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震动检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399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震动检测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开关,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身摄像系统 的震动检测开关。
背景技术
交通事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不计其数,尤其是重大车祸事故。发 生交通事故时,若能拥有意外发生时的事实记录,对于驾驶员来说无 异是莫大的帮助。目前最常使用的方式的是通过装设在车身上的摄像系统记录事件 发生时的前、后情形。但是,由于摄像系统的储存受到内存容量的限 制, 一般先连续的录制,记录满后,再将后录制的影像覆盖在先前的 影像,从而克服内存容量不足的问题。可是,如此的设计会造成,当 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录制下关键性画面。因此,若能设计一种震动检测开关,在车身受到撞击时精确的产 生信号,并传输至定时器和摄像系统上,从撞击发生即对事故进行摄 像,并且当定时器设置的时间过后再中断摄像。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 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震动检测开关,该开关由各部件相互配 合组成,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反应灵敏外的优点,更能节省材料成本 及装配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震动检测开关,该开关安装在车上,包括端头座,该端头座具有容置孔; 一对导电端头,分别连接在所 述端头座,所述的两个导电端头的一端分别安置在所述容置孔内;弹 性组件,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端头座上;以及,移动杆,安设在所述容置孔内部并与所述两个导电端头对应配置,所述移动杆与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由此,当车身受到撞击时,所述移动杆移动 并推压所述两个导电端头使其相互导接或断开。本实用新型提供车用震动检测开关,不仅结构简单、反应灵敏、 而且节省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上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受撞后的作动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进行实用调整组合剖视图;以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组合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检测开关1 端头座10 固定筒11 第二内螺紋112 座体12 小圆筒体122 第一外螺紋124 导电端头20、 21 接触段201、 211 弹性组件30 外环圈31 移动杆40 杆体41 内嵌槽44第一内螺紋111 内环113 大圆筒体121 容置孔123焊接l殳202、 212 内环圈32 凸环42、 43封盖50 大圓筒体51 套设孔53 车身8小圓筒体52 第二外螺紋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详细说明,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加 以任何限制。图1、 2和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组合外观图和组合 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震动检测开关,该检测开关1包括 端头座IO、导电端头20、 21、弹性组件30和杆体40。其中本实施 方案的端头座10包括圓形固定筒11和连接在固定筒11右侧的座体 12。固定筒11的内部分别具有第一内螺紋111和第二内螺紋112,并 且,在第一螺紋111和第二内螺紋112的间隔处向内延伸形成内环 113。另外,座体12由绝缘材料制成作,并由直径不同的两个筒组成, 其中大圆筒是121,小圆筒体为122。并且,在大圆筒体121、小圆筒 体121、 122的内部形成容置孔123。另外,在大圆筒体121的外表面 具有与前述第一内螺紋111相互螺接的第一外螺紋124,小圆筒体122 远离大圓筒体121的一端则呈封闭状。导电端头20、 21由铜等导电材料制成,为"L"型,其上分別具 有接触段201、 211和焊接段202、 212。导电端头20、 21的中间穿设 并固定于前述小圆筒体122上,各接触l殳201、 211对应地间隔的设置 并形成在前述容置孔123内部,各焊接段202、 212则形成于小圓筒体 122的外部,用于与外部导线(图中未示)相互连接或直接焊接在电路板 上。弹性组件30可以是板型涡巻弹簧或圓锥形弹簧,本实施方案使用 涡巻弹簧,该弹簧具有形成外侧圓周的外环圈31和形成内侧圓周的内 环圏32,外环圈31连接在前述固定筒11的内环113端面上。移动杆40由直立状杆体41、两个分别在杆体41的中间处形成的凸环42、 43组成,在上述两个凸环42、 43的间隔处形成固定前述弹 性组件30的内环圈32的内嵌槽44。杆体41的另一端对应地配置在 前述两个导电端头20、 21的接触段201、 211的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封盖50,封盖50封合连接在固定 筒11远离座体12的一端,并且,也是由两不等直径的大、小圓筒体 51、 52所构成。大筒体51、小圆筒体52的内部具有套设孔53,而且 在大圓筒体51的外表面具有与前述第二内螺紋112相互螺接的第二外 螺紋54,在小圓筒体52远离大圓筒体51的一端为封闭状,从而防止 异物或水气的侵入。还可以将弹性组件30的外环圏31夹掣固定在大 圓筒体51的前端与固定筒11的内环113间,并且增加装配的容易性。
图4、 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的组合示意图和汽车被撞后 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将多个检测开关1分别装设在汽车车 身8的前、后、左及右侧处,并将各检测开关1的导电端头20、 21 的焊接端202、 202共同连接到汽车摄像系统与定时器(图中未示)。当 发生车身8相互撞击时,距离车身8撞击处最近的检测开关l将感受 到最大的震动力,该震动力使移动杆40产生轴向线性移动,并使杆体 41的末端推抵导电端头21的接触段211,与另一导电端头20的接触 段201接触,由此将此信号传递给定时器,定时器从此开始计。当定 时器到达设定的时间后,此信息将会传递到摄像系统,使摄像系统停 止摄像动作。由此,车身8在撞击前后的实际状况将会详细地记录储 存于内存。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进行实用调整组合剖视图,由于本实用 新型的固定筒11与座体12是通过第一内螺紋111和第二外螺紋124 相互螺接,因此可以将座体12向外转出,从而使得杆体41的末端与 电端头20、 21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加。这样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车身8 的使用条件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动,从而增加检测开关1的的灵敏度 和适用性。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除了 可为上述实施方案外,还可以如图7的本实施方案所示,本发明的导 电端头20、 21的接触段201、 211为常闭型。当车身8被撞击时,震动使移动杆40产生轴向线性移动,从而使杆体41的末端推抵导电端 头21的接触段211向后方移动,并且使得接触段211脱离导电端头 20的接触段201,断开导通状态。由此信号将被传递到定时器和摄像 系统。如此,也可以达到前述实施方案例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特征范围内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 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车用震动检测开关,所述开关安装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座,所述端头座具有容置孔;一对导电端头,分别连接在所述端头座上,所述两个导电端头的一端分别安置在所述容置孔内;弹性组件,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端头座上;以及,移动杆,安设在所述容置孔内部并与所述两个导电端头对应配置,所述移动杆与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由此,当车身受到撞击时,所述移动杆移动并推压所述两个导电端头使其相互导通或断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座 包括固定筒和连接在所述固定筒一側的座体,所述两个导电端头分别 连接在所述座体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 的内部有第一内螺紋,而且所述座体由两直径不同的大圓筒体和小圓 筒体组成,所述大圓筒体的外表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紋相互螺接的第一 外螺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筒 体和所述小圓筒体的内部有所述容置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 电端头分别具有接触段和焊接段,所述接触段安置在容置孔内部,而 所述焊接段则在所述小圆筒体外部形成。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是由杆体和两个分别在所述斥干体上成形的凸环组成,并且所述二凸环 之间有内嵌槽,所述弹性组件为涡巻弹簧,所述涡巻弹簧具有外环圈 和内环圏,所述外环圏连接于所述固定筒的内壁,所述内环圏则嵌入 连接所述的内嵌槽。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检 测开关进一步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封合连接在所述固定筒远离所述座 体的一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 远离所述第一内螺紋的一端有第二内螺紋,而且,所述封盖的外表有 与所述第二内螺紋相互螺接的第二外螺紋。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 螺紋和第二内螺紋之间有内环,所述弹性组件的外缘被夹掣固定在所 述封盖与所述内环的对应端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 件为圓锥形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在车身上的车用震动检测开关,该开关包括端头座、一对导电端头、弹性组件和移动杆。端头座具有容置孔,两个分别连接在端头座的导电端头,而且两个导电端头的一端分别在容置孔内部形成。上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端头座上,移动杆位于容置孔内部并与两个导电端头对应配置,并且,移动杆与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由此,当车身受到撞击时,该杆体移动并推压上述两个导电端头从而使得两个导电端头相互导通或断开。
文档编号H01H35/14GK201117553SQ20072017671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杜永安 申请人:杜永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