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224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地铁用电力电缆在文献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 权公告号C拟657165Y推荐有一种地铁干线用35KV环保型A类防火电力电缆,该电缆结 构由内及外依次为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非金属半导电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高 阻燃隔热层、金属管防护层和外护套;又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691213A推荐了一种 多达13层结构的环保型地铁用电力电缆;还如C拟拟6633Y介绍了由10层结构的金属屏 蔽型电力电缆;再如CN201181602Y披露了 一种由10层结构的地铁专用电力电缆;进而如 CN201274192Y公开了一种6层结构的地铁专用直流电力电缆,等等。其中CN201274192Y 的结构是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第一阻燃包带层、内衬层、第二阻燃包带层和外护 层,该专利虽然可体现说明书第1页倒数第2行至说明书第2页第17行的技术效果,但是 存在顾此失彼的技术问题,所谓的顾此是采用第一、第二阻燃包带层获取阻燃效果,所谓的 失彼是对防水和防潮效果有所偏废。上述的其余专利及专利申请方案同样存在防水、防潮 效果并不能达到人们期取的要求的欠缺,而且C拟657165Y、CN1691213A和C拟拟6633Y提供 的结构一旦燃烧,则存在二次污染之虞,而CN201181602Y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因燃 烧产生的二次污染,但防水和防潮系其弱点。如业界所知之理,由于地铁交通的特殊性,如果电缆的防水、防潮效果得不到可靠 的保障,那么会给地铁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地铁全线瘫痪。又,如果电缆 的阻燃性欠缺,那么一旦发生事故例如火灾或其它类似因素如短路等而引起电缆燃烧,则 会产生两次灾害,例如由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浓烟和毒气)会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巨 大损失。轨道交通既是考量一个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考验现代化城市的 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此,作为地铁设施的电力电缆除了务必具备常规的防鼠、白蚁侵袭 (蚀)、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阻燃和防爆等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具备极致的防水和防潮以 及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的效果,因此,上述专利及专利申请所介绍的技术方案仍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具理想的防水和防潮效果,又可体现良好的防范二 次污染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包括各自具 有绝缘层的一个以上的导体、位于导体外的第一绕包层、位于第一绕包层外的内护层、位于 内护层外的内衬层、位于内衬层外的铠装层、位于铠装层外的第二绕包层和位于第二绕包 层外的外护层,特点是还包括有一防水防潮纵包层,该防水防潮纵包层位于所述的内护层与内衬层之间,所述的铠装层为钢带;所述的内衬层和外护层为低烟无卤聚烯烃。本发明所述的绝缘层和内护层为交联聚乙烯层。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绕包层为无纺布。本发明所述的纵包层为铝塑复合纵包带。本发明所述的钢带的厚度为0. 08-0. 12mm。本发明所述的导体外还设有填充绳,填充绳位于相邻导体之间的空域内。本发明所述的填充绳为岩棉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内护层与内衬层之间设置了防水防潮纵包层,因而 可起到理想的防水和防潮效果;由于对内衬层和外护层均采用了低烟无卤聚烯烃,因此不 仅具有阻燃效果优异,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请见图1,本实施例给出的导体1有三个,并且各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它是 由导电金属丝如铜丝绞合而成的,在三个导体1外各挤覆有绝缘层11,绝缘层11的优选的 材料为交联聚乙烯。由于三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因此当三个导体1在各自挤 覆绝缘层11后合并在一起时,相互之间形成有空隙(也可称空域),于是用岩棉绳充任的填 充绳12填充,以便在由无纺布充任的第一绕包层2绕包时顺利地形成圆柱体构造。在第一 绕包层2外挤覆内护层3,内护层3为交联聚乙烯层。在内护层3外纵包由铝塑复合纵包带 充任的防水防潮层8,在纵包层8外挤覆内衬层4,内衬层4的材料为低烟无卤聚烯烃。在 内衬层4外设置由钢带充任的铠装层5,铠装层5即钢带的优选的厚度为0. 08-0. 12mm,较 好地为0. 09-0. 11mm,更好地为0. 10-0. 11mm,最好为0. 1mm,本实施例择0. 1mm。在铠装层 5外绕包同样由无纺布充任的第二绕包层6,最后在第二绕包层6外挤覆外护层7,外护层7 的材料为低烟无卤聚烯烃,从而得到具有三个导体1的本发明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电力电 缆,并且各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实施例2 请见图2,将三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用模具压制成三个相同的扇形,由于这种形 状能使相邻导体1之间的空隙消失,因此无需象实施例1那样使用填充绳12,从而得到导 体1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的本发明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电力电缆,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 描述。实施例3
请见图3,将两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用模具压制成半圆形,从而得到具有两个导 体1的本发明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电力电缆,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4 请见图4,将两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加工成圆形,为了使成缆时体现圆整度,因 此在两个导体1之间的空域内填充填充绳12,从而得到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并且具有一对 导体1的本发明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电力电缆,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5 请见图5,将四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加工成圆形,在各导体1之间的空隙内填充 填充绳12,从而得到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并且具有两对(四个)导体1的本发明结构改进 的地铁用电力电缆,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当然,也可将四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加 工成截面积相同的扇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四个导体1之间不再存在有空隙,因此可以摒 弃填充绳12。实施例6 请见图6,将五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均加工成圆形,在各导体1之间的空隙内填 设填充绳12,从而得到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并且具有五个导体1的本发明结构改进的地铁 用电力电缆。本实施例也可将五个导体1中的其中四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各加工成扇形, 而将剩余的一个导体1的横截面形状加工成圆形,因不存在导体1之间的空隙,故可省去填 充绳1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上述实施例1和2构成为三芯电力电缆;实施例3和4构成为两芯电力电缆;实施 例5和6分别构成为四芯和五芯电力电缆。由上述实施例1-6可知,由于内衬层4和外护层7均选用了低烟无卤聚烯烃,从而 使电力电缆具有不完全燃烧的特性和避免因燃烧放出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二次污染,一旦地 铁内发生火灾,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电力传输系统的中断,同时燃烧时不会产生有卤气体 并且烟密度低,可为消防及救援赢取宝贵的时间。又,防水防潮纵包层8的设置,当地铁内 有雨水、洪水和渗漏等情形时,在短时间内不会被水浸损,保障电力输电系统的正常工作。 铠装层5采用了钢带,具有优异的屏蔽效果。申请人:将由上述实施例所得到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送国家电线电缆监督检 验中心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燃烧时产生的烟浓度的透光率为88%,完全满足了 GB12666. 5-90所规定的透光率不小于60%的要求,证明阻燃效果十分理想,并且不会发生 二次污染;又,经对防水防潮的检测,在水中浸泡7 后,去除绝缘层2外的各复合层后,绝 缘层2外表面都干燥,因此,具有极致的防水防潮效果。其它指标如屏蔽性、防鼠虫害性、抗 静电和耐化学腐蚀性、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C )、短路允许温度)、短路持续时间 (Is)、工频耐受电压(5min)、冲击耐受电压(95-100°C )、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等等,经测试 均符合并且优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的技术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包括各自具有绝缘层(11)的一个以上的导体(I)、位于导体⑴外的第一绕包层O)、位于第一绕包层⑵外的内护层(3)、位于内护层 (3)外的内衬层G)、位于内衬层(4)外的铠装层(5)、位于铠装层( 外的第二绕包层(6) 和位于第二绕包层(6)外的外护层(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防水防潮纵包层(8),该防 水防潮纵包层(8)位于所述的内护层(3)与内衬层(4)之间,所述的铠装层(5)为钢带;所 述的内衬层(4)和外护层(7)为低烟无卤聚烯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II)和内护层(3)为交联聚乙烯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绕包层O、6)为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包层 (8)为铝塑复合纵包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带的厚 度为 0. 08-0. 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1) 外还设有填充绳(12),填充绳(12)位于相邻导体(1)之间的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绳 (12)为岩棉绳。
全文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地铁用的电力电缆,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包括各自具有绝缘层的一个以上的导体、位于导体外的第一绕包层、位于第一绕包层外的内护层、位于内护层外的内衬层、位于内衬层外的铠装层、位于铠装层外的第二绕包层和位于第二绕包层外的外护层,特点是还包括有一防水防潮纵包层,该防水防潮纵包层位于所述的内护层与内衬层之间,所述的铠装层为钢带;所述的内衬层和外护层为低烟无卤聚烯烃。本技术方案由于在内护层与内衬层之间设置了防水防潮纵包层,因而可起到理想的防水和防潮效果;由于对内衬层和外护层均采用了低烟无卤聚烯烃,因此不仅具有阻燃效果优异,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H01B7/295GK102054542SQ20091023513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焱鑫, 张兴飞, 张喜生, 张照阳, 王柏兴, 苏振华, 钱俊 申请人: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