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47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背景技术
软管灯是通过自动化机械生产完成的,其灯管的内部灯串大概是1米左右为一个 单元,每个单元之间可以任意裁剪,裁剪的软管灯任意一端加上电源连接头即可点亮。生产 为成品的软管灯通过检测后,卷曲打包时往往是以50米或100米为一卷打包出售。而在工 程安装时,通常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将软管灯剪短或者加长使用;也有时需要在交叉安装或 形成角度安装时,需要在其交叉或形成角度的地方剪断,使得工程安装更为美观。为了使整 个工程的软管灯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电源来通电,此时,则需要一个延长软管灯长度或者 转接软管灯的连接头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传统的软管灯连接头如

图15所示,所述连接头为“ L ”型,其包括“ L ”型转接头 02、分别设置在“ L ”型转接头02的两个端面上的插孔03a、03b和04a、04b以及注塑包覆在 “ L ”型转接头02外部的外壳01,在所述外壳01上连接有往“ L ”型转接头02的两个端面 延伸的端盖05、06,在所述端盖05、06内对应设置有与软管灯外形匹配的空腔05a、06a。安 装时,先将插针固定安装在插孔03a、03b和04a、04b上,软管灯的端部分别插入端盖05、06 对应的空腔05a、06a内,所述插针插入软管灯的铜铰合线内,其软管灯与端盖紧密匹配,最 后再软管灯与端盖接触的位置套置一个热缩套管从而实现线路导通及防水的目的。但上述 结构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软管灯是采用软质的胶料制作,易受气温的影响而发生热胀冷缩, 导致安装使用的软管灯容易出现连接头与软管灯端部松脱,致使插针与铜绞合线接触不良 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软管灯局部断路而影响整个装饰灯的装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路接触良好、安装牢固的改良的软管 灯连接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 头,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软管灯的开口,设置在壳体内的转接头,在所 述转接头上至少包括两个插座,所述插座对应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 软管灯过盈配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锁紧装置固定 锁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壳体的开口与软管灯过盈配合, 将连接头的壳体分为上、下壳体,其上、下壳体是通过锁紧装置固定锁紧,安装时,先将锁紧 装置打开,通过插针插入软管灯的铜绞合线内,再与转接头的插座连接,再将软管灯卡在下 壳体的凹槽内,盖上上壳体后再通过锁紧装置固定锁紧。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软管灯 因气温影响出现热胀冷缩致使软管灯的铜绞合线与插针、插针与转接头的插座接触不良。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线路接触良好、软管灯与连接头安装牢固的优点。[0007]优选地,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所述上壳体 与下壳体通过螺杆与螺母固定锁紧。优选地,所述螺丝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壁上。优选地,所述螺母通过注塑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的螺丝孔与所述螺 母的螺纹孔在同一轴线上。优选地,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接触的边缘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棱和凹槽。优选地,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内壁上对应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优选地,所述转接头为“ L ”型、“τ”型或“ χ ”型,对应的上、下壳体为“ L ”型、“τ” 型、“X”型。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以及安装在固定底板上的弧形箍紧片,所述 箍紧片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上。优选地,所述箍紧片和底板配套安装在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_”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_”型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匕”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_”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T”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T”型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T”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T”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 X,,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X”型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X”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X”型连接头与软管灯及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箍紧片与固定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15为传统软管灯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为“ L ”型连接头10,“|_”型连接头10 包括“ L ”型上、下壳体10a、10b,放置在“ L ”型下壳体IOb内的“ L ”型转接头24,在所述 “L ”型转接头24上设有两个插座25a、25b,在所述“匕”型上壳体IO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 一凹槽20a、21a,在所述"匕”型下壳体IO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凹槽20b、21b,所述上、下 壳体10a、10b盖合在一起形成两个开口 20、21,所述开口 20、21是用于连接及匹配软管灯 29的,通常将上、下壳体10a、10b盖合在一起开设的两个开口 20、21设置成比软管灯29的 横截面稍小,使软管灯29与开口 20、21形成过盈配合,使软管灯29与连接头10安装后更为牢固。在上壳体IOa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12a,在下壳体IOb的外侧壁上对 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12b,上、下壳体10a、10b通过螺杆27与螺母22固定锁紧。最好是在 上、下壳体10a、10b盖合在一起的开口 20、21两侧壁对应各设置一螺丝孔12a、12b,其中螺 母22是通过注塑固定在所述下壳体IOb内,下壳体IOb的螺丝孔与所述螺母22的螺纹孔 在同一轴线上。为达到防水的效果,在上壳体IOa与下壳体IOb接触的边缘对应设置有相 互匹配的凸棱16a和凹槽16b。在上壳体IOa与下壳体IOb的内壁上对应还设置有多条加 强筋18b。安装时,先将上、下壳体10a、IOb打开,插针26的一端插入软管灯29内设置的铜 绞合线,插针26的另一端再与转接头24的插头25a连接,同理,插针26的一端插入电插头 28内设置的铜绞合线,插针26的另一端再与转接头24的插头25b连接,再将软管灯29卡 在下壳体IOb的凹槽20b内,电插头28卡在下壳体IOb的凹槽21b内,盖上上壳体IOa后, 再通过多个螺杆27与分别注塑在下壳体IOb内的螺母22固定锁紧。参照附图5-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为“T”型连接头30,“T”型连接头30包 括“T”型上、下壳体30a、30b,放置在“T”型下壳体30b内的“T”型转接头44,在所述“T” 型转接头44上设有三个插座45a、45b、45c,在所述“T”型上壳体30a的三端分别设置有一 凹槽41a、42a、43a,在所述“ L ”型下壳体30b的三端分别设置有一凹槽41b、42b、43b,所述 上、下壳体30a、30b盖合在一起形成三个开口 41、42、43,开口 41、42、43是用于连接及匹配 软管灯29的,通常将上、下壳体30a、30b盖合在一起开设的三个开口 41、42、43设置成比软 管灯29的横截面稍小,使软管灯29与开口 41、42、43形成过盈配合,使软管灯29与连接头 30安装后更为牢固。在上壳体30a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31a,在下壳体30b 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31b,上、下壳体30a、30b通过螺杆27与螺母22固定锁 紧。最好是在上、下壳体30a、30b盖合在一起的开口 41、42、43两侧壁对应各设置一螺丝孔 31a、31b,其中螺母22是通过注塑固定在所述下壳体30b内,下壳体30b的螺丝孔与所述螺 母22的螺纹孔在同一轴线上。为达到防水的效果,在上壳体30a与下壳体30b接触的边缘 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棱37a和凹槽37b。在上壳体30a与下壳体30b的内壁上对应还 设置有多条加强筋38b。安装时,先将上、下壳体30a、30b打开,插针26的一端插入软管灯 29内设置的铜绞合线,插针26的另一端再与转接头44的插头45a连接;同理,电插头28、 软管灯29a通过插针26分别与转接头44的插头45b、45c连接,其方法与软管灯29的连接 方法一致,再将软管灯29、29a以及电插头28对应卡在下壳体30b的凹槽41b、42b、43b,盖 上上壳体30a后,再通过多个螺杆27与分别注塑在下壳体30b内的螺母22固定锁紧。参照附图9-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为“ X,,型连接头50,“ X,,型连接头50 包括“ X ”型上、下壳体50a、50b,放置在“ X ”型下壳体50b内的“ X ”型转接头65,在“ X,, 型转接头65上设有四个插座,在所述四个插座上分别插有四对插针26,在所述“ X ”型上壳 体50a的四端分别设置有一凹槽59a、60a、61a、62a,在所述“ X ”型下壳体50b的四端分别 设置有一凹槽59b、60b、61b、62b,所述上、下壳体50a、50b盖合在一起形成四个开口 59、60、 61、62,开口 59、60、61、62是用于连接及匹配软管灯29的,通常将上、下壳体50a、50b盖合 在一起开设的四个开口 59、60、61、62设置成比软管灯29的横截面稍小,使软管灯29与开 口 59、60、61、62形成过盈配合,使软管灯29与连接头30安装后更为牢固。在上壳体50a 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51a,在下壳体50b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 51b,上、下壳体50a、50b通过螺杆27与螺母22固定锁紧。最好是在上、下壳体50a、50b盖合在一起的开口 59、60、61、62两侧壁对应各设置一螺丝孔51a、51b,其中螺母22是通过注 塑固定在所述下壳体50b内,下壳体50b的螺丝孔与所述螺母22的螺纹孔在同一轴线上。 为达到防水的效果,在上壳体50a与下壳体50b接触的边缘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棱63a 和凹63b。在上壳体50a与下壳体50b的内壁上对应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64b。安装时, 先将上、下壳体50a、50b打开,软管灯29、29a、29b及电插头28分别与插针26连接,软管灯 29、29a、29b及电插头28对应卡在下壳体50b的凹槽62b、59b、60b、61b内,盖上上壳体50a 后,再通过多个螺杆27与分别注塑在下壳体30b内的螺母22固定锁紧。参照图13、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包括固定底板 72以及安装在固定底板72上的弧形箍紧片74,所述箍紧片74通过螺丝76安装在所述固 定底板72上。为了安装更牢固,所述箍紧片74和固定底板72配套安装在靠近所述上、下 壳体70a、70b的每个开口处。以上所述均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的精神范畴内,熟 悉此技术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的各种简单的变相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软管灯的开口,设置在壳体内的转接头,在所述转接头上至少包括两个插座,所述插座对应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软管灯过盈配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锁紧装置固定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 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螺丝孔,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杆与螺母固定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分别设置在 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通过注塑固定 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的螺丝孔与所述螺母的螺纹孔在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 接触的边缘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棱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 的内壁上对应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接头为“ L ”型、“ T ”型或“ X ”型,对应的上、下壳体为“ L ”型、“ T ”型、“ X ”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 底板以及安装在固定底板上的弧形箍紧片,所述箍紧片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片和底板配套 安装在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软管灯连接头,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软管灯的开口,设置在壳体内的转接头,在所述转接头上至少包括两个插座,所述插座对应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软管灯过盈配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锁紧装置固定锁紧。上述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软管灯因气温影响出现热胀冷缩致使软管灯的铜绞合线与插针、插针与转接头的插座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线路接触良好、软管灯与连接头安装牢固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674094SQ20102018723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樊邦扬 申请人: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