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97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属微波通信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在军事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及导航系统和商用移动 通信等领域里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研 究适应小型化和宽带化要求的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芯片和新型集成微带滤波器,是发展未 来无线通信系统最为关键技术之一。现代微波通讯的迅速发展,对滤波器的体积要求越来 越高,不仅需要滤波器的过渡带尽可能窄,还可能需要产生两个传输通带的频率响应,对于 窄带双通带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我们要在射频电路系统中设计和加入两个或多个 传输通带,传统滤波器加工出来的滤波器重量和体积都非常大,不适合现代通讯的需求。椭 圆函数滤波器虽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但不能产生非对称的频率响应。马刺线实现双通带 滤波器一般都通过两个通道内两种传输模式分别互相耦合的方式实现,并且减小滤波器的 体积,因此与传统滤波器相比,体积小、成本低且通道选择性更好,从而可以减小系统的体 积和重量,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要解决如何利用马刺线实现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的双频设 计;如何实现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马刺线引入原本谐振在2. 4GHz的谐振器内,使得在 1. 2GHz处也产生一个通带,并保持2. 4GHz通带不受影响。另外采用谐振器弯折设计方法, 很好的减小了谐振器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尺寸。本发明将信号输入/输出馈线分别与两个微带谐振器耦合。并利用谐振器之间耦 合位置与方式可以对滤波器的带宽实现有效控制,且本发明结构可以在滤波器两个通带附 近形成四个传输零点,改善了滤波器的阻带特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不增加电路面积和加工复杂度 前提下,采用马刺线和弯折法实现对滤波器小型化;并利用耦合设计实现了传输零点,有效 地改善滤波器的阻带特性。本发明适用于微波通信,特别适用于小型化场合。


图1是该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结构图;图2是该滤波器马刺线结构图;图中1、2分别为输入输出馈线,3、4分别为一对谐振在2. 4GHz的谐振器,5、6分 别为一对开在3、4内的马刺线,M为在谐振器内的马剌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双通带带通滤波器的结构图。其中1、2为输入输出馈线,1、2中高阻 抗线的长度用于控制该滤波器的外部品质因数,低阻抗线为50欧姆馈线。3、4分别为一对 谐振在2. 4GHz的谐振器,该谐振器采用弯折结构,减小了谐振器的体积,从而减小了滤波 器的体积。而5、6恰恰是开在3、4内的一对马刺线,该马刺线用于产生1. 2GHz频段通带。 当滤波器工作在2. 4GHz时,信号经过1耦合到4,4再耦合到3,3最后耦合到2。而当滤波 器工作在1. 2GHz时,信号经过1耦合到4,在4内5谐振,再耦合到3,在3内6谐振,最后 耦合到2。本实施例的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其工作频率为1. 2GHz和2. 4GHz,其应用于双频段 射频接收机。其中采用马刺线技术,使得整个电路小型一倍;并利用弯折设计方法,很好的 减小了原始微带谐振器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尺寸;将信号输入/输出馈线分别 与两个微带谐振器耦合。并利用谐振器之间耦合位置与方式可以对滤波器的带宽实现有效 控制,且本发明结构可以在滤波器两个通带附近形成四个传输零点,改善了滤波器的阻带 特性。
权利要求
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将马刺线引入原本谐振在2.4GHz的谐振器内,使得在1.2GHz处也产生一个通带,并保持2.4GHz通带不受影响;另外采用谐振器弯折设计方法,很好的减小了谐振器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信号 输入/输出馈线分别与两个微带谐振器耦合;并利用谐振器之间耦合位置与方式可以对滤 波器的带宽实现有效控制。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将马刺线引入原本谐振在2.4GHz的谐振器内,使得在1.2GHz处也产生一个通带,并保持2.4GHz通带不受影响;另外采用谐振器弯折设计方法,很好的减小了谐振器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尺寸。所述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馈线分别与两个微带谐振器耦合;并利用谐振器之间耦合位置与方式可以对滤波器的带宽实现有效控制。本发明利用一对谐振器形成本滤波器工作在1.2GHz和2.4GHz,利用谐振器之间耦合位置与方式可以对滤波器的带宽实现有效控制,且本发明结构可以在滤波器两个通带附近形成四个传输零点,改善了滤波器的阻带特性。本发明适用于微波通信,特别适用于小型化场合。
文档编号H01P1/203GK101976748SQ2010105217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万晶, 刘海文, 张智翀, 许文渊, 黄德昌 申请人:华东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