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26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常用内藏式马达的碳刷座A为ㄇ字型体,其装设于绝缘板C后,将碳刷B以连接线B1与碳刷座A连接后,置于容置空间A1内部,碳刷座A底部有一缺口A2,所以碳刷B置于碳刷座A内部时,碳刷B的底部与绝缘板C相贴合;如附图2所示,当马达运转时,碳刷B与转子进行磨擦,必产生高热,此一高温直接经由碳刷B传导至碳刷座A与绝缘板C,加上马达运转时的高温,易导致绝缘板C在碳刷座A的缺口A1处形成变形体C1;当变形体C1产生时,将使碳刷B发生凹陷于绝缘板C或偏移于碳刷座A内部,进而无法与转子产生良好密合,易导致马达效率降低甚至空转等状况,降低落马达使用寿命,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解决了现有马达绝缘板易受高热产生变形,碳刷易内陷于绝缘板的变形处、同时于碳刷座内产生位置偏移,碳刷与马达转子无法良好接触,导致马达效率降低,严重导致马达使用寿命下降或损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碳刷座设有一用以容置碳刷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为一底板,使碳刷直接贴合于底板上,不与绝缘板接触;一与碳刷的连接线相连接,同时使碳刷座更稳固于绝缘板上的侧板;至少一组以上设于碳刷座底部,且使碳刷座得以于绝缘板相互嵌合的凸片;及一弹簧,介于碳刷座与碳刷之间,使碳刷得以更紧密贴合转子;其中,碳刷座为一体成型且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所构成,于置入碳刷后,碳刷直接与碳刷座的底板相贴合,无法直接接触到绝缘板;当碳刷与转子磨擦产生高热时,该热能直接传导至碳刷座上,且不易累积于绝缘板;当绝缘板不慎发生热变形时,碳刷由于置于碳刷座内部,且贴合于碳刷座的底板,所以不受绝缘板的热变形影响,仍与转子有良好的磨擦接触,使马达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热能不易累积,绝缘板无变形的顾虑;绝缘板不慎变形时,碳刷不受影响,仍与转子有良好的接触;一体成型的碳刷座与导线连接时,利于直接以点焊的方式焊固于碳刷座,提升作业时的效率;以点焊方式将导线固定于一体成型的碳刷座后,可承受更高的电流与温度。


图1为常用马达碳刷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常用马达绝缘板损毁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碳刷座D设有一用以容置碳刷B的容置空间D3,该容置空间D3底部为一底板D1,使碳刷B直接贴合于底板D1上,不与绝缘板C接触;一与碳刷B的连接线B1相连接,同时使碳刷座D更稳固于绝缘板C上的侧板D2;至少一组以上设于碳刷座D底部,且使碳刷座D得以于绝缘板C相互嵌合的凸片D4;及一弹簧D5,介于碳刷座D与碳刷B之间,使碳刷B得以更紧密贴合转子;其中,碳刷座D为一体成型且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所构成,于置入碳刷B后,碳刷B直接与碳刷座D的底板D1相贴合,无法直接接触到绝缘板C;当碳刷B与转子磨擦产生高热时,该热能直接传导至碳刷座D上,且不易累积于绝缘板C;当绝缘板C不慎发生热变形时,碳刷B由于置于碳刷座D内部,且贴合于碳刷座D的底板D1,所以不受绝缘板C的热变形影响,仍与转子有良好的磨擦接触,使马达正常运作。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碳刷B置于碳刷座D内部,于马达运作时,碳刷B与转子高速磨擦所产生的高热直接传导至碳刷座D上,而使热能不易受累积于绝缘板C;当绝缘板C不慎发生热变形而产生变形体C1时,碳刷B底部由于与碳刷座D的底板D1相接触,故碳刷B不会陷入变形体C1中,而与转子维持良好的接触磨擦,使马达得以正常运作。
权利要求1.一种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包括一用以容置碳刷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为一底板,碳刷直接贴合于底板上,其特征在于碳刷座为一体成型的具高热系数的金属材质,碳刷与转子磨擦产生的高热直接传导至该碳刷座上;碳刷置于碳刷座内部,且贴合于碳刷座的底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藏式马达碳刷座结构改良,属于机电类。其包括一用以容置碳刷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为一底板,碳刷直接贴合于底板上,其中,碳刷座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碳刷与转子磨擦产生的高热直接传导至该碳刷座上;碳刷置于碳刷座内部,且贴合于碳刷座的底板。优点在于热能不易累积,绝缘板无变形的顾虑;绝缘板不慎变形时,碳刷不受影响,仍与转子有良好的接触;提升作业时的效率。
文档编号H01R39/00GK2859870SQ20052011273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林明昌 申请人:硕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