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687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射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射天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射非游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tion,简称NIR)电磁波的发射天线。
背景技术
图1揭示了一种公知的发射天线,其包含二平行的天线臂1。在分别于前述二天线臂1同侧的一端点11馈入发射信号时,所述发射信号将于所述天线臂1上产生二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同方向流动的电流,此二电流产生的电磁场的变化将所述发射信号在非游离辐射区域(0~2.4×1025Hz)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
一般而言,当发射天线的电感(inductor)愈大时,发射频率(frequency)的频宽愈小,因此发射频率的精准度也就愈差。在上述发射天线中,因为具有较大的电感,所以其发射频率的精准度不佳,然而对于需要较精确的发射频率时,上述发射天线并无法满足此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低电感、高发射频率精准度的发射天线装置。
于是,本发明的一种发射天线装置包含一第一天线臂、一平行于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二天线臂、一信号馈送单元,及一连接单元。
该第一天线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相反的第二端;该第二天线臂具有一第三端和一相反的第四端。该信号馈送单元,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三端至一外部信号源,用以将该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馈送至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该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可导电的连结线,该连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以使该外部信号源的信号在该第一天线臂上产生一由该第一端向该第二端流动的第一电流;且使该外部信号源的信号在该第二天线臂上产生一由该第四端向该第三端流动的第二电流,且该第一电流和该第二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通过该连结线连接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来降低其整体的电感,而且在两平行天线臂之间的区域中,也因为流动方向相反的该第一电流和该第二电流分别产生的电磁场的相互抵消作用,使得整个发射天线装置可以精准的控制发射频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公知发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说明该发射天线装置中二平行天线臂上电流流动的状态;图2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呈螺旋环绕的状态;图4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具有多对呈螺旋环绕的第一天线臂和第二天线臂;图5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呈方形环绕的状态;图6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呈上下平行的螺旋状排列的状态;图7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呈S形排列的状态;图8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连接单元具有二分别连接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的连结线,且说明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上电流流动的状态;图9是本发明可行的一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呈螺旋环绕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参阅图2,为本发明可行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一连接单元具有一两端分别电连接一第一天线臂和一第二天线臂的连结线,且说明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上电流流动的状态;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100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平行于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5,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
该第一天线臂3具有一第一端31和一相反的第二端32,该第二天线臂4具有一第三端41和一相反的第四端42,且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位于同一侧,而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位于相反的另一侧。
该信号馈送单元6包含一第一馈送装置61及一第二馈送装置62。该第一馈送装置61用以将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电连接至一外部信号源2的一端;该第二馈送装置62用以将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电连接至该外部信号源2的另一端。
该连接单元5为一可导电的连结线51。该连结线5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以使该外部信号源2的信号在该第一天线臂3上产生一由该第一端31向该第二端32流动的第一电流21,且使该外部信号源2的信号在该第二天线臂4上产生一由该第四端42向该第三端41流动的第二电流22;也就是该第一电流21和该第二电流22的流动方向相反。
由于连结线51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使得该第一电流21和该第二电流22流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在两平行天线臂3、4之间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减弱,进而降低整个发射天线装置100的电感,并可精准的控制发射的频率及增加频宽。
依照本发明原理,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110(见图3)、第三实施例120(见图4)、第四实施例130(见图5)、第五实施例140(见图6),及第六实施例150(见图7)是利用如同该第一实施例100的方式来实施,所不同的是,所述实施例110、120、130、140、150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的几何形状或数量与该第一参阅图3,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110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5,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
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为中心,彼此相互平行地于同一平面上围绕所述中心并沿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扩展延伸而呈一螺旋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分别是以漆包线螺旋围绕而成的;但是也可以是以如印刷电路板或半导体基材等的适当承载物所承载的导电材质以螺旋环绕的方式所构成。
该连接单元5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5为一可导电的连结导线;另外,该连结单元5也可以是一允许电流流通的电阻。
该信号馈送单元6包含一第一馈送装置61及一第二馈送装置62。该第一馈送装置61用以将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电连接至一外部信号源(图未示);该第二馈送装置62用以将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电连接至该外部信号源。该第一馈送装置61及该第二馈送装置62可分别为导线、连接端子,或是该领域所熟悉的用以供外部信号源馈送至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任何电子电路元件。
当外部信号馈送至上述发射天线装置110时,该外部信号在该第一天线臂3上产生的电流将以螺旋的方式依径向的方向由外向内流动;而该信号在该第二天线臂4上产生的电流将从螺旋中心由内向外的相反方向流动。有关于实际的量测方面,在以如公知的两平行天线臂1(见图1)螺旋围绕而成的发射天线装置中,每一天线臂1的电感各为90μH;而在本实施例发射天线装置110中的整体的电感为36μH。
参阅图4,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120包含一对第一天线臂3、3’、一对第二天线臂4、4’、二连接单元5、5’,及二信号馈送单元6、6’。
该其中之一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如同该第二实施例110地环绕而呈一螺旋形状;另外,另一该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则是与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彼此平行交错地环绕而呈一双螺旋形状。
所述连接单元5、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臂3、3’的第二端32、32’与所述第二天线臂4、4’的第四端42、42’。所述信号馈送单元6、6’分别具有一用以供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馈送至该第一天线臂3、3’的第一馈送装置61、61’,以及一用以供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馈送至该第二天线臂4、4’的第二馈送装置62、62’。
参阅图5,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四实施例130类似于该第二实施例110地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5,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所不同的是,该第四实施例130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是由径向内侧逐渐向外侧延伸环绕而概呈一方形。需说明的是,该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也可是由径向内侧逐渐向外侧延伸环绕而概呈一矩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参阅图6,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五实施例140类似于该第二实施例110地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5,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所不同的是,该第五实施例140的第一天线臂3是于一第一平面30上围绕而呈一螺旋状;而该第二天线臂4是于一与该第一平面30平行的第二平面40上围绕而呈一螺旋状;而且,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是如图6所示的上下呈相对应的平行排列。另外,该连接单元5夹设于该第一平面30和该第二平面40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
参阅图7,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类似于该第二实施例110地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5,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不同于该第二实施例110的是,该第六实施例的发射天线装置150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是呈S形的排列。
另一方面,图8揭示一种利用本发明原理的第七实施例200,其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7,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
与该第一实施例100(见图2)相同的是,该第七实施例200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平行于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天线臂4,及一供外部信号源2的信号馈送至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信号馈送单元6;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该第七实施例200的连接单元7具有一可导电的第一连结线71和一可导电的第二连结线72。该第一连结线71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且该第二连结线7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结线71和该第二连结线72分别为一导线,但是也可为一电阻。
当由外部信号馈送至上述发射天线装置200时,该外部信号在该第一天线臂3上产生的第一电流21由该第一端31向该第二端32流动;同时在该第一连结线71的电流将由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向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流动。而该外部信号在该第二天线臂4上产生的第二电流22由该第四端42向该第三端41流动,同时在该第二连结线72的电流将由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向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流动。因此,在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上产生的电流是呈相反的方向流动。
参阅图9,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的第八实施例210是类似于该第七实施例200地包含一第一天线臂3、一第二天线臂4、一连接单元7,及一信号馈送单元6。
而不同处则在于该第八实施例210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的几何形状与该第七实施例210不相同。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是以类似于该第二实施例110(见图2)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的螺旋形状。而该连接单元7的连接方式则相同于该第七实施例200(见图8)的连接方式,也就是以该第一连结线7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一端31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四端42,且以该第二连结线7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的第二端32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第三端41。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发射天线装置210的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仅为一。注意到该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必须概呈平行,但是其几何排列形状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也可以采用如该第四实施例130(见图5)、该第五实施例140(见图6)、该第六实施例150(见图7)的形状排列。另外,该连接单元7的数量也应配合该第一天线臂3和第二天线臂4的数量而加以调整。
综观上述,本发明的构造特征中,因为该连接单元5、7具有至少一可导电且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的连结线5、5’、71、72,因此使外部信号源2的信号分别在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产生相反方向流动的电流,而此相反方向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又于该第一天线臂3和该第二天线臂4之间的区域造成相消作用,所以确能降低电感并提供一种增加发射频率的精准度及发射频宽的实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射天线装置,用于发射非游离辐射区域的电磁波,该发射天线装置包含至少一第一天线臂、至少一平行并与该第一天线臂成对的第二天线臂及一信号馈送单元,其待征在于该发射天线装置还包含至少一连接单元,该第一天线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相反的第二端,该第二天线臂具有一第三端和一相反的第四端,该信号馈送单元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三端至一外部信号源并将该外部信号源输出的信号馈送至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该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两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且使该外部信号源的信号产生一在该第一天线臂上由该第一端向该第二端流动的第一电流及一在该第二天线臂上由该第四端向该第三端流动的第二电流的连结线,该第一电流和该第二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二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四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呈一径向向外环绕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分别呈一螺旋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二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四端位于螺旋状的中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在一第一平面上呈径向向外的形状排列,该第二天线臂在一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呈径向向外的形状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具有二可导电的连结线,该其中之一的连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四端,该另一连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二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三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和该第二天线臂分别呈一螺旋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臂的第二端和该第二天线臂的第四端位于螺旋状的中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天线装置,包含一第一天线臂、一平行于第一天线臂的第二天线臂、一连接第一天线臂和第二天线臂的连接单元及一分别连接第一天线臂和第二天线臂至一外部信号源的信号馈送单元;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可导电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天线臂和第二天线臂的连结线,连结线使该外部信号源的信号在该第一天线臂上产生的一第一电流沿一方向流动,且使外部信号源的信号在第二天线臂上产生的一第二电流沿与第一电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可降低其整体的电感,且整个发射天线装置可以精确的控制发射频率。
文档编号H01Q3/26GK1808766SQ20051000234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7日
发明者邱立华, 梁文麟 申请人:谐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