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3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拔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工具,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将一电连接器由一主机板 的插座上拔离的拉拔工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 一般液晶显示器在进行品管检验的过程中,若发现有问 题时,通常会将液晶显示器的一用以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100拔离主机板11上的 插座(socket)12,以进行液晶显示器的测试动作。然而检测人员在拔离电连接器100 的过程中,通常是用手握持住电连接器100 —侧用以包覆住多条传输线101的套 接部102上,接着施以一向上的作用力使电连接器100与插座12分离,然而,检 测人员用手拔离的过程中易因施力不均而导致传输线101脱离电连接器100,因 此检测人员也可利用另种方式进行拔离的动作,即直接用手握持住电连接器100 后朝左右方向摇晃使其松脱出插座12,但此种方式易造成插座12的损毁,因此, 如何构思一种借助拉拔工具来辅助电连接器100与插座12分离的作业,已成为本 实用新型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施力均匀性并能提升拔离 便利性的拉拔工具。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制造且制造成本低的拉拔工具。本实用新型拉拔工具,用于将一电连接器由一主机板的插座上拔离,电连接 器具有二设置于相对侧的凸块,电连接器的凸块与插座顶端之间形成有二凹槽, 拉拔工具包含一第一支臂、 一第二支臂及一弹性元件。第一支臂包括一形成于内侧的第一卡掣件,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枢接,并包
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与第一卡掣件位置相对的第二卡掣件,第一、第二卡掣件用以 分别卡掣于该二凹槽内并与该二凸块抵接,借此使第一、第二支臂可朝一远离插 座的方向移动以将电连接器由插座上拔离,弹性元件设于第- 一、第二支臂之间用 以驱使第一、第二支臂复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卡掣件具有一呈水平延伸的第一片体,及二 间隔形成于第一片体内侧的第一卡掣块,第二卡掣件具有一呈水平延伸的第二片 体,及二间隔形成于第二片体内侧的第二卡掣块,该二第一、第二卡掣块用以分 别卡掣于该二凹槽内并与该二凸块抵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卡掣件还具有二分别设于该二第一卡掣块内 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导引斜面,第二卡掣件还具有二分别设于该二第二卡掣块内 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卡掣件还具有一形成于第一片体内侧且位于 该二第一卡掣块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一凹部,第二卡掣件还具有一形成于第二片 体内侧且位于该二第二卡掣块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二凹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拉拔工具还包含一穿设于第一、第二支臂上的枢 轴,第一、第二支臂可以枢轴为轴心枢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支臂还包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位于第一卡掣件 上方的枢接块,第二支臂还包括二形成于内侧且位于第二卡掣件上方的枢接片, 枢接块位于该二枢接片之间,且枢轴穿设于枢接块与该二枢接片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支臂还包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位于枢接块上方 呈片状的第一限位件,第二支臂还包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位于该二枢接片上方可与 第一限位抵接以限制第一、第二支臂枢转角度的第二限位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弹性元件为一两端抵于第一、第二支臂内侧且分 别位于枢接块与第一卡掣件之间,以及该二枢接片与第二卡掣件之间的压縮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拉拔工具,借助第一、第二卡掣件的第一、第二卡掣块卡掣于 电连接器与插座之间的两凹槽前、后两半部内,且第一、第二卡掣块分别与电连 接器的两凸块抵接,使得检测人员对拉拔工具施加一拔除力后,即可将电连接器 由主机板的插座上拔离,借此可增加拔离过程中的施力均匀性并能提升拔离的便 利性。

图l是一般电连接器插置于一主机板的插座内的一前视图; 图2是该电连接器拔离该主机板的插座的一前视图;图3是一前视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拉拔工具的与一电 连接器及一主机板的插座的配置关系;图4是一侧视分解图,该明拉拔工具与电连接器及主机板的插座的配置关系;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6是一前视图,说明拉拔工具的第一、第二卡掣块位置分别对应于电连接 器与插座之间的凹槽位置;图7是一前视图,说明拉拔工具的第一、第二卡掣块卡掣于电连接器与插座 之间的凹槽;图8是一前视分解图,说明拉拔工具将电连接器拔离主机板的插座;及 图9是一仰视图,说明拉拔工具的第一、第二支臂卡于电连接器的两相对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 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拉拔工具的一较佳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该拉拔工具500主要用于将一液晶显示器(未图示)的电连接器30 由一主机板40的插座41上拔离,电连接器30用以将主机板40上的信号传输至 液晶显示器上,由于液晶显示器在进行品管检验的过程中若发现有问题时,必须 将电连接器30拔离插座41以进行其他测试的动作,因此检测人员可借助拉拔工 具500的辅助进行拔离的动作。在下文中将以图3中所示的拉拔工具500朝向图面观看者的一端称为前侧, 与该方向相反的另一端称为后侧,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方向用 语,如"前侧"、"后側"等,仅是依据图示的方向以便于说明,并非用来限制 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器30具有二分别设置于左、右两相对侧的凸块301,及二分别由该二 凸块301近中段处垂直朝下延伸的导引块302,当电连接器30插置于插座41上 时,电连接器30的两导引块302卡接于插座41的两导引槽411内,且电连接器 30的两凸块301与插座41顶端之间形成有两凹槽303,每一凹槽303被导引块302 区分成前、后两半部。拉拔工具500包含一第一支臂5、 一第二支臂6、 一穿设于第一、第二支臂5、 6上的枢轴7,及一设置于第一、第二支臂5、 6之间的弹性元件8。第一支臂5 包括一第一支臂本体51,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支臂本体51内侧的一第一卡掣件 52、 一枢接块53及一第一限位件54,第一卡掣件52具有一由第一支臂本体51 内侧近底端处呈水平朝内延伸的第一片体521,及二间隔形成于第一片体521内 侧面近底端处用以卡掣于一凹槽303内的第一卡掣块522,两第一卡掣块522位 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分别一前一后地形成于第一片体521内侧面。第一卡掣件52还 具有二分别形成于两第一卡掣块522内侧且朝彼此相对的第一导引斜面523,以 及一形成于第一片体521内侧且位于两第一卡掣块522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一凹 部524。枢接块53由第一支臂本体51内侧呈水平朝内延伸而成且位于第一卡掣 件52上方,并具有一沿前后方向贯穿的第一枢接孔531,第一限位件54呈片状 且由第一支臂本体51内侧呈水平朝内延伸而成并位于枢接块53上方。第二支臂6的整体构造大致与第一支臂5构造相当,并具有一第二支臂本体 61,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二支臂本体61内侧的一第二卡掣件62、 二枢接片63及一 第二限位件64,第二卡掣件62具有一由第二支臂本体61内侧近底端处呈水平朝 内延伸的第二片体621,及二间隔形成于第二片体621内侧面近底端处用以卡掣 于另一凹槽303内的第二卡掣块622,两第二卡掣块622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分 别一前一后地形成于第二片体621内侧面。第二卡掣件62还具有二分别形成于两 第二卡掣块622内侧且朝彼此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623,以及一形成于第二片体621 内侧且位于两第二卡掣块622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二凹部624。两枢接片63 —前 一后地由第二支臂本体61内侧朝内延伸而成且位于第二卡掣件62上方,并分别 具有一第二枢接孔631,第一支臂5的枢接块53用以枢设于两枢接片63之间, 第二限位件64呈片状且由第二支臂本体61内侧呈水平朝内延伸而成并位于枢接 片63上方。
枢轴7穿设于枢接片63的第二枢接孔631以及枢接块53的第一枢接孔531, 使第一、第二支臂5互相枢接,而弹性元件8为一压縮弹簧,其两端分别套设并 固定在一锁固于第一支臂本体51内侧且位于第一卡掣件52与枢接块53之间的一 螺丝90,以及一锁固于第二支臂本体61内侧且位于第二卡掣件62与枢接片63 之间的另一螺丝91上,弹性元件8两端并分别抵于第一、第二支臂本体51、 61 内侧用以驱使第一、第二支臂5、 6复位。如图6、图7、图8及图9所示,当检测人员欲借助拉拔工具500将电连接 器30由插座41上拔离时,首先以手指按压第一、第二支臂本体51、 61外侧近顶 端处,使第一、第二支臂5、 6以枢轴7为轴心枢转,第一、第二支臂5、 6即可 由一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互相抵接的闭合状态(如图3)变换为一第一、第 二卡掣块522、 622互相分离的开启状态(如图6),此时第一限位件54内侧端与第 二限位件64内侧端互相抵接,以限制第一、第二支臂5、 6的枢转角度,同时第 一、第二支臂5、 6之间的张开角度为最大。接着由上往下地移动拉拔工具500, 使第一、第二卡掣件52、 62的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位置对应于电连接器 30与插座41之间的两凹槽303外侧,之后检测人员将手指略为放松后第一、第 二支臂5、 6之间因弹性元件8的复位弹力而枢转,使得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朝彼此相互靠近并卡掣于电连接器30与插座41之间的两凹槽303前、后两 半部位置,同时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分别与两凸块301抵接,接着检测人 员将手指施力于第一、第二支臂本体51、 61外侧近中间处的位置后,并对拉拔工 具500施以一如箭头I方向所示远离插座41的垂直朝上的拔除力将电连接器30 上拉,即可将电连接器30由主机板40的插座41上拔离。由于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是分别抵接于电连接器30的两凸块301底 侧,因此在拔离过程中能均匀地施力于电连接器30的两相对侧的凸块301上,使 得检测人员可借拉拔工具500快速且方便地将电连接器30拔离插座41。此外, 借助两第一、第二导引斜面523、 623的配置,使得两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 欲卡掣于两凹槽303之前、后两半部时,两第一、第二导引斜面523、 623能将电 连接器30的两导引块302导引至分别与第一、第二凹部524、 624相对应的位置, 借此使两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可迅速地卡掣于两凹槽303的前、后两半部。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拉拔工具500,借助第一、第二卡掣件52、 62的第一、
第二卡掣块522、 622卡掣于电连接器30与插座41之间的两凹槽303前、后两半 部内,且第一、第二卡掣块522、 622分别与电连接器30的两凸块301抵接,使 得检测人员对拉拔工具500施加一拔除力后,即可将电连接器30由主机板40的 插座41上拔离,借此可增加拔离过程中的施力均匀性并能提升拔离的便利性。此 外由于拉拔工具500的构造简单,因此易于加工制造且制造成本低,故确实能达 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但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的范围,即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本申请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 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拔工具,用于将一电连接器由一主机板的插座上拔离,该电连接器具有二设置于相对侧的凸块,该电连接器的凸块与该插座顶端之间形成有二凹槽,其特征在于该拉拔工具包含一第一支臂,包括一形成于内侧的第一卡掣件;一第二支臂,与该第一支臂枢接,并包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与该第一卡掣件位置相对的第二卡掣件,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用以分别卡掣于该二凹槽内并与该二凸块抵接,借此使该第一、第二支臂可朝一远离该插座的方向移动以将该电连接器由该插座上拔离;及一弹性元件,设于该第一、第二支臂之间用以驱使该第一、第二支臂复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件具有一呈水平 延伸的第一片体,及二间隔形成于该第一片体内侧的第一卡掣块,该第二卡掣件 具有一呈水平延伸的第二片体,及二间隔形成于该第二片体内侧的第二卡掣块, 该二第一、第二卡掣块用以分别卡掣于该二凹槽内并与该二凸块抵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件还具有二分别 设于该二第一卡掣块内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导引斜面,该第二卡掣件还具有二分 别设于该二第二卡掣块内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二导引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件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片体内侧且位于该二第一卡掣块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一凹部,该第二卡 掣件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片体内侧且位于该二第二卡掣块之间呈纵向延伸的第二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一、第 二支臂上的枢轴,该第一、第二支臂可以该枢轴为轴心枢转。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臂还包括一形成 于内侧且位于该第一卡掣件上方的枢接块,该第二支臂还包括二形成于内侧且位 于该第二卡掣件上方的枢接片,该枢接块位于该二枢接片之间,且该枢轴穿设于 该枢接块与该二枢接片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臂还包括一形成于 内侧且位于该枢接块上方呈片状的第一限位件,该第二支臂还包括一形成于内侧 且位于该二枢接片上方可与该第一限位抵接以限制该第一、第二支臂枢转角度的 第二限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拔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两端抵于 该第一、第二支臂内侧且分别位于该枢接块与该第一卡掣件之间,以及该二枢接 片与该第二卡掣件之间的压縮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拉拔工具,用于将一电连接器由一主机板的插座上拔离,电连接器具有二个设置于相对侧的凸块,电连接器的凸块与插座顶端之间形成有二凹槽,拉拔工具包含一第一支臂、一第二支臂及一弹性元件,第一支臂包括一形成于内侧的第一卡掣件,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枢接,并包括一形成于内侧且与第一卡掣件位置相对的第二卡掣件,第一、第二卡掣件用以分别卡掣于该二二凹槽内并与该二凸块抵接,借此使第一、第二支臂可朝一远离插座的方向移动以将电连接器由插座上拔离,弹性元件设于第一、第二支臂之间用以驱使第一、第二支臂复位。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01051585SQ20072014032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廖忠雄, 徐志华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