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284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模块,特别关于一种能够减少扰流且降低噪音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散热模块8,请参照图1及2所示,其包含一散热座81及一轴流风扇82, 该散热座81设有一底板811、数个散热鳍片812及数个驱风流道813,该底板811较佳为一 圆形底板,该数个散热鳍片812放射状的等间距排列于该底板811的外周缘,且该数个散热 鳍片812于该底板811顶面共同围绕成一容置空间814,该轴流风扇82可转动的设置于该 容置空间814内。各该驱风流道813形成于该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812之间,且各该驱风 流道813均与该容置空间814相互连通。该轴流风扇82设有一轮毂821及数个扇叶822, 各该扇叶822等间距排列设置于该轮毂821的外周面。现有散热模块8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时,将电子产品的一发热单元(例如中央 处理器、芯片组或发光二极管等)结合于该散热座81的底面,经由该散热座81吸收该发热 单元产生的热能,同时利用该轴流风扇82轴向吸入空气,并导引空气朝该底板811送出,以 便空气与该散热座81进行热交换,借此降低该散热座81及发热单元的温度。又,完成热交 换之后的空气沿着该底板811顶面流入各该驱风流道813内,并将空气经由该驱风流道813 的末端开口排放至外界空气中。虽然现有散热模块8为了提升其自身的散热效率,而使该轴流风扇82的出风方 向直接朝向该散热座81的底板811,但由于该底板811完全遮盖在该轴流风扇82的出风 位置上,且完成热交换后的空气也仅能经由该驱风流道813所提供的单一末端开口排放至 外界,导致该轴流风扇82送出的空气在遇到该底板811之后,各该驱风流道813内朝该轮 毂821方向流动的空气容易汇集在该扇叶822靠近该轮毂821的位置形成扰流(如图2所 示),导致散热效率低落且噪音过大等缺点。另一种现有散热模块9,请参照图3及4所示,其包含一散热板91及一轴流风扇 92,该散热板91顶面设有数个散热鳍片911及数个驱风流道912,该散热鳍片911以矩阵 方式依序排列于该散热板91的顶面,且各该驱风流道912形成于该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 911之间。另外,该数个散热鳍片911的顶面共同构成一结合面(未标示),该轴流风扇92 对应结合于该结合面上。该轴流风扇92主要由一扇框921及一扇轮922共同构成,该扇轮 922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扇框921内,该扇轮922设有一轮毂9221及数个扇叶9222,各该扇 叶9222等间距排列设置于该轮毂9221的外周面。在实际使用上,电子产品的发热单元结合于该散热板91的底面,该散热板91直接 吸收该发热单元产生的热能,并借助该轴流风扇92直接朝该散热板91持续送风散热,以便 对该散热板91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并进一步维持该发热单元在适当的作业温度下运作。然而,该现有散热模块9实质上仍存有相同于前述现有散热模块8的缺点,当该轴 流风扇92送入空气至该散热板91的驱风流道912内时,其部分气流会朝该驱风流道912 的一端开口方向流动,而其他气流会朝相反方向的另一端开口方向流动,如此将导致气流会在该驱风流道912靠近该轮毂9221的位置形成扰流(如图4所示)。同时,气流在通过 各该散热鳍片911时,也容易产生风切噪音,以致该现有散热模块的作业噪音过大等缺点。 基于上述原因,前述现有散热模块8、9其确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主要减少散热风扇与散热座之间产生的扰 流效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降低风扇运转时的风切噪音。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提升气体流动的顺畅度及散热效率。为达到前述创作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 效包含有一种散热模块,其包含一散热座及一风扇单元,该散热座设有一底板及数个散热 鳍片,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底板的第一侧面,该底板的第二侧面可供结合一发热单元。该底 板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该底板。该风扇单元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散热鳍片上,并与该 出风口相互对位。该散热鳍片为弧形散热鳍片,该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驱风流道,且各 该驱风流道分别与该出风口相连通。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散热模块借助该驱风流道及出风口,使经由该风扇单元送出的气流在进入 各该驱风流道之后,部分气流能够被导引至该出风口排出,另一部份气流则能够被导引至 该驱风流道的一端开口排出,借此减少扰流及降低风切噪音,并更可增进气体流动的顺畅 度,提升散热效率。


图1 现有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2 现有散热模块的组合剖视图。图3 另一现有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 另一现有散热模块的组合剖视图。图5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6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合俯视及局部透视图。图7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沿图67-7线的组合剖视及空气流向示意图。图8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9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合俯视及局部透视图。图10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沿图910-10线的组合剖视及空气流向示意 图。图11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12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合俯视及局部透视图。图13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沿图1213-13线的组合剖视及空气流向示意 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1散热座11底板111第一侧面
112第二侧面113出风口114辅助出风口
115芯部116结合部12散热鳍片
121小径部122大径部123弧凸面
124弧凹面13驱风流道131内端开口
132外端开口14凹陷空间2风扇单元
21底座22扇轮221轮毂
222扇叶222a入风端缘222b出风端缘
3发热单元
〔现有〕
8现有散热模块81散热座811底板
812散热鳍片813驱风流道814容置空间
82轴流风扇821轮毂822扇叶
9现有散热模块91散热板911散热鳍片
912驱风流道92轴流风扇921扇框
922扇轮9221轮毂9222扇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主要针对一般电子产品的发热单 元进行散热降温动作,其包含一散热座1及一风扇单元2。该散热座1由高导热数的散热材 质制成,例如铝、铜或镁铝合金等,该风扇单元2设置于该散热座1的一侧,电子产品的一 发热单元3则设置于该散热座1的另一侧,其中本实施例的发热单元3选择为一 LED发光 灯具作为实施例说明,但其并不以此为限,该发热单元3也可为中央处理器或芯片组等电 子元件。该散热座1设有一底板11、数个散热鳍片12及数个驱风流道13,该底板11具有 一第一侧面111及一第二侧面112,该第一侧面111及第二侧面112分别为该底板11的相 对两侧面。本实施例的底板11选择为一圆形板体,但该底板11也可选择为其他几何形状的 板体,例如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板体。该底板11在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出风口 113,该 出风口 113贯穿连通该底板11的第一侧面111及第二侧面112。该数个散热鳍片12以该 出风口 113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排列设置于该底板11的第一侧面111,各该散热鳍片12分别 具有一小径部121及一大径部122,该小径部121与该大径部122相连接,且该小径部121 的一端与该出风口 113相邻接,该大径部122的一端则邻接该底板11的外周缘。另外,该 小径部121顶面与该第一侧面111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大径部122与该第一侧面111之间的 距离,且该小径部121及大径部122之间形成有一高度落差,使得该散热座1于该散热鳍片 12上形成一凹陷空间14,该凹陷空间14也与该出风口 113相连通。
6
请参照图5及6所示,各该散热鳍片12选择为一弧形鳍片,且各该散热鳍片12具 有相同的弯弧方向。各该散热鳍片12分别具有一弧凸面123及一弧凹面124,该弧凸面123 及弧凹面IM分别为该散热鳍片12的相对两侧面。其中,各该弧形散热鳍片12对应该风 扇单元2的旋转方向(本实施例为逆时针方向)环状排列在该底板11的第一侧面111,且 各该弧凸面123的排列方向分别朝向该风扇单元2的旋转方向。另外由于各该驱风流道13 分别形成于该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12之间,因此各该驱风流道13对应各该散热鳍片12的 弧形设计也呈现为弧形驱风流道的设置方式,其中各该驱风流道13与该出风口 113相连通 的一端开口为内端开口 131,而各该驱风流道13的另一端开口则为外端开口 132。该风扇单元2设置于该散热座1的凹陷空间14内,且该数个散热鳍片12的顶面 共同构成一结合面(未标示),以供该风扇单元2能够对应该出风口 113直接定位于该结 合面上。本实施例的风扇单元2较佳选自一轴流风扇,该风扇单元2设有一底座21及一扇 轮22,该扇轮22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底座21上,该扇轮22设有一轮毂221及数个扇叶222, 该数个扇叶222分别设置于该轮毂221的外周面,且各该驱风流道13在轴向上位于该底板 11与该扇叶222之间。各该扇叶222分别具有一入风端缘22 及一出风端缘222b,该入 风端缘22 为该扇叶222的顶缘,该出风端缘222b为该扇叶222的底缘。另外,由于该风 扇单元2为现有轴流风扇,故本实施例仅针对与本发明的技术特点相关的扇轮构件加以细 部说明,对于现有轴流风扇具有的定子及电路板等基本构件,本实施例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5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座1在实际使用上持续吸收该发热单元3 产生的热能,并借助该风扇单元2的运转,自该扇叶222的入风端缘22 吸入低温空气,且 从该扇叶222的出风端缘222b将该低温空气送入该驱风流道13内与该底板11及散热鳍 片12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降低该散热座1及发热单元3的整体温度的目的。其中,本发明借助在各该驱风流道13的汇流处设置该出风口 113,且利用该底板 11靠近该出风口 113的部位涵盖在该数个扇叶222运转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即位于该 风扇单元2的气流输出路径上),使得该低温空气被送入该驱风流道13时,会先接触该底 板11的第一侧面111而顺着该驱风流道13的导引分别朝二方向流动,借此延长该低温空 气与散热座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及时间,达到降低散热座1整体温度的目的。又,前述进入该驱风流道13内的部分低温空气会径向朝外经由该驱风流道13的 外端开口 132径向排放至外界,而该另一部分的低温空气则会顺着该驱风流道13朝该内端 开口 131前进,本发明借助该出风口 113的设置,使得完成热交换后且经由该内端开口 131 径向排出的空气能够通过该出风口 113排出至外界,避免各该内端开口 131排出的空气在 该轮毂221附近相互干涉,并减少扰流产生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气体流动的顺畅度及散热 效率。借此,本发明能够确保该发热单元3在长时间下仍可维持在适当的作业温度下,并达 到提升运作效能及延长电子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另外,本发明的数个散热鳍片12及驱风流道13特别选择为弧形设计,且各该散热 鳍片12及驱风流道13的设置方向也对应相同于该扇轮22的旋转方向,使该低温空气能够 顺着该弧形散热鳍片12被导入该驱风流道13内进行热交换,如此可有效降低气流与该散 热鳍片12之间的风切噪音,并减少扰流的情况发生。请参照8至10图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相较于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底板11除了在中心位置设有该出风口 113的外,另在该底板11外周缘邻接该驱风流道13的外端开口 132的位置增设一辅助出风口 114,该辅助出风口 114为一环状 开口,使得该底板11介于该出风口 113及辅助出风口 114之间的部位成为一环状板体。该 辅助出风口 114贯穿该底板11的第一侧面111及第二侧面112,并轴向连通各该驱风流道 13。另外,该底板11的径向宽度Wl小于该数个扇叶222的径向长度W2,且其设置位置完全 对应位在该扇叶222运转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如图10所示,位于该扇叶222的下方)。其中,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底板11仅设置于该数个扇叶222运转时的轴向投影范 围内,不但使得该风扇单元2导入的低温空气仍可直接接触该底板11,在各该驱风流道13 内与该底板11及散热鳍片12进行热交换,以对该散热座1及发热单元3冷却降温;另外, 更可进一步在该底板11的内周缘及外周缘分别形成该出风口 113及辅助出风口 114,借此 增加该驱风流道13与外界之间的开口面积,以便完成热交换后的空气能够通过各该驱风 流道13的内端开口 131及外端开口 132更快速的汇流至该出风口 113或排放至外界。借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能够有效避免空气流经各该驱风流道13及 靠近该轮毂221时产生扰流的情形,大幅提升气体流动的顺畅度及散热效率,更可降低运 转时产生的风切噪音。请参照11至13图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相较于第二实施 例,第三实施例的出风口 113为一环状开口,该出风口 113将该底板11分隔成一芯部115 及一结合部116,该芯部115位于该底板11的中心位置,并与该扇轮22的轮毂221相互对 位。该辅助出风口 114也为一环状开口,该出风口 113及辅助出风口 114分别邻接该结合 部116的内周缘及外周缘,且该出风口 113位于该芯部115与该结合部116之间。该芯部 115与该结合部116借助各该散热鳍片12的小径部121相互连接,使得该出风口 113得以 与该驱风流道13底部形成轴向连通。该芯部115及/或结合部116的一侧面可供该发热 单元3结合,以便该芯部115及/或结合部116吸收该发热单元3产生的热能,并传导至各 该散热鳍片12上。另外,该结合部116的径向宽度W3小于该数个扇叶222的径向长度W2, 且其设置位置完全对应位在该扇叶222运转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如图13所示,位于该扇 叶222的下方)。又,本实施例的各散热鳍片12以该芯部115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排列设置于该底 板11侧面,且各该散热鳍片12的弧凸面123的排列方向分别相反于该扇轮22的旋转方向 (本实施例为逆时针方向),以致形成于该任两相邻散热鳍片12之间的驱风流道13也对应 各该散热鳍片12的弧形设计也呈现为弧形驱风流道的设置方式。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借助该芯部115的设置,使得该扇轮22组设于该凹陷空间14 时,该出风口 113恰可与该轮毂221的外周缘相互对位,并同时在该结合部116的内周缘及 外周缘分别形成该出风口 113及辅助出风口 114,以便空气通过该扇叶222进入该驱风流道 13后,能够分别经由该出风口 113及辅助出风口 114排放至外界,借此提升气体流动的顺畅 度及散热效率,同时避免减少扰流的情况发生。另外,各该散热鳍片12及驱风流道13的弧 形设置方向相反于该扇轮22的旋转方向,降低该低温空气被导入该驱风流道13时的风切 阻力,如此可有效降低气流与该散热鳍片12之间的风切噪音,并减少扰流的情况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散热座,设有一个底板及数个散热鳍片,该底板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及一个第二侧 面,各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底板的第一侧面,该底板设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贯穿连通该 底板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及一个风扇单元,设置于该底板的第一侧面,该风扇单元具有一个扇轮,该扇轮设有一个 轮毂及数个扇叶,该风扇单元与该出风口相互对位;其中各该散热鳍片为弧形鳍片,该任两 个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弧形驱风流道,且各该驱风流道分别与该出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以该出风口为中心呈 放射状的排列设置于该底板的第一侧面,且该出风口形成于该底板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单元设置于该数个散热 鳍片的顶面,且该风扇单元的轮毂位于该出风口的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外周缘处形成一个辅 助出风口,该辅助出风口与该出风口分别与该底板的内周缘及外周缘相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外周缘处形成一个辅助出 风口,该辅助出风口与该出风口分别与该底板的内周缘及外周缘相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径向宽度小于该数个扇叶 的径向长度,且该底板的设置位置对应落在该扇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径向宽度小于该数个扇叶 的径向长度,且该底板的设置位置对应落在该扇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对应该扇轮的旋 转方向环状排列在该底板的第一侧面,且各该散热鳍片具有相同的弯弧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个弧凸面, 且各该弧凸面的排列方向分别朝向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个弧凸 面,且各该弧凸面的排列方向分别相反于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具有一个小径部 及一个大径部,该小径部与该大径部相连接,且该小径部与该大径部之间形成有高度落差。
12.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散热座,设有一个底板及数个散热鳍片,该底板设有一个出风口及一个辅助出风 口,该出风口及辅助出风口分别贯穿该底板,且该出风口将该底板分隔成一个芯部及一个 结合部,该芯部位于该底板的中心位置,该出风口位于该芯部与该结合部之间,且该辅助出 风口与该结合部的外周缘相邻接,各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底板侧面,且与该底板的芯部及 结合部相连接;及一个风扇单元,设置于该散热鳍片上,该风扇单元具有一个扇轮,该扇轮设有一个轮毂 及数个扇叶,该风扇单元与该底板的芯部相互对位;其中该任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驱风流道,各该驱风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该 出风口及辅助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及辅助出风口均为一个 环状开口,该出风口围绕于该芯部的外周缘,该辅助出风口围绕于该结合部的外周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以该芯部为中心 呈放射状的排列设置于该底板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的径向宽度小于该 数个扇叶的径向长度,且该结合部的设置位置对应落在该扇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的径向宽度小于该数个 扇叶的径向长度,且该结合部的设置位置对应落在该扇叶的轴向投影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为弧形鳍片, 且形成于该任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驱风流道也对应为弧形流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为弧形鳍片,且形成 于该任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驱风流道也对应为弧形流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为弧形鳍片,且形成 于该任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驱风流道也对应为弧形流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对应该扇轮的旋转 方向环状排列在该底板侧面,且各该散热鳍片具有相同的弯弧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个弧凸 面,且各该弧凸面的排列方向分别朝向该风扇单元的旋转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分别具有一个弧凸 面,且各该弧凸面的排列方向分别相反于该风扇单元的旋转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具有一个小径 部及一个大径部,该小径部与该大径部相连接,且该小径部与该大径部之间形成有高度落 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模块,其包含一散热座及一风扇单元,该散热座设有一底板及数个散热鳍片,该底板贯穿形成有一出风口,各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底板的第一侧面,各该散热鳍片为弧形散热鳍片,该底板的第二侧面可供结合一发热单元。该风扇单元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散热座上,且与该出风口相互对位。借助该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驱风流道,且各该驱风流道分别与该出风口相连通,以便经由该风扇单元送出的气流进入各该驱风流道之后,部分气流得以被导引至该出风口排出,借此减少扰流及降低风切噪音,并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67GK102083292SQ20091025018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方议乐, 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