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538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外壳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延伸接脚片的连接器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电子产品之间的传输也越来越频繁,而各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连接器来达成,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连接器,由于其具有即插即用与高传输速度的便利性,因此常见于桌面计算机、行动计算机、行动通讯装置或数字相机等各种电子装置上。
[0003]已知的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有连接端子与罩盖于连接端子外部的外壳,其中外壳通常都会设置有固定接脚,以对应插入电路板中,使连接器结构获得定位。然而,目前市面上连接器结构的固定接脚大多都是取材于外壳,例如直接冲压外壳而向外形成固定接脚,但此种方式会在外壳上形成孔洞,造成外壳的整体强度降低,且在外壳插拔过程中,固定接脚容易弯曲变形。
[0004]另外,已知的连接器结构的外壳通常都会冲设有弹片,使另一连接器插入后,能够受到弹片夹紧定位,因此,导致外壳几乎没有空间能够再用来冲设固定接脚,进而造成制造困难的问题与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结构,包括壳体与两个延伸接脚片。其中壳体包括两个侧壁与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两个延伸接脚片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且各延伸接脚片包括折弯部、延伸部、第二连接部及接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脚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其中各延伸接脚片的折弯部连接于壳体,延伸部连接于折弯部并与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各延伸接脚片的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于壳体的第一连接部。
[0006]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接脚部是设置在另外连接于壳体的延伸接脚片上,相比于已知的连接器结构来说,接脚部能够不需取材于壳体(即不需像已知结构那样通过冲压外壳壳壁而形成接脚)而达到维持壳体强度且制造容易。再者,延伸接脚片连接于壳体的侧壁所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达到增加延伸接脚片的强度,使延伸接脚片在插拔的过程中不容易晃动与变形。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1]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延伸接脚片折弯动作图。
[0012]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3]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壳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外壳结构I包括有壳体10与两个延伸接脚片20。其中壳体10包括有两个侧壁11 (于此为圆弧形状)、开口端12、相对于开口端12的后端13、底部14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为直接由侧壁11延伸出的凸块,上述壳体10可用于罩盖于连接端子的外部,而壳体10的开口端12是供具有相对应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如随身碟)或传输线对应组接。
[0016]上述各延伸接脚片20为板片体且分别位于壳体10的两侧,各延伸接脚片20包括有折弯部21、延伸部22、第二连接部23及接脚部24。于此实施例中,各延伸接脚片20的折弯部21是一体连接于壳体10的开口端12,而各延伸接脚片20的延伸部22则朝壳体10的后端13延伸且与各侧壁11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延伸部22并未接触于侧壁11。接脚部24包括一个接脚25,一体连接于延伸部22并邻近于折弯部21,且接脚25是向壳体10的底部14方向延伸,用以对应插入于电路板30的孔洞31,使连接器外壳结构I与电路板30相互连接定位。
[0017]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接脚部24也可包括有二个接脚25,一体连接于延伸部22并分别邻近于延伸部22的末端与折弯部21,以加强连接器外壳结构I组接于电路板30的稳定度。此外,所述延伸部22的长度是大于壳体10长度的一半,能够使二接脚25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使连接器外壳结构I组接于电路板30上的状态更加平衡与稳定。
[0018]上述第二连接部23为开设于延伸部22的穿孔,且由于上述壳体10的第一连接部111是由侧壁11向外延伸出的凸块,而能够对应穿入第二连接部23,使延伸接脚片20获得定位,且第一连接部111的末端进一步包括有勾部112,以抵靠于延伸部22的外侧面221而勾住延伸接脚片20,达到加强延伸接脚片20的定位效果,使连接器外壳结构I在与电路板30插拔的过程中,延伸接脚片20不会产生晃动或偏移的情形。于另一实施例中,延伸接脚片20的第二连接部23也可透过焊接或黏固的方式与壳体10的第一连接部111接合固定。或者,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的末端也可不具有勾部112,而是直接紧密嵌合于第二连接部23中,此部分并不局限。另外,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也可以是开设于壳体10侧壁11的穿孔,而第二连接部23则为凸设于延伸部22且向第一连接部111延伸的凸块,使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23同样能够对应接合,达到延伸部22连接于壳体10侧壁11的效果。
[0019]如图5所示,其是上述延伸接脚片20折弯组接于第一连接部111的动作图,其中,延伸接脚片20可与壳体10 —体制造成形(如利用模内成形技术一体制造成形,或是利用金属片经由切割、冲压、弯折加工而成),构成延伸接脚片20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的开口端12,而延伸接脚片20的另一端则朝远离开口端12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11是由侧壁11向外延伸出的平直状凸块。接着,将延伸接脚片20的另一端向侧壁11方向弯折,即可如图1所示,使延伸接脚片20形成折弯部21以及向壳体10后端13延伸的延伸部22,并构成平直状凸块穿入延伸接脚片20的第二连接部23 (于此为穿孔)中,最后,再将平直状凸块弯折而形成勾部112并抵靠于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