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851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的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器的 节能等温散热片。
背景技术
如业界周知之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和效率主要取决于构成散热器的散 热片。已有技术中的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片的结构如图l示意,它包括彼此
对置的前、后片1、 2、对应地构成于前、后片1、 2的上、下端中央部位的 进、回油口3、 4、以间布形态地成形于前、后片l、 2上的用于对前、后片 1、 2之间的容腔分隔出若干组散热油腔6的隔挡7。工作时,变压器油箱中 的热油从进油口3引入,经分油腔5分布到各组散热油腔6,然后从回油口 4回入变压器油箱。上述结构的散热片由于将进油口 3和回油口 4对应地设 置在前、后片1、 2中央的上、下端,因此在进油口 3引入散热油并经分油 腔5分流时,处于中部的也即离进油口 3、回油口 4相对较近的散热油腔6 会因近水楼台而首先获得散热油,并且能表现出始终充满状态,而远端的即 相对远离于进油口3、回油口 4的散热油腔6往往会表现出相反的状态。从 而引发以下问题,离进油口3、回油口4较近的散热油腔6中的油不能进行 充分交换而走捷径,直接流回变压器中,而远端的散热油腔6不能发挥应有 的作用,即中间的散热油腔6的散热效果好,而两侧的散热油腔6的散热 效果差。业界称这种现象为油短路,因此势必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延 长热交换时间。传统的做法是加大前、后散热片1、 2的表面积,但是,往 往引发顾此失彼的另类问题,如导致散热器整体体积庞大,浪费制作前、 后散热片l、 2的材料。
中国专利CN2694447Y注意到了上述问题,将进油口、回油口(专利称 出油口)在散热器上的设置位置错开,具体有两种方案, 一是将进油口、回油 口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侧上、下端;二是将进油口设在散热器的一侧上端,将回油口设在散热器的另一侧的中部。申请人认为该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散热效果,但是,自进油口引入的热油不能同时且全面地均衡引及到各个(所 有)散热油腔,往往靠近进油口处的散热油腔率先获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仍 隐含有油短路现象。
中国专利CN200944338Y推荐有一种变压器顶置式散热器,具体采用了 冷、热油腔的方案,但如此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由于冷、热油腔的设置而 使散热片的大量区域被挤占,从而影响散热效率、效果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将来自于进油口的热油均衡地分布 到散热片的所有散热油腔中去而藉以体现等温不会发生油短路现象的并且 还能利于縮小散热片体积实现节能、节材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 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 片,它包括一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面对面地合并在一起的前、后片、对 应在构成于前、后片的上、下端的中央部位的进、回油口、以间布形态地成 形于前、后片的长度方向上的用于接应由分油腔引入热油的散热油腔和间设 于散热油腔之间的用于将散热油腔实行区隔的一组隔挡,特点是所述的一 组隔挡上的上端探出于散热油腔的上端,并且伸展到分油腔中,将分油腔分 隔成与散热油腔的数量相等的分油区, 一组隔挡的下端探出于散热油腔的下 端,并且伸展到汇油腔中,将汇油腔分隔成与散热油腔的数量相等的汇油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隔挡中的中间一个隔挡是与 进、回油口相对应的,并且其上、下端均以竖直状态地探出于散热油腔,而 处于中间一个隔挡两侧的所有隔挡的上、下端均以弯折状态地探出于散热油 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弯折的弯折方向是朝向中间的 一个隔挡弯折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油区的形状呈扇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汇油区的形状呈扇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油腔分别由成形于前、后
片上的前、后片散热凸槽彼此配合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片散热凸槽的横截面
形状呈瓦形。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由于将用于分隔各散热油腔的一 组隔挡的两端分别伸展到分、汇油腔中,在分、汇油腔的区域分别分隔出分、 汇油区,从而能使分油腔中的散热油及时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散热油腔中,进 而由各汇油区同时汇入汇油腔,因此可以避免油短路现象的发生,提高散热 片的整体散热效果,进而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得到极致改善,而且能将前、 后散热片的体积縮小,体现节能和节约材料。

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
图3为图2的A向C-C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散热器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2和图3,由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前、后片l、 2对置构成为散 热片,四周由封边13密封(采用焊接方式),在前、后片l、 2上分别成形出 前、后片散热凸槽11、 12,前、后片散热凸槽11、 12的优选但不绝对限于 的形状呈瓦形,前、后片l、 2彼此面对面拼合而形成散热油腔6。作为一种 实施例,在图中给出了6组散热油腔6,各组散热油腔6之间由隔挡7分隔。 在相互对置配合后的前、后片l、 2所形成的上部空腔为分油腔5,下部空腔 为汇油腔9,由进油口 3引入的油首先进入分油腔5,然后布及到各组散热 油腔6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油从各组散热油腔6的下部汇入汇油腔9, 进而从回油口 4进入出油管14 (图4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将用于分隔出散热油腔6的
各个隔挡7的上、下端分别伸展到分、汇油腔5、 9中,更具体地说伸出(探 出)于散热油腔6的上、下端,这种结构安排的好处在于能使所有散热油腔6 获得均衡的来自于进油口3的散热油,杜绝油短路现象的发生。各隔挡7的 上端以指形状地伸展并使分油腔5分隔成一个个趋向于扇形的分油区8,而 下端使汇油腔9分隔成一个个同样趋向于扇形的汇油区10。居于最中间的一 枚隔挡7的两端是以竖直状态地探出散热油腔6的,而处于中间一枚隔挡7 两侧的所有隔挡7的上、下端均面向中间弯折,弯折形状大体上呈7字形或 称L形,更形象地讲整体上构成为中括号的形状,从而能有效地阻止散热油 走捷径,全面发挥各散热油腔6的散热效果。此外,对于散热油腔6,还采 用了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增高的方案。经申请人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交付中 国北京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对散热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惊人地表明比已有技 术(图1所示结构)提高了 15-30%。
请参阅图4,给出了散热器本体16,其是由多枚图2所示的散热片在进、 出油管15、 14上集合构成,在使用时将变压器的两侧各设置依需数量的由 本图所示的散热器本体16,每套散热器本体16由进、出油管15、 14与变压 器本体上的总进、出油管对接。下面申请人结合图3、图4简述本实用新型 的应用,在变压器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油液从变压器本体的总进油管进入 进油管15的管腔17,进而从进油管15的出油槽18(图4示)进入散热片10, 具体是自进油口3引入,经分油腔5引及各分油区8,直至进入各散热油腔 6,然后从各散热油腔6引出进入汇油区10而汇至汇油腔9,进而从回油口 4进入出油管14的管腔19,直至经变压器本体的总回油管进入变压器本体, 依此构成循环,使变压器本体的温升下降,确保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它包括一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面对面地合并在一起的前、后片(1、2)、对应在构成于前、后片(1、2)的上、下端的中央部位的进、回油口(3、4)、以间布形态地成形于前、后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用于接应由分油腔(5)引入热油的散热油腔(6)和间设于散热油腔(6)之间的用于将散热油腔(6)实行区隔的一组隔挡(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隔挡(7)上的上端探出于散热油腔(6)的上端,并且伸展到分油腔(5)中,将分油腔(5)分隔成与散热油腔(6)的数量相等的分油区(8),一组隔挡(7)的下端探出于散热油腔(6)的下端,并且伸展到汇油腔(9)中,将汇油腔(9)分隔成与散热油腔(6)的数量相等的汇油区(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一组隔挡(7)中的中间一个隔挡(7)是与进、回油口相对应的,并且其 上、下端均以竖直状态地探出于散热油腔(6),而处于中间一个隔挡(7)两侧的 所有隔挡(7)的上、下端均以弯折状态地探出于散热油腔(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弯折的弯折方向是朝向中间的一个隔挡(7)弯折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分油区(8)的形状呈扇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汇油区(10)的形状呈扇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散热油腔(6)分别由成形于前、后片(l、 2)上的前、后片散热凸槽(ll、 12)彼此配合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前、后片散热凸槽(ll、 12)的横截面形状呈瓦形。
专利摘要一种变压器散热器的节能等温散热片,属于变压器的附件技术领域。它包括一对前、后片、对应在构成于前、后片的上、下端的中央部位的进、回油口、以间布形态地成形于前、后片的长度方向上的散热油腔和间设于散热油腔之间的一组隔挡,特点是一组隔挡上的上端探出于散热油腔的上端,且伸展到分油腔中,将分油腔分隔成与散热油腔的数量相等的分油区,一组隔挡的下端探出于散热油腔的下端,且伸展到汇油腔中,将汇油腔分隔成与散热油腔的数量相等的汇油区。优点可以避免油短路现象的发生,提高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果,进而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得到改善,而且能将前、后散热片的体积缩小,体现节能和节约材料。
文档编号H01F27/10GK201199475SQ20082003481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3日
发明者王建忠 申请人:常熟市友邦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