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双开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20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双开关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双开关机构是这样一种机构,即其中的两个电路各包含一个仅使用单个控 制器就能在其"关"和"开"的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例如,在家用真空吸尘 器中,可能具有一个第一电路,其具有一个第一开关,用于向驱动真空吸尘器 中产生吸力的风扇的一个第一马达提供电能,还可能具有一个第二电路,其具 有一个第二开关,用于向驱动真空吸尘器的地板刷头中的拍打刷的一个较小的 第二马达提供电能。在这种情况下,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者将十分希望能够使用 一个仅包含单个控制器,例如单个按钮或滑动触头的双开关机构来同时切换第 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开和关。例如,如果该双开关机构的控制器是一个滑动触 头时,该滑动触头可以具有三个位置第一位置中两个马达均处于"关"的状 态,第二位置中驱动真空吸尘器中产生吸力的风扇的第一马达处于"开"的状 态,而驱动拍打刷的第二马达保持在"关"的状态,第三位置中风扇马达和拍 打刷马达均处于"开"的状态。
然而,再次设想一个同样的真空吸尘器的实例,为了避免真空吸尘器变得 头重脚轻,如果将第一和第二马达以及用于操控各马达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置于 真空吸尘器的下部,而为了让使用者能够很容易的触及,将用于该双开关机构 的控制器置于真空吸尘器的上部,如果在第一和第二开关的一侧与双开关机构 的控制器的另一侧之间,真空吸尘器具有一个旋转中心或转动轴,则必须在控 制器一侧与开关的另一侧之间提供某种连接,使得该连接能够适应真空吸尘器 围绕该旋转中心的转动。这却带来了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如果,例如,在控制 器的一侧和开关的另一侧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电线的,则这些电线可能会变成缠结、或拉紧以及偶然会脱离开关、交叉、反复缠绕以致疲劳、或受到真空吸尘 器围绕该旋转中心的转动所带来的其它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针对此技术问题而设。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 供一种可以由单个控制器操控的双开关机构,而不管该控制器相对于该双开关
机构的旋转轴的方向如何;换句话说,也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旋转双开关机 构。
因此,在第一种形式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包括 一个
第一开关,其具有一可以在一个"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
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位于一转动轴上; 一个第二开关,其具有一同样可以在一 个"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偏离所述 转动轴一个距离; 一个环形致动器,该环形致动器与该转动轴同心,并可以在 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环形致动器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 使该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关"的状态,所述环形致动器的第二位置可以 操控使该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以及一开关臂,其具有一个 用于改变该第一幵关的触发器的状态的第一部分,以及一个用以使该环形致动 器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部分,该开关臂可绕该转动轴旋 转,并可在一个第一位置、 一个第二位置以及一个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 关臂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关"的状态并使该环 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所述开关臂的第二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 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所述开关臂的第
三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 处于其第二位置。
在第二种形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包括 一个第一 开关,其具有一可以在一个"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位于一转动轴上; 一个第二开关,其具有一同样可以在一个 "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偏离所述转 动轴一个距离; 一个环形致动器,该环形致动器与该转动轴同心,并可以在一 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环形致动器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 该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关"的状态,所述环形致动器的第二位置可以操 控使该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以及一开关臂,其具有一个用 于改变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的状态的第一部分,以及一个用以使该环形致动器 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部分,该开关臂可绕该转动轴旋转,
并可在一个第一位置、 一个第二位置以及一个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关臂 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关"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 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所述开关臂的第二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 处于其"关"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二位置,所述开关臂的第三位 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处于 其第二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种形式都允许第一和第二开关的触发器通过开 关臂的移动使它们在其"开"和"关"状态之间切换,即便是在开关臂可以绕 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开关臂还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机械连接在一个用以操 控该双开关机构的控制器上。例如,如果该控制器是一个具有三个可能位置的 滑动触头,各位置分别对应开关臂的三个位置,该滑动触头可以通过一个推竿 简单地连接到开关臂上。然而,虽然开关臂是可以绕转动轴旋转的,但是由于 第一幵关的触发器位于转动轴上,而用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的环形致动器同样 与转动轴同心,因此开关臂相对于转动轴的方向不会影响到各开关的可操作 性,并且无论开关臂朝向任何角度,各开关都可以被操控。此外,当开关臂相 对第一和第二开关的角度发生变化时,第一和第二开关都可以保持在其固定位 置,也就是说,任何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开关的电线也都可以保持在其预定位 置,而不会缠结、偶然脱离开关、交叉或受到开关臂转动所带来的其他影响。本发明的两种形式由一个共同的发明构思统一起来,它们均提供了一种旋 转双开关机构,不管开关臂相对于转动轴的角度如何,都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开 关的触发器依次置于同时"关"的状态、 一个"关"和一个"开"的状态,同 时"开"的状态。本发明的这两种形式的唯一区别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形 式中,当开关臂从第一和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均处于"关"的状态的位置移动的 时候,开关臂的移动会使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在第二开关的触发器之前进入 "开"的状态,而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形式中,其使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在第一开 关的触发器之前进入"开"的状态。
优选地,环形致动器的半径基本上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偏离转动轴的距离 相同。这意味着,环形致动器直接位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上方,这允许环形致 动器能够在无需其他部件介入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因而能 将开关机构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持为最低。
优选地,环形致动器应当还可以平行于转动轴移动。这意味着,无论开关 臂的方向如何,在其所在位置处,开关臂的第二部分作用于环形致动器上,使 环形致动器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环形致动器进而作用于第二开关触发 器上,其结果总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确保第二开关的操控是可靠的和可重复 的。
环形致动器还可以是具有裂隙(hiatus)的一个对开环,其裂隙横穿垂直 于所述转动轴的一个半径。假设该裂隙还位于不同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所在的 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环形致动器将不会作用于第二开关的触发器),此裂隙 可用于调节由于开关臂的动作而作用于环形致动器的压力。
为了确保环形致动器的移动平稳,该开关臂最好具有一个第三部分,其可 以与开关臂的第二部分协同操控,使环形致动器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 动。因此,开关臂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可横穿致动器的一个直径而同时作用于环 形致动器,推动其平行于转动轴移动,其在操控第二开关时所具有的优点前面 已有描述。开关臂可以为任何形状,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部件,并可在各个不同的方 向上移动,但是,最简单的可选形式是,开关臂可以通过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 的一个半径滑动而在其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这有助于将开关机构 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持为最低。
优选地,开关臂在平行于转动轴向第一开关的触发器的方向上被弹簧加 载。这有助于——当开关臂移动到使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的位置处时一 一确保第一开关的触发器总是能可靠而可重复的被操控。环形致动器也可以在 平行于转动轴推离所述第二开关的触发器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这有助于确 保——在开关臂已经移动到可操控使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的情况下—— 当环形致动器未能从其第二位置移动到其第一位置时,其结果不会使第二开关 的触发器变成锁定在其"开"的状态。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开关臂和/或环形 致动器的弹力都可以通过在这些部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上提供一个与其形成整体 的活弹簧来实现。这有助于减少该开关机构的零部件的总数,因而还能将成本 和复杂性保持为最低。可选的,该活弹簧可以代之以盘绕或板簧。
通常,开关臂可以围绕转动轴自由转动任何角度,甚至是超过360度。然 而,如果开关臂设置一用于抵靠一终止端的第四部分,则开关臂的转动范围可 能会被限制小于360度。典型地,此第四部分可以设置在开关臂的一个侧面。 如果在与开关臂上形成第四部分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设置另一个用于抵靠一第 二终止端的第五部分,则开关臂的转动可以被限定在这两个相对的终止端之间 确定的一个范围内。这个范围取决于终止端的位置,其可以是任何角度,例如 90、 120、 180或270度。
开关臂的第一部分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第一开关的触发器而改变第一开关 的状态。然而,其缺陷是,开关臂的第一部分会因此趋向于以一种侧向运动方 式与触发器结合,这无助于在平行于或反向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上使触发器在 其"开"和"关"状态之间移动,并且,这会导致损害第一开关,且其在重复 工作之后无法正确地操作。因此优选地,该开关机构进一步包括一致动器,这另一个致动器位于开关臂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开关的触发器之间,并可以在一个 可操控使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关"的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一个可操控 使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处于其"开"的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虽 然开关臂可能会以一种侧向运动方式持续作用于这另一个致动器上,但这另一 个致动器进而可通过平行于转动轴的移动作用于第一开关的触发器,因而有助 于保护第一开关的功能。该另一个致动器还可以在平行于转动轴推离第一开关 的触发器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为了能够确保——即便在开关臂已经移动到可 操控使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当该另一个致动器未能从其第 二位置移动到其第一位置时,其结果不会使第一开关变成锁定在其"开"的状 态。弹力可以通过在该另一个致动器上提供一个与其形成整体的活弹簧来实 现,因而能将开关机构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持为最低。可选的,该活弹簧可以代 之以盘绕或板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含根据本发明 的第一或第二种形式的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


参照下述以具体实例方式给出并结合以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和优点将更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的底座的透视
图2是安装在图1中的底座上的一个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一位置时的透视
图3是安装在图1中的底座上的该环形致动器处于其第二位置时的透视
图4是与图3相同的透视图,除了为了便于査看,而将该环形致动器设置 成了透明的了之外;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双开关机构的开关臂的透视
图6A是图5中的开关臂安装在图1中的底座上、且图2-4中所示的环形 致动器处于所述开关臂的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剖视透视图6B是与图6A相同的透视图,除了没有局部剖开之外;
图7A是图5中的开关臂安装在图1中的底座上、且图2-4中所示的环形 致动器处于所述开关臂的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透视图7B是与图7A相同的透视图,除了没有局部剖开之外;
图8A是图5中的开关臂安装在图1中的底座、且图2-4中所示的环形致 动器处于所述开关臂的第三位置时的局部剖视透视图8B是与图8A相同的透视图,除了没有局部剖开之外;以及
图9是本实施例的旋转双开关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见图1,其中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双开关 机构的底座IO。底座IO上安装了一个第一开关12,其具有一个位于一个转动 轴A上的触发器14。该触发器14被弹簧加载,并可以在一个处于"开"的状 态的第一下压位置和一个处于"关"的状态的第二未按压下位置之间移动。底 座IO上还安装了一个第二开关16,其具有一个偏离转动轴A—个距离B的位 置处的一个触发器18。与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类似,第二开关16的触发 器18也被弹簧加载,并可以在一个处于"开"的状态的第一下压位置和一个 处于"关"的状态的第二未按压下位置之间移动。开关12和16分别具有一对 电接头20, 22以及24, 26,用于将电线连接在上述开关上,以分别作为两个 电路的一部分。如此,当触发器14处于"开"的状态的时候,第一开关12就 接通了一个第一电路,而当触发器18处于"开"的状态的时候,第二开关16 就接通了一个第二电路。图2显示的是一个环形致动器28安装在底座10上。图中可见,该环形致 动器28与转动轴A同心,并且其半径基本上与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偏离 转动轴A的距离B相同。环形致动器28同样可以在一个第一未按压下位置和 一个第二下压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未按压下位置可以操控使第二幵关16的 触发器18处于其"关"的状态,该第二下压位置可以操控使第二开关16的触 发器18处于其"开"的状态。图2显示的是所述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一未 按压下位置。
图3与图2相同,除了它显示的是所述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二下压位 置之外,而图4与图3相同,除了为了显示环形致动器28的下侧是如何下压 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使之成为"开"的状态,而将图4中的环形致动器28 设置成了透明的了。图4中还可见三个布置在底座10上用于压簧的安装点 30, 32, 34,所述压簧相互协同将致动器28从其第二下压位置回送到其第一 下压位置。所述三个安装点等间隔围绕转动轴A分布,以确保环形致动器28 平行于转动轴移动。
图5显示的是旋转双开关机构的开关臂36。开关臂36具有一个用于改变 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的状态的第一部分38,以及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该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彼此协同操控以使环形致动器28在其第一未按 压下位置和第二下压位置之间移动。开关臂36可以围绕转动轴A转动到垂直 于转动轴A的任何方向。开关臂36的末端44与一个滑动触头(未示出)连 接,通过该滑动触头,使用者可以在图5中所示的双头箭头C-C'所指示的方 向上来回移动开关臂。
图6A显示的是开关臂36以及环形致动器28安装在底座10上,且开关臂 36处于其第一位置处,其中开关臂的第一部分38没有与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 14相接,而开关臂36的第二以及第三部分40, 42也没有与环形致动器28相 接。因此,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向其未按压下位置被弹簧加载,处于 "关"的状态,而环形致动器28也受到位于安装点30, 32, 34的压簧的共同作用同样回复到其第一未按压下位置。其结果是,环形致动器28仍然没有与 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相接,触发器18向其未按压下位置被弹簧加载,仍 然处于"关"的状态。图6B显示的同样是第一和第二开关12, 16都处于 "关"的状态的整体情况,除了没有局部剖开图6A之外。
图7A显示的是,当开关臂36从图6A和6B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沿箭头C 方向进入第二位置时所呈现的情况,其中,开关臂的第一部分38的一个导向 斜切边与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相接,并下压其进入"开"的状态。然而, 还是可以看出,在开关臂36的这个第二位置处,开关臂36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40, 42仅仅是与环形致动器28接触而没有对其进行下压。因此,环形致动器 28在安装点30, 32, 34位置处的压簧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在其第一未按压下位 置,而第二开关16的18仍然保持在其"关"的状态。图7B显示的同样是第 一开关12处于"开"的状态,而第二开关16处于"关"的状态的整体情况, 除了没有局部剖开图7A之外。
图8A显示的是当开关臂36从图7A和7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又沿箭头C 方向进入第三位置时所呈现的情况,其中,开关臂的第一部分38已经压制住 了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并继续将其保持在"开"的状态。在开关臂36 的这个第三位置处,开关臂36的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已经顶住安装点 30, 32, 34位置处的压簧的共同作用,同样已经将环形致动器28压制住了, 并将其下压到了第二下压位置。其结果是,环形致动器28仍然与第二开关16 的触发器18相接,并将触发器18下压到了其"开"的状态。图8B显示的同 样是第一和第二开关12, 16都处于"开"的状态的整体情况,除了没有局部 剖开图8A之外。在与箭头C相反的箭头C'方向反向移动开关臂36具有逆向 效果,即在安装点30, 32, 34位置处的压簧以及两个开关12, 16的触发器 14, 18的弹力的作用下,将开关机构从图8A和8B所示的整体状态返回到图 7A和7B所示的整体状态,继而又返回到图6A和6B所示的整体状态。
最后,图9显示的是穿过本实施例的旋转双开关机构的纵向剖视图。从图9可见,幵关臂36通过其上整体形成的一对抵靠开关机构的顶盖部分48的活 弹簧46a, 46b,以弹簧加载在平行于转动轴A并向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 的方向上。当环形致动器28和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在安装点30, 32, 34 位置处的三个压簧以及触发器14的弹簧加载的作用下被开关臂36操控时,这 些活弹簧46a, 46b阻止它们回复到荼未按压下状态。图9更清楚地显示出了 开关臂36的第一部分38的导向斜切边381,其协助开关臂36与触发器14平 滑相接。同样地,开关臂36的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也都设置有各自的导向 斜切边401, 421,用于协助开关臂36与环形致动器28平滑相接,依次的, 可以从图9中更清楚地看出,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导向斜切边本身具有大体 上为三角形的截面。这些三角形截面所带来的结果是,开关臂36的导向斜切 边401, 421与环形致动器28面对面地接合。开关臂36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40, 42的位置横穿环形致动器28的一个直径,这有助于确保环形致动器平行 于和反向平行于转动轴A的运动更平稳。开关臂36的第一部分38的导向斜切 边381在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上的操控,可以通过在开关臂的第一部分38 和触发器14之间设置另一个三角形的致动器而变得更加平稳,这样就可以使 得导向斜切边381可以与其面对面地接合,当然,这样的另一个致动器并没有 显示在实施例中。
当开关臂在箭头C方向移动的时候,在开关臂的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 接合环形致动器28之前,无论开关臂的第一部分38是否与第一开关12的触 发器14相接合,且第一幵关是否在第二开关之前处于"开"的状态,都仅仅 由开关臂36上的第一部分38与第二和第三部分40, 42的相对位置所决定。 因此,在附图所示的基础上衍生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开关臂36的第一部分 38可以相较于附图所示更远离第二部分40而更靠近第三部分42,而第二和第 三部分40, 42之间的距离仍然保持相同。在这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二和第三 部分40, 42会在第一部分38接合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之前接合环形致动 器28,由此,当开关臂在箭头C方向移动的时候,第二幵关16将会在第一开关12之前被下压进入"开"的状态。另外的,这种可选实施例在结构和功能 上与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各方面都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包括一个第一开关(12),其具有一可以在一个“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14),所述触发器(14)位于一转动轴(A)上;一个第二开关(16),其具有一同样可以在一个“开”的状态和一个“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18),所述触发器(18)偏离所述转动轴(A)一个距离(B);一个环形致动器(28),该环形致动器(28)与所述转动轴(A)同心,并可以在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环形致动器(28)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处于其“关”的状态,所述环形致动器(28)的第二位置可以操控使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处于其“开”的状态;以及一开关臂(36),其具有一个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的状态的第一部分(38),以及一个用以使该环形致动器(28)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部分(40),所述开关臂(36)可绕该转动轴(A)旋转,并可在一个第一位置、一个第二位置以及一个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关臂(36)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处于其“关”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一位置,所述开关臂(36)的第二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处于其“开”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一位置,所述开关臂(36)的第三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处于其“开”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二位置。
2."关"的状态并使该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二位置,所述开关臂(36)的 第三位置可以操控使该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处于其"幵"的状态并 使该环形致动器(28)处于其第二位置。
3. —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环形 致动器(28)的半径基本上与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偏离转动轴(A)的距离(B)相同。
4. 一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环形致动器(28)可平行于该转动轴(A)移动。
5.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环形致动器(28)为具有裂隙的一个对开环,其裂隙在偏离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的位置横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A)的一个半径。
6.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臂(36)具有一个第三部分(42),其可与该第二部分(40)协同操控使 该环形致动器(28)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幵关臂(36)可以通过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A)的一个半径(C)滑动而在 其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8.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幵关臂(36)在平行于该转动轴(A)并向所述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9. 一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环形致动器(28)在平行于该转动轴(A)并远离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 器(18)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10. —种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 臂(36)包括一与其形成整体的活弹簧(42a、 42b)。
11.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10之一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环形致动器(28)包括一与其形成整体的活弹簧。
12.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 开关臂(36)包括一用于抵靠一终止端的第四部分。
13. —种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进一步包括一致 动器,该另一个致动器位于该幵关臂(36)的第一部分(38)和该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之间,并可以在一个可操控使所述第一开关(12)的触 发器(14)处于其"关"的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一个可操控使所述第一开关 (12)的触发器(14)处于其"开"的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另一个 致动器在平行于该转动轴(A)并远离所述第一开关(12)的触发器(14)的 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15. —种根据权利要求14的旋转双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另一个
16. —种旋转双开关机构,大体上如前面参照附图所作的描述。
17. —种真空吸尘器,包括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旋转双开关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双开关机构,包括第一开关(12),其具有可在“开”和“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14),触发器(14)位于转动轴(A)上;第二开关(16),其具有同样可在“开”和“关”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触发器(18),触发器(18)偏离转动轴(A)一个距离(B);环形致动器(28),其与转动轴(A)同心,并可在第一、二位置之间移动,环形致动器(28)的第一位置可以操控使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处于其“关”的状态,环形致动器(28)的第二位置可以操控使所述第二开关(16)的触发器(18)处于其“开”的状态;及开关臂(36),其可操控使第一、二开关顺序变成同时“关”或“开”的状态、一个“关”和一个“开”的状态。
文档编号H01H9/26GK101409161SQ20081016961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9日
发明者大卫·朗特里 申请人:百得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