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壳以及具备该屏蔽壳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97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蔽壳以及具备该屏蔽壳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蔽壳以及具备该屏蔽壳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存在能够连接两种插头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 1)。该多极连接器在屏蔽壳上设置有与两种插头连接器的外形对应的两个连接口。这两个 连接口在屏蔽壳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以该屏蔽壳的宽度尺寸变长。此外,所述连接口 被屏蔽壳的底板部中央向上方折弯而成的突脊或者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中央的突脊分割。换 言之,所述连接口没有被所述突脊完全分割而是相互连通。因此,屏蔽壳的顶板部的强度变 弱,如果将插头连接器插入一方的连接口,并在该插头连接器的周向上扭曲,则有时屏蔽壳 的顶板部会翘曲。这样,所述多极连接器存在撬力(Prying resistance)弱的问题。作为能够克服这样的问题的连接器,存在具有第一屏蔽壳以及收纳于该第一屏蔽 壳内的第二屏蔽壳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2)。由于该第一、第二屏蔽壳为双重结构,所以 即使变为上述那样宽广的形状,也能够抑制撬力的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1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09294号公报但是,所述连接器必须在第一屏蔽壳内收纳第二屏蔽壳,所以具有组装麻烦这样 另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制作简单并且能够提高撬力的 屏蔽壳以及具备该屏蔽壳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屏蔽壳具备收纳部,其能够收纳排列有接点的主 体,呈大致方筒状,且具有顶板部和两侧壁部;折返部,其设置在该收纳部的前端或后端且 向后侧或前侧折返;以及大致向下U字状的盖部,其设置在该折返部上且沿所述收纳部的 顶板部及两侧壁部配置。在这样的屏蔽壳的情况下,所述盖部沿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和两侧壁部配置,由 此该收纳部的顶板部及两侧壁部与盖部成为双重结构。因此,即使将连接对象插入到屏蔽 壳的收纳部中,并在周向上发生扭曲,也能够抑制该收纳部的顶板部的翘曲,所以,其结果 是,能够提高本屏蔽壳的撬力。此外,由于本屏蔽壳构成为具备所述收纳部、设置在该收纳 部的前端或后端且向后侧或前侧折返的折返部、以及设置在该折返部上的盖部,所以不需 要如以往的示例那样组合两个屏蔽壳,而能够通过冲压成形等简单地制作。优选的是,在所述盖部的两端部设置至少一对的卡止片。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对所 述收纳部的底板部进行切割来制作卡止片,不会在该底板部的切割处形成孔。因此,即使在 将所述收纳部设置在基板上并将所述卡止片焊接到基板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焊接时 产生的焊料或焊剂侵入到所述收纳部内。而且,插入所述收纳部的连接对象也不会被所述孔剐住。在所述折返部被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的前端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收纳部 的后端或所述盖部的后端设置后盖。所述后盖可以覆盖所述主体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在此 情况下,通过由所述后盖覆盖主体的后端面的一部分,能够实现具备本屏蔽壳的连接器的 阻抗匹配和EMI特性的提高。在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上可以以朝向该收纳部的底板部的方式设置凸的突起。所 述突起可以与主体的前表面抵接。所述后盖与处于抵接于所述突起的状态下的主体的后表 面抵接。即,可以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后盖之间夹持所述主体。因此,能够将主体简单地固定 在所述收纳部内,所以将主体装入收纳部的组装变得简单。优选的是,所述突起可以嵌合于设置在主体的前表面的嵌合凹部。在此情况下,通 过所述突起与主体的嵌合凹部嵌合,能够进行主体在收纳部内的定位。此外,所述收纳部的底板部的后端可以与主体的前表面抵接。在此情况下,所述后 盖与处于抵接于所述底板部的状态下的主体的后表面抵接。即,能够在所述收纳部的底板 部与所述后盖之间夹持主体。这样,能够将主体简单地固定在所述收纳部内,因此将主体装 入收纳部的组装变得简单。在所述收纳部中能够插入至少第一、第二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下,在所述收纳部的 底板部上以朝向所述顶板部的方式设置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收纳部内划分为能够插 入所述第一、第二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第二插入孔。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上述屏蔽壳、收纳在该屏蔽壳的收纳部中的主体、以及在该 主体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接点。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基板安装状态的概略,A是正面图, B是背面图。图2A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基板安装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2B是此时的仰视图。图3A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基板安装状态的概略右侧面图,图3B是此时的左侧面 图。图4A是所述连接器的图IA中的4A-4A截面图,图4B是所述连接器的图IA中的 4B-4B截面图,图4C是所述连接器的图IA中的4C-4C截面图。图5是安装有所述连接器的基板的示意俯视图。标号说明10 基板11卡止孔12卡止孔13a 电极13b 电极100 主体110主体部111嵌合凹部
112两侧突脊
113中央突脊
120a第一凸部
120b第二凸部
200a第一接点
200b第二接点
300屏蔽壳
310收纳部
311顶板部
311a抬起片
311b突起
312底板部
313侧壁部
314侧壁部
320折返部
330盖部
340a第一卡止片
340b第二卡止片
350a第一后盖
350b第二后盖
350c第三后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以下称为插座)。图 IA和图IB所示的插座是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基板10上的、可连接未图示的Micro USB 2.0 插头连接器(以下称为USB2. 0插头)以及Micro USB 3. 0插头连接器(以下称为USB3. 0 插头)的连接器。该插座具备主体100、多个第一接点200a及第二接点200b、以及屏蔽壳 300。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说明。屏蔽壳300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冲压成型而成的。该屏蔽壳300如图IA至图 4C所示,具有收纳部310、三个折返部320、盖部330、一对第一卡止片340a及第二卡止片 :340b、第一后盖350a、一对第二后盖350b、以及一对第三后盖350c。如图IA和图IB所示, 收纳部310呈大致方筒状。该收纳部310具有顶板部311、与顶板部311相对配置的底板 部312、以及连接顶板部311和底板部312的两端部的侧壁部313、314。如图IA和图2B所 示,底板部312为大致矩形状的板体,其中央部朝向顶板部311以向下大致V字状折弯。此 外,底板部312的图IA的图示左侧部分倾斜。如图2B所示,底板部312的中央部比底板部 312的两端部更向后方伸出。所述折弯部成为将收纳部310的内部划分为第一、第二插入 孔310a、310b的分隔部312a。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的内部形状为与USB2. 0插头、 USB3. 0插头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即,USB2. 0插头能够插入第一插入孔310a,USB3. 0插头能 够插入第二插入孔310b。顶板部311如图IA和图2A所示,为大致矩形状的板体。在该顶板部311上设置有将该顶板部311的一部分切开并抬起的一对抬起片311a。在顶板部311 的后侧部分,如图1A、图1B、图4B和图4C所示,朝向底板部312突出设置有三个突起311b。 侧壁部313为大致矩形状的板体。侧壁部314为高度尺寸比侧壁部313小的大致矩形状的 板体。在该侧壁部313、314的下端部后端,如图1B、图2B和图3所示,设置有向后方突出设 置的引导片313a、314a。引导片313a、3Ha之间的间隔比主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宽度尺 寸大一些。折返部320如图3和图4所示,为分别与顶板部311的前端中央部和宽度方向两 端部连着、且朝向屏蔽壳300的后侧折返的截面视图大致呈横向U字状的板体。在该折返 部320的上端连着设置有盖部330。盖部330如图1所示,为朝下大致U字状的板体。盖部330具有中央加强板331 和一对两侧加强板332(两端部)。中央加强板331为比在前表面分别连着设置有折返部 320的顶板部311的宽度尺寸大的大致矩形状的板体,且沿顶板部311的上表面配置。在该 中央加强板331上,如图2A和图4B所示,在与顶板部311的抬起片311a对应的位置设置 有大致矩形状的长孔331a。在该长孔331a中插入抬起片311a的末端部。两侧加强板332 如图1所示,为与中央加强板331的两端部连着的大致矩形状的板体,且沿侧壁部313、314 的外表面配置。在两侧加强板332的下端,第一卡止片340a和第二卡止片340b朝向下方 延伸设置。该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是插入到基板10的卡止孔11、卡止孔12中且接 地的部位。第一后盖350a如图IB所示,与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的后端中央部连着。第 二后盖350b如图IB所示,与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的后端的第一后盖350a的两侧连 着。第三后盖350c如图IB所示,分别与收纳部310的侧壁部313、314的上端部的后端连 着。第一后盖350a具有折弯部351a、和与该折弯部351a连着的大致矩形状的板体即盖主 体部35加。折弯部351a相对于顶板部311呈大致直角折弯,盖主体部35 沿主体100的 主体部110的后端面的中央部配置且与该后端面的中央部抵接。第二后盖350b具有一对折 弯部351b、和与该折弯部351b连着的大致L字状的板体即盖主体部352b。第三后盖350c 具有一对折弯部351c、和与该折弯部351c连着的大致矩形状的板体即盖主体部352c。折 弯部351b相对于顶板部311呈大致直角折弯,折弯部351c相对于侧壁部313、314呈大致 直角折弯。盖主体部352b、352c沿主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后端面的两端部配置且与该后 端面的两端部抵接。如图IA所示,主体100是绝缘树脂制的成型品。该主体100具有主体部110、第一 凸部120a和第二凸部120b。主体部110为截面视图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体,且被收纳在屏蔽 壳300的收纳部310内。在该主体部110的上端部设置有三个嵌合凹部111。屏蔽壳300 的突起311b嵌合于该嵌合凹部111。该嵌合凹部111的底面与屏蔽壳300的突起311b抵 接。此外,在主体部110的后侧部的下端,如图2B所示,设置有一对两侧突脊112、以及位 于两侧突脊112之间的中央突脊113。两侧突脊112的前表面抵接于屏蔽壳300的底板部 312的两端部后端,中央突脊113的前表面抵接于屏蔽壳300的底板部312的中央部后端。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的盖主体部35^i、352b、352c抵接 于主体部110的后端面。即,主体部110被夹持在屏蔽壳300的突起311b和底板部312的 后端与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的盖主体部35^i、352b、352c之间。此外,如图2B所示,主体部110的两侧突脊112抵接于引导片313a、314a。在主体部110的图IA中的右侧部分的前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一凸部120a,在左侧部 分的前表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凸部120b。第一凸部120a为平板状的凸部,被配置在屏蔽壳 300的收纳部310的第一插入孔310a内。在第一凸部120a的下表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地 设置有多个长槽121a。第二凸部120b为平板状的凸部,被配置在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 的第二插入孔310b内。在第二凸部120b的下表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地设置有多个长槽 121b。在主体部110的所述右侧部分以及第一凸部120a内,通过嵌件成型,在宽度方向上 隔开地(与长槽121a相同的间距)嵌有第一接点200a。此外,在主体部110的所述左侧部 分以及第二凸部120b内,通过嵌件成型,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地(与长槽121b相同的间距) 嵌有第二接点200b。如图4A所示,各第一接点200a为大致L字状的具有导电性的细长金属板。该第一 接点200a具有大致L字状的中间部210a、与中间部210a的末端连续的末端部200a、以及 在中间部210a的后端连着设置的尾部230a。中间部210a嵌在主体100的主体部110内, 其后端从主体部100的两侧突脊112向下方突出。末端部220a嵌在第一凸部120a内,该 末端部220a的下端部从第一凸部120a的长槽121a露出。该露出的部分成为USB2. 0插头 的接点所接触的部分。尾部230a沿主体100的两侧突脊112的下表面朝向后方延伸出去。 该尾部230a成为与基板10的电极13a焊接的部位。如图4C所示,各第二接点200b为大致L字状的具有导电性的细长金属板。该第二 接点200b具有大致L字状的中间部210b、与中间部210b的末端连着的末端部220b、以及 连着设置在中间部210b的后端的尾部230b。中间部210b嵌在主体100的主体部110内, 其后端从主体部100的两侧突脊112向下方突出。末端部220b嵌于第二凸部120b内,该 末端部220b的下端部从第二凸部120b的长槽121b露出。该露出的部分成为USB3. 0插头 的接点所接触的部分。尾部230b沿主体100的两侧突脊112的下表面朝向后方延伸出去。 该尾部230b成为与基板10的电极1 焊接的部位。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插座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将第一接点200a、第二 接点200b嵌件成型后的主体100。并且,准备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的折 弯部351a、351b、351c被折弯前的状态的屏蔽壳300。然后,从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的 后侧开口插入主体100。此时,主体100的第一、第二凸部120a、120b被插入到收纳部310 的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内,并且主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屏蔽 壳300的一对引导片313a、314a抵接而被该引导片313a、314a引导。如果将主体100进一 步插入到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内,则屏蔽壳300的突起311b嵌合于主体100的主体部 110的嵌合凹部111,并且主体100的两侧突脊112抵接于屏蔽壳300的底板部312的两端 部,该主体100的中央突脊113抵接于屏蔽壳300的底板部312的中央部。然后,将第一、 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的折弯部351a、351b、351c以大致直角折弯,将第一、第二、 第三后盖350a、350b、350c的盖主体部35^i、352b、352c抵接于主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后 端面。将这样组装的插座如下安装在基板10上。首先,将屏蔽壳300的第一、第二卡止片 340a,340b插入基板10的卡止孔11、12,将该屏蔽壳300的底板部312设置在基板10上。 此时,第一、第二接点200a、200b的尾部230a、230b分别载置在基板10的电极13a、1 上。然后,将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焊接到基板10的卡止孔11、12上,将尾部230a、230b 焊接到基板10的电极13a、13b上。下面,对将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连接于上述插座的顺序进行说明。当将 USB2. 0插头插入到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的第一插入孔310a时,USB2. 0插头的接点与 从主体100的第一凸部120a的长槽121a露出的第一接点200a的末端部220a接触。由此, USB2. 0插头与本插座连接。当将USB3. 0插头插入到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的第二插入 孔310b时,USB3. 0插头的接点与从主体100的第二凸部120b的长槽121b露出的第二接 点200b的末端部220b接触。由此,USB3. 0插头与本插座连接。在这样的插座的情况下,屏蔽壳300的盖部330沿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和侧 壁部313、314而配置。S卩,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和侧壁部313、314与盖部330的中央 加强板331和两侧加强板332成为双重结构。因此,在USB2. 0插头被插入到屏蔽壳300的 收纳部310的第一插入孔310a中,或USB3. 0插头被插入到收纳部310的第二插入孔310b 中的状态下,即使在周向上扭曲,也能够防止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翘曲。由此,能够提 高本插座的屏蔽壳300的撬力。此外,由于屏蔽壳300构成为具有收纳部310 ;设置在该收 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的前端且向后侧折返的折返部320 ;设置在该折返部320上的盖部 330 ;在盖部330的两侧加强板332的下端延伸设置的一对第一卡止片340a及第二卡止片 340b ;与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的后端连着设置的第一后盖350a及一对第二后盖350b ; 以及与收纳部310的侧壁部313、314连着设置的一对第三后盖350c,所以能够通过冲压成 形简单地制作。此外,在盖部330的两侧加强板332的下端延伸设置有一对第一、第二卡止片 340a,340b0因此,没有必要以切开收纳部310的底板部312的方式制作卡止片,不会在该 底板部312的切开处形成孔。因此,当将本插座设置于基板10上,并将第一、第二卡止片 340a,340b焊接到基板10的卡止孔11、12上时,能够防止焊料或焊剂侵入收纳部310内。 此外,当将USB2. 0插头、USB3. 0插头插入收纳部310的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时,不 会被所述孔剐住。此外,在将主体100插入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时,屏蔽壳300的突起311b嵌合 于主体部110的凹部111,并且主体部110的两侧突脊112、中央突脊113抵接于屏蔽壳300 的底板部312,然后只要折弯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b的折弯部351a、351b、 351c,使盖主体部35h、352b、352c抵接于主体部110的后端面,即可使得主体部110被夹 持在屏蔽壳300的突起311b和底板部312与盖主体部35h、352b、352c之间。这样,能够简 单地将主体100固定在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内,所以能够简单地将主体100装入收纳 部310。而且,在将主体100插入到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中时,主体100的主体部110 的一对两侧突脊112由屏蔽壳300的一对引导片313a、3Ha引导,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屏蔽 壳300的突起311b嵌合于主体部110的凹部111。此外,主体部110的后端面覆盖于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b的折弯部 351a、351b、351c,所以能够提高本插座的阻抗匹配和EMI特性。另外,关于上述插座,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任意 地设计变更。下面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Micro USB2. 0插头连接器、Micro USB3. 0插头连接器能够插入到屏蔽壳300的收纳部310的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中,但不限定于此。还可 以构成为除Micro USB2.0插头连接器、Micro USB3. 0插头连接器以外的插头连接器能够插 入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底板部312的分隔部31 将收纳部310的内部划分为第一、第二插入孔310a、310b,但不限定于此。S卩,收纳部310可 以构成为不由分隔部31 划分而具有插头连接器能够插入的一个插入孔。可以构成为上 述收纳部的插入孔不仅能插入插头连接器,还能够插入插座连接器。即,本发明不仅能够适 用于插座连接器,还能够适用于插头连接器。分隔部31 不仅可以通过折弯收纳部310的 底板部312来制作,还可以切开并抬起收纳部310的底板部312的一部分,或将另外的分隔 部设置在底板部312上。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折返部320设置在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的前端并向 后侧折返,但也可以设置在顶板部311的后端并向前侧折返。此外,折返部320不仅可以设 置在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还可以设置在侧壁部313、314的前端或后端。在此情况下, 折返部320可以设为连接侧壁部313、314的前端或后端与两侧加强板332的前端或后端之 间的俯视大致U字状。在将折返部320设置在顶板部311、侧壁部313、314的后端的情况 下,可以省略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上突起311b嵌合于主体100 的主体部Iio的嵌合凹部111,但不限定于此。突起311b至少有一个即可,而且可以省略。 此外,还可以设为将突起311b抵接于主体部110的前表面。同样地,设为收纳部310的底 板部312的后端分别抵接于主体部110的两侧突脊112、中央突脊113的形状,但可以构成 为两侧突脊112和中央突脊113的一方抵接于收纳部310的底板部312,也可以构成为两侧 突脊112和中央突脊113与底板部312不抵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底板部312的中 央部向后方伸出,但也可以设为中央部和两端部为平坦的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屏蔽壳300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 但也可以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屏蔽壳300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 350c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构成为省略第一、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此外,第一、 第二、第三后盖350a、350b、350c可以设置在收纳部310的后端,也可以设置在盖部330的后端。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在盖部330的两侧加强板 332的下端延伸设置,但也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切开两侧加强板332的一部分来制 作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此外,也可以将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设置在收纳部 310的底板部312上。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至少有一组即可。此外,在将本连接器 应用于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屏蔽壳300设为金属板冲压成形而成,但也可以是在绝 缘树脂制的壳体的内表面蒸镀金属而成。主体100的形状能够根据插入到收纳部的插入孔中的连接对象的形状适当变更。 接点200a、200b的形状和排列也能够根据所述连接对象的形状适当变更。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插座连接器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形状、个数、尺寸等, 只是说明了其中的一个示例,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则可以任意进行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具备收纳部,其能够收纳排列有接点的主体,呈大致方筒状,且具有顶板部和两侧壁部; 折返部,其设置在该收纳部的前端或后端且向后侧或前侧折返;以及 大致向下U字状的盖部,其设置在该折返部上且沿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及两侧壁部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的两端部设置有至少一对卡止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返部被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的前端的情况下,所述屏蔽壳还具备设置 在所述收纳部的后端且覆盖所述主体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的后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返部被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的前端的情况下,所述屏蔽壳还具备设置 在所述盖部的后端且能够覆盖所述主体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的后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还具有底板部,在所述收纳部的顶板部上以朝向该收纳部的底板部的方式设置有凸的突起, 所述突起能够与主体的前表面抵接,所述后盖与处于抵接于所述突起的状态下的主体的后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能够与设置在主体的前表面的嵌合凹部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还具有底板部,所述收纳部的底板部的后端能够与主体的前表面抵接, 所述后盖与处于抵接于所述底板部的状态下的主体的后表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部中能够插入至少第一、第二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下,所述收纳部还具有底板部,在该底板部上,以朝向所述顶板部的方式设置有分隔部, 所述分隔部将所述收纳部内划分为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第二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第二 插入孔。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壳; 收纳在该屏蔽壳的收纳部中的主体;以及 在该主体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接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壳以及具备该屏蔽壳的连接器,它们制作简单且能够提高撬力。屏蔽壳(300)具备能够收纳排列有接点(200a、200b)的主体(100)的呈大致方筒状的收纳部(310);设置在该收纳部(310)的前端且向后侧折返的折返部(320);设置在该折返部(320)上且沿收纳部(310)的顶板部(311)及侧壁部(313、314)配置的大致向下U字状的盖部(330);以及设置在盖部(330)的两端部的一对第一、第二卡止片(340a、340b)。
文档编号H01R13/659GK102074836SQ2010105218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近藤快人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