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130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涉及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同轴电缆是以硬铜线为芯线,外包一层绝缘材料。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目前有两种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一种是50欧姆电缆,用于数字传输,由于多用于基带传输,也叫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是75欧姆电缆,用于仿真传输,即一般所使用的宽频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这种结构,使它具有高频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同轴电缆的频宽取决于电缆长度。1km的电缆可以达到1Gb/s~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长的电缆则会降低传输速率,但是可以使用中间放大器来提升传输速率。目前,虽然同轴电缆已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络。
同轴电缆网络一般可分为主干网、次主干网与线缆。其中,主干线路在直径和衰减方面与其它线路不同,前者通常由有防护层的电缆构成。次主干电缆的直径比主干电缆小,当在不同建筑物的层次上使用次主干电缆时,要采用高增益的分布式放大器,并要考虑电缆与用户出口的接口。同轴电缆不可绞接,各部分是通过低损耗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在物理性能上须与电缆相匹配。
连接到终端电子设备的同轴电缆通常是直径较小的线缆,线缆则需要利用连接器与直径较大的次主干电缆连接,次主干电缆又需要以另外的连接器与直径更大的主干电缆连接。传统上用来连接不同直径的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是利用不同直径的BNC接头分别结合于不同直径的同轴电缆,然后再将两个BNC接头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BNC接头由于体积较大,所以两组BNC接头组合后会构成更大的体积,因而在做室内装潢时较不方便,而且连接两电缆的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上使用BNC接头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会造成接头的体积过大,以致于影响室内装潢的方便性,甚至影响同轴电缆联机后的外观,以及利用两个BNC接头进行连接的成本也较高的缺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小体积的连接装置来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连到快速且方便地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
基于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装置包括有一个外壳、一个导电组件和一个绝缘体,所述导电组件与绝缘体设在外壳内部,并且利用绝缘体避免导电组件与外壳接触,该导电组件则设有不同内径的锥形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且该第一、二导引孔分别对应于设在外壳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本发明另外在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分别结合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电探针与第二导电探针,通过将第一导电探针从外壳的第一接口插入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一导引孔而紧密配合,而第二导电探针则从外壳的第二接口插入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二导引孔而紧密配合,以达到将不同线径的之同轴电缆传输线连接的目的。
利用本发明的所述连接装置,由于该外壳设计为适当小的圆筒形,而且两端分别用来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因此两同轴电缆的连接处的体积较传统的利用两组BNC接头进行连接为小,不仅较不影响室内装潢的方便性,外表也更美观,且成本更低廉。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用于结合在同轴电缆的导电装置与同轴电缆的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各组件的组合关系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与同轴电缆组合后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1连接器 10外壳
11内空间 12第一接口13第二接 14绝缘体15导电组件 151第一导引孔152第二导引孔 2导电装置21第一导电探针 22第二导电探针23第一套管 24第二套管25第一绝缘片 26第二绝缘片3粗缆线31线芯32绝缘材料 33网状导体34外皮 3A细缆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详尽的说明,以便能对本申请的其它结构及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的连接装置包括做为转接用途的连接器1,以及用于结合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的两组导电装置2。所述连接器1的结构包括一个外壳10、一个绝缘体14与一个导电组件15,该外壳10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不同直径的第一接口12与第二接口13,并且在该外壳10形成内径大于该两个接口12与13的内空间11。所述绝缘体14最好是设为对应外壳10的内空间11的圆筒状,并且具有一个中心孔。所述导电组件15是由具有良好导电性质的材料成型为对应于该绝缘体14的中心孔的圆管形状,并且在该导电组件15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不同内径且呈锥形状的第一导引孔151与第二导引孔152;该导电组件15是以紧密配合的方式结合于该绝缘体14,利用该绝缘体14避免导电组件15和外壳10接触。由于绝缘体1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口12与第二接口13的内径,因此,为使绝缘体14能组合于外壳10的内空间11,该外壳10的较佳实施方式是设为从内空间11的适当位置分为两半部,当导电组件15组合于绝缘体14,且绝缘体14再组合于该外壳10中的一半部的内空间11后,再将另一半部与该半部对合,并以粘着或焊接的方式将两半部结合,使绝缘体14与导电组件15固定在外壳10内,同时使所述第一导引孔151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12,而第二导引孔152则对应于第二接口13。该连接器1组合后的结构请参阅图3。
所述用来结合于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的导电装置2的结构请参阅图2,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电探针21与第二导电探针22、不同直径的第一套管23与第二套管24、不同直径的第一绝缘片25与第二绝缘片26;该导电装置2是用来结合同轴电缆,进而能和连接器1连接导电。一般的同轴电缆是以硬铜线为线芯31,线芯31外包覆一层绝缘材料32,该绝缘材料33外面再包覆密织的网状导体33,该网状导体33外再覆盖一层外皮34以做为保护性材料。该导电装置2和同轴电缆的粗线缆3与细线缆3A结合时,首先必须将外皮34剥除一段适当的长度,然后将网状导体33再剥除一段适当的长度,以使线芯31露出外面,然后将第一套管23套入粗缆线3所露出的绝缘材料32的外面,再将第一绝缘片25套入线芯31,最后将第一导电探针21套入线芯31,使得第一绝缘片25位于第一导电探针21与第一套管23之间,用于防止第一导电探针21和第一套管23接触导电,再利用机器将第一套管23与第一导电探针21的根部予以压合而固定于粗缆线3。同样的,细线缆3A要结合导电装置2时,也以前述的方式依序将第二套管24、第二绝缘片26与第二导电探针22组合于细线缆3A,并且予以压合固定。所述第一导电探针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引孔151的内径,第二导电探针22的外径则大于所述第二导引孔152的内径,以便使该第一导电探针21与第二导电探针22可以分别紧靠该第一导引孔151与第二导引孔152。
利用本发明的所述连接器1与结合在不同线径的粗线缆3与细线缆3A的导电装置2,连接时,是直接将第一导电探针21从外壳10的第一接口12插入所述导电组件15的第一导引孔151,利用该第一导引孔151的锥形状使第一导电探针21能顺利地插入并且紧密配合,而第二导电探针22则从外壳10的第二接口13插入导电组件15的第二导引孔152并且紧密配合,最后利用机器将外壳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予以压制变形而结合于线缆,以达到将不同线径之同轴电缆传输线连接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的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改或变更都应包括在本发明试图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个连接器,它包括外壳、绝缘体与导电组件,所述外壳具有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绝缘体设在该外壳内部,所述导电组件结合于该绝缘体,该导电组件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且该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分别对应于所述外壳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两组导电装置,分别包括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电探针与第二导电探针、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导电探针、第一绝缘片与第一套管结合在一根同轴电缆,所述第二导电探针、第二绝缘片与第二套管结合在另一根同轴电缆,以使该第一导电探针与第二导电探针分别紧靠该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为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套管与绝缘片,该套管用于结合在同轴电缆被剥除外皮后的网状导体外面,该绝缘片则结合于在同轴电缆被剥除外皮与网状导体后的绝缘材料外面,而且该绝缘片将所述导电探针与该套管阻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的连接装置,是在具有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外壳内部设置一个导电组件,该导电组件具有不同内径且呈锥形的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该第一导引孔与第二导引孔分别对应于所述外壳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另外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分别结合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电探针与第二导电探针,将第一导电探针从外壳的第一接口插入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一导引孔而紧密配合,第二导电探针则从外壳的第二接口插入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二导引孔而紧密配合,以达到将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传输线连接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4/58GK2731745SQ20042009256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0日
发明者陈家荣 申请人:荣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