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08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电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力直接发电的元件,避免使用蒸汽驱动涡轮机,特别适用于温 水发电。所属技术领域背景众所周知,现在的火力发电厂是将介质(水)加热形成高压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 电。成本高,必须大规模,才有实际意义。近年来,人们发明了碱金属热力发电技术,用于中温热力发电,排热温度在30(TC左 右,但不能用于低温热力发电。碱金属热力发电技术即使用于中温发电,目前也没形成商 业气候。而低温热力发电的需求非常广泛,特别是10(TC以下热源的低温条件比比皆是,但苦 于没有相应技术加以利用而被大量浪费。如太阳热、发动机水箱余热、发动机排气余热、 设备热、灯具热、钢铁厂余热、发电厂余热、化工厂余热、水泥厂余热、地热、供暖等。 偏远地区用生活热获得电力,也将极具前景。目前利用这些余热的系统要么成本很高,要 么根本不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高效廉价的热力发电元件,而且避免使用蒸汽轮机。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本元件包括热形变管和若干压电材料,热形变管受热时容积增大,冷却时容积减小; 所述压电材料逐层叠在热形变管中;发电过程为热形变管受热膨胀时,在压电材料上形成张力(在存在预压力时,压力 减小),输出某极性(如正)的电流;热形变管冷却收縮时,在压电材料上形成压力(在存在预压力时,压力增大),输出 与上述极性相反的电流。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图l所示。图中l为管端盖;2为热形变管,其材料可以是各类 金属,如铝合金等,热形变管的两端使用端盖强力封堵;3为压电材料。图l只注重热形 变管的轴向伸縮,而热形变管的径向伸缩也是可以利用的,因此可以提高热电效率。同时, 完全忽略轴向伸縮也是可以的,只使用径向伸縮,这时热形变管的端盖就可以省略。可以假定,热形变管直接受热或冷却而收縮,而压电材料的自由尺度相对稳定。热形 变管受热时,必然膨胀,使各压电材料受到张力(在存在预压力时压力减小),输出一个 方向的电流。热形变管冷却时,必然收縮,使压电材料受到压力,输出另一个方向的电流。 实际上压电材料的温度也可能略有变化,但压电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致在5-8E-6,而普 通钢材的线膨胀系数在1.1-1.5E-5左右,约为压电材料的2倍,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2.4E-5 左右,约为陶瓷的3倍,所以假定压电材料的自由尺度相对稳定是成立的。为了完全避免压电片因为温度变化而伸縮,导致降低热电效率,可以在热形变管与压 电片的外周之间设置绝热材料,如绝热膜等。严格来说,热形变管内的压电材料可以制成一个长的压电体,即压电材料的数量为1。 但这样的设计使得输出电压很高(如100000V以上),而电流却很小(如20uA以下),处 理起来相对困难,同时压电材料的生产也不方便。所以应该使用厚度较小的压电片。但如 果将诸多压电片全部串联起来,让其电极化方向全部相同,这时的输出性能与使用一个长
的压电体没有两样。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压电片的电极化方向两两相反,即相邻压电片的电极化 方向相反,然后将压电片的所有正极连通,压电片的所有负极也连通,最后输出。如图2 所示,压电片在力学上全部串联,而在电学上全部并联,使输出电压成倍降低(如300V 附近),而输出电流成倍提高(如500mA附近),使得系统的后续处理非常方便。当然不 排除使用混联的其它各种拓扑,以适应不同的输入输出条件。可以让压电片的负极与热形 变管的金属直接连通,还可以简化绝缘工作。将压电片倒角,防止电极与热形变管短路。如果在热形变管与压电片的外周之间不留间隙,或者设置刚性的材料,即紧密配合, 将充分利用热形变管的径向伸缩,可以提高热电效率。热形变管膨胀时可以在压电片外周 对压电片形成张力,在热形变管收缩时可以在压电片外周对压电片形成压力,它们形成的 效果与轴向的为叠加的。.要实现大规模发电,就要同时使用多个热电元件。在多个热电片组成的系统中,为了 平衡热源负载和冷源负载,就应让这些热电元件轮流地、分散地与热源和冷源发生热交换。图3为一种热力发电装置,图中4 11为8个热电元件,它们都被支撑在转轴14上; 12为风扇,协助热电元件快速冷却;13为隔板,隔板上为常温常压大气,隔板下为常压 温水15。本装置有约3个热电元件在温水15里面,接受加热,也有约3个热电元件在常 温大气里面被冷却。旋转14, 8个热电元件轮流发出不同极性和相位的电流。这种装置适 用于温水发电。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热力发电成本低,效率高;并使低温发电成为可能。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2为一种较好的压电片电极化方向示意图。图3为使用温水发电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最佳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为如图4所示。图中l为螺帽端盖;2为热形变管,其材料是 铝合金,热形变管的两端使用螺帽封堵,并使热形变管内防水;3为压电材料;16为绝热 膜。压电片表面倒角,避免电极与热形变管短路。在热形变管与压电片的外周之间不留间 隙,并设置绝热膜,使之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热形变管的径向伸缩,提高了热电效率。热 形变管膨胀时在压电片外周对压电片形成张力,热形变管收縮时对压电片形成压力。在热 形变管的轴向和径向都对压电材料施加预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形变管和若干压电材料,热形变管受热时容积增大,冷却时容积减小;所述压电材料逐层叠在热形变管中。
2. 根据权项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 热形变管的两端使用端盖封堵。
3. 根据权项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形变管和压电材料的外周之间设置绝热层。
4、 根据权项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相反。
5. 根据权项l、 2或4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的外周与热形变管内壁为紧密装配。
6. 根据权项3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的外周与热形变管内壁为隔层紧密装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力直接发电的元件,避免使用蒸汽驱动涡轮机,特别适用于温水发电,高效廉价。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元件包括热形变管和若干压电材料,热形变管受热时容积增大,冷却时容积减小;所述压电材料逐层叠在热形变管中;发电过程为热形变管受热膨胀时,在压电材料上形成张力(在存在预压力时,压力减小),输出某极性(如正)的电流;热形变管冷却收缩时,在压电材料上形成压力(在存在预压力时,压力增大),输出与上述极性相反的电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热力发电成本低,效率高;并使低温发电成为可能。
文档编号H01L37/00GK101399311SQ200810168528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胡修泰 申请人:胡修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