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33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一种现有滚珠开关100,具有一外壳101、一滚珠102、四支端子103及一塞块104。
组装时,将该滚珠102置入该外壳101内,并将该塞块104封塞该外壳101的开口以阻挡该滚珠102,再利用一治具(图未示)将所述端子103插入该塞块104的四个穿孔1041至每一个锥部1031都伸入该外壳101内,就可以完成组装。
该滚珠开关100虽然可以通过该滚珠102接触所述锥部1031而获得导通的使用目的,但是,因为所述端子103插入该外壳101时呈悬空状态,所以治具操作的精度必须很高,才能使所述锥部1031平齐以产生开关动作,只要稍有位差就会失去作用,此外,所述端子103只通过插入所述穿孔1041获得定位,稳固性不佳,极易因外力因素产生摇晃进而影响该滚珠开关100的感应灵敏度。
该滚珠开关100除了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直立安装于一电路基板105用于常开状态的使用模式,也可以如图3所示先弯折所述端子103再安装于该电路基板105,使该外壳101与该电路基板105之间具一夹角θ用于常闭状态的使用模式,由于该外壳101悬空很容易因为外力因素改变该夹角θ,导致该滚珠开关100失去作用相对影响使用品质。
此外,该滚珠开关100的滚珠102在滚动过程中,会与该外壳101接触,当该外壳101在封装时未加以清洁而残留灰尘时,将导致灰尘沾黏于该滚珠102的表面,造成该滚珠102与所述端子103的导电性变差,进而影响该滚珠开关的导通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端子的定位稳固性、感应灵敏度及可确保使用品质的感应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通效果的感应装置。本发明感应装置包含一中空座体、两个端子单元,及一滚珠,该中空座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呈反向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连通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容置孔,及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多个多个组装部。
所述端子单元分别安装固定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每一个端子单元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每一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以与所述组装部结合的多个接合部,一自该主体部沿一直立方向延伸的端子部,及一自该主体部的一内侧面沿一水平方向延伸并远离该端子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面对该端子部的触接面。每一个第二端子各具有一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以与所述组装部结合的多个接合部,一自该主体部沿一直立方向延伸的端子部,及一自该主体部的一内侧面沿一水平方向延伸并靠近该端子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反向于该端子部的承置面。
该滚珠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位于该容置孔内且受所述端子单元限位不掉出。
当将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一电路基板,则该滚珠落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承置面且不接触所述第一端子,使该感应装置处于一未导通状态,当该感应装置受到外力产生倾斜,则该滚珠朝向所述第一端子滚动同时接触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使该感应装置变态处于一导通状态,可通过将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安装定位于该中空座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获得较佳稳固定位效果,使本发明具有导通效果佳,可确保使用品质的使用特性,此外,通过该滚珠不接触该中空座体,则使本发明具有可保持良好导通效果的特性。


图1是一种现有滚珠开关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2是现有滚珠开关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直立安装于一电路基板;图3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弯折数支端子并安装于该电路基板,使一外壳与该电路基板之间具有一夹角;图4是本发明感应装置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图6是一沿图5中的直线6-6所取得的一剖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一电路基板的一上表面;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透视立体图,说明该感应装置处于一未导通状态;图8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处于一导通状态;图9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处于未导通状态;图10是一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该电路基板的一下表面;图11是本发明感应开关一第二较佳实施的一分解立体图;图12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图13是一沿图12中的直线13-13所取得的一剖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该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图14是一类似于图13的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该电路基板的下表面;图15是本发明感应开关一第三较佳实施的一分解立体图;图16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说明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图17是本发明感应开关一第四较佳实施的一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感应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如“水平方向X”、“直立方向Y”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且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4、图5、图6,本发明感应装置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中空座体1、二端子单元200,及一滚珠4。
该中空座体1由绝缘材质制成,包括呈反向的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一连通该第一侧面11与该第二侧面12的容置孔13,及多个分别自该第一侧面11、该第二侧面12向外延伸的组装部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14为凸柱。
所述端子单元200分别安装固定于该中空座体1的第一侧面11与该第二侧面12,每一个端子单元200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第一端子2及一第二端子3。
所述第一端子2由金属制成,本发明由铜材制成。每一个第一端子2各具有一沿该直立方向Y延伸的主体部21,分别设置于该主体部21用以与所述组装部14结合的接合部22,一自该主体部21沿该直立方向Y收束延伸的端子部23,及一自该主体部21的一内侧面211沿该水平方向X延伸并且远离该端子部23的延伸部24,该主体部21与该端子部23的交界处并形成二肩部25。
该接合部22在本实施例中为穿孔,用以套设于该组接部14使该第二端子2得以定位于该第一侧面11、该第二侧面12,该组接部14与该接合部2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分别举凸柱、穿孔进行说明,但实际该组接部14可为穿孔、该接合部22可相对为凸柱。
该延伸部24具有一面对该端子部23的触接面241,该触接面241具有呈反向的一与该内侧面211连接的封闭端242及一自由端243,且该触接面241自该封闭端242朝向该自由端243逐渐下降,相对该触接面241与一水平面(图未示)之间形成一夹角θ,本发明将该夹角θ设为15度,但是实际上该夹角θ可依使用需求设置。
所述第二端子3由金属制成,本发明由铜材制成。每一个第二端子3各具有一沿该直立方向Y延伸的主体部31,分别设置于该主体部31用以与所述组装部14结合的接合部32,一自该主体部31沿该直立方向Y收束延伸的端子部33,及一自该主体部31的一内侧面311沿该水平方向X延伸并且靠近该端子部33的延伸部34,该主体部31与该端子部33的交界处并形成二肩部35。
该接合部32在本实施例中为穿孔,用以套设于该组接部14使该第二端子3得以定位于该第一侧面11、该第二侧面12,该组接部14与该接合部3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分别举凸柱、穿孔进行说明,但实际该组接部14可为穿孔、该接合部22可相对为凸柱。
该延伸部34具有一反向于该端子部33的承置面341,该承置面341具有呈反向的一与该内侧面311连接的封闭端342及一自由端343,且该承置面341自该封闭端342朝向该自由端343逐渐上升,相对该承置面341与一水平面(图未示)之间形成一夹角θ,本发明将该夹角θ设为15度,但是实际上该夹角θ可依使用需求设置。
该滚珠4由导电材料制成,本发明以铜材制成,呈可滚动地位于该中空座体1的容置孔13中。
组装时,先将该滚珠4置入该中空座体1的容置孔13内,然后将所述第一端子2的接合部22及所述第二端子3的接合部32分别对应套设于该中空座体1的组装部14,同时使该滚珠4位于所述第二端子3的延伸部34上相对悬空地位于该容置孔13内而不接触该中空座体1,再对所述组装部14施以热熔扩径铆固处理,就可以使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分别安装固定于该中空座体1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此时,该滚珠4会受到所述第一端子2的延伸部24与所述第二端子3的延伸部34的阻挡,也就是受到限位相对不会掉出该容置孔13外。
参阅图5、图6、图7,当将该感应装置安装固定于一电路基板5的一上表面51,且处于一水平位置时,该滚珠4落置在所述端子单元200的第二端子3上,同时接触所述主体部31的内侧面311与所述延伸部34的承置面341,此时因为该滚珠4未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相对该感应装置处于一未导通(OFF)状态。
参阅图8,当该感应装置受到外力产生倾斜,且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夹角θ也就是大于15度,则该滚珠4会沿着所述第二端子3的延伸部34的承置面341朝向所述第一端子2的方向滚动,当该滚珠4脱离所述第二端子3的主体部31的内侧面311,并且碰触所述第二端子3的延伸部34的承置面341与所述第一端子2的主体部21的内侧面211,此时因为该滚珠4同时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相对该感应装置转态处于一导通(ON)状态。
参阅图9,当该感应装置由图8的状态逐渐倾斜至90度的时候,则该滚珠4会朝向所述第一端子2的延伸部24滚动直至碰触所述触接面241,此时,该滚珠4落置在所述第二端子2上,并且脱离所述第二端子3而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的主体部21的内侧面211与所述延伸部24的触接面241,此时因为该滚珠4未接触所述第二端子3,使该感应装置再转态处于未导通(OFF)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该感应装置除了可为图6所示直立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的上表面51的使用模式外,也可为图10所示直立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的一下表面52的使用模式,其使用功能与所述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的上表面51相同,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滚珠开关100,由于本发明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被安装固定于该中空座体1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所以可以克服现有滚珠开关100的数支端子13因悬空装设造成伸入该外壳内11的长度不一的问题,此外,所述主体部21、31与所述延伸部24、34呈板状设计,可以增加该滚珠4的接触面积,相对可以提高导通效果,再者,所述延伸部24的触接面241与所述延伸部34的承置面341可依使用需求设置成预设角度θ,不但可以增加使用方便性,而且具有制造方便、可以确保使用品质的特性。
参阅图11、图12、图13,本发明感应装置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包含一中空座体1、二端子单元200及一滚珠4,二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外壳6及一外盖7。
该外壳6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矩型中空壳体,包括一基壁61,一自该基壁61沿该直立方向Y延伸并界定出一容室62及一开放口63的环周壁64,一自该基壁61的一内表面611凹设的定位槽65,及设置于该环周壁64并相互面对且靠近该开放口63的二块卡置块66。
该滚珠4、该中空座体1及所述端子单元200安装在该外壳6的容室62内,同时该中空座体1的一侧壁16及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的局部嵌置入该定位槽65内,此时,该滚珠4不接触该外壳6。
该外盖7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一用以封闭该外壳6的开放口63的本体71,自该本体71的一内面711沿该直立方向Y延伸并可与所述卡置块66相互卡置结合的二块嵌置块72,及沿该直立方向Y贯穿该本体71用以供所述端子部23、33穿出的四个穿孔73。
当将该外盖7置入该外壳6的容室62并封闭该开放口63,同时该本体71的内面711恰好抵置于所述第一端子2的肩部25、所述第二端子3的肩部35,可使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受该外盖7与该外壳6夹置以增强稳固效果,最后将黏胶8注入所述穿孔73与所述端子部23、33间的间隙,及该本体71与该环周壁64间的间隙,等到该黏胶8固化后,就可完成该感应装置的组装作业。
图13说明将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直立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的上表面51的使用模式,图14则说明将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直立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的下表面51的使用模式,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功能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据此,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除了具有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特性外,还可通过该滚珠4不会接触该中空座体1及该外壳6的设计,进而可避免该滚珠4沾黏残留于该中空座体1及该外壳6的灰尘,相对可以使该感应装置具有良好的导通效果、感应灵敏度。
参阅图15、图16,本发明感应装置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所述端子部23、33在穿出该外盖7的穿孔73后,分别弯设出一直角弯折部231、331,可采用SMT(Surface MountTechnology表面黏着技术)的方式将所述弯折部231、331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上,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使用功能,在此不再多加说明。
参阅图17,本发明感应装置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所述端子部23、33分别弯设有一直角弯折部231、331,可采用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黏着技术)的方式将所述弯折部231、331安装固定于该电路基板5上(图未示),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使用效果、能产生相同功效,在此不再多加说明。
归纳上述,本发明感应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功效及优点,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目的一、因为本发明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通过所述组装部14、接合部22、32的组配设计而安装固定于该中空座体1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不但定位稳固性佳,且能提供该滚珠4较多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导通效果,相对具有可提高感应灵敏度及可确保使用品质的功效及优点。
二、因为本发明该第一、四较佳实施例的滚珠4不会接触该中空座体1,该第二、三较佳实施例的滚珠4不会接触该中空座体1与该外壳6,所以可以避免该滚珠4沾黏残留于该中空座体1、该外壳6的灰尘,相对具有可维持良好导通效果、确保感应灵敏度的功效及优点。
三、因为本发明感应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的设计产生双向导通的使用效果,所以本发明感应装置可适用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5的上表面51或下表面5而具备不同使用模式,进而可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装置包含一中空座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呈反向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一连通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容置孔,及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多个组装部;两个端子单元,分别安装固定于该中空座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每一个端子单元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每一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以与所述组装部结合的多个接合部,一自该主体部沿一直立方向延伸的端子部,及一自该主体部的一内侧面沿一水平方向延伸并远离该端子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面对该端子部的触接面;每一个第二端子各具有一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以与所述组装部结合的多个接合部,一自该主体部沿一直立方向延伸的端子部,及一自该主体部的一内侧面沿一水平方向延伸并靠近该端子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反向于该端子部的承置面;及一滚珠,由导电材料制成并受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限位且悬空位于该容置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的触接面具有呈反向的一连接该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封闭端与一自由端,该触接面自该封闭端朝向该自由端下降,该第二端子的承置面具有呈反向的一连接该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封闭端与一自由端,该承置面自该封闭端朝向该自由端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座体的组装部为分别自该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向外延伸的凸柱,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合部为用以套设于所述凸柱的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装置还包含一外壳及一外盖,该外壳包括一基壁,及一自该基壁沿该直立方向延伸并界定出一容室及一开放口的环周壁,该中空座体、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置入该容室内,该外盖包括一用以封闭该开放口的本体,及用以供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穿出的多个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端子部自该主体部沿该直立方向收束延伸,该主体部与该端子部的交界处并形成二肩部,用以供该本体的一内面抵置,所述第二端子的端子部自该主体部沿该直立方向收束延伸,该主体部与该端子部的交界处并形成二肩部,用以供该本体的内面抵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该环周壁并相互面对且接近该开放口的二块卡置块,该外盖还包括自该本体的内面沿该直立方向延伸用以与所述卡置块相互卡置结合的二嵌置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端子部各具有一直角弯折部。
全文摘要
一种感应装置,包含一中空座体,分别安装定位于该中空座体呈反向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的两个端子单元,及一位于该中空座体的一容置孔内并受所述端子单元限位的导电滚珠。每一个端子单元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每一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各具有一主体部,一自该主体部沿一直立方向延伸的端子部,及一自该主体部的一内侧面沿一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当该感应装置直立安装于一电路基板,该滚珠接触所述第二端子但不接触所述第一端子,使该感应装置处于未导通状态,当该感应装置倾斜使该滚珠滚动同时接触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则该感应装置处于一导通状态,使本发明具有导通效果佳及可确保使用品质的特性。
文档编号H01H3/50GK101051578SQ20061007256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7日
发明者周添铭 申请人:大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