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化硅结型场效应管的β辐照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17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碳化硅结型场效应管的β辐照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碳化硅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β 射线辐照探测器,可用于核能中β射线电离辐射探测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辐射探测器是继气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先 进的探测器。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半导体工艺,如蒸发,扩散,离子注入等,在半导体基片上, 通过在反向偏压的工作条件下制成较厚的耗尽层或扩散区,用来探测入射射线或带电粒 子。现有的半导体辐射探测器都是基于Si,GaAs材料的二极管和PIN管等结构,主要用在 探测α粒子、β射线和中子等。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对材料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认为应该具有以下的特性(1)较大的禁带宽度,保证探测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较低的漏电流;(2)良好的工艺性能,容易制得纯度高,完整性好的晶体,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 能和化学性能,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容易制作成势垒接触或欧姆接触;(3)优异的物理性能,能耐较高的反向偏压,反向电流小,正向电流也小;同时材 料中载流子的迁移率-寿命积要大,确保探测器具有良好的能量分辨率。传统的Si、GaAs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已不太适合核辐射探测等领域,是因为这些器件的热导率低、击穿 电压较低、功率密度低、抗辐照性能不佳。为了满足在国防及医疗领域对高性能,高可靠性 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需求,需要开发基于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辐射探测器。半导体材料的SiC具有宽禁带宽度 3. &V)、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 (2. OXlO7Cm · s-1)、高击穿电场(2. 2MV · cm"1)、高热导率(3. 4 4. 9W · cnT1 · Γ1)等性能, 并且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抗辐射、数 字集成电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具体地说,就是SiC材料的宽带隙决定了其器 件能在相当高的温度下(500°C)工作,再加上它的原子临界位移能大,这使得SiC器件有着 好的抗辐照能力,尤其是在高温和辐照并存的情况下,SiC器件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基于 SiC材料的抗辐射半导体器件在辐射探测领域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文献《JFET optical detectors in the charge storage mode》介绍的 J. M. SHANNON, JAN L0HSTR0H等人提出的Si结型场效应管结构的探测器。文 献“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583 (2007) 157-161"《Silicon carbide for UV, alpha, beta and X-ray detectors Results and perspectives》介绍了意大利的 Francesco Moscatelli 提出的 SiC 肖特基结 构的β探测器,但是肖特基势垒结构的探测器的制作工艺不适合在单片上的集成,探测范 围较小,无法满足低剂量射线探测的需求,进而提出了采用容易单片集成的场效应晶体管 制作探测器的设想,来解决无法集成的问题。结型场效应管由于是多子器件,本身具有极强的抗辐射性能,且和双极晶体管 & MOS 11 ,*禾Ι」Τ·_@0 i·〈〈Design and Process Issues of Junction and
3Ferroelectric-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n Silicon Carbide〉〉中 Sang-Mo Koo 介绍了 SiC的结型场效应管及其制造工艺,如图2所示,其结构是半绝缘的N+衬底上是P+外延层, P+外延层上是N+沟道层,在N+沟道层的中间区域是P+栅区,在两侧区域是源漏区,在源、 漏和栅区上分别是欧姆接触的电极。其工艺步骤是在半绝缘的N+衬底上外延一层P+外延 层,然后在P+外延层上外延N+沟道,接着通过离子注入P杂质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然后 分别在源、漏及栅区制作欧姆接触的电极。但是这种结构由于没有涉及缓冲层,因而在核射 线照射下,入射的射线会造成表面陷阱效应,吸收沟道中的载流子数目,减小沟道电流,削 弱器件的探测能力,因而不适合制作辐照探测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一种包含了双缓冲层的 碳化硅结型场效应管的β辐照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利用SiC材料在辐照方面的独特优 势,通过设置缓冲层,减少核辐照射线对器件的表面陷阱效应的影响,减少对沟道中载流子 数目的影响,增强探测器的探测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β辐照探测器,从上到下包括高掺杂的P+型栅区、 N+型SiC源漏层、N型掺杂的缓冲层、N型沟道层、P型掺杂的缓冲层以及4H-SiC半绝缘衬 底,在P+栅区上和N+源漏区上引出由重掺杂形成的欧姆接触,整个欧姆接触层外边缘矩形 区域均有SW2钝化层,其特征在于N+型SiC源漏层与N型沟道层之间设有N型掺杂缓冲 层;在N型沟道层和4H-SiC半绝缘衬底之间设有P型掺杂缓冲层,形成双层缓冲层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作β辐照探测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N型4H_SiC基片作为衬底,在该衬底上用低压热壁化学汽相淀积法外延生长 掺杂浓度为ι. ο χ IO15CnT3 5. O X IO15Cm"3,厚度为0. 1 μ m 0. 2 μ m的P型缓冲层;2.在P型缓冲层上外延掺杂浓度为1 X IO1W3,厚度为0. 4 μ m的N型沟道;3.在N型沟道上部外延掺杂浓度为1.0X1015cm_3 5.0X1015cm_3,厚度为 0. 1 μ m 0. 2 μ m的N型缓冲层;4.在N型缓冲层上先外延N型层,再在N型层上进行浓度为2 X IO1W3,深度为 0. 6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N+型SiC源漏层,再在Ar气氛围的1600°C高温下快速退火10分 钟;5.在1100士50°C温度下,对步骤中退火后的基片进行干氧氧化,形成SiO2钝化 层;6.在SiO2钝化层的中间区域,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腐蚀出场效应晶体管 的栅极区域;7.对腐蚀出的栅极区域先进行P型外延,再进行浓度为2X 1019cm_3,深度为 0. 4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通过对该P+栅区的干氧氧化,形成起保护作用 的SW2钝化层;8.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对步骤7处理后的基片进行腐蚀,在SW2钝化层 上刻蚀出N+型SiC源漏层,同时去除P+栅区上的钝化层,在源漏区及栅区制作欧姆接触电 极;9.在欧姆接触电极脊上用电子束蒸发Cr/Au 0. 02 μ m,再通过超声波剥离形成键合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增加了两层缓冲层,可以使得有效导电沟道远离表面,从而削弱或 者消除表面陷阱对器件的电学性能的影响及表面陷阱效应,提高了器件性能;2)本发明由于利用了碳化硅材料抗辐照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保证在核辐射和宇宙 射线的辐射下,探测器设备仍可以正常工作,对于探测β射线是非常有利的;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常规的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制作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本发明的β辐照探测器从下到上包括掺杂浓度为5X1017cm_3,厚度为 0. 4 μ m的N型4H-SiC衬底8,衬底的上面是一层掺杂浓度为1.0X IO15CnT3 5. 0X IO1W, 厚度为0. 1 μ m 0. 2 μ m的P型缓冲层7,P型缓冲层7上是掺杂浓度为1 X 1016cnT3,厚度 为0. 4μ m的N型沟道6,N型沟道6上是一层掺杂浓度为1. OX IO15CnT3 5. 0X 1015cnT3, 厚度为0. 1 μ m 0. 2 μ m的N型缓冲层5,N型缓冲层5上是掺杂浓度为2X 1019cnT3,厚度 为0. 6 μ m的N+型源漏层4,N+型源漏层4上的中间区域是掺杂浓度为2X 1019cm_3,厚度为 0. 4μ m的P+栅区1,在栅区1和源漏层4上都有欧姆接触电极2,在栅源极、栅漏极之间的 区域均有S^2钝化层3作为保护层。参照图3,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通过下面实施例说明。实施例1第1步.用掺杂浓度为5X1017Cm_3,厚度为0.4μm的N型4H-SiC基片作为衬底8, 在该衬底上用低压热壁化学汽相淀积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父川 !!^,厚度为化丨口!!! 的P型缓冲层7,如图3a,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 为C3H8, 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2步.在P型缓冲层上外延N型沟道6,掺杂浓度为1 X 1016cm_3,厚度为0. 4 μ m, 如图北,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jP H2, 其中吐为携带气体。第3步.在N型沟道6上部外延掺杂浓度为1. 0 X 1015cm_3,厚度为(XlymWNS 缓冲层5,如图3c,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 SiH4* 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4步.在N型缓冲层5上先外延N型层,再在N型层上进行浓度为2 X IO1W3, 深度为0. 6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N+型SiC源漏层4,再在Ar气氛围的1600°C高温下快速 退火10分钟,如图3d,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 C3H8, 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5步.在1100 士 50°C温度下,对步骤4中退火后的基片进行2小时的干氧氧化, 形成SW2钝化层,如图3e。
第6步.在SW2钝化层的中间区域,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腐蚀出场效应 管的栅极区域,如图3f。第7步.对腐蚀出的栅极区域先进行P型外延,再进行浓度为2 X IO19Cm-3,深度为 0.4μπι的离子注入,从而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1 ;接着对P+栅区1在1100士50°C温度下, 进行2小时的干氧氧化,形成起保护作用的SW2钝化层,如图3g和图3h,该外延的工艺条 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8步.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对步骤7处理后的基片进行腐蚀,从而在SW2 钝化层上刻蚀出源漏区的有效区域,使露出N+型SiC源漏层4,同时也把P+栅区1的钝化 层去除;清洗后,在源漏区及栅区采用电子束蒸发Ni作为欧姆接触的金属,在Ar+1% H2氛 围和950°C的温度下退火5分钟,形成良好形貌的欧姆接触金属源漏极和栅极,接着电镀一 层Ti/W引出作为电极,如图3i和图3j。第9步.在欧姆接触电极脊上用电子束蒸发Cr/Au 0. 02 μ m,再通过超声波剥离形 成键合层。实施例2第一步用掺杂浓度为5 X 1017cm_3,厚度为0. 4 μ m的N型4H_SiC基片作为衬底8,在 该衬底上用低压热壁化学汽相淀积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2. 5X1015cm_3,厚度为0. 15μπι 的P型缓冲层7,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 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如图3a ;第二步在P型缓冲层上外延掺杂浓度为1 X 1016cnT3,厚度为0. 4 μ m的N型沟道6, 如图北,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jP H2, 其中吐为携带气体。第三步在N型沟道6上部外延掺杂浓度为2. 5 X 1015cnT3,厚度为(XlSymWNS 缓冲层5,如图3c,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 SiH4* 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四步在N型缓冲层5上先外延N型层;再在N型层上进行浓度为2 X 1019cm_3,深 度为0. 6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N+型SiC源漏层4 ;接着在Ar气氛围的1600°C高温下快速 退火10分钟,如图3d,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 C3H8, 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五步在1100士50°C温度下,对步骤4中退火后的基片进行2小时的干氧氧化,形 成SiO2钝化层,如图3e ;第六步在SiA钝化层的中间区域,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腐蚀出场效应管 的栅极区域,如图3f。第七步对腐蚀出的栅极区域先进行P型外延,再进行浓度为2 X IO19Cm-3,深度为 0.4μπι的离子注入,从而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1,接着对P+栅区1在1100士50°C温度下, 进行2个小时的干氧氧化,形成起保护作用SW2钝化层,如图3g和3h,该外延的工艺条件 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八步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对步骤7处理后的基片进行腐蚀,从而在SW2 钝化层上刻蚀出源漏区的有效区域,使露出N+型SiC源漏层4,同时也把P+栅区1的钝化 层去除。清洗后,在源漏区及栅区采用电子束蒸发Ni作为欧姆接触的金属,在Ar+1 % H2氛
6围和950°C的温度下退火5分钟,形成良好形貌的欧姆接触金属源漏极和栅极,接着电镀一 层Ti/W引出作为电极,如图3i和图3j。 第九步在欧姆接触电极脊上用电子束蒸发Cr/Au 0. 02 μ m,再通过超声波剥离形 成键合层。实施例3第A步用掺杂浓度为5 X IO1W,厚度为0. 4 μ m的N型4H_SiC基片作为衬底8, 在该衬底上用低压热壁化学汽相淀积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5. 0 X IO15Cm-3,厚度为0. 2 μ m 的P型缓冲层7,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 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如图3a。第B步在P型缓冲层上外延N型沟道6,掺杂浓度为1 X IO1W3,厚度为0. 4 μ m,如 图3b,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和H2, 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C步在N型沟道6上部外延掺杂浓度为5. 0 X IO1W,厚度为0. 2 μ m的N型缓 冲层5,如图3c,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 SiHjP 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D步在N型缓冲层5上先外延N型层,再在N型层上进行浓度为2 X 1019cm_3,深 度为0. 6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N+型SiC源漏层4,再在Ar气氛围的1600°C高温下快速退火 10分钟,如图3d,该外延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 SiHjP 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E步在1100士50°C温度下,对步骤4中退火后的基片进行2小时的干氧氧化,形 成SiO2钝化层,如图3e。第F步在SiO2钝化层的中间区域,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腐蚀出场效应晶 体管的栅极区域,如图3f。第G步对腐蚀出的栅极区域先进行P型外延,再进行浓度为2 X IO19Cm-3,深度为 0.4μπι的离子注入,从而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1,接着对P+栅区1在1100士50°C温度下, 进行2个小时的干氧氧化,形成起保护作用SiO2钝化层,如图3g和图3h,该外延的工艺条 件是温度为1570°C,压力为l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和H2,其中H2为携带气体。第H步选用浓度为5 %的缓冲HF酸对步骤7处理后的基片进行腐蚀,从而在SiO2 钝化层上刻蚀出源漏区的有效区域,使露出N+型SiC源漏层4,同时也把P+栅区1的钝化 层去除。清洗后,在源漏区及栅区采用电子束蒸发Ni作为欧姆接触的金属,在Ar+1 % H2氛 围和950°C的温度下退火5分钟,形成良好形貌的欧姆接触金属源漏极和栅极,接着电镀一 层Ti/W引出作为电极,如图3i和图3j。第I步在欧姆接触电极脊上用电子束蒸发Cr/Au 0. 02 μ m,再通过超声波剥离形 成键合层。
权利要求
1.一种碳化硅结型场效应晶体管β辐照探测器,从上到下包括高掺杂的P+型栅区 (1)、N+型SiC源漏层(4)、N型掺杂的缓冲层(5)、N型沟道层(6)、P型掺杂的缓冲层(7) 以及4H-SiC半绝缘衬底(8),在P+栅区(1)上和N+源漏区(4)上引出由重掺杂形成的欧 姆接触( ,整个欧姆接触层外边缘矩形区域均有SW2钝化层( ,其特征在于N+型SiC 源漏层(4)与N型沟道层(6)之间设有N型掺杂缓冲层(5);在N型沟道层(6)和4H_SiC 半绝缘衬底(8)之间设有P型掺杂缓冲层(7),形成双层缓冲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辐照探测器,其特征在于Ν型掺杂缓冲层(5)的掺杂浓 度为 1.0Χ IO15CnT3 5. 0X 1015cnT3,厚度为 0. 1 μ m 0. 2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辐照探测器,其特征在于P型缓冲层(7)的掺杂浓度Na 为 1.0Χ IO15CnT3 5. 0X 1015cnT3,厚度为 0. 1 μ m 0. 2 μ m。
4.一种基于4H-SiC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β辐照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N型4H-SiC基片作为衬底(8),在该衬底上用低压热壁化学汽相淀积法外延生 长掺杂浓度为1. 0 X 1015cm_3 5. 0 X 1015cm"3,厚度为0. 1 μ m 0. 2 μ m的P型缓冲层(7);(2)在P型缓冲层上外延掺杂浓度为1X 1016cnT3,厚度为0. 4 μ m的N型沟道(6);(3)在N型沟道(6)上部外延掺杂浓度为LOXIOiW3 5.OXlO15cnT3,厚度为 0. 1 μ m 0. 2 μ m的N型缓冲层(5);(4)在N型缓冲层(5)上先外延N型层,再在N型层上进行浓度为2X1019cnT3,深度为 0. 6 μ m的离子注入,形成N+型SiC源漏层(4),再在Ar气氛围的1600°C高温下快速退火 10分钟;(5)在1100士50°C温度下,对步骤⑷中退火后的基片进行干氧氧化,形成SiO2钝化层;(6)在S^2钝化层的中间区域,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腐蚀出场效应晶体管的栅 极区域;(7)对腐蚀出的栅极区域先进行P型外延,再进行浓度为2X IO19Cm-3,深度为0. 4 μ m的 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的P+栅区(1),通过对该P+栅区(1)的干氧氧化,形成起保护作用的 SiO2钝化层(3);(8)选用浓度为5%的缓冲HF酸对步骤(7)处理后的基片进行腐蚀,在SiO2钝化层(3) 上刻蚀出N+型SiC源漏层G),同时去除P+栅区(1)上的钝化层,在源漏区及栅区制作欧 姆接触电极(2);(9)在欧姆接触电极脊上用电子束蒸发Cr/Au0.02 μ m,再通过超声波剥离形成键合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β辐照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中步骤(1)、(2),(3)、(4)和 (7)中所涉及的外延,均采用如下工艺条件温度为1570°C,压力为IOOMbar,生长气体为C3H8、SiH4和H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β辐照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中H2为携带气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化硅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β射线辐照探测器,主要解决现有β辐照探测器抗辐照性能不佳和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该探测器自下而上包括n型衬底(8)、p型缓冲层(7)、浓度为3.5~4×1017cm-3的n型沟道(6)、n型缓冲层(5)和欧姆接触层(4),欧姆接触层上淀积源漏极(2),n型缓冲层上淀积半透明肖特基接触层(1),肖特基接触层由高势垒肖特基金属Au/Ti/Pt构成,其埋入n型缓冲层(5)的深度为0.06~0.08μm,栅极和源漏极以外的表面区域覆盖一层SiO2钝化层(3)。本发明具有抗辐照能力强、能量转换效率高、探测效率高的特点,可用于核能中对β射线的探测。
文档编号H01L31/119GK102074611SQ20101027883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张义门, 张玉明, 洪朴, 程和远, 詹晓伟, 郭辉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