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压导线及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851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压导线及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紧压导线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紧压系数更高的紧压导 线及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紧压导线,因受压变形,绞合导线结构密实,表面光滑,外圆规整, 较普通较合导线,不仅可提高导线的电气性能,而且可降低外径;其次, 用于挤包绝缘制成电缆,填充间隙小,可以节省绝缘填充材料,并因导体 间间隙小,能有效地阻止水沿电缆纵向渗透,而得到重视。现有技术紧压 导线,有紧压圆形、紧压扇形和紧压瓦形三种基本结构形式,制备如中国
专利CN87105042及CN1455418所述,将紧压模布置在导线绞合点,在绞 合同时通过紧压模具拉拨紧压或采用扇形或瓦形压辊紧压(统称紧压)。这种 绞合、紧压一次成型,且一次紧压变形,其紧压系数(相似填充系数)最高只 能达到0.92,不仅相邻导体间仍有稍大的缝隙,而且由于工艺原因紧压导 体间有明显的凹槽如中国专利CN2609121所示。导体间较大缝隙及表面凹 槽,对于裸导线容易积累灰尘,并且冬天易积水、雪形成覆冰,以及产生 电晕加速氧化,造成电阻增大,增加输电损耗;对于中高压绝缘电缆,缝 隙使得屏蔽料用量较大〃 并且易挤入导体缝隙中,有可能造成导体变形, 其次,会造成径向场强不均匀,容易产生尖端放电,造成绝缘击穿,电缆 寿命降低,加厚内屏蔽层厚度,又会增加电缆成本。如果在紧压过程中加 大变形量,虽然能进一步縮小导体间缝隙,提高紧压系数,但极易导致断 丝,不能规模生产。
人们为进一步縮小绞合导线导体间缝隙,提高紧压系数,有采用先将 导体紧压成型线,而后绞合成导线(先制紧压导体,后绞合),可以使绞合填 充系数最大提高至0.94。这种将导体紧压成型线再绞合成导线,导体和导 体间仍有明显的缝隙,对于裸导线上述缺陷改善不够明显,而且因导线表 面光洁度和光滑度差,在高压场合易产生电晕;其次,制造型线,需要专 用设备,设备投资较大;再就是,型线制备过程中如果出现排线不好,易 造成型线翻身,影响绞合及绞合外观;以及型线半成品备量大,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己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压系数更 高,可以至少达到0.96及以上,导体间基本无凹槽和缝隙的紧压导线。 实用新型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紧压导线的成型装置。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使导体在绞合前先预紧压变形, 再绞合并同时紧压,这样通过二次紧压变形,提高了紧压系数,并防止了 断线的发生。具体说,实用新型紧压导线,包括中心圆导线,外绞合导体 组成的紧压圆形导线,其特征在于外绞合导体为预紧压变形导体,绞合时 再次紧压成型,导线紧压系数^0.96。
实用新型所说外绞合导体,根据导线需要,绞合可以是一层(单层),也 可以是多层。如果为多层绞合,则每层各绞合导体均先经预紧压变形,然 后绞合再紧压。
实用新型紧压导线更好为紧压系数^0.98。
实用新型紧压导线成型装置,包括前后串置的绞线机及绞合导线紧压 模,其特征在于绞线机的分线盘各导体处有导体紧压变形装置。用于对各 绞合导体绞合前的先预紧压变形,然后再绞合并经紧压模紧压整形。如果 导线为多层绞合,则每层均采用上述方法绞合紧压。紧压导体后的绞合及 紧压整形,与现有紧压导线生产基本相同。
所说导体紧压变形装置, 一种较好是采用滚压变形例如压扁,滚压变 形,导体表面光滑,有利于绞合导线用于高压减小产生电晕,可以克服制 备型线的不足,以及可以避免拉拔型线导致导体电阻上升,并且滚压变形 装置简单。紧压变形, 一种较好为采用对置间隙可调滚压轮,特别是对置 滚压平轮或槽轮滚压变形,更优选为采用对置轴承滚压变形。
实用新型紧压导线,不仅保留原紧压导线各种优点,而且紧压是经过 导体紧压和导线紧压两次紧压变形,不仅具有更高的紧压系数,紧压系数
》0.96,最高可达0.98及以上,而且导体和导体间间隙更小,相同截面导 线外径较普通紧压圆形导线更小,同截面其外径可以降低3.3%,从而克服 现有紧压导线紧压系数低带来的不足。对于中高压交联电缆,可以减少尖 端放电的可能,电缆更安全,并可以减少屏蔽料和绝缘料的使用,以及后 续工序的材料用量。对于裸导线,导体和导体间没有明显的凹槽,各导体 间缝隙小,只有一条很细的螺旋线,导线表面光滑,抗电晕能力也明显加 强,导体和导体间缝隙更小不易积聚灰尘,冬天雨雪天气抗覆冰能力更强。 并且滚压变形不易断丝,二次紧压变形,后道变形量小,不会发生像一次 紧压那样容易断丝。实用新型紧压导线,可以采用现有紧压导线装备生产, 不需型线专用设备,也不需像型线绞合,需先制成型线,并可以直接采用 圆形导体制作,通用性好,导体通用性好。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 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 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具有相同或相似技
术效果技术特征的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护范围。


图1为现有技术单层紧压导线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单层紧压导线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导体预紧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单层紧压导线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参见图l,由圆导体直接绞合并在绞合点由紧压拉拔模紧压的
单层紧压圆导线(图l),紧压系数0.92,相邻导体间明显的空隙。
实施例参见图2、 3、 4,同样为单层紧压导线(图2),紧压系数为0.98, 相邻导体间无明显的空隙。
单层绞合紧压导线成型单元(图4),包括轴向相间排列的框式绞线机和 紧压拉拔整形模8,绞线机分线盘6各导体处有导体紧压变形装置10。导 体紧压变形装置IO(图3),有包括上下对置、间隙可调的轴承1.1和1.2组 成紧压滚轮,及间隙可调调节螺栓3和固定轴承滚压轮架2组成。绞线时, 按设计要求各圆导体5,分置穿过绞线机绞笼壁4周面,经设置在分线盘6 上各轴承滚压装置10滚压,压扁成变形导体7,绞合并由设置于绞合点附 近的紧压拉拔整形模8,将绞合圆导线紧压整形成,得到紧压系数为0.98 的高紧压圆形导线9(图2)。通过调节轴承滚压装置对置轴承间距,可以适 应不同直径导体紧压变形,以及调节压紧变形量。
如果绞合导线为多层绞合结构,则在轴向按绞合层数相同,串联排列 有类似图4紧压导线成型单元,分层预紧压绞合紧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实用新型构思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 开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 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采用不同形式的绞线机和预紧压变形装 置,更换不同导体等等,都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 再一一举例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为描述方便,实用新型所述导线,包括用于架空敷设裸导线,和带各 种绝缘结构的电缆(非裸导线)。
权利要求1、紧压导线,包括中心圆导线,外绞合导体组成的紧压圆形导线,其特征在于外绞合导体为预紧压变形导体,绞合时再次紧压成型,导线紧压系数≥0.9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紧压导线,其特征在于紧压系数^0.98。
3、 紧压导线成型装置,包括前后串置的绞线机及绞合导线紧压模,其特 征在于绞线机的分线盘各导体处有导体紧压变形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紧压导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导体紧压变形装 置为对置间隙可调滚压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紧压导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置滚压轮为对 置滚压平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紧压导线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置滚压轮 为对置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对紧压导线及成型装置的改进,其特征是中心导体外绞合导体为预紧压变形导体,绞合时再次紧压成型,导线紧压系数≥0.96。不仅保留原紧压导线各种优点,而且紧压是经过导体紧压和导线紧压两次紧压变形,不仅具有≥0.96或更高的紧压系数,而且导体和导体间间隙更小,同截面紧压导线外径可以降低3.3%,从而克服现有紧压导线紧压系数低带来的不足。中高压交联电缆,可以减少尖端放电的可能,电缆更安全,并可以减少屏蔽料和绝缘料的使用,以及后续工序的材料用量。对于裸导线,导体和导体间没有明显的凹槽,各导体间缝隙小,导线表面光滑,抗电晕能力、抗积灰尘,抗覆冰能力更强。二次紧压变形,不会发生像一次紧压那样容易断丝,并可以采用现有紧压导线装备生产。
文档编号H01B13/02GK201233736SQ2008200347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8日
发明者孙曙光, 王彩霞 申请人:江苏中超电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