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80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力调整装置,特别是用于混音器等音响设备的音 量调整、剧场等中的光亮调整的衰减器所适用的工作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混音器等音响设备中搭载的可变调制器中,提出有能够微妙调 整操作者的操作功能特性的工作力(滑动转矩)调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l)。该工作力调整装置中,具有与可变调制器的抓持连动的滑动部件 (可动元件)、在轴方向滑动引导该滑动部件的引导轴、和介于上述滑动 部件和引导轴之间且由弹簧机构和缓冲机构构成的摩擦机构,其中由摩擦 机构夹住引导轴,通过调整螺钉的操作能够从外部任意调整上述弹簧机构 的夹住摩擦力的大小。
专利文献1:特开2002—890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这样的以往的工作力调整装置中,在由摩擦机构夹住引 导轴的状态下通过调整螺钉抵抗着弹簧机构的按压力而调整摩擦力,所以 例如在滑动部件反复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下,会发生调整螺钉对应弹簧机 构的按压力而松动,摩擦机构的摩擦力变动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密调整 工作力,同时能够维持被设定的工作力的工作力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定方向上往复移
动的滑动部件;保持所述滑动部件并使其能够移动的轴部件;使所述滑动 部件按压所述轴部件的板簧;与旋转对应地调整所述板簧相对于所述滑动 部件的按压力的凸轮,其中,所述滑动部件和凸轮配置在所述板簧的同一根据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由于能够对应于凸轮的旋转来调整板簧的 按压力,所以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来精密调整滑动部件的动作力。另外, 由于将调整板簧的按压力的凸轮和滑动部件配置在板簧的同一面侧,所以 能够防止以往那样调整螺钉直接受到弹簧机构的按压力而松动,对滑动部 件的摩擦力变动的事故,从而能够维持使用者所设定的工作力。结果,能 够精密调整工作力,同时能够维持所设定的工作力。
在上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所述凸轮具有接触所述板簧的一部 分,且与该凸轮的旋转对应地使所述板簧变形的偏心部。这种情况下,能 够对应于凸轮的旋转而通过偏心部使板簧变形,所以能够对应于该板簧的 变形来调整板簧的按压力。特别是,由于能够仅通过在凸轮上设置偏心部 而调整板簧的按压力,所以能够简单且廉价地精密调整工作力。
特别是,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板簧上设置缝隙,并 且使由该缝隙形成的自由端与所述凸轮的所述偏心部接触。这种情况下, 通过缝隙形成的自由端接触偏心部,所以能够以缝隙的程度吸收板簧的变 形并同时按压滑动部件,所以能够将适度的按压力给予滑动部件。
另外,由于由缝隙形成的自由端接触偏心部,所以通过变更缝隙的形 状(长度或宽度)而能够简单地变更板簧的按压力。结果,能够仅通过替 换缝隙形状不同的板簧而能够变更对滑动部件的摩擦力,例如能够以最小 限度的部件变更来对应作为必要的工作力不同的各种装置。
另外,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由所述板簧按压的所述滑动部 件的一部分形成为分体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滑动部件成形为复杂 形状时的劳力和时间,所以能够降低该滑动部件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成 本。
另外,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滑动部件上设置收容所 述凸轮并使其能够旋转的凹部,而在所述板簧上设置防止所述凸轮从所述 滑动部件脱落的脱落防止片。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滑动部件具有保持凸轮 的功能,还能够使板簧具有防止凸轮脱落的功能,所以能够减少装置的部 件数,使装置小型化,并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板簧上设置由所述凸轮 牵引的牵引部,所述凸轮与旋转对应地使牵引所述牵引部的牵引量变化,调整所述板簧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按压力。这种情况下,能够对应于凸 轮的旋转来将牵引部牵引,使板簧变形,所以能够对应于牵引量来调整板 簧的按压力。
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所述凸轮具有接触所述牵引部的一部 分,且与旋转对应地使所述牵引量变化的偏心部。这种情况下,能够仅通 过在凸轮上设置偏心部,而调整板簧的按压力,所以能够简单且廉价地精 密调整工作力。
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板簧上设置缝隙,并且在由该 缝隙形成的自由端上设置所述牵引部,使所述牵引部与所述凸轮的所述偏 心部接触。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由缝隙形成的自由端设置牵引部而接触偏 心部,所以能够以缝隙的程度吸收板簧的变形并同时按压滑动部件,所以 能够将适度的按压力给予滑动部件。
在上述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优选所述牵引部具有孔部,通过所述凸轮 的所述偏心部插通所述孔部而使所述牵引部被所述凸轮牵引。这种情况 下,能够抑制偏心部和牵引部的接触部分受到的负载所引起的牵引部的变 形,能够对滑动部件给予稳定的按压力。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对应于凸轮的旋转来调整板簧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来精密调整滑动部件的动作力。另外,由于将调整板 簧的按压力的凸轮和滑动部件配置在板簧的同一面侧,所以能够防止以往 那样调整螺钉直接受到弹簧机构的按压力而松动,对滑动部件的摩擦力变 动的事故,所以能够维持被设定的工作力。结果,能够精密调整工作力, 同时能够维持被设定的工作力。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的外 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所具有的 磁体和磁阻效应元件的移动路径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A E位置的磁体的位置关系和来自磁体 的外部磁场的剖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所具有的 磁阻效应元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所具有的 磁阻效应元件的磁化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的衰减器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图9所示的衰减器拆除工作力调整用的板簧的侧视图。 图11是放大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所具有的导
通用板簧的周边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凸轮的调整圆盘的
状态和摩擦板的摩擦力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形成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
用板簧上的缝隙的其他形状的图示。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图示。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图示。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凸轮的调整圆盘的 状态和摩擦板的摩擦力的关系的图示。
图20是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的说明图。
图22是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的说明图。
图24是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上面示意图。图25是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衰减器
2筐体 21第一壳体 22第二壳体 23缝隙 3滑动部件 31杆部件 4磁检测部件 41基板
42磁阻效应元件
5、 51、 52磁体
61第一轴
62第二轴
7工作力调整装置
71工作力调整用板簧
71a平面部
71b接触片
71c第一按压片
71d孔
71e缝隙
71f第二按压片
71g按压片
71h牵引片(牵引部)
71j缝隙
71k孔部
72凸轮
72a旋转轴
72b调整圆盘73摩擦板
73a凹部 73b周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本实施 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适用于在混音器等音响设备的音量调整或剧场等 中的光亮调整中使用的衰减器的情况。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 整装置的适用对象不限于此,也能够作适当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 器1的立体图。图3是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1的分 解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1 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3中,表示分解图2所示的状态的衰减器 l的情况。另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省略筐体的一部分。以 下称图l所示的右方侧为前方侧,左方侧为后方侧。图2中,表示从后方 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1的立体图。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1含有组合而构成长方体 形状的箱状体的筐体2、在筐体2的内部沿着筐体2的长边往复移动的滑 动部件3、具有安装在滑动部件3上的磁阻效应元件(GMR元件)的磁检 测部件4 (图1 图3中未图示,参照图4)、以及配设在筐体2的内壁上 的磁体5 (51、 52)而构成(参照图3)。
筐体2例如通过冲切加工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而构成,组合具有衰减器 1的侧面部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而形成。在组合了第一壳体21 和第二壳体22的状态下的筐体2的上面部的中央形成沿着筐体2的长边 延伸的缝隙23。在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l中,固定在滑动部件3上的杆部 件31经由该缝隙23在上方侧露出而构成。
在第一壳体21的前面部和后面部形成分别保持后述的第一轴61以及 第二轴62的开口部21a、 21b。另外,在第二壳体22的前面部和后面部上 设有保护保持在开口部21a、21b上的第一轴61以及62的端部的罩部22a、22b。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前面部,各开口部21a、罩部22a的 下方形成有开口部21c (未图示)以及开口部22c (参照图3)。在组合了 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状态下,重合这些开口部21c和开口部22c, 构成与筐体2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24。该开口部24中,如后所述,插入 用于调整衰减器1的工作力的调整用具。
在筐体2的内部配设沿筐体2的长边延伸的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 该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分别以卡合在形成于第一 壳体21的前面部和后面部的开口部21a、 21b上的状态被保持。第一轴61 配置在筐体2的内部的上方侧部分,第二轴62配置在筐体2的内部的下 方侧部分。另外,第一轴61设置为比第二轴62直径大。
滑动部件3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形,设置为能够沿着第一轴61和第二 轴62在筐体2内部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另外,关于滑动部件3的详细 形状后述。杆部件31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具有能够通过筐体2的 缝隙23的薄板形状,并具有在规定位置折曲的形状。另外,在筐体2的 在上方侧露出的杆部件31的部分上安装使用衰减器1的使用者触摸的操 作把手等。另外,在滑动部件3上,如后所述安装用于调整本实施方式的 衰减器1的工作力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部件。
磁检测部件4,如图4所示,安装在滑动部件3的中央部附近。磁检 测部件4由在与滑动部件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基板41和固 定在基板41的前方侧的表面的中央部附近的磁阻效应元件(GMR元件) 42构成。在基板41的上端部连接有FPC (柔性基板)43。该FPC43向前 方侧延伸,其前端部与配置在筐体2的下面的基板44连接。另外,关于 磁阻效应元件42的结构在后面论述。
磁体51、 52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内壁上。例如磁 体51、 52由于分别具有磁力而安装在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上。这时, 磁体51、52在设于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内壁上的多个凸部上对位。 另外,这些凸部通过在制造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时从侧面部的外侧 实施半冲压(halfpunch)加工而构成。
磁体51 、 52产生作用于磁检测部件4的磁阻效应元件42上的外部磁 场。磁体51具有薄板形状,具有在固定于第一壳体21上的状态下从衰减器1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向下方侧倾斜的形状(参照图3)。磁体52同样 具有薄板形状,具有在固定于第二壳体22上的状态下从衰减器1的前方
侧朝向后方侧向上方侧倾斜的形状(参照图3)。
在此,说明这样的磁体5和磁阻效应元件42的移动路径的位置关系、 以及从磁体5产生的外部磁场。图5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 调整装置的衰减器1所具有的磁体5和磁阻效应元件42的移动路径的位 置关系的示意图。另外,在图5中,表示从衰减器1的第二壳体22的侧 面侧观察磁体5和磁阻效应元件42的情况。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A E的位置的磁体5的位置关系和来自磁体5的外部磁场的剖面图。图6(a) 是图5所示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6 (b)是图5所示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6 (c)是图5所示C线剖开的剖面图,图6 (d)是图5所示D线剖开 的剖面图,图6 (e)是图5所示E线剖开的剖面图。另外,图6 (a) (e)中,分别表示从图5所示的箭头看的剖面。
如图5所示,从衰减器1的侧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磁体51和磁体52 配置成X字形,形成在两者的中央部(该图所示的C位置)交叉的状态。 磁阻效应元件42随着滑动部件3的移动而在图5箭头42a所示的移动路 径上移动。另外,在图5中,表示磁阻效应元件42向衰减器1的前方侧 移动的移动路径。这种情况下,磁阻效应元件42通过磁体51、 52交叉的 位置而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l中,如图5和图6所示,磁体51中磁体52的 相对面51a以S极励磁,磁体52中磁体51的相对面52a以N极励磁。因 此,磁体51和磁体52之间的空间从磁体51的相对面52a朝向磁体51的 相对面51a产生外部磁场H。
在图5所示的A线上,如图6(a)所示,磁体51配置在下方,而磁 体52配置在上方,磁体51和磁体52在高度方向较大错开。在图5所示 的B线上,如图6 (b)所示,磁体51配置在下方,而磁体52配置在上 方,磁体51和磁体52在高度方向较小错开。在图5所示的C线上,如图 6 (c)所示,磁体51和磁体52配置在同一高度。在图5所示的D线上, 如图6 (d)所示,磁体51配置在上方,而磁体52配置在下方,磁体51 和磁体52在高度方向较小错开。在图5所示的E线上,如图6 (e)所示,磁体51配置在上方,而磁体52配置在下方,磁体51和磁体52在高度方
向较大错开。
这样由于配置有磁体51和磁体52,在磁体51和磁体52之间产生的 外部磁场H当磁阻效应元件42从衰减器1的后侧端部向前方侧端部移动 时,如图6 (a) (e)所示的外部磁场H1 H5所示,逐渐旋转变位。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1具有的磁阻效应元件42的结构和 该磁阻效应元件42的磁化方向。图7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 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1所具有的磁阻效应元件42的结构的示意图。图8 是用于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衰减器1所具有的磁阻效 应元件42的磁化方向的示意图。另外,图7所示的上方侧与衰减器1的 前方侧对应,该图所示的下方侧与衰减器1的后方侧对应。
磁阻效应元件42是利用巨磁阻效应(GMR效应)的GMR元件。如 图7所示,磁阻效应元件42使用溅射等薄膜工序从下顺次在基板41上形 成绝缘层420、基底层421、反强磁性层422、磁性固定层423、非磁性中 间层424、磁性自由层425以及保护层426。另外,反强磁性层422、磁性 固定层423、非磁性中间层424以及磁性自由层425也可以是反向层叠(逆 積層)。
反强磁性层422由IrMn或PtMn等反强磁性材料构成。磁性固定层 423和磁性自由层425由CoFe或NiFe等磁性材料形成。非磁性中间层424 由Cu等非磁性导电材料形成。保护层426由Ta等形成。磁性固定层423 和磁性自由层425例如也可以是层叠费里结构(積層7二 i;構造)。
反强磁性层422和磁性固定层423连接形成,所以通过实施磁场中热 处理,而在反强磁性层422和磁性固定层423的界面上产生交换连接磁场 (Hex),磁性固定层423的磁化方向423a被固定在一方向上。在图7中, 磁性固定层423的磁化方向423a固定在纸面里侧方向。
另一方面,磁性自由层425的磁化方向425a在无磁场状态下接收磁 性固定层423的偏磁场而平行或反平行。磁性自由层425与磁性固定层423 不同而磁化方向不固定,通过外部磁场的侵入方向的变化而磁化变动。例 如如图7所示,要将磁性自由层425的磁化方向425a相对于磁性固定层 423的磁化方向423a垂直而需要设置硬偏层(八一FX^:T7層)(未图示)。不过,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硬偏层,不控制磁性自由层425的磁化
方向425a。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磁阻效应元件42中,与磁体5相对的相对面42a、 42b,如图8所示,朝向与磁体51的相对面51a、磁体52的相对面52a平 行的方向。并且,磁体5配置在从磁体5产生的外部磁场H可靠地作用于 磁阻效应元件42的位置上。因此,磁阻效应元件42的磁性自由层425的 磁化方向425a如图8所示对应于与磁体51、 52的位置关系而变动。在磁 阻效应元件42中电阻值以这样变动的磁性自由层425的磁化方向425a、 磁性固定层423的磁化固定方向423a的关系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衰 减器1中,根据基于这样的磁阻效应元件42的电阻值的变化的输出变化 来检测滑动部件3的移动位置。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图9是图4所示 的衰减器1的侧视图。图10是从图9所示的衰减器1拆除工作力调整用 板簧71的侧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工作力调整装置7由滑动部件3 以及第一轴61、固定在滑动部件3的侧面的工作力调整用的板簧(以下称 为"工作力调整板簧")71、能够旋转地收容在滑动部件3的后述的凹部 中的凸轮72、以及对应工作力调整板簧71的按压力而在滑动部件3的内 部对第一轴61按压的摩擦板73构成。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滑动部件3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使杆部件31 导通并支承磁检测部件4的基板41的导通用的板簧(以下称为"导通用 板簧")32 (参照图4)。图11是适用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衰 减器1所具有的导通用板簧32的周边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图。如图11所 示,导通用板簧32具有与杆部件31的一部分(在滑动部件3的内侧露出 的一部分)接触的接触片32a和支承基板41的表面的一对脚部32b。
在这样的导通用板簧32中,脚部32b的前端在接触基板41的端子部 的状态下支承基板41。由于脚部32b接触脚部41的端子部,所以能够经 由接触片32a使杆部件31形成导通状态。另外,这样使杆部件31形成导 通状态是为了检测衰减器1的使用者对杆部件31的接触。例如在采用通 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滑动部件3自动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停止该滑 动部件3的自动移动时检测使用者对杆部件31的接触。图12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的说
明图。图12是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侧视图。图13是实施方 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 置7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4所示,在滑动部件3上在其第一壳体21侧的侧面上具有收容 凸轮72的凹部33,并且具有与贯通的第一轴61的周面相对配置并收容摩 擦板73的凹部34。凹部33内壁具有周面形状,其周面的直径比后述的凸 轮72的旋转轴72a的直径稍大形成。在凹部34的附近设有收容后述的摩 擦板73的卡合片73c的卡合槽35。另外,在滑动部件3的侧面上设有多 个用于固定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突起36。
凸轮72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形,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具有在外周 面形成多个平面的旋转轴72a、设于旋转轴72a的后方侧的作为偏心部的 调整圆盘72b。旋转轴72a设置为能够在滑动部件3的凹部33内旋转的直 径。旋转轴72a中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多个平面用于确保与后述的工作力调 整用板簧71的后述的接触片71b可靠接触,并通过与凹部33的内壁的接 触而赋予咔哒感。在旋转轴72a的前面形成用于与调整工作力调整装置7 的工作力的调整用具(在此为六角扳手)卡合的凹部72c。调整圆盘72b 从旋转轴72a的旋转支点偏心设置。调整圆盘72b以其周面的一部分从旋 转轴72a的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
摩擦板73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形,大致形成板状体。在摩擦板73的滑 动部件3侧的侧面,如图14所示形成与第一轴61的周面对应的凹部73a。 另一方面,在第一壳体21侧的侧面设有接收来自后述的工作力调整用板 簧71的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的周面部73b。这样由周面部73b接收来自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是为了可靠地接收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 压力。另外,在第一壳体21侧的侧面设有与滑动部件3的卡合槽35卡合 的卡合片73c。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例如由具有弹性的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工作 力调整用板簧71如图12 图14所示,具有固定在滑动部件3上的平面部 71a、与凸轮72的旋转轴72a接触的作为脱落防止片的接触片71b、和按 压摩擦板73的周面部73b的第一按压片71c。接触片71b和第一按压片71c从平面部71a向上方侧延伸设置。接触片71b在与平面部71a同一平 面上延伸,第一按压片71c从平面部71a稍向滑动部件3侧延伸。另外, 在平面部71a上形成用于设于滑动部件3上的突起36贯通的多个孔71d。
在第一按压片71c上形成到达其中央部附近的缝隙71e。缝隙71e从 第一按压片71c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形成,并且稍朝向后方侧形成。在该 缝隙71e的前方侧设有按压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的第二按压片71f。第 二按压片71f从第一按压片71c向下方侧延伸设置,从第一按压片71c稍 向滑动部件3侧延伸。
将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安装在滑动部件3上时,将凸 轮72相对于滑动部件3的凹部33安装,并将摩擦板73安装在凹部34上。 这时,凸轮72通过旋转轴72a收容在凹部33中并且调整圆盘72b从凹部 33向后方侧突出而被安装。另外,摩擦板73通过凹部73a收容第一轴61 的周面,并且卡合片73c与卡合槽35卡合而被安装。并且,在这样安装 了凸轮72和摩擦板73的状态下,将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固定。这时, 滑动部件3的突起36插通孔71d,从该孔71d突出的突起36通过实施热 铆接等处理而将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固定。
这样将工作力调整装置7安装在滑动部件3上,则如图12和图13所 示,形成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触片71b接触凸轮72的旋转轴的 周面的状态。另一方面,形成第一按压片71c的上端部附近按压摩擦板73 的周面部73b,并且第二按压片71f的下端部附近按压凸轮72的调整圆盘 72b的周面的状态。由此,防止从凸轮72的凹部33脱落,另一方面,摩 擦板73的摩擦力施加给第一轴61。这样能够使滑动部件3具有保持凸轮 72的功能,并使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具有防止凸轮72脱落的功能,所以 能够降低装置的部件数,使装置小型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是,摩擦板73的摩擦力对应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的状态变化。 即,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根据调整圆盘72b使第二按压片71f向第一 壳体21侧压出多少而变化。具体地,在调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21侧突 出的情况下,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变小,随之摩擦板73的摩擦力变 小。另一方面,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3侧退避的情况下,第一按压片 71c的按压力变大,随之摩擦板73的摩擦力变大。即,能够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改变调整圆盘72b的状态,来改变摩擦板73的摩 擦力。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凸轮72的调整圆 盘72b的状态和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5 (a)表示凸轮 72的调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21侧突出的状态,该图(b)表示凸轮72 的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3侧退避的状态。另外,图15中,由箭头的 大小表示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如图15 (a)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21侧突出 的状态下,由调整圆盘72b使第二按压片71f向该图所示的右方侧压出。 随之,与第二按压片71f连设的第一按压片71c也向图15 (a)所示的右 方侧压出。由此,第一按压片71c对摩擦板73的按压力变小。
另一方面,如图15 (b)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 3侧退避的状态下,不会由调整圆盘72b限制第二按压片71f的按压力。 因此,与第二按压片71f连设的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也不会受限制。 因此,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直接传递给摩擦板73,所以这种情况下与 调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21侧突出的情况相比,对摩擦板73的按压力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摩擦板73收容在滑动部件3 的凹部34中,由其卡合片73c与卡合槽35卡合,'所以与滑动部件3 —体 移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使摩擦 板73的摩擦力变化,来精密调整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器1的滑动部件3的 滑动阻力(工作力)。
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将调整按压力的凸轮72 和滑动部件3配置在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同一侧面(滑动部件3侧的 侧面),经由第二按压片71f而调整工作力。由此,能够防止如以往那样例 如直接接收弹簧机构的按压力而调整螺钉松动,对滑动部件3的摩擦力变 动的事故,所以能够维持使用者设定的工作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通过在工作力调整用板 簧71的第一按压片71c上设置缝隙71e,从而形成第二按压片71f,使该 第二按压片71f的前端部接触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这样由于使由缝隙 71e形成的作为自由端的第二按压片71f接触调整圆盘72b,所以能够一边以缝隙71e的程度吸收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变形一边按压滑动部件3, 所以能够对滑动部件3给予适度的按压力。
另外,这样形成接触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的第二按压片71f的情 况下,通过改变设于第一按压片71c上的缝隙71e的形状(长度或宽度) 而能够变更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结果,能够仅通过替代缝隙71e的 形状不同的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而能够改变对摩擦板73的摩擦力,例如 能够以最小限度的部件变更来对应必要的工作力不同的各种装置。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工作力调整用板 簧71上形成的缝隙71e的其他形状的图。图16 (a)表示形成在工作力调 整用板簧71上的缝隙71e的形状狭长形成的情况,该图(b)表示形成在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上的缝隙71e的形状宽粗的情况。像这样变更缝隙 71e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所以能够减小 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另外,在此,虽然例示了形成在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缝隙71e的 形状狭长或宽粗的情况,但是缝隙71e的形状也能够或短或窄。这样变更 形状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情况相反增大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增大摩擦板73的摩擦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由于能够对应于凸轮72 的旋转来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 72而能够精密调整滑动部件3的工作力。另外,由于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 簧71的按压力的凸轮72和滑动部件3配置在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同 一侧面侧,所以能够防止如以往那样例如直接接收弹簧机构的按压力而调 整螺钉松动,对滑动部件3的摩擦力变动的事故,所以能够维持使用者设 定的工作力。结果,能够在精密调整工作力的同时,维持设定的工作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在凸轮72上设置从旋 转轴72a的旋转支点偏心的调整圆盘72b,使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第二 按压片71f接触调整圆盘72b。由此,能够对应于凸轮72的旋转而通过调 整圆盘72b使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变形,所以能够对应于工作力调整用 板簧71的变形来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特别是,由于能够 仅通过在凸轮72上设置调整圆盘72b而能够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能够简单且廉价地精密调整工作力。 (实施方式2)
图17和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 结构的图。图17是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立体图。图18是实 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7和图18中, 给予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相同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 图标记,其说明省略。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相对于 滑动部件3的侧面使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小型化,并且固定其上端部, 接触片71b和第一按压片71c从平面部71a向下方侧延伸这一点设置与实 施方式l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不同。另外,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用板 簧71中,缝隙71e大致垂直设置的点以及第二按压片71f比第一按压片 71c短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不同。另外,在实施方式 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表示了在凸轮72的旋转轴72a的前面作为调整 用具形成与负向驱动器(minus driver)卡合的凹部(槽部)72c的情况, 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与六角扳手卡合而构成。
即使在这样构成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 工作力调整装置7同样地,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使调整圆 盘72b的状态变化,来使摩擦板73的摩擦力变化。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凸轮72的调整圆 盘72b的状态和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关系的图。图19 (a)表示凸轮72 的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3侧退避的状态,该图(b)表示凸轮72的调 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21侧突出的状态。另外,在图19中,由箭头的大 小表示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如图19 (a)所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3侧退避的状 态下,不会由调整圆盘72b限制第二按压片71f的按压力。因此,与第二 按压片71f连设的第一按压片71c的按压力也不会受限制。因此,第一按 压片71c的按压力直接传递给摩擦板73,所以对摩擦板73的按压力大。
另一方面,如图19 (b)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向第一壳体 21侧突出的状态下,由调整圆盘72b使第二按压片71f向该图所示的右方侧压出。随之,与第二按压片71f连设的第一按压片71c也向图15 (a) 所示的右方侧压出。由此,与调整圆盘72b向滑动部件3侧退避的情况相 比,第一按压片71c对摩擦板73的按压力小。
这样在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与实施方式l同样地,由 于能够对应于凸轮72的旋转而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仅通过使凸轮72旋转而精密调整滑动部件3的工作力。另外,由于 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的凸轮72和滑动部件3配置在工作力 调整用板簧71的同一侧面侧,所以能够防止如以往那样例如直接接收弹 簧机构的按压力而调整螺钉松动,对滑动部件3的摩擦力变动的事故,所 以能够维持使用者设定的工作力。结果,能够在精密调整工作力的同时, 维持设定的工作力。 (实施方式3)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的 图,其为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立体图。另外,图20中,关 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使 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省略。另外,在图20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 省略记载滑动部件3。
如图20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从不给予按压力
的状态向使按压力增加的方向调整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 7不同。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中,设置作为牵引部 的牵引片71h这一点与实施方式l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不同。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具有固定在滑动部件3上的平面部71a、从平 面部71a向凸轮72延伸而与凸轮72的旋转轴72a接触的接触片71b、从 平面部71a朝向摩擦板73延伸而按压摩擦板73的周面部73b的按压片 71g。另外,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上设有相对于按压片71g垂直立起而被 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牵引的牵引片71h。
牵引片71h形成侧面看L字形,被从调整圆盘72b的端面侧拉挂在调 整圆盘72b上。并且,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使设于旋转轴 72a的偏心位置上的调整圆盘72b周转移动,从而能够使牵引片71h被调 整圆盘72b牵引,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变形,使摩擦板73的摩擦力变化。接着,参照图21,说明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
图21是示意说明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的工作力调整的图,(a) 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的 状态,(b)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开位置 的状态。另外,在图21中,由箭头的大小表示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如图21 (a)、 (b)所示,调整圆盘72b比实施方式1和2形成得直径 小,能够在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和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 开位置之间周转移动。如图21 (a)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 接近位置的情况下,牵引片71h不被调整圆盘72b牵引。因此,摩擦板73 不被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按压,所以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少。
另一方面,如图21 (b)所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处于离幵位置 的情况下,牵引片71h被调整圆盘72b牵引,而向如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 出。随之,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也被向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出 而按压摩擦板73,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大。
另外,这样形成牵引片71h的情况下,能够与由按压片71g按压摩擦 板73的周面部73b的按压位置和经由牵引片71h牵引的牵引位置之间的 离开距离、按压片71g的宽度、调整圆盘72b的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 的变动量、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厚度对应地来调整摩擦板73的摩擦力 的可变范围。
例如,按压位置和牵引位置的离开距离分开的情况下,按压片71g的 宽度狭小的情况、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小的情况、工作力调 整用板簧71薄的情况下,将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围调整得狭窄。 另一方面,按压位置和牵引位置的离开距离近的情况下,按压片71g的宽 度大的情况、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大的情况、工作力调整用 板簧71厚的情况下,将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围调整得宽阔。
这样在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与实施方式l同样地,由 于能够与凸轮72的旋转对应地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72而精密调整滑动部件3的工作力。另外,不用如 实施方式1和2那样从预先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减少按压力的方向调整, 而从未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增加按压力的方向调整,所以能够增大摩擦力的可变范围。
(实施方式4)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的
图,其为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立体图。另外,图22中,关 于与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3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使 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省略。另外,在图22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 省略记载滑动部件3。
如图22所示,在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从不给予按压 力的状态向使按压力增加的方向调整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 置7不同。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中,设置作为牵 引部的牵引片71h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不同。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具有固定在滑动部件3上的平面部71a、从平 面部71a向凸轮72延伸而与凸轮72的旋转轴72a接触的接触片71b、从 平面部71a朝向摩擦板73延伸的延伸部71i。另外,延伸部71i从其延伸 方向的中间部分到前端切开成两股,被切开成两股的一方的片构成按压摩 擦板73的周面部73b的按压片71g,另一方的片构成从延伸方向的途中部 分切开而被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牵引的牵引片71h。另外,由于牵引片 71h从延伸方向的途中部分切起,所以在按压片71g和牵引片71h之间形 成有缝隙71j。
牵引片71h形成侧面看L字形,被从调整圆盘72b的周面侧拉挂在调 整圆盘72b上。并且,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使设于旋转轴 72a的偏心位置上的调整圆盘72b周转移动,从而能够使牵引片71h被调 整圆盘72b牵引,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变形,使摩擦板73的摩擦力变化。
这时,由于牵引片71h设于由缝隙71j形成的自由端上,被调整圆盘 72b牵引,所以所以能够一边以缝隙71j的程度吸收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 的变形一边按压滑动部件3,所以能够对滑动部件3给予适度的按压力。
接着,参照图23说明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工作力调整。 图23是示意说明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工作力调整的图,(a) 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的 状态,(b)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开位置的状态。另外,在图23中,由箭头的大小表示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如图23 (a)、 (b)所示,调整圆盘72比实施方式1和2形成得直径 小,能够在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和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 开位置之间周转移动。如图23 (a)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 接近位置的情况下,牵引片71h不被调整圆盘72b牵引。因此,摩擦板73 不被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按压,所以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少。 另一方面,如图23 (b)所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处于离开位置 的情况下,牵引片71h被调整圆盘72b牵引,而向如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 出。随之,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也被向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出 而按压摩擦板73,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大。
另外,这样形成牵引片71h的情况下,能够与缝隙71的长度、缝隙 71j的宽度、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厚度、按压片71g的宽度、调整圆盘 72b的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对应地来调整摩擦板73的摩擦 力的可变范围。
例如,在缝隙71j长的情况、缝隙71j的宽度宽的情况、工作力调整 用板簧71薄的情况、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小的情况下,将 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围调整为狭小。另一方面,在缝隙71j短的情 况、缝隙71j的宽度狭小的情况、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厚的情况、接近位 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大的情况下,将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 围调整为宽阔。
这样在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与实施方式l同样地,由 于能够与凸轮72的旋转对应地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72而精密调整滑动部件3的工作力。另外,不用如 实施方式1和2那样从预先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减少按压力的方向调整, 而从未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增加按压力的方向调整,所以能够增大摩擦力 的可变范围。另外,能够通过缝隙71j吸收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变形, 能够更适当地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 (实施方式5)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结构的 图,其为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上面示意图。另外,图24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
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省略。另外,在图24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 省略记载滑动部件3。
如图24所示,在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中,从不给予按压力 的状态向使按压力增加的方向调整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 7不同。另外,在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中,设置作为牵引部 的牵引片71h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不同。
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具有固定在滑动部件3上的平面部71a、从平 面部71a向凸轮72延伸而与凸轮72的旋转轴72a接触的接触片71b、从 平面部71a朝向摩擦板73延伸而按压摩擦板73的周面部73b的按压片 71g。另外,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上设有相对于按压片71g垂直立起而被 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牵引的牵引片71h。
牵引片71h中央形成矩形状的孔部71k (参照图25),在该孔部71k 中插通调整圆盘72。并且,通过使凸轮72的旋转轴72a旋转,使设于旋 转轴72a的偏心位置上的调整圆盘72b周转移动,从而能够使牵引片71h 被调整圆盘72b牵引,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变形,使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变化。
接着,参照图25,说明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工作力调整。 图25是示意说明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的工作力调整的图,(a) 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的 状态,(b)表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开位置 的状态。另外,在图21中,由箭头的大小表示摩擦板73的摩擦力。
如图25 (a)、 (b)所示,调整圆盘72b比实施方式1和2形成得直径 小,能够在接近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接近位置和从接近位置离开的离 开位置之间周转移动。如图25 (a)所示,在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位于 接近位置的情况下,牵引片71h不被调整圆盘72b牵引。因此,摩擦板73 不被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按压,所以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少。
另一方面,如图25 (b)所示,凸轮72的调整圆盘72b处于离开位置 的情况下,牵引片71h被调整圆盘72b牵引,而向如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 出。随之,与牵引片71h相连的按压片71g也被向该图所示的右方向拉出而按压摩擦板73,摩擦板73的摩擦力最大。
另外,这样形成牵引片71h的情况下,能够与由按压片71g按压摩擦 板73的周面部73b的按压位置和经由牵引片71h牵引的牵引位置之间的 离开距离、按压片71g的宽度、调整圆盘72b的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 的变动量、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厚度对应地来调整摩擦板73的摩擦力 的可变范围。
例如,按压位置和牵引位置的离开距离分开的情况下,按压片71g的 宽度狭小的情况、接近位置和离幵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小的情况、工作力调 整用板簧71薄的情况下,将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围调整得狭窄。 另一方面,按压位置和牵引位置的离开距离近的情况下,按压片71g的宽 度大的情况、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的变动量大的情况、工作力调整用 板簧71厚的情况下,将摩擦板73的摩擦力的可变范围调整得宽阔。
这样在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与实施方式l同样地,由 于能够与凸轮72的旋转对应地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按压力,所以 能够仅通过旋转凸轮72而精密调整滑动部件3的工作力。另外,不用如 实施方式1和2那样从预先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减少按压力的方向调整, 而从未给予按压力的状态向增加按压力的方向调整,所以能够增大摩擦力 的可变范围。
另外,在实施方式3和4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中,由于将侧面看L字 形的牵引片71h拉挂在调整圆盘72b上,所以会对牵引片71h与调整圆盘 72b的接触部分施加负载而变形,但是在实施方式5的工作力调整装置7 中,在牵引片71h的孔部71k中插入调整圆盘72b并牵引,所以能够防止 牵引片71h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做各种变更实施。在上述实 施方式中,关于添加附图所示的大小和形状不限于此,能够在发挥本发明 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能够 进行适当变更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摩擦板73由与滑动部件3不同的 部件构成的情况。但是,关于摩擦板73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做适当 变更。例如也可以使滑动部件3的一部分能够摆动,形成该部分作为摩擦板73利用的结构。在这样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 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定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动部件;保持所述滑动部件并使其能够移动的轴部件;使所述滑动部件按压所述轴部件的板簧;与旋转对应地调整所述板簧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按压力的凸轮,其中,所述滑动部件和凸轮配置在所述板簧的同一面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具 有接触所述板簧的一部分,且与该凸轮的旋转对应地使所述板簧变形的偏 心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 上设置缝隙,并且使由该缝隙形成的自由端与所述凸轮的所述偏心部接 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板簧 按压的所述滑动部件的一部分形成为分体部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 部件上设置收容所述凸轮并使其能够旋转的凹部,而在所述板簧上设置防 止所述凸轮从所述滑动部件脱落的脱落防止片。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 上设置由所述凸轮牵引的牵引部,所述凸轮与旋转对应地使牵引所述牵引部的牵引量变化,调整所述板 簧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按压力。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具 有接触所述牵引部的一部分,且与旋转对应地使所述牵引量变化的偏心 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 上设置缝隙,并且在由该缝隙形成的自由端上设置所述牵引部,使所述牵 引部与所述凸轮的所述偏心部接触。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具有孔部,通过所述凸轮的所述偏心部插通所述孔部而使所述牵引部被所 述凸轮牵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力调整装置,其能够精密地调整工作力,并同时维持设定的工作力。该工作力调整装置具有在一定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动部件(3)、保持该滑动部件(3)并使其能够移动的第一轴(61)、使滑动部件(3)相对于第一轴(61)按压的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以及与旋转对应地调整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相对于滑动部件(3)的按压力的凸轮(72),滑动部件(3)和凸轮(72)配置在工作力调整用板簧(71)的同一侧面侧。
文档编号H01C10/00GK101430957SQ20081017455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笠岛正男, 谷博充, 高桥裕子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