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892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收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日愈发展的今天,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极为频繁。天线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必需部件,许多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为外置设计。特别像无线接入点此类装置甚至安装有两个外置式天线,以起到分极的功效。通常在使用无线通信装置时,需将其中一根天线抽出,并绕过障碍物以增强信号接收效果。但是,在将天线抽出时,需增加信号线才可使用。信号线的长度约一至数米不等,当使用后而欲收起时,其整收将会比较困扰。现有的方法在收纳信号线时,为通过一条束带将信号线捆绑在一起以利于携带或存放。束带与无线通信装置通常为分离的,较容易造成束带丢失,且较容易和其它的物体纠缠在一起。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收纳信号线的信号线收纳装置。
一种信号线收纳装置,用于收纳与天线电性连接的信号线,其包括一底座;一与底座配合形成一空腔的转体,信号线设置于转体上;一弹簧,设置于空腔内;一与底座配合的盖体,其包括一抽线孔,用于将信号线从盖体抽出;至少两个金属片,与转体固定连接,当转体转动时,可通过金属片保持天线与信号线电性连接。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通过弹簧及转体,可起到自动收纳信号线的功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体与盖体为间隙配合。信号线收纳装置包括两个天线接触头,底座的边缘位置具有一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上设置有至少一杆。底座的大致中心部位包括有一凸块,凸块上设置有一定位凹槽。转体包括一第一转盘、一与第一转盘连接的转轴、以及一与转轴连接的第二转盘。转轴包括一设置于其大致中心部位的轴孔。第一转盘包括邻近于轴孔的至少一接触通孔。第二转盘包括一由第二转盘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圆环。转体还包括一设置于第二转盘的大致边缘位置的定位孔。弹簧包括一固定于定位凹槽的第一固定端,以及一固定于定位孔的第二固定端。转体还包括一设置于第二转盘的大致中心位置的第一中空圆柱。金属片包括一第一金属片、一第二金属片、一第三金属片及一第四金属片。其中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与第一转盘固定连接。第三金属片及第四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电性连接。第三金属片及第四金属片分别包括一弹片,与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电性接触。盖体包括至少一第二中空圆柱对应于杆;一台阶,其深度与第一圆环的高度大致相等,且与第一圆环为过盈配合;一由其底部延伸而出的横梁,横梁上设有一固定轴,其两侧分别有一通孔。
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通过弹簧及转体,可起到自动收纳信号线的功效。

图1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中转体与底座的组装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转体与底座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的第三金属片及第四金属片的一立体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的盖体的一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的组装图。
图7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的部分组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10的一立体分解图。
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10用于收纳信号线30,并通过天线连接头40电性连接天线20与无线通信装置(未标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收纳装置10包括一防滑垫11、一底座12、一弹簧13、一转体14、金属片16以及一盖体18。
本实施方式中,防滑垫11与底座12为一体化结构,以支撑信号线收纳装置10,并防止信号线收纳装置10滑动。弹簧13包括一第一固定端131、一本体132以及一向上弯曲的第二固定端133。金属片16包括一第一金属片161、一第二金属片162、一第三金属片163及一第四金属片164。天线20插在盖体18上,通过金属片16与信号线30电性连接,再通过天线连接头40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信号线30包括两个接触端31、一本体33及一抽线端35。
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2包括一第一圆环121、三个接合杆122、一底盘123、一位于大致中心部且呈圆台形的凸块125以及一定位凹槽124。其中,从底盘123的边缘区域垂直延伸而出有一第一圆环121。接合杆122位于第一圆环121上,且大致呈中心对称。底盘123的中心位置还垂直延伸而出一凸块125。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接合杆122并不只限于三个,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其也可为一个或多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接合杆122也可通过螺丝钉实现。
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中转体14与底座12的组装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转体14与底座12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转体14为一体成形,其包括一第一转盘141、一转轴142、一第二转盘143。其中,第一转盘141包括两个接触通孔141a(请参阅图1),转轴142中心形成有一轴孔142a,第二转盘143包括一第二圆环143a、一邻近于第二圆环143a设置的定位孔143b以及一第一中空圆柱143c。第二转盘143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圆环143a,第二转盘143的中心部位还垂直延伸而出一第一中空圆柱143c,第一中空圆柱143c的内径与轴孔142a及凸块125顶部的直径大致相等。第二转盘143与底座12为间隙配合,并共同形成一空腔144,弹簧13设置于所述空腔144内。
本实施方式中,弹簧13的第一固定端131放置于底座12的定位凹槽124内,弹簧13的第二固定端133插入第二转盘143的定位孔143b内。弹簧13的第一固定端131及第二固定端133分别通过定位凹槽124及定位孔143b固定。信号线30缠绕于转体14的转轴142,并通过转体14的第一转盘141及第二转盘143将其定位。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弹簧13的固定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定位凹槽124亦可为一定位孔,当定位凹槽124变为一定位孔时,弹簧13的第一固定端131需同时向下弯曲以配合定位孔将弹簧13固定。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在底座12的底盘123上设置一定位孔,同时在转体14的第一中空圆柱143c的底面上设置一定位凹槽或定位孔,也同样可以起到固定弹簧13的功效。
本实施方式中,接触端31穿过接触孔141a,然后与第一金属片161及第二金属片162接触,抽线端35则通过天线连接头40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将抽线端35向外抽出时,其通过摩擦力带动转体14一起转动,进而使弹簧13产生弹性变形。外力撤消后由于弹簧13要恢复原形,其将通过弹力的作用带动转体14向与外力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起到收纳信号线30的功效。此外,将转体14与底座12接合时,凸块125与第一中空圆柱143c共同接合成为一轴体,且凸块125的顶部将会插入第一中空圆柱143c内,以固定转体14。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圆环143a的外圆半径与第一圆环121的内圆半径大致相等,两者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10的第三金属片163及第四金属片164的一立体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金属片163与第四金属片164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两者均呈圆弧形状。第三金属片163的半径与第一金属片161的半径大致相等,其包括有一第一弹片163a及一第二弹片163b。第四金属片164的半径与第二金属片162的半径大致相等,其包括有一第三弹片164a及164b。其中,第三金属片163通过第一弹片163a及第二弹片163b与第一金属片161保持电性接触,第四金属片164为通过第三弹片163a及第四弹片163b与第二金属片162保持电性接触。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金属片163及第四金属片164的作用在于,当转体14转动时,仍可保证信号线30的接触端31能够与天线20连接。即,保证信号不至于由于转体14的转动而被中断。本发明中,第三金属片163及第四金属片164的形状并不仅仅限定为上述的圆弧形,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其也可为圆环形片状等其它形状。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10的盖体18的一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8呈圆筒状,其圆周面包括有一抽线孔181,其内壁顶部形成有一台阶183。盖体18的底部延伸出有一横梁187及三个大致呈中心对称的第二中空圆柱185。第二中空圆柱185紧贴盖体18的圆周面内壁,其高度与台阶183的高度大致相等。横梁187的两侧各形成有一通孔188,横梁187的长度与盖体18的内径大致相等,其底部还延伸出一固定轴184,固定轴184的长度与轴孔142a的深度大致相等。第一天线接触头182及第二天线接触头186分别穿过上述通孔188。本发明的第二中空圆柱185并不只限于三个,其也可为一个或多个,其数量需与底座12的接合杆122的数量相等,其形状也同样需要与底座12的接合杆122相互配合。接合杆122插入第二中空圆柱185内,以将底座12与盖体18接合为一整体。盖体18的台阶183与底座12的第一圆环121之间为过盈配合,台阶183的深度及半径与第一圆环121的高度及外圆周半径大致上相等。固定轴184穿过转体14的轴孔142a,并与底座12的凸块125接合。转体14通过固定轴184定位,并以固定轴184作为轴心转动。信号线30的抽线端35通过抽线孔181向外抽出。第一天线接触头182及第二天线接触头186分别与第四金属片164及第三金属片163接触,间接与信号线30的接触端31电性连接,从而将信号馈出给天线20或馈入无线通信装置。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10的组装图。组装时首先将弹簧13放置在底座12的圆筒121的底部,将信号线30的接触端31穿过第一转盘141的接触通孔141a。然后将信号线30缠绕于转轴142上,接着将信号线的抽线端35穿过抽线孔181,并通过天线连接头40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然后将第一金属片161及第二金属片162放置在第一转盘141上,并将第三金属片163及第四金属片164分别放置在第一金属片161及第二金属片162上。最后将盖体18的固定轴184插入转体14的轴孔142a内,同时将接合杆122插入第二中空圆柱185内,以将底座12与盖体18接合为一整体。其最终组装结果如图7所示。
当需将天线20与无线通信装置分开使用时,可将天线20插在盖体18的底部上,然后将天线连接头40连接至无线通信装置。在信号线30的长度允许的范围,可将天线20连同信号线收纳装置10一起放置于信号强度较强的地方。将信号线收纳装置10从离无线通信装置较远的地方移至较近的地方时,只需将天线20连同信号线收纳装置10一起移动,此时信号线收纳装置10可通过弹簧13及转体14自动收纳信号线30,从而避免了人工收纳信号线30所产生的困扰。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线收纳装置,用于收纳与天线电性连接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转体,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一空腔,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转体上;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一盖体,与所述底座配合,其包括一抽线孔,用于将所述信号线从所述盖体抽出;至少两个金属片,与所述转体固定连接,当所述转体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金属片保持所述天线与所述信号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与所述底座为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边缘位置具有一第一圆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上设置有至少一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大致中心部位具有一凸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上设置有一定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还包括一第一转盘、一与所述第一转盘连接的转轴、以及一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二转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一设置于其大致中心部位的轴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还包括邻近于所述轴孔的至少一接触通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还包括一由所述第二转盘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圆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大致边缘位置的定位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一固定于所述定位凹槽的第一固定端,以及一固定于所述定位孔的第二固定端。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大致中心位置的第一中空圆柱。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还包括一第一金属片及一第二金属片,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还包括一第三金属片及一第四金属片,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电性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片及第四金属片分别包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电性接触。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二中空圆柱,与所述杆相对应。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一台阶,其深度与所述第一圆环的高度大致相等,且与第一圆环为过盈配合。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一由其底部延伸而出的横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有一通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穿过所述通孔的天线接触头。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号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一固定轴。
全文摘要
一种信号线收纳装置,用于收纳与天线电性连接的信号线,其包括一底座;一与底座配合形成一空腔的转体,信号线设置于转体上;一弹簧,设置于空腔内;一与底座配合的盖体,其包括一抽线孔,用于将信号线从盖体抽出;至少两个金属片,与转体固定连接,当转体转动时,可通过金属片保持天线与信号线电性连接。本发明信号线收纳装置通过弹簧及转体,可起到自动收纳信号线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39/00GK1917302SQ20051003675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哲铭, 范振棋, 吴志强, 陈伟熙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