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150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位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源转换器,具体涉及单相两极或三极的多位转换器,包括固定式转换器和移动式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多位转换器上各个插位的金属插套相互独立分开,每个金属插套直接固定在塑料卡座上,存在下面的缺点1、同一极不同插位的各个插套之间为了导电,只能由导线或金属条带连接起来,这些导线或金属条带必须采用焊接、铆接或螺钉固定方式,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其导电可靠性依赖于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和连接材料质量,其接头位置容易发热并存在脱落危险,而且需消耗额外的连接材料;2、各金属插套和导电元件安装费工费时;3、各插套是直接固定在塑料卡座上的,当插头插入转换器时,插套会将插头传递过来的应力直接转移到卡座上,由于插套形状不规则,卡座会承受弯曲、拉伸或压缩等组合应力,并在结构不连续处形成应力集中,容易导致卡座局部开裂,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多位转换器,它的金属插套安装简便,位置稳固,而且同一极不同插位的各个插套之间导电可靠,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位转换器包括上下两个面板和金属插套,金属插套与插孔的数量对应相同,其特征在于,各个金属插套为U形簧片,同一极各U形簧片的底部与一条金属带片一体连接;在其中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卡座,另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压座,卡座设有供U形簧片的底部嵌入的卡口以及供金属带片嵌入的卡口,各U形簧片的底部及金属带片嵌在各对应卡口中,压座与对应卡口将金属带片紧密夹合,从而将金属带片紧密限制在卡口中;U形簧片两侧布置有限制其张开角度的外短筋,外短筋固定在带有卡座的面板上。
较好的是,上述多位转换器为单相两极转换器,其火线端金属带片和零线端金属带片都与转换器的长向平行,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垂直于金属带片。
更好的是,在靠近U形簧片底部的位置设有内短筋,所述卡座包括横剖面呈四边形的凸壁,该四边形凸壁具有与金属带片平行的主壁、副壁以及与金属带片垂直的两侧壁,所述供金属带片嵌入的卡口位于侧壁和主壁的交界位置,所述供U形簧片底部嵌入的卡口位于内短筋和主壁之间;每条金属带片的其中一面紧靠在相应卡座的主壁上,而另一面则紧靠在其它卡座的副壁上。
上述外短筋与对应卡座的侧壁连成横剖面为T字形的整体结构。这样,卡座整体刚度较好。
上述多位转换器也可为单相三极转换器,其火线端金属带片、零线端金属带片、接地端金属带片三者都与转换器的长向平行,其火线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和零线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分别与金属带片成为120度和60度夹角,其接地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垂直于金属带片。
该转换器最好设有限制金属带片往左右两侧移动的限位结构。
所述外短筋最好对称布置在U形簧片的两侧。
插套的开口部位最好设有导角,两对称外短筋的间距使得插销插入后,导角部位发生弹性变形并紧抵外短筋。
所述压座可以为凸出在面板上的工字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每个金属插套设计为U形簧片,并利用U形簧片底部与金属带片连接,这种巧妙的结构方式使得各U形簧片与金属带片能够一体连接,即由同一片金属片冲剪而成;金属带片既作为同一极各U形簧片的形状连接部件,又作为同一极各U形簧片之间的的导电元件,使同极各插套之间导电绝对可靠。
2、金属带片将各U形簧片连为一体,使金属插套安装简便,只需将U形簧片的底部对准各相应卡口,将U形簧片的底部和金属带片按压到卡口中即可,节省人工和连接材料,降低成本。
3、压座与卡口紧密夹合能限制金属整件(指金属带片和U形簧片连接而成的统一体)上下方向的移位,金属带片的左右结构能限制金属整件左右方向的移位,各卡口能限制金属整件前后方向的移位,因此金属整件安装后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相当稳定。
4、由于金属带片和U形簧片底部位于不同的竖向高度位置,它们又同时被夹在卡口中,可增强金属整件竖向上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止金属整件以某一条水平长向上的轴线为中心发生倾翻转动;由于金属整件为长条形,因此也不会以某一条水平短向上的轴线和竖向轴线为中心发生倾翻转动;总之,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整件安装后在三维方向上不会发生倾翻转动,整体相当稳定。
5、由于U形簧片外面对称布置有外短筋,能限制簧片的张开角度,有效防止金属簧片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保证金属插套与插头插销接触紧密。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套导角除了具有传统转换器插套导角的导向功能外,还可以与两对称外短筋配合,使得插销插入后,在导角部位发生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的弹力进一步转化成为对插头插销更强劲的夹持力。
6、由于金属整件主要由金属带片和U形簧片的底部固定在塑料卡座上,而插头插销则与U形簧片的中部直接接触,因此插销插入拔出的动作外力不会直接传递到塑料卡座上,有效防止塑料卡座过度受力和变形。
7、二极多位转换器中,主壁和其它卡座的副壁从两面将金属带片夹紧,由于主壁、副壁与金属带片的接触面积远比卡口和金属带片的接触面积大,因此上述结构更增强了金属整件整体稳定性。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比现有转换器简单巧妙,而性能又比现有转换器优越,充分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由金属带片和簧片组成的金属整件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金属整件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例的上面板中的卡座和短筋的形状、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一个卡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例的金属整件在上面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例的下面板中的工字梁的形状、位置示意图。
图7是图3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面板与下面板在图3C-C剖面位置(安装有金属整件的状态)的夹合关系示意图。
图9是上面板与下面板在图3D-D剖面位置(没有安装金属整件的状态)的夹合关系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U形簧片下半部分的水平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5、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单相二极转换器(插座),共有三个插位,包括塑料上面板1、塑料下面板2,具有六个金属插套3和六个插孔11。各个金属插套3为U形簧片,同一极各U形簧片3的底部31与一条金属带片4一体连接,形成图1所示的金属整件。图2所示,该金属整件系由同一片金属片冲剪而成,其中,冲剪线为虚线65,冲剪后将上部片材66向两侧弯曲,分别形成同极的三个U形簧片3和下部的金属带片4,其中上部弯曲的部位66形成了用以夹持插销的两片翼片32,上部未经弯曲的部位31形成U形簧片的底部(该部位31起到连接翼片32和金属带4的作用,故又称“中间连片”),然后将U形簧片底部的上半段沿线段67冲剪,将线段67以上部分剔除,接着将U形簧片两翼片32的上端弯曲,形成导角部位323,插套的中空部分64是用于供插头插销沿图中箭头f方向插入。本申请文件中,U形簧片是指两片翼片32以及中间连片31一体连接后的部件,其形状近似呈U形,其中,中间连片又称U形簧片的底部。由于中间连片31的主要作用是将两翼片32和金属带片4一体连接起来,因此本申请文件中的U形簧片,并不一定要求中间连片31与两翼片32(在竖向上)高度相同,而是可以冲剪剔除一定面积,如本实施例中剔除了图2中线段67以上的部位,因此簧片3下半部分的水平横剖面呈U形,如图10所示;但该U形簧片上半部分的水平横剖面却不是呈U形。同样,本申请文件中的U形簧片并不严格要求两翼片32为平面形状,而可以为曲面,如本实施例中的曲面形状。本申请文件中所谓“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是指U形簧片横截面中的对称轴线,如图10中直线l所示。
图3、图4是将转换器的上面板1打开并使上面板的内表面朝上时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在上面板的内表面上固设有卡座12,该卡座与上面板1一体注射而成,为横截面呈四边形的凸壁,包括与金属带片平行的主壁121、副壁122以及与金属带片垂直的两侧壁123,在靠近U形簧片底部的位置设有内短筋13,位于侧壁和主壁的交界位置设有供金属带片嵌入的卡口14,位于内短筋和主壁之间设有供U形簧片的底部嵌入的卡口15;图5所示,每条金属带片的其中一面紧靠在相应卡座的主壁121上,而另一面则紧靠在不同极金属整件的卡座的副壁122上。
图5、图7、图8所示,各U形簧片的底部31嵌在各对应卡口15中,金属带片嵌在各对应卡口14中,火线端金属带片4和零线端金属带片4都与转换器的长向平行,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垂直于金属带片。在U形簧片的两侧,对称布置有限制其张开角度的外短筋16,外短筋固设于带有卡座的上面板1上,外短筋16与对应卡座的侧壁123连成横剖面为T字形的整体结构。
图6所示,下面板的内表面上固设有6个压座21,每个压座为固定凸出在下面板内表面上的工字梁21,工字梁21与下面板2一体注射而成。
图8、图9所示,当上下两面板紧密夹合后,图3中上面板的A角点对准图6中下面板的a角点,图3中上面板的B角点对准下面板的图6中b角点,工字梁的中段211紧密压在卡口14和金属带片4上,工字梁的两端212压在卡口15上,工字梁21和卡座12从上下方向将金属带片紧密夹合,从而使金属整件紧密固定。
图5、图4所示,内短筋13夹在U形簧片的中间,具有限制金属带片4往左右两侧移位的功能,因此内短筋13同时也是金属带片左右方向上的限位结构,同时卡口15和卡口14也能金属带片4夹紧,起到防止金属带片左右方向移位的功能。
图2所示,插套的开口部位设有导角323,两对称外短筋的间距使得插销沿图中箭头f插入后,导角部位发生弹性变形并紧抵外短筋。
本申请文件中所谓金属带片的方向,是指金属带片的长向,该方向同样是转换器的水平长向,又称左右方向,如图3中AB线段的方向;面板上与水平长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短向,又称前后方向,如图3中BE线段的方向;上下面板夹合的方向为竖向,又称上下方向,如图8中HG线段的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多位转换器,包括上下两个面板和金属插套,金属插套与插孔的数量对应相同,其特征在于各个金属插套为U形簧片,同极各U形簧片的底部与一条金属带片一体连接;在其中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卡座,另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压座,卡座设有供U形簧片的底部嵌入的卡口以及供金属带片嵌入的卡口,金属带片及各U形簧片的底部嵌在各对应卡口中,压座与对应卡口将金属带片紧密夹合,将金属带片紧密固定;U形簧片两侧设置有限制其张开角度的外短筋,外短筋固定在带有卡座的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转换器为单相两极转换器,其火线端金属带片和零线端金属带片都与转换器的长向平行,各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垂直于金属带片。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U形簧片底部的位置设有内短筋,所述卡座包括四边形凸壁,该四边形凸壁具有与金属带片平行的主壁、副壁以及垂直于金属带片的两侧壁,所述供金属带片嵌入的卡口位于侧壁和主壁的交界位置,所述供U形簧片底部嵌入的卡口位于内短筋和主壁之间;每条金属带片的其中一面紧靠在相应卡座的主壁上,而另一面则紧靠在其它卡座的副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短筋与对应卡座的侧壁连成横剖面为T字形的整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转换器为单相三极转换器,其火线端金属带片、零线端金属带片和接地端金属带片三者都与转换器的长向平行,其火线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和零线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分别与金属带片成为120度和60度夹角,其接地端U形簧片的对称轴线垂直于金属带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片和对应U形簧片是由金属片冲剪后形成的同体连接的两个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转换器设有限制金属带片往左右两侧移位的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短筋对称布置在U形簧片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座为凸出在面板上的工字梁。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多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插套的开口部位设有导角,两对称外短筋的间距使得插销插入后,导角部位发生弹性变形并紧抵外短筋。
专利摘要一种多位转换器,其各个金属插套为U形簧片,同一极各U形簧片的底部与一条金属带片一体连接;在其中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卡座,另一个面板上固设有压座,每个卡座设有卡口,各U形簧片的底部及金属带片嵌在各对应卡口中,压座与对应卡口从上下方向将金属带片紧密夹合,从而使金属带片紧密固定。本实用新型金属插套安装简便,位置稳固,而且同一极不同插位的各个插套导电可靠,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H01R25/16GK2746607SQ200420095449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3日
发明者朱丽 申请人:朱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