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制造支撑结构的方法、按键以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712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结构、制造支撑结构的方法、按键以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支撑结构有关,并且特别地,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迅速组装的支 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并且该支撑结构适用于各式按键及键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式数据处理系统的相关输入装置不断 被开发,但键盘仍然是大多数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输入装置之一。
一般来说,传统键盘的按键的支撑结构通常是剪刀式结构,亦即支撑结构 以至少二构件构成。两构件的一端分别枢接键帽,另一端则枢接于按键的底板。 然而,该剪刀式结构的组合由两构件中央部分凸轴与轴孔互相枢接,因此,两 构件可相对地转动,致使按键键帽可垂直于底板移动。但在组装支撑结构时, 需先使其中一支撑构件产生形变,才得以让另一支撑构件与其完整组装,导致 组装人力及成本的提升。
除此之外,目前的支撑结构大多由两种卡合构件组合且分别由不同模具射 出成形,但组装时仍需先将两构件分别自不同模具中取下再加以组装,无法同 时一次组装复数个支撑构件。因此,亦会造成大量的人力于支撑结构的组装程 序上,进而提高其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安装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 仅需在相对的模具射出成型后,沿一垂直方向或者一水平方向即可以自动化迅速组装该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先前技术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所提出的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 构件。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二连接部设置有C形轴孔。第二支撑构 件的第二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活动 地连接按键键帽,并且第三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设置有转轴, 转轴透过C形轴孔的开口而与C形轴孔形成嵌合状态,致使第一支撑构件与第 二支撑构件之间能够相对地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所提出的支撑结构制造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以射 出成型法分别于模具上的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形成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 件,其中第一支撑构件具有第一侧臂,第一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二连接部设置有C形轴 孔;其中第二支撑构件具有第二侧臂,第二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及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并且第三连接部相对于第 一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设置有转轴,其中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相对
应地形成于模具中;将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件与模具分离;将转轴嵌合C 形轴孔,致使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能相对地转动,以完成支撑结构; 分别活动地枢接第一凸轴及第二凸轴于底板,致使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能够相 对于底板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所提出的按键包含底板、按键键帽及如上所述的
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该按键键帽和该底板之间,并用以支撑该按键键 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所提出的键盘包含底板、复数个按键键帽及复数 个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复数个支撑结构设置于该等按键键帽以及底板之间, 并用以支撑该等按键键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结构于机械加工射出成型后,仅需先将转轴 沿着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顺势组装于C形轴孔中完成支撑结构的卡合状态后, 再取下复数个支撑结构,即可组装完成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由于本发明改良的
6支撑结构的卡合方式,使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自动化组装该支撑结构并减少 组装时的人力需求,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进而使按键或键盘的生产成 本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图1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绘示图1中各种第二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2D是绘示图1中另一种第四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3是绘示支撑结构设置于底板的示意图。
图4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绘示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分别形成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件的 示意图。
图6A是绘示C形轴孔与转轴沿水平方向组合的示意图。 图6B是绘示C形轴孔与转轴沿垂直方向组合的示意图。 图7A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 图7B是绘示图7A中支撑结构设置于底板的示意图。 图8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键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结构2的示意 图。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2用以支撑按键键帽,支撑结构2包含第一支撑构 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第一支撑构件20的第一侧臂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2及第二 连接部204,第一连接部202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二连接部204设置有C 形轴孔206。
第二支撑构件22的第二侧臂2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22及第四 连接部224,第三连接部222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并且第三连接部222相对 于第一连接部202,第四连接部224设置有转轴226,转轴226透过C形轴孔206 的开口而与C形轴孔206形成嵌合状态,致使第一支撑构件20与第二支撑构件 22之间能够相对地转动。
需注意的是,第二连接部204可以如图2A至图2C所示具有不同的型式, 但不以此为限。图2A中的第二连接部204的C形轴孔206开口方向与第一侧臂 200形成方向垂直,而图2B及图2C主要差异是在第二连接部204上形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C形轴孔206结构,藉以强化卡合时卡合部的机械强度。
除此之外,由于第二连接部204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形轴孔206结 构,因此,第二连接部204所对应的第四连接部224亦需配合形成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转轴226结构,如图2D所示。
当第一支撑构件20与第二支撑构件22组成支撑结构2时,第一连接部202 及第二连接部222可滑动地枢接按键键帽。实际上,第一支撑构件20及第二支 撑构件22成n型,所以第一支撑构件20包含两个第一侧臂200,第二支撑构件 22亦包含两个第二侧臂220。相同地,第一支撑构件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4 或第二支撑构件22的两个第四连接部224可以都是C形轴孔206结构、转轴226 结构或者一端为C形轴孔206结构另一端为转轴结构226。需注意的是,第二连 接部204及第四连接部224需具有相对的结构,亦即C形轴孔206与转轴226 的组合。
请参照图3,图3是绘示支撑结构2设置于底板24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第一侧臂200邻近第二连接部204处设置有第一凸轴208,且第二侧臂220邻近 第四连接部224处设置第二凸轴228,第一凸轴208及第二凸轴228分别活动枢 接至底板24,致使第一侧臂200及第二侧臂220能够相对于底板24活动。请一并参照图4及图5,图4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结 构2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而图5是绘示第一部份30及第二部份32分别形成第 一支撑构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首先,执行步骤S40,以射出成型法分别于模具上的第一部份 30及第二部份32形成第一支撑构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其中第一支撑构20 具有第一侧臂200,第一侧臂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2及第二连接 部204,第一连接部202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二连接部204设置有C形轴 孔206;其中第二支撑构件22具有第二侧臂220,第二侧臂220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第三连接部222及第四连接部224,第三连接部222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 并且第三连接部22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02,第四连接部224设置有转轴226, 其中第一支撑构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相对应地成形于模具中,如图5所示。 于实际应用中,第一部份30及第二部份32上可同时分别形成复数个第一支撑 构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
接着,执行步骤S42,将第一支撑构件20及第二支撑构件22与模具分离。 然后,执行步骤S44,将转轴226嵌合C形轴孔206,致使第一支撑构件20及 第二支撑构件22能够相对地转动,以完成支撑结构2。于实际应用中,当C形 轴孔206的开口方向与第一侧臂200形成方向为平行时,使转轴226沿着水平 方向与C形轴孔206嵌合,如图6A所示。换言之,当C形轴孔206的开口方 向与第一侧臂200形成方向垂直时,使转轴226沿着垂直方向与C形轴孔206 嵌合,如图6B所示。
最后,执行步骤S46,分别活动地枢接第一凸轴208及第二凸轴228于底板 24,致使第一侧臂200及第二侧臂220能够相对于底板24活动。
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按键6 的剖面图,而图7B是绘示图7A中支撑结构60设置于底板66的示意图。如图 所示,按键6包含底板66、按键键帽68及支撑结构60。其中,支撑结构60包 含的第一支撑构件62及第二支撑构件64,以及第一支撑构件62包含的第一侧 臂620、第一连接部622、第二连接部624、 C形轴孔(未绘示于图中)及第一凸轴 628;还有第二支撑构件64包含的第二侧臂640、第三连接部642、第四连接部
9644、转轴(未绘示于图中)及第二凸轴648,均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相同,于 此不再赘述。于实际应用中,当在按键键帽68上方施以向下的压力时,向下的 压力使支撑结构60向下作动,若未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支撑结构60使按键键 帽68维持固定高度。
请参照图8,图8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键盘8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键盘8可包含底板88、 复数个的按键键帽89及复数个支撑结构82,其中,各个按键80所属的各个单 元均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同,于此亦不再赘述。于实际应用中,仅需根据键 盘8上各个按键80的大小,配合本发明提出的支撑结构82(包含第一支撑构件 84与第二支撑构件86)即可以快速且低廉的生产成本制造出相同地支撑结构82, 进而降低键盘8的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结构于机械加工射出成型后,仅需先 将转轴沿着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顺势组装于C形轴孔中完成支撑结构的卡合状 态后,再取下复数个支撑结构,即可组装完成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由于本发明 改良的支撑结构的卡合方式,使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自动化组装该支撑结构 并减少组装时的人力需求,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进而使按键或键盘的 生产成本降低。
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 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加以 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 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按键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构件,该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按键键帽,该第二连接部设置有C形轴孔;以及第二支撑构件,该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二侧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按键键帽,并且该第三连接部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设置有转轴,该转轴透过该C形轴孔的开口而与该C形轴孔形成嵌合状态,致使该第一支撑构件与该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能够相对地转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臂邻近该第二连 接部处设置有第一凸轴且该第二侧臂邻近该第四连接部处设置有第二凸轴,该 第一凸轴及该第二凸轴分别活动地枢接至底板,致使该第一侧臂及该第二侧臂 能够相对于该底板活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构件及该第二支撑构件呈n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三连 接部系可滑动地枢接该按键键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 与该第一侧臂形成方向平行,使该转轴沿水平方向与该C形轴孔嵌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 与该第一侧臂形成方向垂直,使该转轴沿垂直方向与该C形轴孔嵌合。
7. —种制造支撑结构的方法,该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按键键帽,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以射出成型法分别于模具上的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形成第一支撑构件及 第二支撑构件,其中该第一支撑构件具有第一侧臂,该第一侧臂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按键键帽,该第 二连接部设置有C形轴孔;其中该第二支撑构件具有第二侧臂,该第二侧臂的 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按键 键帽,并且该第三连接部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设置有转轴,其 中该第一支撑构件以及该第二支撑构件相对应地形成于该模具中;将该第一支撑构件及该第二支撑构件与该模具分离;以及将该转轴嵌合该C形轴?L,致使该第一支撑构件以及该第二支撑构件能相 对地转动,以完成该支撑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构件及该第二支撑构件呈n型。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三连接部 可滑动地枢接该按键键帽。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与该 第一侧臂形成方向平行,使该转轴沿水平方向与该C形轴孔嵌合。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C形轴孔的开口方向与该 第一侧臂形成方向垂直,使该转轴沿垂直方向与该C形轴孔嵌合。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臂邻近该第二连接 部处设置有第一凸轴且该第二侧臂邻近该第四连接部处设置有第二凸轴,该方 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分别活动地枢接该第一凸轴及该第二凸轴于底板,致使该第一侧臂及该第 二侧臂能够相对于该底板活动。
13. —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按键键帽;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该按 键键帽和该底板之间,并用以支撑该按键键帽。
14. 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复数个按键键帽;以及复数个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复数个支撑结 构设置于该等按键键帽以及底板之间,并用以支撑该等按键键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支撑按键键帽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臂包含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二连接部设置有C形轴孔。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二侧臂包含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按键键帽,第四连接部设置有转轴,转轴可透过C形轴孔的开口而与C形轴孔形成一嵌合状态,致使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能够相对地转动。
文档编号H01H13/12GK101661846SQ20091017563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逸尘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