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655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适用于各种电子仪器上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满足提高电路板的组装密度、使电子仪器小型化的要求,要求电感器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作为现有电感器的一种已知的有,将线圈卷绕于鼓形磁芯上,以接近并相对于该鼓形磁芯的状态设置环形磁芯的电感器。
这种电感器主要有以下的三种类型。作为第一种类型,从鼓形磁芯和环形磁芯之间的间隙部分使卷线末端向外方导出,并使该末端接合于安装在环形磁芯外周面的端子部件上。另外,作为第二种类型,有图6所示的电感器。此类型的电感器,在环形磁芯1上设置凹部2,并从该凹部2使末端3向外方导出,使该末端3接合于安装在环形磁芯1的外周面的端子部件上(省略图示)。进而,作为第三种类型,使束端子向外方突出,将线圈末端卷绕在该束端子上,同时,在该卷绕部分上进行焊接。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不设置束端子,线圈末端通过焊接接合在具有安装于电路板的平面部分的端子部件上的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09823号公报(参照第0035段,图3、图4及图9)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的第一种类型的电感器中,在相对于环形磁芯位于外径侧的端子部件的外周面进行焊接。因此,因焊接而产生的堆焊部分比端子部件的外周面更向外径侧突出,会阻碍宽度尺寸的减低。
另外,在如图6所示的第二种类型的电感器中,凹部2的开口面积大,由该凹部2的磁通漏泄变大。由此,存在着电感器的磁场强度降低的问题。进而,在具有束端子的第三种类型的电感器中,需要该束端子部分的多余尺寸。因此,在该类型的电感器中宽度尺寸的减低也变得困难。
在此,从小型化的侧面考虑的话,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感器那样,以不设置束端子为佳。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以使末端部分向端子部件的外围墙体部分延伸的状态,通过焊接将该末端接合。因此,向外方仅突出因焊接而产生的堆焊部部分,会阻碍宽度尺寸的减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感器中,对应槽部的形状使端子部件弯曲。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端子部件以围绕槽部的状态被设置,不能够从外部嵌入。因此,存在着弯曲部分的工时增多,花费成本的问题。进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在端子部件中的、连接有线圈末端的接合部分以外,设有固定用的安装部。因此,环形磁芯上多余地形成安装部部分的槽部,相应地增加磁通漏泄,也存在着电感器的磁场强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状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宽度尺寸的减低,同时,能够谋求磁通漏泄的减低的电感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感器设有具有卷轴的第一磁芯部件;卷绕于卷轴外周面的线圈;具有被周壁(四周围起的壁)围绕的轴衬部、并使第一磁芯部件配置于该轴衬部的第二磁芯部件;以及位于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周面,同时,具有使线圈末端接合的外周端子、和比第二磁芯部件的一端面更突出并安装于安装部位的平面端子的端子部件;在周壁的外周面和外周端子之间设有用于使末端进入的间隙部,同时,末端在该间隙部中与外周端子接合。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线圈末端位于存在于第二磁芯部件的周壁外周面和外周端子之间的间隙部,并在该间隙部内线圈末端和外周端子接合。这样,由于末端和外周端子之间的接合部分存在于间隙部,因此伴随该接合的堆焊部分也存在于该间隙部内。由此,可以防止堆焊部分向外周端子的外周面侧突出。因此,与末端在外周端子的外周面侧被接合的构成相比较,由于堆焊部分不存在于外周面,因此能够使电感器的宽度尺寸减低。另外,与线圈末端卷绕在向外径侧突出的束端子上的构成相比较,由于不存在束端子,因此能够使电感器的宽度尺寸减低。
另外,即使被负载来自外部的冲击,通过接合部分存在于外周凹部和外周端子之间的部位,能够防止冲击直接施加在接合部分上。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另外,由于不再需要如现有技术下的具有束端子的电感器那样的、在束端子上卷绕线圈末端的作业,因此能够削减作业工时,并由此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间隙部是通过外周端子覆盖使第二磁芯部件的周壁外周面凹陷形成的外周凹部而构成的。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间隙部由外周凹部和覆盖该外周凹部的外周端子构成。因此,若使末端位于间隙部并进行接合的话,伴随该接合的堆焊部分进入外周凹部。由此,能够防止堆焊部分向外周端子的外周面侧突出。由此,与设有束端子的构成以及末端接合于外周端子的外周面的构成相比较,能够使电感器的宽度尺寸减低。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外周凹部横贯第二磁芯部件外周面的高度方向整体而被设置。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外周凹部能够对应线圈末端长度尺寸的变化。也就是说,即使在末端长度尺寸变得比规定长度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末端位于外周凹部。因此,不再需要调整末端长度,能够使接合时的操作性提高。
进而,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外周凹部的沿着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周面高度方向的一方侧对外部开放。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从对外部开放的部分进行焊接等的接合作业。因此,在操作性变良好的同时,可以由外部辨认焊接等的接合状态。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第一磁芯部件设有包含上凸缘部的至少一个凸缘部,上凸缘部相对于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横贯其全周而相接,同时,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上凸缘部的外周面结合,并进行第一磁芯部件的定位的定位突起。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第一磁芯部件的上凸缘部横贯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全周而相接。由此,在该另一端面存在的一侧能够防止磁通向外部漏泄。另外,通过定位突起的存在,第一磁芯部件相对于第二磁芯部件被定位。因此,能够使制造电感器时的操作性提高。
进而,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上设有比该另一端面更凹陷的导出凹部,线圈末端通过该导出凹部向外周凹部被导出。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线圈末端位于导出凹部。因此,与使线圈末端位于(载置于)另一端面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防止线圈末端被夹持于第一磁芯部件的上凸缘部和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之间,并通过该夹持的防止,能够使上凸缘部和另一端面确实地相接。由此,能够防止上凸缘部和另一端面之间形成间隙,并能够防止由该间隙产生磁通漏泄。另外,由于从导出凹部导出线圈末端,该末端的夹持部分不存在,因此能够防止因该夹持部分的存在而引起的线圈末端的断线。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第一磁芯部件为,在卷轴的轴线方向两端侧上分别设有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的鼓形磁芯,同时,第二磁芯部件为设有插通孔的环形磁芯,鼓形磁芯插通于该插通孔。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存在于轴线方向两端侧的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线圈卷绕时的定位。因此,卷绕线圈时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进而,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端子部件上设有与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结合的固定爪部。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端子部件向第二磁芯部件的安装姿态稳定化。另外,通过固定爪部的存在,即使在振动反复负载于电感器的环境下,也可以防止端子部件从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围墙体脱落。由此,能够将线圈末端的接合状态长期维持于良好状态。
发明效果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够谋求电感器宽度尺寸的减低。另外,能够谋求电感器的磁通漏泄的减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感器内部构成的立体图,是透射鼓形磁芯状态的示意图。
图3涉及图1的电感器,是以外周凹部的开口部存在于纵向两端部的状态进行截断的同时,表示电感器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电感器的断面的示意图,是电感器的侧剖面图。
图5涉及图1的电感器,是存在于环形磁芯的导出凹部形状的部分示意图,是表示以线圈的导出方向为法线将鼓形磁芯等截断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6是存在于现有技术下的环形磁芯的凹部形状的部分示意图,是表示以线圈的导出方向为法线将鼓形磁芯等截断状态的侧剖面图。
符号说明10…电感器20…鼓形磁芯(对应于第一磁芯部件)21…卷轴22…上凸缘部(对应于凸缘部)23…下凸缘部(对应于凸缘部)24…线圈架部30…环形磁芯(对应于第二磁芯部件)31…插通孔(对应于轴衬部)34…突出部(对应于定位突起)35…安装凹部36…外周凹部38…导出凹部40…线圈41…末端50…端子部件51…平面端子52…外周端子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以下,根据图1~图5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10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电感器10内部构成的立体图,表示将鼓形磁芯20透射的状态。进而,图3是以电感器10的外周凹部36的开口部36a存在于纵向两端部的状态进行截断的示意图,是表示电感器10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图3的断面的示意图,是电感器10的侧剖面图。进而,图5是表示电感器10的环形磁芯30的导出凹部38构成的部分侧剖面图。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的上方侧(顶端侧)是指后述上凸缘部22存在的一侧,而所谓的下方侧(底端侧)是指后述下凸缘部23存在的一侧。
如图1~图4所示,电感器10为表面安装型电感器,具有鼓形磁芯20、环形磁芯30、线圈40、以及端子部件50。
鼓形磁芯20及环形磁芯30,由镍系铁氧体磁芯等的磁性材料构成。但是,鼓形磁芯20及环形磁芯30的材质并不限于铁氧体磁芯,也可以是强磁性铁镍合金等其他磁性材料。该鼓形磁芯20配置于后述插通孔31。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第一磁芯部件的鼓形磁芯20设有,圆柱状的卷轴21,形成于卷轴21的上下方向两端的、对应于凸缘部的上凸缘部22,及同样地对应于凸缘部的下凸缘部23。在本实施形态中,呈上凸缘部22的外径大于下凸缘部23外径的状态。但是,也可以使上凸缘部22的外径与下凸缘部23的外径大致相同。
另外,由卷轴21、上凸缘部22及下凸缘部23围绕的部分上,卷绕有线圈40。线圈40为其剖面形状呈圆形的圆线,是周围被绝缘层覆盖的线材。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线圈40使用其剖面的直径为大约0.035mm的极细线。但是,线圈40的直径可以有各种变化。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卷绕有该线圈40的该部分(由卷轴21、上凸缘部22及下凸缘部23围绕的部分)称为线圈架部24。
另外,如图1~图4所示,鼓形磁芯20的外周侧上设有作为第二磁芯部件的环形磁芯30,该环形磁芯30为其外观呈大致环状的部件。因此,环形磁芯30在设有周壁30a的同时,设有位于该周壁30a的中央且插通环形磁芯30的插通孔31。插通孔31中插通有鼓形磁芯20。因此,插通孔31作为轴衬部来发挥作用。
如图1~图4所示,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与上凸缘部22的底面相接。也就是说,上端面30b成为用于载置上凸缘部22的部分。另外,环形磁芯30位于线圈架部24的外周侧及下凸缘部23的外周侧。由此,环形磁芯30覆盖线圈架部24及下凸缘部23的外周侧。而且,上端面30b对应于另一端面,同时,环形磁芯30中的、设有平面端子51侧的下端面(省略图示)对应于一端面。
在这里,如图2所示,环形磁芯30并不是圆形环状,而是形成为将正方形的四个顶部中的三个顶部切成与该正方形的对角线平行(以下,将该缺口部分称为“环外周小面32”。),同时,一个顶部呈圆弧状(以下,将该圆弧部分称为“圆弧面33”。)。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三个环外周小面32中的、与圆弧面33相对的环外周小面32作为环外周小面32a,将邻接于圆弧面33的其他两个环外周小面32、32分别作为环外周小面32b、32c。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端面30b中的、上述圆弧面33侧的部位上,设有作为定位突起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是比上端面30b更向上方突出的部位,具有没有比载置于上端面30b的上凸缘部22更向上方突出程度的突出尺寸。在该突出部34中的、作为插通孔31侧且相对于上端面30b而立设的面,成为圆弧面34a。圆弧面34a为与上凸缘部22外周面结合的部分,另外,圆弧面34a呈仿照外周面的形状。
若上凸缘部22相接于该圆弧面34a的话,呈鼓形磁芯20相对于环形磁芯30被定位的状态。而且,突出部34并不限于图1及图2所示的构成,也可以作为多个或一个销状部件从上端面30b突出的构成。
如图1、图4等所示,环形磁芯30的环外周小面32b、32c的底面侧上设有安装凹部35。安装凹部35是将环形磁芯30底面的一部分向上方仅切掉规定尺寸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安装凹部35横贯环形磁芯30的径向整体而被切掉。而且,安装凹部35的缺口尺寸被设定为,在使后述平面端子51位于该安装凹部35的情况下,该平面端子51比环形磁芯30及鼓形磁芯20的底面更向下方稍微突出程度的尺寸。另外,在环形磁芯30中,也可以采用省略安装凹部35形成的构成。
另外,在环外周小面32b、32c上设有外周凹部36。外周凹部36是比环外周小面32b、32c的其他部分向内径侧仅凹陷规定尺寸的部分。在此,上述规定尺寸是,在后述外周端子52位于环外周小面32b、32c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地使线圈40的末端41位于被外周端子52围绕的外周凹部36的程度的深度(大小)。也就是说,外周凹部36的深度尺寸,或与末端41的直径相等,或比该末端的直径稍微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外周凹部36设置在环外周小面32b、32c的圆周端部上。因此,外周凹部36和环外周小面32b、32c呈阶梯形状。然后,安装后述外周端子52,以覆盖该状态下的外周凹部36。因此,外周凹部36被设置为,外径侧被外周端子52堵塞,同时,环形磁芯30的圆周方向一方侧处于开放的状态,能够从外部辨认末端41的接合状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外周凹部36以横贯环形磁芯30的上下方向整体,穿过该环外周小面32b、32c的状态被设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开放部分作为开口部36a。
进而,如图1、2、4及图5所示,在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上设有导出凹部38。导出凹部38是,用于将卷绕在线圈架部24上的线圈40的末端41向外周凹部36引导的部分。在此,为了防止磁通漏泄,导出凹部38形成为,使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仅凹陷为了使末端41位于其中所必须的深度尺寸及宽度尺寸部分。
在此,从侧方观察导出凹部38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凹处的底部为大致平面部的同时,其整体形成为呈大致“V”字形状。但是,导出凹部38的侧面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应线圈40的末端41的形状,形成为其下方侧呈圆弧形状(整体呈大致“U”字形状)。
另外,在安装凹部35及环外周小面32b、32c上安装有端子部件50。端子部件50是利用冲床将板状的金属部件弯曲,或通过进行冲裁而形成的零部件。该端子部件50设有平面端子51、外周端子52及固定爪部53。其中,平面端子51是将粘结固定于安装凹部35的粘结面作为背面的部分。该平面端子51,如图1~图4所示,配置在电感器10的底面侧,并成为该电感器10被表面安装于电路板(省略图示)时的、与电路板焊盘的接触部。平面端子51在通过回流焊接电连接于电路板的焊盘的同时被固定。
如图1~图4所示,外周端子52以从平面端子51形成大致90度的状态弯曲。该外周端子52以相接的状态位于环外周小面32b、32c。这样,通过外周凹部36的外径侧被外周端子52覆盖来构成间隙部37。
另外,末端41相对于外周端子52例如通过焊接而接合。但是,在该焊接以外,也可以通过例如利用激光束照射的激光焊接,或其他各种焊接,将末端41与外周端子52接合。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外周端子52具有稍微低于环外周小面32b、32c高度尺寸的高度尺寸。固定爪部53从该外周端子52的顶端部分延伸。固定爪部53以从外周端子52形成大致90度的状态弯曲,向与平面端子51相同的方向(在图1~图4中,朝向电感器10的内径侧的方向)延伸。
另外,固定爪部53设置在外周端子52顶端部分中的、从覆盖外周凹部36一侧离开的圆周端侧上。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爪部53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平面端子51及外周端子52的宽度尺寸。进而,固定爪部53仅向与上端面30b平行的方向延伸不与上凸缘部22发生干扰程度的长度尺寸。
该固定爪部53,在平面端子51及外周端子52分别安装于安装凹部35及环外周小面32b、32c的状态中,呈卡定于上端面30b上的状态(参照图1)。也就是说,固定爪部53是用于卡住端子部件50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爪部53呈接触于上端面30b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在固定爪部53和上端面30b之间形成规定间隙,使粘结剂介于该间隙等。另外,端子部件50在平面端子51的背面通过粘结剂等被粘结,但是也可以在外周端子52的背面(与环外周小面32b、32c接合的面)中,该外周端子52的背面单独、或与平面端子51一起通过粘结剂等被粘结。
在制造具有以上构成的电感器10的情况下,首先相对于线圈架部24卷绕线圈40。在该卷绕结束后,从插通孔31的上方侧插入鼓形磁芯20,形成相对于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上凸缘部22的底面接触的状态。此时,形成上凸缘部22的外周面接触于圆弧面34a上的状态。
另外,在插入上述鼓形磁芯20时,将粘结剂涂敷于上凸缘部22、或上端面30b、圆弧面34a等上,从而使两者粘结。但是,也可以在将鼓形磁芯20相对于环形磁芯30轻轻嵌入并进行定位之后,进行粘结。
另外,在将鼓形磁芯20插入插通孔31时,同时使线圈40进入导出凹部38。接着,使线圈40在导出凹部38和外周凹部36的边界部分弯曲,并使线圈40进入间隙部37。在该进入的前后切断线圈40,呈该线圈40的末端41位于导出凹部38和间隙部37的状态。
接下来,在端子部件50中的、至少平面端子51的背面侧涂敷粘结剂,形成该端子部件50的平面端子51、外周端子52,分别与安装凹部35、环外周小面32b、32c接触的状态。而且,也可以在外周端子52中的、相接于环外周小面32b、32c的部分,以及固定爪部53中的、与上端面30b相接的部分上也涂敷粘结剂。
接下来,相对于外周端子52进行末端41的焊接。该情况下,从开口部36a插入焊锡,碰到烙铁等的加热熔化手段即可。于是,成为相对于外周端子52末端41被焊接的状态。经过以上操作,制造出图1所示那样的电感器10。
如果采用这种构成的电感器10,线圈40的末端41呈位于间隙部37的状态。因此,外周端子52和末端41之间的接合部,也呈存在于外周凹部36和外周端子52之间的间隙部37的状态。由此,由于伴随末端41和外周端子52之间接合的堆焊部分,也呈存在于间隙部37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该堆焊部分向外部突出。
由此,与相对于向外径侧突出的束端子卷绕线圈40的末端41的构成相比较的话,能够使电感器10的宽度尺寸减低。另外,与因焊接而产生的堆焊部分存在于外周端子52的外周面侧的构成相比较,也能够减低电感器10的宽度尺寸。
特别是,因焊接而产生的堆焊部分通过使烙铁离开时的润湿焊锡的表面张力等,其突出长度会变长,而且该情形在微小尺寸的电感器10中变得明显。但是,由于在本发明中设有间隙部37,堆焊部分收容于该间隙部37,因此也不会产生这种表面张力的问题。由此,能够促进电感器10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是末端41和外周端子52之间的接合部分存在于间隙部37的构成,因此接合部分呈被外周端子52覆盖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冲击直接施加到接合部分,可以提高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另外,由于不需要将末端41卷绕在束端子上的作业,因此能够削减作业工时,并由此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
另外,外周凹部36横贯环形磁芯30外周面的高度方向整体而被设置。因此,即使末端41的长度尺寸相对于规定长度多少有些变化,只要末端41具有垂悬于外周凹部36的长度,就能够使末端41相对于外周端子52接合。因此,不需要为了相对于外周端子52进行接合而调整末端41的长度,能够使接合时的操作性提高。
进而,外周凹部36上,在沿着环形磁芯30的外周面高度方向的一方侧上设有开口部36a。因此,在使末端41接合于外周端子52的情况下,通过从开放的开口部36a插入烙铁等,能够进行焊接等的接合作业,并由此操作性变得良好。与此同时,通过开口部36a的存在,能够从外部辨认焊接等的接合状态,能够使接合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第一磁芯部件使用鼓形磁芯20。而且,鼓形磁芯20的上凸缘部22,其底面相对于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横贯圆周方向的全周而相接。因此,能够防止在上凸缘部22和环形磁芯30之间磁通向外部漏泄。另外,由于在鼓形磁芯30中存在上凸缘部22及下凸缘部23这样的凸缘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线圈40的卷绕时的定位。因此,卷绕线圈40时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进而,环形磁芯30上设有突出部34。因此,通过使上凸缘部22的外周面卡定于突出部34的圆弧面34a上,能够进行鼓形磁芯20相对于环形磁芯30的定位。由此,能够使制造电感器10时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环形磁芯30的上端面30b上设有导出凹部38,线圈40的末端41通过导出凹部38向外周凹部36被导出。由此,与将线圈40的末端41载置于上端面30b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防止在上凸缘部22和上端面30b之间线圈40的末端41被夹持。因此,能够防止上凸缘部22和上端面30b之间形成间隙,能够使上凸缘部22横贯上端面30b的全周而接合,可以提高接合性。
另外,由于末端41存在于导出凹部38内,因此在上端面30b的圆周方向上存在间隙的只有导出凹部38。因此,与间隙横贯上端面30b的全周而存在的构成等相比较,能够减少磁通漏泄。进而,从导出凹部38导出线圈40的末端41,该末端41的夹持部分不存在。这样,通过末端41的夹持部分的存在,能够防止该末端41的断线。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导出凹部38(参照图5)与现有技术下的凹部2(参照图6)相比较,开口部分小,并形成仅凹陷为了使末端41位于其中所必须的深度尺寸及宽度尺寸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电感器10的磁场强度的降低。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使外周端子52的宽度尺寸大于固定爪部53的宽度尺寸。因此,在进行焊接时,能够通过外周端子52良好地挡住焊锡。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作为第一磁芯部件使用鼓形磁芯20,作为第二磁芯部件使用环形磁芯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磁芯部件及第二磁芯部件并不限于鼓形磁芯20及环形磁芯30。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磁芯部件作为“T”字型磁芯(仅设有上凸缘部22,不设有下凸缘部23的磁芯部件),同时,将第二磁芯部件作为壶形磁芯(具有中央部上嵌入“T”字型磁芯的凹陷部的磁芯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也与鼓形磁芯20相同地,只要形成上凸缘部22载置于上端面30b的状态,就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相同的构成(在壶形磁芯的外周面上设置外周凹部36,并以覆盖外周凹部36的状态安装端子部件50)。因此,即使在采用该“T”字型磁芯及壶形磁芯型的电感器中,也能够谋求宽度尺寸的减低。另外,壶形磁芯的情况下,由于下方设有底部,因此能够减低该下方的磁通漏泄。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表面安装型电感器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电感器并不限于表面安装型,也可以是设有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装端子的端子部件的电感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鼓形磁芯20被环形磁芯30覆盖型的电感器10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电感器并不限于该类型,也可以是使用由非导电性部件的树脂等构成的壳体来代替第二磁芯部件,并通过该壳体覆盖第一磁芯部件的类型。
进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设有固定爪部53、具有大致“コ”字形状的端子部件50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端子部件,也可以采用例如省略固定爪部53的、大致“L”字形状的端子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第一磁芯部件对鼓形磁芯20、作为第二磁芯部件对环形磁芯30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磁芯部件及第二磁芯部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闭合磁路型的E型磁芯上设置与上述同样的外周凹部、导出凹部等。
进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使环形磁芯30的外周面凹陷设置外周凹部36、并利用外周端子52进行覆盖,形成间隙部37。但是,间隙部37并不限于设置该外周凹部36的构成。例如构成为,使外周端子52的背面侧仅凹陷对应于末端41的尺寸部分,同时,不在环形磁芯30的外周面上形成凹处。在使该构成的两者相接的情况下,也设置可进入末端41的间隙部37。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外周凹部36位于端子部件50的端部侧,并存在开口部36a的构成。但是,外周凹部36并不限于存在开口部36a的构成,也可以采用不存在开口部36a的构成。而且,在采用不存在开口部36a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外周凹部位于外周端子5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作为线圈使用剖面呈圆形的线圈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线圈并不限于剖面为圆形的线圈40,也可以使用例如剖面呈矩形的线圈等其他类型的线圈。
另外,例如,即使在变压器及滤波器这样的其他电子部件中,也可以设置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外周凹部、导出凹部等。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的电感器,可以利用于电气设备领域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卷轴的第一磁芯部件;卷绕于上述卷轴外周面的线圈;具有被周壁围绕的轴衬部、且使上述第一磁芯部件配置于该轴衬部的第二磁芯部件;以及位于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周面上,同时,具有使上述线圈的末端接合的外周端子,和比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一端面突出、且安装于安装部位上的平面端子的端子部件;在上述周壁的外周面和上述外周端子之间设有用于使上述末端进入的间隙部,同时,上述末端在该间隙部中与上述外周端子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间隙部是,通过上述外周端子覆盖使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周壁外周面凹陷形成的外周凹部而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周凹部是,横贯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周面高度方向的整体而被设置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周凹部,其沿着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外周面高度方向的一方侧相对于外部开放。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磁芯部件设有包含上凸缘部的至少一个凸缘部,上述上凸缘部相对于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横贯其全周而相接,同时,所说的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上述上凸缘部的外周面结合、并进行上述第一磁芯部件的定位的定位突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上设有比该另一端面凹陷的导出凹部,所说的线圈的上述末端通过该导出凹部向上述外周凹部被导出。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磁芯部件为,在上述卷轴的轴线方向两端侧上分别设有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的鼓形磁芯,同时,所说的第二磁芯部件为设有插通孔的环形磁芯,上述鼓形磁芯插通于该插通孔。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端子部件上设有与上述第二磁芯部件的另一端面结合的固定爪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宽度尺寸的减低,同时,能够谋求磁通漏泄的减低的电感器;它设有具有卷轴(21)的第一磁芯部件(20)、和卷绕于卷轴(21)外周面的线圈(40);进而,设有具有被周壁(30a)围绕的轴衬部(31)、并使第一磁芯部件(20)配置于该轴衬部(31)的第二磁芯部件(30),同时,设有位于第二磁芯部件(30)的外周面的同时,具有使线圈(40)的末端(41)接合的外周端子(52)、和比第二磁芯部件(30)的一端面突出并安装于安装部位的平面端子(51)的端子部件(50);在此,在周壁(30a)的外周面和外周端子(52)之间设有用于使末端(41)进入的间隙部(37),同时,末端(41)在该间隙部(37)中与外周端子(52)接合。
文档编号H01F17/04GK1957430SQ20058001696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畑山佳之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