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接地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879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接地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尤其涉及电力接地网。
背景技术
交流发电站或变电站都安装有电力接地网,其由埋于地下的网格状接地排、与接地排导电连接的引出线以及接地极构成,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电力系统设备的接地端,接地极另一端直接插入地下。现有技术中的接地排使用钢材或者全铜材料制作,前者的价格较低,其缺点是耐蚀性能较差,尤其是接地排网格的焊接处,更易于腐蚀,因此其使用寿命较短;后者的耐蚀性能及导电性能好,但价格高,而且铜资源有限。

发明内容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另一种电力接地网,要求其接地排导电性能及耐蚀性能好,而且接地排网格的连接强度高,而价格比全铜材料便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电力接地网,其包括网格状接地排,接地排导电连接引出线以及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排的网格条的结构如下其外表为铜层,外表铜层内紧密包敷钢条,所述铜层厚度至少大于0.25毫米;与所述接地排导电连接的接地极的结构如下其外表为铜层,外表铜层内紧密包敷钢棒;所述接地排的网格条之间由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接地排的网格条由外表铜层以及其内包敷的钢条构成,由于电流具有集肤效应,由此接地排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耐蚀性能;接地排的网格条之间的连接由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因而具有良好的连接机械强度。铜层厚度仅毫米数量级,如此结构的铜包钢材料,比全铜接地排材料,价格要低得多。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方向及B-B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A-A方向及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C-C方向的剖视图。
(五)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网格状接地排2,接地排2与引出线1以及接地极4导电连接。引出线1的另一端连接电力系统设备的接地端,接地极4为一接地棒,其另一端直接插入地下。
见图1,接地排2由网格条3相互焊接连接构成,5为焊接点。图2、图3分别示出网格条的结构,其分别由铜层6包敷钢条7构成,采用常规冷挤压工艺进行紧密包敷,其中铜层6最佳采用电解铜,其厚度至少大于0.25毫米,钢条7采用碳钢,图2所示网格条为条状,图3所示网格条为圆棒状。
见图1图4,网格条3之间的连接采用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其是采用已有技术中的热熔接工艺形成的焊接连接结构,其工艺又称火泥熔接工艺采用与铜层6相同的铜材料作为熔接材料,在铸模中使熔接材料经超高热熔化,铜液注入待焊接的网格条之间,冷凝之后,即实现铸造熔接,形成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结构,接头形状整齐划一,性能及品质可靠,其焊接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的冷凝铜层8与网格条的包敷铜层熔合为一体,7为被包敷的钢条。图4仅剖示出C-C水平方向的焊接结构,垂直方向的焊接结构与图4相同。见图1,引出线1、接地极4分别与导电排2网格条之间的连接也采用图4所示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结构,其中接地极4也由铜层包敷钢条构成,如图3所示构造相同。
权利要求1.电力接地网,其包括网格状接地排,接地排导电连接引出线以及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排的网格条的结构如下其外表为铜层,外表铜层内紧密包敷钢条。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接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层厚度至少大于0.25毫米。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接地网,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接地排导电连接的接地极的结构如下其外表为铜层,外表铜层内紧密包敷钢棒。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力接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排的网格条之间由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电力接地网,由一网格状接地排导电连接引出线以及接地极,特征在于构成接地排的网格条由铜层包敷钢条构成,网格条之间由铜材铸造体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耐蚀性能以及机械强度,具有优良的性价比。
文档编号H01R4/66GK2870210SQ20052007624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日
发明者周明 申请人:周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