在靠近其中一开口侧处分别设有数个缺孔13,靠近另一开口侧处分别设有扣合部14。
如图3所示,盖体20弯折形成一顶盖21及一后盖22,顶盖21上设有贯穿的穿孔211,穿孔211与本体10内相通,顶盖21两侧分别成型有相对于本体10的缺孔13的卡块212,后盖22两侧分别成型有相对于本体10的扣合部的扣合块221。
如图3所示,组合时,将顶盖21的卡块212与本体10的缺孔13相嵌合,后盖22的扣合块221与本体10的扣合部14相嵌合,使盖体20固定在本体10上,且使盖体20与本体10可简单的分离及固定。
藉由盖体20的卡块212及扣合块221,配合本体10的缺孔13及扣合部14所形成的结合装置,使本体10及盖体20间能轻松的结合或分离,故当盖体20的顶盖21及后盖22间弯折的部分,因长期开关盖体20而造成弯折的部分产生疲劳断裂时,仪需将损坏的盖体20更换为尚可使用的盖体20即可,而当端子要连接不同电压线路时,也同样无须更换整个端子,仅需将盖体20更换成所需颜色的盖体20即可,以利于区别不同颜色的配线。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的前视图。数个端子间,可相互连接,将一端子的本体10的凸部12与另一端子的本体10的燕尾槽11相嵌合,藉此将端子两两结合,则端子可组合成不同的数量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本体内部为中空且其三相邻侧设为开口;一盖体,盖体相对设置在本体的开口位置;一结合装置,设在本体的开口处与盖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结合装置在本体上分别设有缺孔及扣合部,在盖体上相对于缺孔设有卡块,相对于扣合部设有扣合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上与三开口侧相邻的一侧壁上设有燕尾槽,相对于燕尾槽的另一侧设有相对结合在燕尾槽的凸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使用于变压器上的端子,其利用分离的本体及盖体,本体及盖体间设有结合装置以将两者互相固定,当本体或盖体损坏时,仅需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或当要改变连结的配线需求与区别配线的配色时,或组成使用者所需的颜色以利区别,可更换不同颜色的盖体加以区分,并且藉由本体上的燕尾槽及凸部可将端子两两相结合,以利使用者使用时自行设计组合的长度。
文档编号H01F27/28GK2731664SQ20042007310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日
发明者吴智远 申请人:吴智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