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827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离子发生器,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外壳结构如图1、2所示。外壳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 在上壳体1上留有半圆孔,在下壳体2的对应位置上留有半圆孔,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 装后,两个半圆孔拼成了供连接线3进出的孔4,连接线3的端头一般焊接在壳体内部的电 路板上,通过孔4的孔壁将连接线进行限位和固定。但是,由于连接线本身的特性,在连接 线的使用过程中,反复与孔4进行摩擦,造成连接线的外表面绝缘皮与内部的线材易产生 滑动,导致内部线材存在断线、短路等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连接线出现断线、短路等隐患的改良的 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的改良,它包 括外壳,所述的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供连接线伸出的 孔,在孔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伸出部,在孔下方的下壳体上设有引导部,所述的的伸出部 和引导部与连接线紧密接触。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伸出部与上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导部与 下壳体一体注塑成型。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伸出部与引导部之间的距离比连接线的直径小。本实用新型负离子发生器外壳通过在连接线伸出的孔的上壳体上增加伸出部,在 下壳体上增加引导部,通过伸出部和引导部对连接线进行固定,从而使连接线表皮与内部 线之间固定紧密并不破坏到内部的线材,防止外表面绝缘表皮的滑动导致的断线、短路的 隐患的发生。因此,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不用改变线材的设计,就可以实现连接线在外 壳上伸出的固定。

图1是现有负离子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负离子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3、图4所示,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的实施例。它包括外壳,所 述的外壳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供连接线3伸出的 孔4,在孔4上方的上壳体1上设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壳体2上设有引导部6,所述 的伸出部5和引导部6与连接线3紧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的伸出部5与上壳体1 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导部6 与下壳体2 —体注塑成型。伸出部5和引导部6与壳体一体成型,可以增强产品的美观及 强度,保证伸出部5和引导部6对连接线3进行有效的固定。为了进一步有效对连接线进行固定,所述的伸出部5与引导部6之间的距离比连 接线3的直径小。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出的适当变通或修改,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 (2)组成,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 之间设有供连接线C3)伸出的孔G),其特征在是在 孔(4)上方的上壳体(1)上设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壳体( 上设有引导部(6), 所述的伸出部(5)和引导部(6)与连接线(3)的外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伸出部(5) 与上壳体(1) 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引导部(6)与下壳体( 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伸出 部(5)与引导部(6)之间的距离比连接线(3)的直径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负离子发生器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供连接线(3)伸出的孔(4),在孔(4)上方的上壳体(1)上设有伸出部(5),在孔(4)下方的下壳体(2)上设有引导部(6),所述的伸出部(5)和引导部(6)与连接线(3)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负离子发生器外壳通过伸出部和引导部对连接线进行固定,从而使连接线表皮与内部线之间固定紧密并不破坏到内部的线材,防止外表面绝缘表皮的滑动导致的断线、短路的隐患的发生。
文档编号H01T23/00GK201877676SQ20102020078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李晙圣, 龚伟 申请人: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 爱铭数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