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开关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635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开关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携带用的数码照相机、携带电话、游戏机等小型设备的操作部 的操作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码照相机等便携式设备小型化,另一方面,显示器有大型化的趋 势,操作开关要确保容易使用的大小的同时,又需要进一步小型化。应用于此的操作开 关,当按下在中央部设置为可按下的压件,或使其周围的旋转操作体倾斜而按下特定的 旋转方向的位置时,它们的下面按下配置于下方的中央开关及周边开关,从其按下的部 位取出信号进行检测。在这种检测构成中,公知的有非接触式的操作开关,但是,可以采用具有比非 接触式更经济的检测构成的接触式的操作开关。如图15所示,该接触式的操作开关在与压件及旋转操作体对应按下的受压部位 配置有挠性基板151。并具备配置于该挠性基板151的中央触点152、配置于其周围的 上下左右位置的四个周边触点153、配置成环状的旋转位置检测用的环状触点组154。在上述中央触点152和周边触点153对设有按钮开关(图面省略),基于上述压 件或旋转操作体被按下,经由按钮开关导通中央触点152或任一个周边触点153。由此, 具有输出被按下的位置的电气信号并检测检测部位的构成。另外,公知有环状触点组154为在挠性基板151上且在中央触点152和周边触 点153之间的配置区域155配置为环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公知有在周边触点的 外侧配置环状触点组的触点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图15中,在该环状触点组154的环状方向,从其上部的第一共通触点156顺 时针环状地配置有第一触点157、第二共通触点158、第二触点159。如图16所示,相对于这些环状触点组154,对设有旋转接触的圆盘状的导电圆 板161作为可动触点部件。该导电圆板161环状地具有从主体侧切起向相对方向延伸的 具有弹性的共通导电片162、第一导电片163、第二导电片164的多个导电片162、163、 164,并被保持于旋转操作体。而且,该导电圆板161与旋转操作体一起被旋转操作,由此,各导电片162、 163、164通过从上述环状触点组154的各触点156 159得到的作为旋转编码器的相位信 号及相位差信号检测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及旋转方向等。但是,配置于挠性基板的各触点由于该挠性基板被组装到与旋转操作体的大小 对应的小的圆形的平面区域,所以触点的配置也受到制约。因此,变为过密状态的触点 配置结构。另外,即使从这些各触点被引出到其他的触点的配线线路数量多时,在配置 区域也受到制约,需要从挠性基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两面引出配线线路。尤其是,仅在基板的单面侧进行配线的情况下,不得已在挠性基板上自中央触 点的配线线路与其他的配线线路交叉。这种情况下,在其配线线路的交叉部产生台阶,成为引起配线劣化的原因。另外,由于环状触点组的配置区域有限,因此,在使导电片与这些接触区域接 触的情况下,从导电性金属板在环状方向切起有多个导电片而具有弹性。尤其是,为确 保稳定的接触压而需要使导电片尽可能长,使弹簧压稳定。但是,由于在狭小的接触区 域将多个导电片集中配置,因此,各导电片不能加长,该导电片长度受到制约,成为难 以确保对于触点的稳定的接触压的接触结构。其结果是,在制造导电片时,要求弹性力 及接触角度等尺寸精度高,从而难以低成本化。另外,当尺寸精度低时,各个导电片的 接触压不均勻,容易成为不稳定的接触,即使在耐久性及可靠性方面也具有性能低下的 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6663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17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开关及具备操作开关的电子设备,即 使是在一个旋转操作体的有限的狭窄平面区域内需要用于能够构成多个开关的多个触点 的触点结构,也能够消除其多个固定触点在平面区域集中的问题。该发明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操作体,其在平面方向旋转,并 在其旋转方向的多个旋转位置向轴向被按下操作;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其固定于所述 旋转操作体的下表面;支架,其保持所述旋转操作体并使所述旋转操作体可旋转;按钮 开关,其对应所述旋转操作体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印刷配线基板,其具备多个所述按 钮开关;共通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且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共通固定触点 和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始终保持接触,使两者导通;多个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 支架且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固定触点另外接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 也接触,使两者导通;基体,其在上表面配置有所述印刷配线基板,并支承所述支架使 所述支架可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操作体,检测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和所述 多个导电片的接触、分离,检测旋转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所述旋转操作体,经由 所述支架操作所述按钮开关。另外,该发明的另一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压件,其配置于中央且向 垂直方向被按下操作;旋转操作体,其可旋转地在所述压件的周围配置成环状,并在其 旋转方向的多个旋转位置向轴向被按下操作;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其固定于所述旋转 操作体的下表面;支架,其保持所述旋转操作体并使所述旋转操作体可旋转;中央的按 钮开关,其对应所述压件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周边的按钮开关,其对应所述旋转操作 体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印刷配线基板,其具备所述多个按钮开关、用于共通导电片接 触用的共通固定触点、用于导电片接触用的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所述共通导 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共通固定触点和所述编码器用 可动触点板始终保持接触,使两者导通;第一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 述印刷配线基板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也接触,使两者 导通;第二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第二固定触点接 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也接触,使两者导通;基体,其在上表面配置有所述印刷配线基板,并支承所述支架使所述支架可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操作体, 检测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和所述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的接触、分离,检测旋转 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所述旋转操作体或压件,经由所述支架操作所述按钮开关。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在所述旋转操作体的中央设置中央开口 部,向该中央开口部插通轴体,在与该轴体的轴向正交地插通的横孔中,设置有从该横 孔的内部向外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配置于该施力部件的端部的球体,在所述中央开口 部,在内周面的周方向,构成与从所述横孔向外突出的所述球体相对且形成有使该球体 进退的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的感触机构。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使开口部与突 部嵌合,所述开口部是在编码器信号输出用的所述接触件接触的该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 的滑接面即导电金属板的平面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而贯通开设,所述突部是在所述旋转 操作体的内面侧的平面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而突设,而且,使该嵌合的突部的前端面和 嵌合后的开口部的平面形成为同一平面。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相对于在内面具有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 点板的旋转操作体的内面侧形成的内侧空间部,通过所述支架封闭该内侧空间部的开放面。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 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印刷配线基板的固定触点施力而对接。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 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的触点施力而对接。作为该发明的形态,可以为如下结构,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 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 密封。能够将这样构成的操作开关组装到各种电子设备中而进行运用。例如,能够广 泛地应用于数码照相机、医疗器械、便携式设备、游戏机等。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触点的分散化结构,不仅将印刷配线基板的有限的 平面区域作为触点的配置区域,对于其上方的空间也可以作为可配置触点的区域。因 此,能够消除在印刷配线基板的触点的集中化,确保稳定的触点结构。另外,在从触点 引出印刷配线基板的配线线路时,可成为仅印刷配线基板的单面的配线,配线线路也不 会交叉。另外,在印刷配线基板上配置触点的情况下,其配置的自由度变大,因此,触 点的配置效率提高,能够实现最适当的触点配置。因此,能够使用于与这些自由度高且 分散宽广的触点接触的导电片的长度足够得长。其结果,各导电片相对触点的接触压稳 定,能够成为可靠性及耐久性优异的触点结构。


图1是具备操作开关的数码照相机的背面图;图2是操作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上方看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看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5是表示将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嵌合在旋转操作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支架上固定有导电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连结旋转操作体和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压件、螺旋弹簧和球体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基体上组装有圆顶状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操作开关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操作开关的内部结构的图10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图12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固定触点及触点对应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下接触件和挠性基板的固定触点的对应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压件的其它例的纵向剖面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挠性基板的触点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现有的与挠性基板的固定触点旋转接触的导电圆板的关系的立体 图。附图标记说明11操作开关12数码照相机14旋转操作体15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6、17、18 导电片16a、17a、18a 上接触件16b、17b、18b 下接触件19 支架21 压件22防尘盖25挠性基板26 基体61、62、63 固定触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以下

该发明的一实施例。附图表示将中央部和其周边可按下操作的多方向按下型的操作开关,图1是具 备操作开关11的数码照相机12的背面图。该操作开关11与数码照相机12的显示器13 邻接而配置,用于该数码照相机12的摄影条件等的设定用开关、及被保存的照片的选择 用开关等。下面,对操作开关1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操作开关11的外观立体图,图 3是从上方看操作开关1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看操作开关11的分解立体图。上述操作开关11从上方起具备旋转操作体14、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共通 导电片16、第一导电片17、第二导电片18、支架19、支架连结板20、压件21、防尘盖 22、片材23、按钮开关24、挠性基板25、基体26而构成。
旋转操作体14通过合成树脂性的材料形成为圆盘状,在该圆盘状的中央部轴向 设置有作为贯通压件插通孔27的环状的帽。在该旋转操作体14的上表面等间隔地配设 有在径方向细长延伸的多个防滑突起28。另外,在下表面形成有环状的平面部和由向下 方突出的内周凸缘29和外周凸缘30包围的环状凹部31。在该环状凹部31的内面,在周 方向每隔一定间隔等间隔地突设有多个圆弧形带状的突部32。另外,在其内周侧在周方 向等间隔地突设有多个小的轴部33。另外,在内周凸缘29的外周面,在周方向等间隔地具备沿轴向形成为凹状的凹 槽34。另外,在与压件插通孔27相当的内周凸缘29的内周面形成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 凸面35。该凹凸面35在周方向交互地具有凹凸,以在周方向形成12个凹凸且与编码器 的相位信号一致的方式进行设定。另外,在内周凸缘29的下端,在周方向等间隔地突设 有用于连结支架19的多个卡止突起36。在形成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内面的环状凹部31 嵌合安装有后述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另外,在内周凸缘29的下端嵌合安装有后述 的支架连结板20。上述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由与上述环状凹部31可嵌合的大小的环状的导电 金属板形成,在其平面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开口有在编码器信号输出中用的与上述圆弧 形带状的突部32对应且可嵌合的大致同形状的开口部37。同样,在该开口部37的内周 侧,开口有与上述轴部33对应且可嵌合的大致同形状的轴孔38。另外,在该编码器用可 动触点板15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凹槽34对应且可嵌合的大致同形状的内周凸部39。由此,如图5所示,通过使形成于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开口部37、轴孔38 和内周凸部39分别与形成于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侧的突部32、轴部33和凹槽34对应而 押入进行嵌合,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嵌合固定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侧。该情况下,在安装于旋转操作体14的下表面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下表面 露出的平面部成为滑接面40,在此,与后述的上接触件17a、18a接触。因此,滑接面40 以是平面的而没有凹凸的方式形成。即,以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滑接面40和贯通 开口部37的突部32的前端露出面32a为同一平面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确保后述的 上接触件17a、18a相对于滑接面40稳定的接触性。共通导电片16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在基端部具有例如四个安装孔41。而且,从 该基端部到自由端侧分支为两部分,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上延伸的上接触 件16a而设置,将另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6b而设置。第一导电片17作为第一信号检测用来设置,与上述共通导电片16同样在基端部 具有安装孔41,由此,将分支为两部分的自由端侧的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上延伸的 上接触件17a而设置,将另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7b而设置。第二导电片18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用来设置,同样在基端部具有安装孔41,由 此,将分支为两部分的自由端侧的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上延伸的上接触件18a而设 置,将另一部分作为具有弹力地向下延伸的下接触件18b而设置。而且,这些导电片16、17、18的上接触件16a、17a、18a具有一定的弹力地与 上述的滑接面40滑接。另外,各导电片16、17、18的自由端侧在内周侧和外周侧排列 并延伸较长。这三个导电片16、17、18保持于后述的支架19且在周方向分为三等分而 配设。
上述滑接面40的外周侧总是导通,成为获得一定的信号的共通接触件侧,内周 侧成为获得间歇的信号的脉动信号输出侧。因此,共通导电片16的外周侧成为上接触件 16a,该上接触件16a成为在滑接面40的旋转轨迹上总是导通的共通接触件。另外,第 一导电片17和第二导电片18的内周侧成为上接触件17a、18a,该上接触件17a、18a在 滑接面40的旋转轨迹上与各开口部37间歇地接触,成为输出作为旋转编码器的脉动信号 的接触件。另外,如图6所示,各导电片16、17、18相对于分支为上接触件16a、17a、18a 侧和下接触件16b、17b、18b侧两部分的自由端部,进一步将其自由端侧分支为两部分 排列设置分割接触件16c、17c、18c。由此,在各导电片16、17、18的自由端侧通过分 割为延伸较长的接触件的接触件,获得稳定的弹性作用,在与触点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平 滑的接触作用。上述的支架19由合成树脂性的材料形成,将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环状凹部31 用平面上可封闭的大小的环状体非旋转地支承于后述的基体26。在该支架19的上面,在 周方向分成三等分地突设有用于嵌合固定上述各导电片16、17、18的四个突起42,在这 些突起42上嵌合上述各导电片16、17、18的各安装孔41,由此,在支架19的上面安装 各导电片16、17、18。由此,上接触件16a、17a、18a在向适当接触的斜上向延伸的状 态而被安装。另外,在支架19的上面周方向开设有分成三等分开口的圆弧形带状的下接 触件插通孔43、44、45,使上述下接触件16b、17b、18b向下插通于该下接触件插通孔 43、44、45,并从支架19的下面向适当接触的斜下方延伸。另外,在支架19的上面外周侧形成有环状平面部46,该环状平面部46与旋转操 作体14的外周凸缘30的下端对应。另外,在环状平面部46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突出的 环状缘部47。该环状缘部47与旋转操作体14的外周凸缘30的内周面对应。同样,在 支架19的上面内周侧突设有支架内周凸缘48,该支架内周凸缘48与旋转操作体14的内 周凸缘29的外周面接触对应。由此,旋转操作体14和支架19稳定地对应。另外,支架19平面地封闭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下面和该支架19的上面的相对面 间形成的环状凹部31的开放面,且确保用于上述的上接触件16a、17a、18a与滑接面40 弹性变形且稳定地接触的空间。尤其是,通过将旋转操作体14的环状凹部31的开放面与支架19大致平面对应 封闭而形成的封闭空间19A(参照图11),不会有向环状凹部31泄漏为维持圆滑的接触性 而注入的润滑脂的可能性。另外,该环状凹部31形成于下方的基体26侧和离开按下行 程长度以上的上方的空间位置,因此,从离开形成于下方的按下行程空间且自下方的灰 尘难以侵入,成为防尘效果好的触点结构。另外,在支架19的周方向每隔90度不同的四个外周面,向外突设有保持片49, 该保持片49保持于后述的基体26。另外,在支架19的下面,与周方向每隔90度不同的 四个按下位置对应地突设有各按下突起50。另外,在下面内周侧具有收纳导向后述的支 架连结板20的环状收纳凹部51。而且,该支架19在保持各导电片16、17、18的状态 下,通过后述的支架连结板20与旋转操作体14连结。上述的支架连结板20为可收纳于上述支架19的环状收纳凹部51的大小的金属 制的环状圆板,在其环状圆板的周方向,具有在与上述旋转操作体14的各卡止突起36对应的位置开设多个开口,并嵌合卡止卡止突起36的卡止孔52。如图7所示,通过该支架 连结板20的嵌合卡止作用,旋转操作体14、支架19、支架连结板20按顺序连结成层叠 状态。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的中央部具备在操作者用指尖旋转操作旋转操作体14 时,明显获得该旋转操作感触的感触机构κ(参照图11)。该感触机构K由向旋转操作体 14的中央部开口的压件插通孔27、在此插通的后述的压件21构成。如图8所示,上述的压件21通过合成树脂性的材料形成为圆柱状,且插通旋转 操作体14的压件插通孔27。在与其圆柱状的轴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具有横孔53,在该横 孔53介设有从其内部向外向施力的螺旋弹簧54、和对设于该螺旋弹簧54的两端的球体 55。由此,将压件21插通安装于旋转操作体14的压件插通孔27时,位于螺旋弹簧 54的两端的球体55与压件插通孔27的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35对应,该球体55对旋 转操作体14付与一定的作用力。通过该作用力,使旋转操作体14旋转且旋转操作到按 下操作位置时,每次球体55沿凹凸面35进退,作用力变化,因此,使旋转操作体14的 旋转抵抗各异。由此,可获得明显的点击感。另外,该情况下,由于可在横孔53的内 部介设螺旋弹簧54及球体55,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压件21的配设空间。另外,相对于贯通通孔53的贯通位置,在周方向的90度不同的压件21的外周 面两侧,在轴向形成有使该压件21的下端及外周面成为开放面的升降导向用的凹部56。 该凹部56通过后述的基体26的压件导向片64向按下方向被导向。另外,在下面中央, 与按下位置对应地突设有按下突起57,该按下突起57按下后述的圆顶状开关58的中央开 关Si。图9是圆顶状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操作开关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操作 开关的内部结构的图10的A-A线的向视剖面图,图12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固定触点及触点 对应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下接触件和挠性基板的固定触点的对应状态的说明图。在上述支架19的下方,隔开按下行程空间19Β(参照图11)对设有圆顶状开关 58 (参照图9)。在该支架19和圆顶状开关58的按下行程空间19Β的周围具备防尘盖22, 防尘盖22将该空间19Β的周围与外部遮断而进行密封,且防尘盖22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为断头圆锥形状。上述圆顶状开关58是将片材23、按钮开关24、挠性基板25按该顺序层叠一体 化形成的结构,将下层的挠性基板25粘贴于基体26的上表面,由此,在基体26的上表 面搭载有圆顶状开关58。挠性基板25作为印刷配线基板在中央部具有中央固定触点59,在其周边的四个 部位具有周边固定触点60。另外,在与周边固定触点60不重合的周方向,分为三等分地 具有共通固定触点61、第一固定触点62、第二固定触点63。而且,与一个中央固定触点59和四个周边固定触点60共计五个触点对应地搭载 有按钮开关24,用片材23覆盖其上面且以按钮开关24不动的方式粘贴于挠性基板25的 规定位置。由此,构成与压件21按下的按下位置对应而设置的中央开关Si、和与旋转 操作体14按下的各按下位置对应而设置的四个周边开关S2。基体26由比旋转操作体14稍微大的金属圆板形成,在中央部从底面立起突设有与上述压件21的两侧凹部56可卡合的压件导向片64。该情况下,在与压件导向片64对 应的上方的挠性基板25及与片材23的对应位置在分别贯通的位置分别设置避让口 65,以 不妨碍压件导向片64的立起突设。另外,对于共通固定触点61、第一固定触点62和第 二固定触点63,也以它们露出上表面的方式,同样在片材23上设置避让口 66,从而能够 与下接触件16b、17b、18b接触。另外,在该基体26的外周侧,从其四个部位的底面立起突设有逆凹形状的升降 导向片67。该升降导向片67在逆凹形内将上述的上述支架19的保持片49卡合,可升 降地设置按下行程长度。在该四个部位的升降导向片67上,通过分别被卡合保持的保持 片49,保持于支架19的最上部的旋转操作体14在按下时与其方向对应并允许倾斜。因 此,旋转操作体14在稍微倾斜的状态下,操作一定的按下行程量。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操作开关11的动作。在该操作开关11被按下待机的状态,如图11所示,圆顶状开关58所具备的五 个按钮开关24具有半圆形的圆顶形,按钮开关24的中高部与各按下突起50、57的下端 相对。这些按钮开关24与来自上方的按下力对应地在上下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在接受按 下力时凹陷,在按下力松开时复位,在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位置时成为圆顶形,并准备下 一次的按下。另外,由于与按钮开关24对应的挠性基板25的固定触点不被按下,因此, 在非导通时不输出检测信号。在压件21被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接受该按下力,压件21下降按下行程,按压中 央的按钮开关24,该按钮开关24与其按下方向的中央固定触点59平面的接触并使之导 通,将来自中央固定触点59的信号输出。而且,松开压件21的按下力时,按钮开关24 弹性复位,经由按下突起57将压件21向上推,返回原来的位置。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被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在其按下操作的特定位置接受按 下力。这时,旋转操作体14经由按下突起50按压与特定位置对应的按钮开关24,该按 钮开关24与其按下方向的周边固定触点60平面的接触并使之导通,将来自该周边固定触 点60的信号输出。之后,松开旋转操作体14的按下力时,按钮开关24弹性复位,经由 按下突起50将支架19向上推。由此,旋转操作体14返回原来位置。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及支架19向上移动复位的情况下,向下方的圆顶状开关 58和支架19之间流入外部气体,但是,这时即使尘埃侵入,由于具备防尘盖22,所以也 能够遮断尘埃的侵入。由此,能够维持消除了尘埃的侵入导致劣化的优异的触点结构。另外,在旋转操作旋转操作体14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组装到该旋转操作体 14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向同方向旋转,如图6所示,固定于支架19的非旋转的上 接触件16a、17a、18a与该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15的滑接面40接触,而检测作为旋转编 码器的相位信号。另外,该滑接面40形成于同一平面,因此,确保上接触件16a、17a、 18a相对于滑接面40的稳定的接触性。另一方面,如图12(A)所示,相对于具备共通固定触点61、第一固定触点62和 第二固定触点63的挠性基板25,如图12(B)所示,下接触件16b、17b、18b都通过非旋 转维持始终保持接触的状态。由此,通过从上接触件16a、17a、18a得到的信号能够检测 旋转操作体14旋转操作的位置、旋转方向、旋转速度的信号。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4旋 转操作时,位于在压件21上设置的螺旋弹簧54的两端的球体54与压件插通孔27的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35对应,相对于旋转操作体14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产生旋转阻力, 因此,将旋转操作体14每旋转30度时可得点击感,旋转操作的信息明显地传递给操作者 的手。另外这时,上述感触机构K的旋转操作感触部分和触点部分分离,因此,彼此的 消耗粉不会对触点部分产生恶劣影响。这样,在构成多方向按下型的操作开关时,为将上层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 15、中层的各导电片16、17、18、下层的挠性基板25分散为上下方向的三层结构。另 外,如图13(A)所示,下接触件16b、17b、18b为非旋转,而且在下层的挠性基板25上 编码器用的触点向上层被去除,因此,在宽广的下层平面区域能够宽广地分散设置固定 触点,对该固定触点的对应变得容易。因此,如图13(B)所示,在下接触件16b、17b、 18b的自由端侧通过分割为延伸较长的接触件的弹性作用的接触件的弹性作用,获得稳定 的弹性作用,从而使接触件稳定地与固定触点接触。另外,在构成中层的各导电片16、17、18时,在上述封闭空间19A中从相应 的上层到中层的上方的空间为通过按下操作而不变动的固定空间,在上述按下行程空间 19B中从相应的中层到下层的下方空间为每一次按下操作都变化的可变空间。因此,在 旋转操作体14被按下操作的情况下,仅向下层区域延伸的下接触件16b、17b、18b以向 按下方向压缩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向上层区域延伸的上接触件16a、17a、 18a通过按下操作力不被压缩,因此,不受外力。因此,向上层区域延伸的上接触件 16a、17a、18a不施加按下方向的外力,因此,负荷小,导电片的弹簧的应力设计变得容 易,耐久性提高。另外,能够构成与旋转操作体14的四个方向的按下位置重合而分散在其按下方 向的上层和下层的触点结构。因此,在配置区域,由于固定触点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因 此,可在圆盘状的外周侧配置固定触点61、62、63及导电片16、17、18,并伴随于此, 能够设置长的导电片。其结果是,除了能够确保大的触点行程之外,还具有能够抑制组 装偏差导致影响的效果。另外,认为操作开关11的外径越小,触点的配置图案也必然越小,因挠性基板 25的粘贴偏差、配置图案偏差等导致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变大,但是,由于在非旋转的支 架19上固定有导电片16、17、18,因此,这些非旋转的导电片16、17、18和非旋转的挠 性基板25的固定触点是非旋转的,因此,接触性能提高,与固定触点61、62、63产生接 触偏差的要素变少,通常获得稳定的输出信号。图14表示压件21的其他例,该压件21是在插通到横孔53的螺旋弹簧54和球 体55之间介设有弹簧座141而构成的。该弹簧座141以沿球体55的球面具有圆弧形状 且面接触的方式而构成,与没有弹簧座的线接触相比,螺旋弹簧54的作用压向球体55稳 定地传递。在该发明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的对应中,该发明的施力部件与实施例 的螺旋弹簧54对应,以下同样,中央开口与压件插通孔27对应,轴体与压件21对应, 电子设备与数码照相机12对应,该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的构成,基于请求范围的 技术思想可得到多个实施方式。工业上的可利用性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组合有三个导电片的操作开关11,但是,也可以组合有多个。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具备压件21的操作开关11,但是,也可以 作为没有压件21的旋转操作体14的操作开关而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操作体,其在平面方向旋转,并在其旋转方向的多个旋转位置向轴向被按下操作;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其固定于所述旋转操作体的下表面; 支架,其保持所述旋转操作体并使所述旋转操作体可旋转; 按钮开关,其对应所述旋转操作体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 印刷配线基板,其具备多个所述按钮开关;共通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且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共通固定触点和所 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始终保持接触,使两者导通;多个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且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固定触点另外接 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也接触,使两者导通;基体,其在上表面配置有所述印刷配线基板,并支承所述支架使所述支架可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操作体,检测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和所述多个导电片的接 触、分离,检测旋转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所述旋转操作体,经由所述支架操作所 述按钮开关。
2.—种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压件,其配置于中央且向垂直方向被按下操作;旋转操作体,其可旋转地在所述压件的周围配置成环状,并在其旋转方向的多个旋 转位置向轴向被按下操作;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其固定于所述旋转操作体的下表面; 支架,其保持所述旋转操作体并使所述旋转操作体可旋转; 中央的按钮开关,其对应所述压件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 周边的按钮开关,其对应所述旋转操作体的按下操作而被操作; 印刷配线基板,其具备所述多个按钮开关、用于共通导电片接触用的共通固定触 点、用于导电片接触用的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所述共通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共通固定触点 和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始终保持接触,使两者导通;第一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第一固定触点接 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也接触,使两者导通;第二导电片,其与保持于所述支架并形成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的第二固定触点接 触,并且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也接触,使两者导通;基体,其在上表面配置有所述印刷配线基板,并支承所述支架使所述支架可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操作体,检测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和所述第一导电片及第二 导电片的接触、分离,检测旋转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所述旋转操作体或压件,经 由所述支架操作所述按钮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操作体的中央设置中央开 口部,向该中央开口部插通轴体,在与该轴体的轴向正交地插通的横孔中,设置有从该横孔的内部向外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配置于该施力部件的端部的球体,在所述中央开口部,在内周面的周方向,构成与从所述横孔向外突出的所述球体相 对且形成有使该球体进退的旋转操作感触用的凹凸面的感触机构。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使开口部与突部嵌合,所述开口部是在编码器信号输出用 的所述接触件接触的该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的滑接面即导电金属板的平面周方向每隔一 定间隔而贯通开设,所述突部是在所述旋转操作体的内面侧的平面周方向每隔一定间隔 而突设,而且,使该嵌合的突部的前端面和嵌合后的开口部的平面形成为同一平面。
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在内面具有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的旋转操作体的内面侧形成的内侧空间 部,通过所述支架封闭该内侧空间部的开放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在内面具有所述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的旋转操作体的内面侧形成的内侧空间 部,通过所述支架封闭该内侧空间部的开放面。
7.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印刷配 线基板的固定触点施力而对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印刷配 线基板的固定触点施力而对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印刷配 线基板的固定触点施力而对接。
10.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编码器 用可动触点板的触点施力而对接。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编码器 用可动触点板的触点施力而对接。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编码器 用可动触点板的触点施力而对接。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从支架延伸出并具有弹性,使该延伸出的自由端侧的接触件朝向编码器 用可动触点板的触点施力而对接。
1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 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密封。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 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密封。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 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密封。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 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密封。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防尘罩,该防尘罩相对于所述支架和印刷配线基板相对的按压行程用的相对空 间、在该相对空间的周围与外部隔断而进行密封。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开关及电子设备,即使是在一个旋转操作体的有限的狭窄平面区域内需要用于能够构成多个开关的多个触点的触点结构,也能够消除该多个固定触点在平面区域集中的问题,能够确保稳定的触点结构。因此,设置将在印刷配线基板中具备的多个固定触点中的编码器用的固定触点从该印刷配线基板取出的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在与它们接触对应的导电片上构成与所述印刷配线基板所具备的固定触点相接的接触件和与编码器用可动触点板的固定触点相接的接触件这两者分支对应的操作开关。
文档编号H01H89/00GK102017037SQ20098011503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篠原贤二, 藤田裕之, 西田正巳, 长田健志, 高盛智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