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对称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76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对称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对称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送量成爆炸式的增长,作为大容量、长距 离传输的有效手段,电缆和光缆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传统的通信电缆主要由缆 芯和外护套构成,外护套内设置有沿电缆轴向设置的"十"字型骨架,缆芯包 括四个两两相绞合的线对,每个线对位于"十"字型骨架之间的容腔内。现有 技术中,这四个线对的节距通常是相同的。这种通信电缆的频谱一般较窄,通 信容量有限,且会产生串音现象。串音是指通过一个电缆元件的信号对另一个 电缆元件中信号的影响,它是电缆中噪音的主要来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频谱宽、串音小 的数字对称电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字对称电缆, 它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铝箔层、包带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包带层 内的呈"十"字型的骨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骨架两相邻侧壁之间的容腔内的 第一线对、第二线对、第三线对、第四线对,所述的每组线对包括一对相绞合 的导线,所述的第一线对的节距为10. 1毫米 10.5毫米,所述的第二线对的节 距为12.3毫米 12. 7毫米,所述的第三线对的节距为8.99毫米 9.39毫米, 所述的第四线对的节距为13.6毫米 14.0毫米。
其中,电缆的节距是指单股导线绞合一圈时在电缆长度方向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护套层为PVC护套。 所述的包带层为PET包带。
在另一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线由导体及包覆在导体外周的绝缘层 组成。
在又一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护套层与铝箔层之间还具有沿电缆轴向设置的地线。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四个线对的节距各不相同,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节距相比节距变小,
使得电缆的频谱变宽,开通频率可达250MHz,通信容量增大,且串音大大减小。 近端串音衰减在1 250MHz之间的最大值为74. 4dB/100m,远端串音衰减的最大 值为68dB/100m。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合的线对示意其中-
1、护套层;2、铝箔层;3、包带层;4、骨架;41、侧壁;5、容腔;61、 第一线对;62、第二线对;63、第三线对;64、第四线对;7、导线;8、导体; 9、绝缘层;10、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数字对称电缆,它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
铝箔层2、包带层3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包带层3内的呈"十"字型的骨架4、分 别设置在所述的骨架4两相邻侧壁41之间的容腔5内的第一线对61、第二线对 62、第三线对63、第四线对64。所述的护套层1为PVC聚氯乙烯护套。所述的 包带层3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包带。
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对61为相绞合白兰导线与兰导线,白兰和兰导线的节 距在10. 1毫米 10. 5毫米之间,取10. 3毫米。第二线对62为相绞合的白桔与 桔导线,白桔与桔导线的节距在12.3毫米 12.7毫米之间,取12.5毫米。第 三线对63为相绞合的白绿和绿导线,白绿与绿导线的节距在8.99毫米 9.39 亳米之间,取9.19毫米。第四线对64为相绞合的白棕和棕导线,白棕和棕导 线的节距在13.6毫米 14.0毫米之间,取13.8毫米。
由于四个线对61, 62, 63, 64的节距各不相同,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节距 相比节距变小,使得电缆的频谱变宽,开通频率可达250MHz,通信容量增大,
4是超5号电缆的100倍。这种数字对称电缆可将电视、电脑及电话三网合一,
外部的屏蔽层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串音大大减小。近端串音衰减在l
250MHz之间的最大值为74.4dB/100m,远端串音衰减的最大值为68dB/100m。
所述的每组线对61, 62, 63, 64包括一对相绞合的导线7,所述的导线7 由导体8及包覆在导体8外周的绝缘层9组成。
所述的护套层1与铝箔层2之间还具有沿电缆轴向设置的地线1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数字对称电缆,它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铝箔层(2)、包带层(3)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包带层(3)内的呈“十”字型的骨架(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骨架(4)两相邻侧壁(41)之间的容腔(5)内的第一线对(61)、第二线对(62)、第三线对(63)、第四线对(64),所述的每组线对(61,62,63,64)包括一对相绞合的导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对(61)的节距为10.1毫米~10.5毫米,所述的第二线对(62)的节距为12.3毫米~12.7毫米,所述的第三线对(63)的节距为8.99毫米~9.39毫米,所述的第四线对(64)的节距为13.6毫米~14.0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对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层(1) 为PVC护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对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带层(3) 为PET包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对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7) 由导体(8)及包覆在导体(8)外周的绝缘层(9)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对称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层(1) 与铝箔层(2)之间还具有沿电缆轴向设置的地线(10)。
专利摘要一种数字对称电缆,它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铝箔层、包带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包带层内的呈“十”字型的骨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骨架两相邻侧壁之间的容腔内的第一线对、第二线对、第三线对、第四线对,所述的每组线对包括一对相绞合的导线,所述的四个线对的节距各不相同,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节距相比节距变小,使得电缆的频谱变宽,开通频率可达250MHz,通信容量增大,且串音大大减小。近端串音衰减在1~250MHz之间的最大值为74.4dB/100m,远端串音衰减的最大值为68dB/100m。
文档编号H01B11/02GK201278281SQ200820137560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张荣林, 沈根泉, 赵德明 申请人:双塔集团吴江特种光电线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