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共用的插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15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共用的插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共用的插座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设最普及的讯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 简称USB),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使外接于电脑的周边设备,如滑鼠、键盘 等,即时为电脑所测得并立即使用。为了满足高流量资料传输的需求,目前有另一种随插即用的传输规格,序列先进 附加技术(External Serial ATA,简称eSATA),此规格传输值较USB为大。上述USB和eSATA的介面并不相容,惟两种所属的插座颇为类似然而无法共用。请参阅图1,为一种现有的讯号线连接器,其是包括有一塑胶座体10、四个第一端 子20、七个第二端子25及一金属外壳30,其中该塑胶座体10是设有一 USB接头插槽11及一 eSATA接头插槽15,该USB接头插 槽11内设有一舌片12,该eSATA接头插槽15内设有一舌片16。该第一端子20固定于该塑胶座体10,其设有一可上下弹动的接触部21及一接脚 22,该接触部21位于该USB接头插槽11内并凸出该舌片12下方,该接脚22伸出塑胶座体 10下方借以连接至一电路板35。该第二端子25固定于该塑胶座体10,其设有一不可弹动的接触部26及一接脚 27,该接触部26位于该eSATA接头插槽15内并凸出该舌片16上方,该接脚22伸出塑胶座 体10下方借以连接至一电路板35。该金属外壳体30是包覆在该塑胶座体的四周面及顶面,其一面设有开孔31、32, 借以令USB接头插槽11及eSATA接头插槽15露出。请参阅图2,是为一 USB接头,其为USB2. 0规格者,该USB-2. 0接头40成方形,其 设有一塑胶体41、一外铁壳42、及四个端子接点43,外铁壳42包覆塑胶体41后其内形成有 空间44,斜线区域为示意塑胶体41,该四个端子接点43不具弹性且露出该空间44,请配合 参阅图1,该USB-2.0接头40的空间44对应USB接头插槽11的舌片12插入作电连接,此 时其端子接点43即与第一端子20的接触部21弹性接触。 请参阅图3,是为一 eSATA接头45,其大致成方形而两侧略为凸出,其设有一塑胶 体46、一外铁壳47、及七个端子接点48,该塑胶体46中间形成有空间49,斜线区域为示意 塑胶体46,该七个端子接点48具有上下弹动的弹性且露出该空间49,请配合参阅图1,该 eSATA接头45的空间49对应eSATA接头插槽15的舌片16插入作电连接,此时其端子接点 48即与第二端子25的接触部26弹性接触。 上述现有的讯号线连接器上所设有USB接头插槽11仅能限定插入USB接头,而 ESATA接头插槽15则仅能限定插入eSATA接头,即任一插槽没有共用功能,然而由于目前电 脑的功能需求日益增强,依使用者不同需求,电脑上可能只需连接上4条USB接头的讯号线 而不需连接eSATA接头的讯号线,亦有可能不需连接USB接头的讯号线而需连接4条eSATA接头的讯号线,如此电脑为配合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则必需分别各设置有4个USB接头插槽 及4个eSATA接头插槽,如此相当占用空间且增加成本。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目前已有人设计USB接头的讯号线和eSATA接头的讯号线 的共用插座,然而由于USB接头的接点和eSATA接头的接点在端子依序排列方向的X座标 形成部份重叠,故共用插座的端子在设置并不容易。再者,为了缩短传输时间,目前的USB接头已发展至USB3.0,USB3.0接头的连接介 面较USB2. 0接头多出一排端子,故传输速度更快,如此若要整合USB3. 0接头和eSATA接头 共用,则该共用插座需设计有三排端子,如此增加制造上的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是设有三排同面的接 触部,借以可供二种不同规格的接头插入共用。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是设有三排同面的接 触部,借以可供USB3. 0接头及eSATA接头插入共用。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是设有三排同面的接 触部,且三排接触部是由各自独立的端子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可达到二排端子具有 三排同面的接触部,且该二排端子的固定部在舌片的不同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借由一排端子及在舌 片上设有电路达到在舌片的同面设有三排接触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包括有一座体,其设有一共用槽, 该共用槽设有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可容纳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 度的接头,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具有共用空间;一舌片,其固定于该座体且延伸于该共用槽 内;一排第一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且凸出该舌片一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一 接触部时该第一接触部可上下弹动;一排第二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 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二接触部时该第二接触部不可上 下弹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 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三接触部时该第三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该一排第一接触 部、一排第二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在该舌片的前后方向的Y座标皆错开且在该舌片的 左右方向的X座标有重叠。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座体,设有一共用槽,该共用槽设有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第一插槽和第二 插槽,能够容纳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接头,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具有共用空间;一舌片,固定于该座体且延伸于该共用槽内;一排第一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且凸出该舌片一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 该第一接触部时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上下弹动;一排第二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当 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二接触部时该第二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三接触部时该第三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该一排第一接触 部、一排第二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在该舌片的前后方向的Y座标皆错开且在该舌片的 左右方向的X座标有重叠。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及一金属外壳, 该一排第一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一端子上,该第一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一接触部、一延伸 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延伸部延伸位于该共用槽并能够上下 弹动,该第一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并凸出该舌片一面,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二端 子上,该第二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二接触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 胶座体固定,该延伸部于该舌片延伸,该第二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脚伸出该塑 胶座体外;该一排第三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三端子上,该第三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三接触 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该延伸部于该舌片延伸,该 第三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是 形成在一排第二端子上,该第二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二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一延伸部、一 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延伸部于该舌片延伸,该第二、三接触部连 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与一排第二端 子的固定部的高度不同,分别位于该舌片不同侧。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与一排第二端 子的固定部等高位于该舌片同侧,该一排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一排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的高 度不同,分别位于该舌片不同侧。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舌片为一电路板,且还设有一排第一接 脚及一排第二接脚,该舌片设有多条第一电路、多条第二电路、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及该一排 第三接触部,每一第一电路电连接该一第二接触部且于该舌片后段设一第一接点,每一第 二电路电连接该一第三接触部且于舌片后段设一第二接点,每一第一接脚设有一固定部与 该一第一电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每一第二接脚设有一固定部与该一第二电 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舌片为一电路板,且还设有一排第一接 脚,该舌片设有多条第一电路、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及该一排第三接触部,每一第一电路电连 接该一第二接触部且于该舌片后段设一第一接点,每一第三接触部电连接于一第一电路, 每一第一接脚设有一固定部与该一第一电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接脚的固定部分别设于该舌片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脚的固定部与第一端子的固定 部设于该舌片同一面。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脚的固定部与第一端子的固定 部设于该舌片不同面。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槽的高度较第一插槽为小且宽度较第一插槽为大,该第一插槽容纳一 USB3. 0接头,该第二插槽容纳一 eSATA接头,该 USB3. 0接头插入该第一插槽时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电连接,该eSATA接 头插入该第二插槽时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电连接。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共有4个,该一排第二 接触部共有7个、该一排第三接触部共有5个,该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部前方,该第二 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还堆叠设有至少另一共用槽, 该共用槽可连接两种不同接头。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还堆叠设有至少一连接单一 接头的连接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设有 三排同面的接触部,借以可供二种不同规格的接头插入共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 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图1是现有的讯号线连接器的前视图。图2是现有USB接头前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eSATA接头前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舌片上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舌片上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舌片上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USB接头40接点43eSATA 接头 45端子接点48[0060]塑胶座体50共用槽51第一插槽52第二插槽53[0061]后盖55连接槽56共用槽57斜边58[0062]金属外壳60舌片65舌片61舌片62[0063]焊垫63第一电路64第一接点66开孔67[0064]导电孔68第二电路69第二接点610端子612[0065]第一端子70第一接触部71延伸部72固定部73接脚74[0066]第二二端子80第二接触部81延伸部82固定部83接脚84[0067]第三三端子80第三接触部91延伸部92固定部93接脚94[0068]第--接脚100固定部101接脚102[0069]第二二接脚105固定部106接脚1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塑胶座体50、一舌片 65、一排第一端子70、一排第二端子80、一排第三端子90及一金属外壳60,其中该座体包括有一塑胶座体50及一金属外壳60,该座体内设有一共用槽51,其前端 为该共用槽51的插入口,该共用槽51设有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第一插槽52和第二插 槽,该第二插槽53的高度较第一插槽52为小且宽度较第一插槽52为大,该第一插槽52可 容纳USB公头,本实施例可连接USB2. 0接头及USB3. 0接头,该第二插槽可容纳eSATA接头, 另外该塑胶座体50后端下方组合一后盖55。该舌片65 —体成型设于该塑胶座体50的前端且延伸于该共用槽51内。该一排第一端子70共有4个,该第一端子一体设有一第一接触部71、一延伸部
72、一固定部73及一接脚74,该固定部73与该塑胶座体50固定,该一排第一端子70的固 定部73与该一排第二端子80的固定部83等高位于该舌片65同侧,该延伸部72延伸位于 该共用槽并可上下弹动,该第一接触部71连接于该延伸部72前段并弯曲凸出该舌片65上 面,该接脚74伸出该塑胶座体50外。该一排第二端子80共7个,该第二端子80 —体设有一第二接触部81、一延伸部 82、一固定部83及一接脚84,该固定部83与该塑胶座体50固定,该延伸部82平贴于该舌 片上面,该第二接触部81连接于该延伸部82前段,该接脚84伸出该塑胶座体50外,该第 二接触部81位于该第一接触部71前方且两者皆在舌片65上面。该一排第三端子90共有7个,该第三端子90 —体设有该第三接触部91、一延伸部 92、一固定部93及一接脚94,该固定部92与该塑胶座体50固定且与第一、二端子的固定部
73、83在舌片65的不同侧而呈一高度差,该延伸部92位于该舌片下段向前延伸,该第三接 触部91连接于该延伸部92前段,该接脚94伸出该塑胶座体50外,该第三接触部91位于 该第二接触部81前方且两者皆在舌片65上面。该一排第一接触部71、一排第二接触部81及一排第三接触部91在该舌片65的前 后方向的Y座标皆错开且在该舌片65的左右方向的X座标有重叠。当USB3. 0接头插入该第一插槽52时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71及一排第三接触部 91电连接,该第一接触部71可上下弹动而该第三接触部91平贴舌片65不会上下弹动;当 eSATA接头插入该第二插槽53时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82电连接,该第二接触部81平贴舌 片65不会上下弹动。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在舌片的同面设置Y座标位置不同且X座标有重 叠的三排接点。请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的一排第一端子70的固定部73与一排第二端子80的固定部83呈一高度差固定于 该塑胶座体50,使位在该舌片65的不同侧,如此第一、二端子80不致因过于接近而造成电气干扰,另外其中5支第二端子80更一体设有一第三接触部91位于第二接触部81前方。请参阅图8及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 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舌片65为一电路板,且更设有一排第一接脚100,该舌片65组装固定于 该塑胶座体50并延伸于该共用槽51,该舌片65上面设有7条第一电路64、一排7个第二 接触部81及一排5个第三接触部91,每一第一电路64电连接该一第二接触部81且于该舌 片后段设一第一接点66,每一第三接触部91电连接于一第一电路64,每一第一接脚100设 有一固定部101与一第一电路64电连接及一接脚102伸出塑胶座体50外,另外该舌片65 上对应该一排第一端子70设有一排四个长条形的开孔67,每一开孔67后端的舌片上面设 有一焊垫63,该第一接脚100的固定部101焊接于该第一接点66,该第一端子70的固定部 73焊接于焊垫63。该第三接触部91位于该第二接触部81前方,该第二接触部71位于该第一接触部 71前方,且三排接触部均位于舌片65上面。请参阅图10及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 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7条第一电路64及7个第一接点66是设于舌片65的下面,该第一电 路64再借由导电孔68电连接舌片65上面的该第二接触部81及第三接触部91,如此第一 接脚100的固定部101与第一端子70的固定部73分别位于舌片65的不同侧,较不会有电 气干扰。请参阅图12及图1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 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于舌片65下面更设有7条第二电路69及7个第二接点610,且设有一排 第二接脚105,每一第二接点610设于舌片65后端并电连一第二电路69,该第二接脚105 设有一固定部106焊接该第二电路64及一接脚107伸出塑胶座体50外,每一第二电路69 再借由导电孔68电连接舌片65上面的一第三接触部91。本实施例的一排7个第二接触部81及一排5个第三接触部91皆有独立接脚伸出 塑胶座体50外,而前述第三、四实施例则皆为共用接脚。请参阅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为双层eSATA接头及USB接头的共用插座,该塑胶座体50设有二堆叠的共用槽51, 该金属外壳60包覆该塑胶座体50且设有对应该二共用槽51的开口,该共用槽51的舌片 65上面同样设有一排第一接触部71、一排第二接触部81及一排第三接触部91。请参阅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为eSATA接头及USB接头的共用插座堆叠一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简称HDMI)插座,该塑胶座体50的共用槽51上方堆叠一 HDMI接 头的连接槽56,该连接槽56下端较上端为窄且两侧形成二斜边58,该连接槽56内设有一 舌片61,该舌片61排设有电连接HDMI接头的端子62。请参阅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为eSATA接头及USB接头的共用插座堆叠一 HDMI接头和Display port接头的共用 插座,该塑胶座体50的共用槽51上方堆叠一 HDMI接头和Display port接头的共用槽57, 该共用槽57下端较上端为窄且仅一侧形成一斜边58,该连接槽57内设有一舌片63,该舌 片63排设有电连接HDMI接头及Display port接头的端子63。上述的堆叠设计皆为双层,然而依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亦可堆叠三层或更多层,另外亦可堆叠其他型式的插座,如1394插座或是各类型电话插座等。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 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座体,设有一共用槽,该共用槽设有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能够容纳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接头,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具有共用空间;一舌片,固定于该座体且延伸于该共用槽内;一排第一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且凸出该舌片一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一接触部时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上下弹动;一排第二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二接触部时该第二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其是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同面,当一接头插入该共用槽接触该第三接触部时该第三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该一排第一接触部、一排第二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在该舌片的前后方向的Y座标皆错开且在该舌片的左右方向的X座标有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及 一金属外壳,该一排第一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一端子上,该第一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一接 触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延伸部延伸位于该共用 槽并能够上下弹动,该第一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并凸出该舌片一面,该接脚伸出该 塑胶座体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是形成在 一排第二端子上,该第二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二接触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 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该延伸部于该舌片延伸,该第二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 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该一排第三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三端子上,该第三端子一体设有 该第三接触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该延伸部于该 舌片延伸,该第三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及一排第 三接触部是形成在一排第二端子上,该第二端子一体设有该第二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一 延伸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体固定,延伸部于该舌片延伸,该第二、三 接触部连接于该延伸部前段,该接脚伸出该塑胶座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与 一排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的高度不同,分别位于该舌片不同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与 一排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等高位于该舌片同侧,该一排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一排第二端子的 固定部的高度不同,分别位于该舌片不同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舌片为一电路板,且还设有 一排第一接脚及一排第二接脚,该舌片设有多条第一电路、多条第二电路、该一排第二接触 部及该一排第三接触部,每一第一电路电连接该一第二接触部且于该舌片后段设一第一接 点,每一第二电路电连接该一第三接触部且于舌片后段设一第二接点,每一第一接脚设有 一固定部与该一第一电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每一第二接脚设有一固定部与 该一第二电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舌片为一电路板,且还设有一排第一接脚,该舌片设有多条第一电路、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及该一排第三接触部,每一第 一电路电连接该一第二接触部且于该舌片后段设一第一接点,每一第三接触部电连接于一 第一电路,每一第一接脚设有一固定部与该一第一电路电连接及一接脚伸出塑胶座体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接脚的固定部分别 设于该舌片二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脚的固定部与第一 端子的固定部设于该舌片同一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脚的固定部与第一 端子的固定部设于该舌片不同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槽的高度较第一插 槽为小且宽度较第一插槽为大,该第一插槽容纳一 USB3. 0接头,该第二插槽容纳一 eSATA 接头,该USB3. 0接头插入该第一插槽时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及一排第三接触部电连接,该 eSATA接头插入该第二插槽时与该一排第二接触部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第一接触部共有4 个,该一排第二接触部共有7个、该一排第三接触部共有5个,该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 部前方,该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还堆叠设有至少 另一共用槽,该共用槽可连接两种不同接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还堆叠设有至少 一连接单一接头的连接槽。
专利摘要一种可共用的插座构造,包括座体,设有共用槽,共用槽设有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第一、第二插槽,可容纳至少二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接头,第一、第二插槽具有共用空间;舌片固定于该座体且延伸于共用槽内;一排第一接触部,间隔排列且凸出该舌片一面,接头插入共用槽接触第一接触部时第一接触部可上下弹动;一排第二接触部,间隔排列设于舌片一面且与第一接触部同面,接头插入共用槽接触第二接触部时第二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一排第三接触部,间隔排列设于该舌片一面且与第一接触部同面,接头插入共用槽接触第三接触部时第三接触部不可上下弹动,该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在舌片的前后方向Y座标错开且在舌片的左右方向X座标重叠。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663254SQ20102000193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蔡周贤 申请人:蔡周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