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24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器设备、电子设备、电脑设备及通讯设备中皆会使用到信号连接器来作为信号的传导之用。而由于轻薄短小的需求下,不论是电子组件或是信号线,都需要因应地缩小其尺寸及体积。在信号线的技术演进方面,排线即成为各种电子产品中普遍使用的产品。而在排线的种类方面,有使用多条线材彼此紧邻结合形成扁平型排线,也有以软式电路板的技术制作软式电路板的型式。采用扁平型排线来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应用在实际应用时,仍有透过连接器予以连接的需求。例如在目前广受使用的笔记型电脑、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手机、触控面板或许多消费性电子的结构设计中,其盖板或屏幕即经常是与电子装置主体形成两个不同构件, 而需要将两者的信号予以导通传送。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实际应用时,即有必要透过连接器作信号的连接。而在使用连接器作信号连接时,经常会遇到将软式排线与线材作连接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要将软式排线与线材作连接时,由于信号线的可挠性特性及两端信号线的机构特性差异较大,故若使用目前现有连接器产品即往往无法提供一良好的连接功能。例如,当其中一端的信号线为软式排线,而另一端为具有导线及披覆在该导线的絶缘层的线材的场合中,由于软式排线诉求可挠性及薄型化,其特性与另一端的线材的特性不同,故在连接器的设计方面,即成为重要的课题。且,在目前市面上,并无任何产品可供软式排线与线材两种不同信号线作对向插接的连接器产品。缘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作为软式排线与线材连接的插接连接器结构,其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形成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另一对向端则形成一线材插接端口,可分别提供软性排线及线材作良好的连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接操作简便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在完成插接后,软性排线与线材呈对向插接的型态。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结合省力操作结构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结构,本发明在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可设置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可以使软性排线容易插置,又可达到稳定插接定位的目的。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一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形成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另一对向端则形成一线材插接端口,多个金属导接件,彼此间隔一预定间距且水平地布设在该连接器本体中,金属导接件的软性排线接触区段可连接一软性排线,而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可连接线材。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对向插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形成在该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其包括一抵压构件及枢接结构,该抵压构件可在受操作时,以该枢接结构作为旋转中心而定位在一开启位置或一压覆位置,该软性排线的插接端于该抵压构件位在该开启位置而插入至该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后,该抵压构件的一抵压端受操作而向下位在压覆位置,以压覆于该软性排线的表面。本发明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经由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可以提供软性排线与线材间的对向连接器,且本发明的连接器本体结构简单,插接操作简易省力,最适合于各项电子装置的电信号传导的连接组件。本发明在软性排线插接端口更可设置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可以将软性排线很容易地插置入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而当抵压构件被压下操作而位在压覆位置时,软性排线的插接端会被抵压构件稳定压覆定位在压覆位置。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其功效,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本发明的立体图;图3显示图1中3-3断面的剖视图;图4显示图1中连接器本体、金属导接件的配置关系立体图;图5显示图1中,线材的导线端部可压着套设一导电端子,再以导电端子套合插接于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而达到线材的导线与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连接的实施例剖视图;图6显示图1中,线材的导线亦可藉由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形成的凸尖部穿刺接触,而达到线材的导线与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连接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附图标号
100对向插接连接器
1连接器本体
11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2线材插接端口
13连通空间
2金属导接件
21导接区段
22软性排线接触区段
23线材接触区段
24凸尖部
3软性排线
31插接端
32导电接触端
4线材
41导线
42絶缘层
5导电端子
6零插入力插接结构
61抵压构件
62枢接结构
I插接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本发明的立体图,图3显示图1中3-3断面的剖视图。本发明对向插接连接器100包括有一连接器本体1,具有一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U、一对向的线材插接端口 12,并在该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与线材插接端口 12之间定义出一连通空间13。对向插接连接器100内部的连通空间13中,配置有多个金属导接件2,每一个金属导接件2彼此间隔一预定间距且水平地布设在该连接器本体1中,每一个金属导接件2包括有一导接区段21,其通过该连接器本体1的连通空间13。一软性排线接触区段22由该导接区段21的一端延伸出,且延伸至该连接器本体1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一线材接触区段23由该导接区段21的另一端延伸出,且延伸至该连接器本体1的线材插接端口 12。对向插接连接器100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可供连结一软性排线3。软性排线3 具有一插接端31及布设在该插接端31的多个导电接触端32,该插接端31可沿着插接方向 I而插置入该连接器本体1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且软性排线3的各个导电接触端32分别对应接触于该金属导接件3的软性排线接触区段22。软性排线3可包括有软性电路板(FPC)或是薄型软性电路。使用者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选用不同的软性排线材料。对向插接连接器100的线材插接端口 12可供连结多条线材4,每一条线材4具有一延伸的导线41及披覆在该导线41的絶缘层42,该线材4的一端延伸入该连接器本体1 的线材插接端口 12,且各线材4的导线41分别对应接触于该金属导接件2的线材接触区段 23。线材4可为彼此紧邻结合形成的线材排线,亦可为每一条线材4彼此分离。而线材在连接于金属导接件2的线材接触区段23时,可在每一条线材4的导线41端部压着套设有一导电端子5,再以导电端子5套合插接于该金属导接件2的线材接触区段23 (如图4 所示),而其剖视图如图5所示。各个导电端子5可再一絶缘插接头51予以保护整合,亦有助于将线材4藉由絶缘插接头51插置于连接器本体1的线材插接端口 12。另一实施例中,每一个金属导接件2的线材接触区段23分别形成有一凸尖部 24 (如图6所示),当对应的线材4的导线41结合于该连接器本体1的线材插接端口 12时, 该凸尖部24穿刺接触于该线材4的导线41,亦可达到线材4的导线41与金属导接件2的线材接触区段23连接的目的。连接器本体1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亦可另结合一零插入力插接结构6,以使软性排线3以其插接端31插置入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时,可达到零插入力的效果,也可避免损伤软性排线3的导电接触端32。零插入力插接结构6可采用一般现有的结构,例如其包括有一可掀起操作的抵压构件61以及使该抵压构件61可掀起操作且相对应二侧形成的一对枢接结构62,可以将该抵压构件61枢接结合于该连接器本体1的对应侧壁。当抵压构件61以枢接结构62为中心被掀起操作而位在开启位置时,软性排线3 的插接端31可以很容易地插置入连接器本体1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11,而当抵压构件61 以枢接结构62为中心被压下操作而位在压覆位置时,软性排线3的插接端31会被抵压构件61压覆定位在压覆位置。以上的实施例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及变化。然而这些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种种改良及变化,当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权利要求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具有一软性排线插接端口、一对向的线材插接端口,并在所述软性排线插接端口与线材插接端口之间定义出一连通空间;多个金属导接件,彼此间隔一预定间距且水平地布设在所述连接器本体中,每一个金属导接件包括有一导接区段,通过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连通空间;一软性排线接触区段,由所述导接区段的一端延伸出,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一线材接触区段,由所述导接区段的另一端延伸出,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线材插接端口 ;一软性排线,具有一插接端及布设在所述插接端的多个导电接触端,所述插接端插置入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且软性排线的各个导电接触端分别对应接触于所述金属导接件的软性排线接触区段;多条线材,每一条线材具有一延伸的导线及披覆在所述导线的絶缘层,所述线材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线材插接端口,且各线材的导线分别对应接触于所述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条线材的每一条线材彼此紧邻结合形成线材排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条线材的每一条线材彼此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条线材的导线端部压着套设有一导电端子,以供套合连接于所述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分别形成有一凸尖部,当对应的线材的导线结合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线材插接端口时,所述凸尖部穿刺接触于所述线材的导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包括一抵压构件,其相对应的二侧形成有一对枢接结构,以将所述抵压构件枢接结合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对应侧壁,所述抵压构件可在受操作时,以所述枢接结构作为旋转中心而定位在一开启位置或一压覆位置,所述软性排线的插接端于所述抵压构件位在所述开启位置而插入至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后,所述抵压构件的一抵压端受操作而向下位在压覆位置,以压覆于所述软性排线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式排线是一软式电路板。
全文摘要
一种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在一连接器本体的一端形成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另一对向端则形成一线材插接端口,多个金属导接件,彼此间隔一预定间距且水平地布设在该连接器本体中,金属导接件的软性排线接触区段可连接一软性排线,而金属导接件的线材接触区段可连接线材。对向插接连接器更包括有一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形成在该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连接器本体结构简单,插接操作简易省力,适合于电子装置的电信号传导的连接组件;软性排线插接端口还可设置零插入力插接结构,可将软性排线容易地插置入连接器本体的软性排线插接端口,当抵压构件被压下操作而位在压覆位置时,软性排线的插接端会被抵压构件稳定压覆定位在压覆位置。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447178SQ20101051001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卓志恒, 林崑津, 苏国富 申请人: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