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51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向控制装置的电子
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功能不断地提升,电子装置也开始应用各种形式的按键,来执行 各种功能。以多向按键为例,一个多向按键即可具有「上、下、左、右」等多种信号的操作。多 向按键经常应用于游戏的操作或快速快捷方式的操作上。 当使用者朝某一方向推挤多向按键时,多向按键将触发出对应方向的信号。当使 用者释放多向按键时,多向按键必须自动地回复至中央处,否则将会不停地触发出信号。因
此,如何在多向按键上设计出一种实用的自动回复机制,实为目前研究发展的一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其利用弹性圈的设计,使得多向键可以自动地回复 置中央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及一多向控制 结构。多向控制结构设置于电路板上。多向控制结构包括一固定盖、一多向键及一弹性圈。 固定盖具有一开口。多向键包括一底座及一凸柱。底座设置于固定盖内。凸柱设置于底座 上,并凸出于开口。凸柱的截面小于开口,以使凸柱水平移动于开口的范围。弹性圈设置于 固定盖的下方,并抵靠于固定盖及底座。弹性圈用以施加一弹性回复力于多向键,使得多向 键被释放时,凸柱自动回复至开口的中央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图,作详细 说明如下


图1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及多向控制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及多向控制结构的背面示意图。 图3绘示图1之电路板及多向控制结构沿截面线3-3'之剖面图。 图4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多向键与弹性圈的运作示意图。 图5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多向控制结构的分解图。 图6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圈及固定盖的示意图。 图7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弹性圈及固定盖的示意图。 图8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弹性圈及固定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 2,图1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板110及多向控制结构 120的正面示意图,图2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板110及多向控制结构120的背 面示意图。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110及一多向控制结构120。电路板110包括一感应线 路111(绘示于图3)。感应线路111例如是一感应线圈或一感应芯片。多向控制结构120 设置于电路板110的感应线路111上。多向控制结构120包括一固定盖121、一多向键123、 一磁性组件127及一弹性圈125。固定盖121例如是电子装置的外壳。固定盖121具有一 开口 1211。多向键123包括一底座1233及一凸柱1234。底座1233设置于固定盖121内。 凸柱1234设置于底座1233上,并凸出于开口 1211。弹性圈1255设置于固定盖121的下 方,并抵靠于固定盖121及底座1233,使得弹性圈125施加一弹性回复力F于多向键123。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1的电路板110及多向控制结构120沿截面线3-3'的剖面 图。当使用者水平推动多向键123的凸柱1234时,磁性组件127亦随着移动。电路板110 上的感应线路111可立即感应到多向键123的凸柱1234移动的方向,并产生对应方向的触 发信号。 如图2及图3所示,弹性圈125由各个方向朝多向键123施加弹性回复力F。当使 用者放开多向键123时,各个方向的弹性回复力F取得平衡后,多向键123的凸柱1234可 自动回复至开口 1211的中央处。 举例来说,请参照图4,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多向键123与弹性圈125的运作示意 图。当使用者朝左上角推挤多向键123时,左上角附近的弹性圈125受到了挤压而施加较 大的弹性回复力F。右下角附近的弹性圈125为受到挤压而没有施加弹性回复力F,所以在 使用者放开多向键123时,多向键125将受到左上角的弹性回复力F自然地朝右下角移动。
接着,当多向键123逐渐靠近中央处时,右下角的弹性圈125也慢慢地抵靠多向键 123,而慢慢地施加弹性回复力F。弹性圈125被挤压的程度越大时,也将产生较大的弹性回 复力F。当多向键123移动至中央处时,弹性圈125在各个方向受到挤压的程度恰好相等, 所以各个方向的弹性回复力F亦可取得平衡。 上述的运作是通过固定盖121、多向键123及弹性圈125等各个组件的各种设计 来达成,以下更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固定盖121、多向键123及弹性圈125所采用的各种设 计。 请参照图5,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多向控制结构120的分解图。就固定盖121与多 向键123的搭配设计而言。开口 1211及凸柱1234皆为圆形结构,凸柱1234的直径D1234 小于开口 1211的直径D1211,使得凸柱1234可以圆滑地活动于开口 1211的边缘。并且,底 座1233亦为圆形结构,且开口 1211的直径D1211小于底座1233的直径D1233,使得底座 1233可以被限制于固定盖121之内。 再者,就弹性圈125与固定盖121的搭配设计而言。弹性圈125为波浪状环形结 构。弹性圈125具有数个外凸部1255及数个内凹部1256,外凸部1255及内凹部1256交错 排列。固定盖121包括数个支撑组件1212。各个外凸部1255的内缘分别抵靠各个支撑组 件1212,各个内凹部1256由此些支撑组件1212之间隙凸向并抵靠底座1233。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圈125以四个外凸部1255及四个内凹部1256为例做说明,且 固定盖121以四个支撑组件1212为例做说明。然而外凸部1255及内凹部1256的数量并 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设计者可依据不同需求来采用。四个内凸部1256恰好可以「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来抵靠多向键123,使得多向键123相当适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操 控。 此外,各个外凸部1255、各个内凹部1256及各个支撑组件1212为弧状结构。使得 弹性圈125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平顺地伸展或压縮。 弹性圈125具有一中心点C,各个外凸部1255的顶点至中心点C的距离W1255实 质上相等,且各个内凹部1256的顶点至中心点C的距离W1256实质上相等。此外,各个外 凸部1255对称于中心点C,且各个内凹部1256对称于中心点C。各个外凸部1255的曲率 半径实质上相等,且各个内凹部1256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所以当多向键123位于中央 处时,各个内凹部1256被压縮的程度可以恰好相等,而施加平衡的弹性回复力F。
再者,各个外凸部1255的曲率半径与各个支撑组件1212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 所以,外凸部1255可以完整地抵靠于支撑组件1212,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滑动与移动。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其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圈225及固定盖22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 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圈225及固定盖221的设计,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述。
如图6所示,弹性圈225包括三个外凸部2255及三个内凹部2256。固定盖221则 包括三个支撑组件2212。在三个外凸部2255及三个内凹部2256的三点支撑设计下,可以 使多向键123受稳定且相当平衡的弹性回复力F。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7,其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弹性圈325及固定盖32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 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圈325及固定盖321之设计,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述。
如图7所示,弹性圈325的外凸部3255及内凸部3256为锐角状结构,且支撑组件 3212为单点状结构。在此设计之下,弹性圈325伸展或压縮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推挤力量。 所以当设计者希望方向键123的灵敏度较低时,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弹性圈425及固定盖42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 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圈425及固定盖421的设计,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述。
如图8所示,弹性圈425包括四个外凸部4255及二个内凸部4256。固定盖425具 有四个点状结构的支撑组件4212。在此设计之下,方向键423可朝上或朝下移动。并且在 方向键423被释放时,方向键423可以自然地回复至中央处。在此设计之下,方向键423可 以应用于页面翻转或滚动条移动等两个方向的控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利用多向控制结构各个组件的搭配设计而 产生出多项优点,以下仅列举部分优点说明如下 第一、弹性圈由各个方向朝多向键施加弹性回复力。当使用者放开多向键时,各个
方向的弹性回复力取得平衡后,多向键的凸柱可自动回复至开口的中央处。 第二、凸柱的直径小于开口的直径,使得凸柱可以圆滑地活动于开口的边缘。 第三、开口的直径小于底座的直径,使得底座可以被限制于固定盖之内。 第四、在一实施例中,四个内凸部恰好可以「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来抵靠多向
键,使得多向键相当适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操控。 第五、各个外凸部、各个内凹部及各个支撑组件为弧状结构。使得弹性圈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平顺地伸展或压縮。 第六、各个外凸部的顶点至中心点的距离实质上相等,且各个内凹部的顶点至中
心点的距离实质上相等。此外,各个外凸部对称于中心点,且各个内凹部对称于中心点。各
个外凸部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且各个内凹部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所以当多向键位
于中央处时,各个内凹部被压縮的程度可以恰好相等,而施加平衡的弹性回复力。 第七、各个外凸部的曲率半径与各个支撑组件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所以,外凸
部可以完整地抵靠于支撑组件,不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滑动与移动。 第八、在一实施例中,三个外凸部及三个内凹部的三点支撑设计下,可以使多向键 受稳定且相当平衡的弹性回复力。 第九、在一实施例中,锐角状结构的外凸部及内凸部的设计下,弹性圈伸展或压縮 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推挤力量,所以适用于灵敏度较低的方向键。 第十、在一实施例中,仅以二个内凸部抵靠方向键的上方及下方。使得方向键可以 应用于页面翻转或滚动条移动等两个方向的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 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多向控制结构,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多向控制结构包括一固定盖,具有一开口;一多向键,包括一底座,设置于该固定盖内;及一凸柱,设置于该底座上,并凸出于该开口,该凸柱的截面小于该开口,以使该凸柱水平移动于该开口的范围;以及一弹性圈,设置于该固定盖的下方,并抵靠于该固定盖及该底座,该弹性圈用以施加一弹性回复力于该多向键,使得该多向键被释放时,该凸柱自动回复至该开口的中央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圈为波浪状环形结构。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圈具有多个外凸部及多个内凹 部,该些外凸部及该些内凹部交错排列,该固定盖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各该外凸部的内缘分别抵靠各该支撑组件,各该内凹部由该些支撑组 件的间隙凸向并抵靠该底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圈具有四个外凸部及四个内凹 部,该固定盖包括四个支撑组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圈具有一中心点,各该外凸部的 顶点至该中心点的距离实质上相等,且各该内凹部的顶点至该中心点的距离实质上相等。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圈具有一中心点,各该外凸部对 称于该中心点,各该内凹部对称秤于该中心点。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外凸部、各该内凹部及各该支撑组 件为弧状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外凸部的曲率半径与各该支撑组 件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外凸部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且 各该内凹部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等。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口 、该凸柱及该底座皆为圆形结 构,该凸柱的直径小于该开口的直径,该开口的直径小于该底座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及一多向控制结构。多向控制结构设置于电路板上。多向控制结构包括一固定盖、一多向键及一弹性圈。固定盖具有一开口。多向键包括一底座及一凸柱。底座设置于固定盖内。凸柱设置于底座上,并凸出于开口。凸柱的截面小于开口,以使凸柱水平移动于开口的范围。弹性圈设置于固定盖的下方,并抵靠于固定盖及底座。弹性圈用以施加一弹性回复力于多向键,使得多向键被释放时,凸柱自动回复至开口的中央处。
文档编号H01H25/00GK101752136SQ2008101820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林益周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