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49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绝缘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而构成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如图12所示,电容元件101被外层树脂102覆盖,在 该外层树脂102的内部,电容元件101的阳极部IOla和阳极端子103的一个端部103a连 接,电容元件101的阴极部IOlb和阴极端子104 —个端部104a连接。阳极端子103与阴 极端子104均被引至外层树脂102的外部,各端子的另一个端部103b、104b沿着外层树脂 102的外周面弯曲,从而位于沿着外层树脂102的下表面102a的位置。而且,由沿着外层树 月旨102的下表面102a设置的两端子103、104的端部103b、104b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下 面电极。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弯曲阳极端子103和阴极端子 104的烦杂的工序。另外,由于需要在电容元件101的下表面与下面电极之间插入适当厚度 的外层树脂102,因此存在电容元件101相对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占有率下降的问题、或阳 极端子103与阴极端子104的长度变长而导致等效串联电阻(ESR)或等效串联电感(ESL) 增大的问题。 所以,如图13所示,提出了在形成有阳极端子105与阴极端子106的绝缘基板 107(例如印刷电路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101来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在该固体电解电容 器中,阳极端子105由形成在绝缘基板107的上表面107a上的第一阳极部105a、形成在绝 缘基板107的下表面107b上的第二阳极部105b、开设在绝缘基板107中且将第一阳极部 105a与第二阳极部105b电连接的阳极通孔105c构成。另外,阴极端子106由形成在绝缘 基板107的上表面107a上的第一阴极部106a、形成在绝缘基板107的下表面107b上的第 二阴极部106b、开设在绝缘基板107中且将第一阴极部106a与第二阴极部106b电连接的 阴极通孔106c构成。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电容元件101的阳极部IOla通过枕状部件108与第一 阳极部105a电连接,电容元件101的阴极部IOlb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与第一阴极部106a电 连接。另外,由第二阳极部105b和第二阴极部106b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下面电极。这样,由于通过利用绝缘基板107来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能够减小从电容元件 101的下表面到下面电极的距离,因此可使阳极端子105与阴极端子106的长度变小,从而 降低ESR或ESL。另外,由于使用形成有阳极端子105与阴极端子106的绝缘基板107,因 此无需进行图12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必须的弯曲阳极端子与阴极端子的 烦杂的工序。但是,在图13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因为电容元件101的阳极部IOla和阳极 端子105通过枕状部件108连接,所以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在阳极端子105上设置枕状部件 108的烦杂的工序。另外,由于枕状部件108与阳极端子105之间所产生的连接不良等,存 在ESR或ESL明显增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且能够降低ESR或ESL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本发明的第一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具有阳极部、阴极部以及电介质层的电容元 件;和形成有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的绝缘基板;并且在绝缘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这里, 所述阳极端子通过将搭载电容元件的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形成的第一阳极部、和位于第一 面的相反侧的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的第二阳极部相互电连接而构成,第一阳极部上一 体形成有用于电连接该第一阳极部和电容元件的阳极部的连接部,所述阴极端子通过将所 述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形成的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的第二阴极部 相互电连接而构成,所述第一阳极部与第一阴极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阳极部与第二阴 极部之间的距离小,所述电容元件的阳极部和阴极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第一阴极部电连 接。根据上述第一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连接部与阳极端子的第一阳极部一体形成, 因此不需要分别形成连接部和第一阳极部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必须的 烦杂的工序,即不需要在绝缘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之前在第一阳极部上设置连接部的烦杂 的工序。另外,与分别形成连接部和第一阳极部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上述固体 电解电容器中连接部与第一阳极部之间的连接状态良好,并且能够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 ESR 或 ESL0 而且,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于第一阳极部与第一阴极部之间的距离比第 二阳极部与第二阴极部之间的距离小,因此,能够增大第一阴极部的面积,所以能够增大第 一阴极部与电容元件的阴极部之间的连接面积,其结果,能够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 或 ESL。本发明的第二固体电解电容器基于上述第一固体电解电容器,在所述绝缘基板的 第一面内,形成有所述第一阳极部的阳极部形成区域与形成有所述第一阴极部的阴极部形 成区域包含在同一平面内。本发明的第三固体电解电容器基于上述第一或第二固体电解电容器,分别位于所 述阳极端子的第一阳极部侧的所述电容元件的阴极部端与所述阴极端子的第一阴极部端, 近似一致地位于与所述第一阳极部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本发明的第四固体电解电容器基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任一个,所 述电容元件具有引出了阳极引线的阳极体,该阳极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层,在该电 介质层上隔着电解质层形成有阴极层,由所述阳极引线和阴极层分别构成电容元件的阳极 部和阴极部,所述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部上,所述电容元件的阳极部与该连接 部的端部连接。本发明的第五固体电解电容器基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任一个,所 述电容元件具有箔状阳极体,该阳极体的一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 层上隔着电解质层形成有阴极层,由从所述电介质层露出的阳极体的外周面和阴极层分别 构成电容元件的阳极部和阴极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第一阳极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区域构 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视图。图2是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所具备的电容元件的剖视图。图3a是用于说明作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工序的电极形成工序的第一工 序的俯视图。图3b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工序的剖视图。图4a是用于说明上述电极形成工序的第二工序的俯视图。图4b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二工序的剖视图。

图5a是用于说明上述电极形成工序的第三工序的俯视图。图5b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三工序的剖视图。图6a是用于说明上述电极形成工序的第四工序的俯视图。图6b是用于说明上述第四工序的剖视图。图7a是用于说明作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工序的元件搭载工序的俯视 图。图7b是用于说明上述元件搭载工序的剖视图。图8a是用于说明作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工序的树脂覆盖工序以及切断 工序的俯视图。图8b是用于说明上述树脂覆盖工序以及切断工序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形式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形式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11是上述改良形式的另一例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所具备的电容元件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在绝缘基板5上搭载 电容元件1并且由外层树脂2覆盖该电容元件1而构成。如图2所示,电容元件1由被引出阳极引线12的阳极体11、形成在阳极体11的外 周面上的电介质层13、形成在电介质层13之上的电解质层14、形成在电解质层14之上的 阴极层15构成。阳极体11由阀作用金属所形成的多孔质烧结体构成。阀作用金属例如使用钽、 ^^、^ic、等 ο在阳极引线12中,包括其一个端部12a的一部分121从阳极体11的外周面突出, 剩余部分122埋设在阳极体11内。阳极引线12由与构成阳极体11的阀作用金属同一种 类或不同种类的阀作用金属构成,阳极体11与阳极引线12互相电连接。电介质层13由形成在阳极体11的外周面上的氧化膜构成,该氧化膜是通过将阳 极体11浸渍在磷酸水溶液或己二酸水溶液等电解溶液中来使阳极体11的外周面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而形成的。电解质层14形成在电介质层13上,且由二氧化锰等导电性无机材料、 TCNQ (Tetracyano-quinodimethane)络盐、导电性聚合物等导电性有机材料等形成。阴极层15由形成在电解质层14上的碳层和形成在该碳层上的银膏层构成,电解 质层14与阴极层15互相电连接。在上述电容元件1中,阳极引线12中的从阳极体11引出的部分121构成电容元 件1的阳极部la,由阴极层15构成电容元件1的阴极部lb。如图1所示,绝缘基板5上形成有阳极端子3和阴极端子4。阳极端子3由应搭载电容元件1的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形成的第一阳极部 31、绝缘基板5的与上表面51相反的一侧的下表面52上形成的第二阳极部32、形成在绝缘 基板5的侧端面的一部分上且将第一阳极部31与第二阳极部32相互电连接的阳极导电层 33构成,第一阳极部31被外层树脂2覆盖,第二阳极部32与阳极导电层33从外层树脂2 露出。 另外,第一阳极部31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将该第一阳极部31和电容元件1的阳极 部Ia电连接的连接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4突出设置在第一阳极部31的上面。 而且,电容元件1的阳极部Ia即阳极引线12,通过焊接与连接部34的端部电连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形成有 第一阳极构成部35,绝缘基板5的下表面52上形成有第二阳极构成部36,在第一阳极构成 部35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连接构成部37。另外,在一体形成的第一阳极构成部35和连接 构成部37的外周面、第二阳极构成部36的外周面、以及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的一部分上形 成有镀层38。另外,作为第一和第二阳极构成部35、36的材质使用铜。而且,由第一阳极构成部35、镀层38中形成在第一阳极构成部35的外周面上的一 部分构成阳极端子3的第一阳极部31,由第二阳极构成部36、镀层38中形成在第二阳极构 成部36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阳极端子3的第二阳极部32,由镀层38中形成在绝缘基 板5的侧端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阳极端子3的阳极导电层33。另外,由连接构成部37、镀层38中形成在连接构成部37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 连接部34。阴极端子4由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的第一阴极部41、形成在绝缘基板 5的下表面52上的第二阴极部42、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的一部分且将第一阴极部41 与第二阴极部42相互电连接的阴极导电层43构成,第一阴极部41被外层树脂2覆盖,第 二阴极部42与阴极导电层43从外层树脂2露出。而且,第一阴极部41上通过导电性粘接 剂电连接有电容元件1的阴极部Ib即阴极层15。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形成有 第一阴极构成部44,绝缘基板5的下表面52上形成有第二阴极构成部45。另外,第一和第 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外周面以及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的一部分中形成有镀层46。另外, 第一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材质使用铜。而且,由第一阴极构成部44、镀层46中形成在第一阴极构成部44的外周面上的一 部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第一阴极部41,由第二阴极构成部45、镀层46中形成在第二阴极构 成部45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第二阴极部42,由镀层46中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阴极导电层43。按照第一阳极部31与第一阴极部41之间的距离Ll小于第二阳极部32与第二阴 极部42之间的距离L2的方式,在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和下表面52上配置上述阳极端 子3与阴极端子4。另外,电容元件1被配置成分别位于阳极端子3的第一阳极部31侧的电容元件1的阴极部Ib端与阴极端子4的第一阴极部41端,近似一致地位于与第一阳极部31相距 规定距离Ll的位置处。覆盖电容元件1的外层树脂2按照第二阳极部32与第二阴极部42从外层树脂2 露出且阳极导电层33与阴极导电层43从外层树脂2露出的方式,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上 表面51之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第二阳极部32与第二阴极部42 构成下面电极,并且在外层树脂2的侧面,露出了阳极导电层33与阴极导电层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是平坦的,没有高低差,在该上表 面51之内,形成有第一阳极部31的阳极部形成区域51a与形成有第一阴极部41的阴极部 形成区域51b包含在同一平面内。下面,说明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按顺序执行下述 工序在绝缘基板5上形成阳极端子3和阴极端子4的电极形成工序、在绝缘基板5上搭载 电容元件1的元件搭载工序、由外层树脂2覆盖电容元件1的树脂覆盖工序、通过对绝缘基 板5进行切断加工来完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切断工序。电极形成工序由第一至第四工序构成,在电极形成工序中,按顺序执行第一至第 四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成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绝缘基板5的 绝缘基材53的上表面531上粘接一张铜板61,在绝缘基材53的下表面532上粘接一张铜 板62。另外,粘接在绝缘基材53的上表面531上的铜板61使用厚度比粘接在下表面532 上的铜板62厚的铜板。在第二工序中,通过对粘接在绝缘基材53的下表面532的铜板62实施蚀刻处 理,如图4b所示,在相隔距离L2加上相当于后述的镀层38、46的厚度的距离α后的距离 (L2+a)的位置处,形成厚度相同的第二阳极构成部36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5。另外,通过对粘接在绝缘基材53的上表面531的铜板61实施蚀刻处理,如图4b 所示,在相隔比距离L2小的距离Ll加上相当于后述的镀层38、46的厚度的距离α后的距 离(Ll+a)的位置处,形成厚度比铜板61小且上面突出设置有连接构成部37的第一阳极 构成部35、和厚度与第一阳极构成部35相同的第一阴极构成部44。这样,通过由一张铜板 61形成第一阳极构成部35和连接构成部37,能够一体形成第一阳极构成部35和连接构成 部37。在第三工序中,通过将绝缘基材53的图4a所示的Al线所包围的区域即相对于第 一阳极构成部35而言位于第一阴极构成部44的相反侧的区域贯穿,形成图5a所示的贯通 孔71。此时,使第一和第二阳极构成部35、36的端部与绝缘基材53—起被贯穿。因此,如 图5b所示,在贯通孔71的内面会露出第一和第二阳极构成部35、36的侧端面。而且,通过将绝缘基材53的图4a所示的A2线所包围的区域即相对于第一阴极构 成部44而言位于第一阳极构成部35的相反侧的区域贯穿,形成如图5a所示的贯通孔72。此时,使第一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端部与绝缘基材53—起被贯穿。因此,如图5b所 示,贯通孔72的内面会露出第一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侧端面。如上所述,通过形成贯通孔71和贯通孔72,在绝缘基材53上被贯通孔71和贯通 孔72夹持的区域,形成为应搭载电容元件1的绝缘基板5。在第四工序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一体形成的第一阳极构成部35与连接构 成部37的外周面、第二阳极构成部36的外周面、以及贯通孔71的内面,通过施加镀覆来形 成镀层38。由此,通过镀层38而第一阳极构成部35与第二阳极构成部36相互电连接,该 连接状态会变得非常良好。另外,在镀层中使用铜或锡等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同样,在第一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外周面、贯通孔72的内面,通过实施镀覆 来形成镀层46。由此,通过镀层46相互电连接第一阴极构成部44与第二阴极构成部45, 该连接状态会变得非常良好。另外,在镀层中使用铜或锡等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如上所述,通过进行第一 第四工序,由第一阳极构成部35和镀层38中形成在第 一阳极构成部35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阳极端子3的第一阳极部31,由第二阳极构成 部36和镀层38中形成在第二阳极构成部36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阳极端子3的第二 阳极部32,由镀层38中形成在贯通孔71的内面(S卩,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上的一部分构 成阳极端子3的阳极导电层33。

另外,由连接构成部37和镀层38中形成在连接构成部37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 成连接部34。而且,由第一阴极部44和镀层46中形成在第一阴极构成部44的外周面上的一部 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第一阴极部41,由第二阴极部45和镀层46中形成在第二阴极构成部 45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第二阴极部42,由镀层46中形成在贯通孔72的 内面(即,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上的一部分构成阴极端子4的阴极导电层43。这样,在绝缘基板5上形成由阳极导电层33相互电连接第一阳极部31和第二阳 极部32而构成的阳极端子3、和由阴极导电层43相互电连接第一阴极部41和第二阴极部 42而构成的阴极端子4。另外,在第一阳极部31上一体形成连接部34。在元件搭载工序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搭载电容 元件1,并通过焊接使电容元件1的阳极部Ia电连接在与第一阳极部31 —体形成的连接部 34的端部上,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使电容元件1的阴极部Ib电连接在第一阴极部41上。在树脂覆盖工序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通过在绝缘基板5的上表面51上涂敷 外层树脂2,由该外层树脂2覆盖电容元件1。此时,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下表面52、以及绝 缘基板5的侧端面上的阳极导电层33和阴极导电层43不会被外层树脂2覆盖,会维持露 出的状态。因此,形成在绝缘基板5的下表面52上的第二阳极部32和第二阴极部42被配置 成从外层树脂2露出,由第二阳极部32和第二阴极部42构成了下面电极。另外,在外层树 脂2的侧面露出了阳极导电层33与阴极导电层43。在切断工序中,沿图8a所示的A3-A3线与A4-A4线切断绝缘基材53。由此,完成 如图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连接部34与阳极端子3的第一阳极 部31 —体形成的结构,并且具有分别与构成下面电极的第二阳极部32和第二阴极部42连 接的阳极导电层33和阴极导电层43从外层树脂2的侧面露出的结构。
在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于不会在电极形成工序中在绝缘基板5上形成通 孔,因此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必须的烦杂的工序,即 在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由树脂材料填充开设在绝缘基板5上的通孔的工 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连接部34与阳极端子3的第一阳极部31 —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分别形 成连接部34和第一阳极部31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参照图13)的制造过程中必须的 烦杂的工序,即在绝缘基板5上搭载电容元件1之前在第一阳极部31上设置连接部34 (枕 状部件108、图13)的烦杂的工序。在布线基板上搭载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时,将第二阳极部32和第二阴极部42 构成的下面电极焊接到该布线基板上的焊盘上。如上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由于具有分别与构成下面电极的第二阳极部32 和第二阴极部42连接的阳极导电层33和阴极导电层43从外层树脂2的侧面露出的结构, 因此能够提高下面电极的焊料润湿性。即,在将下面电极焊接到布线基板上的焊盘上时,该 焊料易流入下面电极的侧端面。因此,下面电极的侧端面上易形成焊缝(fillet),其结果使 得下面电极与布线基板上的焊盘之间的连接状态变得良好。另外,如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具有连接部34与阳极端子3的阳极部31 — 体形成的结构,因此,与分别形成连接部34与第一阳极部31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相 比,连接部34与第一阳极部31之间的连接状态更良好,能够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或 ESL。

而且,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于第一阳极部31与第一阴极部41之间的距离 Ll比第二阳极部32与第二阴极部42之间的距离小,因此能够增大第一阴极部41的面积, 所以能够增大第一阴极部41与电容元件1的阴极部Ib之间的连接面积,其结果能够降低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或ESL。本申请的发明者针对ESR和ESL,通过仿真比较了图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与 图12所示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另外,针对任一个固体电解电容器,使其外形尺寸都 设为长7. 3mm、宽4. 3mm、高1. 8mm,并使用相同的电容元件。另外,将ESL的测定频率设为 IOOMHz。其结果,相对于图12所示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图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 容器的ESR降低了 17%左右。而且,相对于图12所示的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L,图 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L降低了 25%左右。图9是表示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也 可以不在连接构成部37的外周面形成镀层38,而是只在第一阳极构成部35的外周面、第二 阳极构成部36的外周面、以及绝缘基板5的侧端面的一部分形成镀层38。在本改良方式的 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外周面上没有镀层38的连接构成部37构成连接部34。因此,在上述改良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基于焊接的连接部34 与阳极部Ia之间的连接状态不会受到镀层38的形成状态的影响。图10是表示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状态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 也可以在绝缘基板5上代替上述电容元件1而搭载具有箔状阳极体81的电容元件8。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电容元件8由阳极体81、形成在阳极体81的外周面中的一部分区域中的电介质层82、形成在电介质层82上的电解质层83、形成在电解质层83上 的阴极层84构成。阳极体81使用了通过在阀作用金属所形成的箔体表面上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了多孔质层的材料。阀作用金属例如使用铝、钽、铌、钛等。电介质层82由形成在阳极体8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区域中的氧化膜构成,该氧化 膜是通过将阳极体81的一部分浸渍在磷酸水溶液或己二酸水溶液等电解溶液中来使该阳 极体81的一部分外周面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而形成的。电解质层83形成在电介质层82上,由二氧化锰等导电性无机材料、 TCNQ (Tetracyano-quinodimethane)络盐、导电性聚合物等导电性有机材料等构成。阴极层84由形成在电解质层83上的碳层、形成在该碳层上的银膏层构成,电解质 层83与阴极层84互相电连接。在上述电容元件8中,由阳极体81中外周面没有被电介质层82覆盖而露出的部 分构成电容元件8的阳极部8a,由阴极层84构成电容元件8的阴极部Sb。而且,在改良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电容元件8的阳极部8a通过焊接与第一 阳极部3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区域31a电连接。因此,通过第一阳极部31的上表面的一 部分的区域31a而电连接第一阳极部31和电容元件8的阳极部8a用的连接部,以与第一 阳极部31 —体形成的状态构成。与图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同样,电容元件8的阴极部8b通过导电性粘接剂电 连接在第一阴极部41上。在上述改良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与图1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同样,无需 进行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所必须的烦杂的工序。另外,与以往的固体电解 电容器相比,可提高下面电极的焊料润湿性从而在下面电极的侧端面上易形成焊缝,其结 果,下面电极与布线基板上的焊盘之间的连接状态变得良好。而且,与以往的固体电解电容 器相比,能够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或ESL。而且,在上述改良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如图10所示,第一阳极部31与第一 阴极部41之间的距离Ll比第二阳极部32与第二阴极部42之间的距离L2小,因此能够增 大第一阴极部41的面积,所以能够增大第一阴极部41与电容元件8的阴极部8b之间的连 接面积,其结果,能够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或ESL。另外,本发明的各部分构成并不仅限于此,在发明内容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进 行各种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阳极端子3的第一和第二阳极构成部35、36的 材质、以及构成阴极端子4的第一和第二阴极构成部44、45的材质分别使用了铜,但是本发 明并不仅限于此,作为所述材质能够使用各种导电材料。另外,连接部34并不仅限于具有如图1所示的位置和形状的部件,作为连接部34 能够使用具有各种位置和形状的部件。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工序中,通过对一张铜板62实施蚀刻处理来形成 了构成第二阳极部32的第二阳极构成部36和构成第二阴极部42的第二阴极构成部45 (参 照图4b),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准备构成第二阳极构成部36的铜板 和构成第二阴极构成部45的铜板,并将这些铜板粘接在相隔距离(L2+a)的位置处。作为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069510号的内容通过引用而包括在本专利申请中 。
权利要求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具有阳极部、阴极部以及电介质层的电容元件;和形成有阳极端子以及阴极端子的绝缘基板;并且在绝缘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子通过将搭载电容元件的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形成的第一阳极部、和位于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的第二阳极部相互电连接而构成,第一阳极部上一体形成有用于电连接该第一阳极部和电容元件的阳极部的连接部,所述阴极端子通过将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形成的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的第二阴极部相互电连接而构成,所述第一阳极部与第一阴极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阳极部与第二阴极部之间的距离小,所述电容元件的阳极部和阴极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第一阴极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面内,形成有所述第一阳极部的阳极部形成区域与形成有所述 第一阴极部的阴极部形成区域包含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所述阳极端子的第一阳极部侧的所述电容元件的阴极部端与所述阴极端子 的第一阴极部端,近似一致地位于与所述第一阳极部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元件具有引出了阳极引线的阳极体,该阳极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层, 在该电介质层上隔着电解质层形成有阴极层,由所述阳极引线和阴极层分别构成电容元件 的阳极部和阴极部,所述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部上,所述电容元件的阳极部与 该连接部的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元件具有箔状阳极体,该阳极体的一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层,在该 电介质层上隔着电解质层形成有阴极层,由从所述电介质层露出的阳极体的外周面和阴极 层分别构成电容元件的阳极部和阴极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第一阳极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区域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具有阳极部、阴极部及电介质层的电容元件;和形成有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的绝缘基板;在绝缘基板上搭载电容元件。阳极端子通过将形成在搭载电容元件的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的第一阳极部、和形成在位于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的第二阳极部相互电连接而构成,第一阳极部上一体形成有用于电连接该第一阳极部和电容元件的阳极部的连接部,阴极端子通过将形成在绝缘基板的第一面上的第一阴极部、和形成在绝缘基板的第二面上的第二阴极部相互电连接而构成,第一阳极部与第一阴极部之间的距离比第二阳极部与第二阴极部之间的距离小,电容元件的阳极部和阴极部分别与连接部和第一阴极部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G9/048GK101847521SQ20101015012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井端靖子, 西本博也, 高松武史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