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键盘导光膜及键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893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键盘导光膜及键盘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膜,尤其是一种键盘导光膜及键盘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掌上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已经非常普及。为了于黑暗环境中,在电子产品 上实现准确输入,需要对键盘进行照明。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键盘底部设置照明系统,例如 导光膜。导光膜通过引入光源发出的光,控制光线的传输方向,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 面光源,从而实现有效照明。导光膜底面分布有网点,用以破坏光线在导光膜内部传输的全 反射条件,使其发生散射以达到整面发光的目的,进而提高光源装置的整体性能。作为将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的工具,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导光膜出光均勻性的要求 非常高。但是,一般的网点设计无法满足出光均勻性的要求。为了提高导光膜的出光均勻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改变导光膜上不同 区域的导光网点的密度。通过改变导光网点的密度来调节不同区域出光量的多少来实现提 高导光膜的出光均勻性的目的。但是,该方法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实验,并且调节效果不明 显,工艺复杂。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曾采用增加点光源的数量来提高出光均勻性,但是该方法不 仅成本较高,而且整个系统的耗电量较高,空间设计的难度也较大,从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 了极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键盘导光膜出光均勻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 种键盘导光膜,该键盘导光膜的出光均勻性高,并且不需要增加点光源的数量,结构易设 计,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键盘导光膜包括入光面、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底面和出光面均 与入光面相邻接,且底面和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底面和/或出光面上设置有导光网点;所 述键盘导光膜内还设置有直线型勻光槽,所述勻光槽贯通底面和出光面,并相对于入光面 倾斜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该键盘导光膜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可以为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形成的膜。优选情况下,所述勻光槽的宽度为0. 08-0. 12mm,优选为0. 09-0. Imm0所述勻光槽 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设计条件进行调整,对于常规的键盘导光膜而言,所述勻光槽的长度 为4-10mm,优选为5-8mm。当勻光槽的宽度和长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更好的提高勻光的效
^ ο为了达到良好的勻光效果,所述勻光槽相对于入光面倾斜设置,优选情况下,所述
3勻光槽与入光面形成40-60°的角度,进一步优选为45-5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键盘导光膜内的勻光槽可以有多条,优选情况下,所述键盘 导光膜内具有1-4条勻光槽。通过多条勻光槽的配合作用,更好的起到勻光的效果。当键盘导光膜的具有多条勻光槽时,勻光槽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太大限制,例如 可以使相交或平行。当键盘导光膜内勻光槽相交时,所述相交的勻光槽具有一个共同的端 点。具有一个共同端点的相交的勻光槽形成一个角,该端点即为角的顶点,优选情况下,该 角的顶点朝向入光面。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勻光槽与入光面相邻,即勻光槽靠近入光面。作为给键盘提供光源的键盘导光膜,通常需要有选择性的对键盘上的特定区域提 供光源。该特定区域即为按键所在的区域。相应的,在键盘导光膜上,与按键相对应的即为 按键导光区,其余部分即为非按键导光区,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键盘导光膜所述底面 和/或出光面上具有按键导光区和非按键导光区,所述导光网点位于按键导光区内,所述 勻光槽位于非按键导光区内。优选情况下,所述键盘导光膜的厚度为0. 1-0. 4mm。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键盘组件,包括按键片、键盘导光膜、光源和弹片, 所述键盘导光膜位于按键片和弹片之间;所述按键片上具有按键,所述键盘导光膜为上述 键盘导光膜,所述键盘导光膜的出光面靠近按键片;所述光源位于键盘导光膜的入光面一 侧;并以光源为顶点,光源到入光面的垂线为基准,在所述键盘导光膜上形成的士60°的 扇形区域为勻光区,所述勻光槽位于勻光区内。该键盘导光膜在使用过程中,勻光槽能将亮区的部分光线反射到暗区,减小亮区 与暗区之间的亮度差,从而提高键盘导光膜的出光均勻性。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勻光 槽为直线型,对均勻传播过来的光线能实现均勻反射。若采用弧形,由于弧面的聚光作用, 会将光线聚集到某个非常特定的位置,使该位置的亮度明显提高,而临近位置的亮度不高, 反而加大了亮度差,对提高出光均勻性极为不利。并且,弧形槽的位置及弧度调整复杂,不 利于工艺的简化。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6是具有图2所示的键盘导光膜的键盘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图8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12是具有图9所示的键盘导光膜的键盘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0031]图13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键盘导光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16是图14所示键盘导光膜使用过程中的光路示意图;图17是具有图14所示的键盘导光膜的键盘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键盘导光膜;2、光源;3、按键片;4、弹片;5、键盘组件;10、入 光面;11、底面;12、出光面;13、按键导光区;14、勻光槽;31、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键盘导光膜1包括入光面10底面11 (图中未示 出)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13内具有导光网点(图中 未示出)。使用过程中,光源2 (通常为LED灯)发出的光线进入键盘导光膜1内。由于光源 2的位置关系,键盘导光膜1内不同区域受到光线照射的量不同,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在键 盘导光膜1上呈现出亮区(受到光线照射多的区域)和暗区(受到光线照射少的区域)。 由于亮区和暗区的存在,使键盘导光膜1产生出光均勻度低的问题。以上亮区和暗区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了解的亮区和暗区。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在通常键盘导光膜1中,以 光源2为顶点,光源2到入光面10的垂线为基准,在所述键盘导光膜1上形成的士60°的 扇形区域为亮区,即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键盘导光膜1上的勻光区。作为现有的键盘导光膜1,图1和图4所示的键盘导光膜1也存在出光均勻性低的 问题。见图4的光路示意图,大概的可以看出,在靠近入光面10的两个角落,由于受到光线 的照射少,亮度必然低于导光膜中间区域的亮度,从而导致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均勻性低。如图2、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键盘导光膜1包括 入光面10、底面11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13内具有导 光网点(图中未示出)。所述按键导光区13以外的区域为非按键导光区,所述勻光槽14位 于非按键导光区内。具体的说,该勻光槽14具有两条,均为直线型并与入光面10相邻,贯 穿底面11和出光面12。所述勻光槽14相对于入光面10倾斜设置,具体为勻光槽14与入 光面10的夹角为45°,并且二者方向相反。为了不影响勻光槽14所在位置的出光效果,上 述两条勻光槽14的宽度均为0. 1mm,长度为5. 3mm。上述键盘导光膜1的厚度为0. 125mm。 以上方向相反可定义为以入光面10为基准,分别以顺时针和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度为方向相反的角度。从图5的光路示意图可以看出,该键盘导光膜1在使用过程中,光源2发出的光经 过勻光槽14时,部分被反射到键盘导光膜1的左或右上角,增加了该区域的光线照射量,提 高了此处的发光亮度,从而提高了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均勻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调节不同区域的亮度,可以调整勻光槽 14的倾斜角度,改变反射光线的方向,从而达到调整照射区域的目的。[0044]如图6和图7所示,采用图2所示的键盘导光膜1制备的键盘组件5包括按键片 3、键盘导光膜1、光源2和弹片4,所述键盘导光膜1位于按键片3和弹片4之间;所述按键 片3上具有按键31,如图6中的“1”、“3”、“#”等。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面12 一侧靠近按 键片3 ;所述光源2位于键盘导光膜1的入光面10 —侧;勻光槽14位于所述勻光区内,具 体的,2条勻光槽14分别正对着2个光源2。按键位于按键片3上朝向键盘导光膜1的一 侧,并呈突出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光源2发出的光经入光面10进入键盘导光膜1后,在勻光槽14的 位置产生反射,将部分光线发射到按键31的“1”和“3”的区域,提高该区域的亮度,从而提 高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均勻性。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方 法,可通过调整勻光槽14的角度来提高其他区域的亮度。如图8和图10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分布的键盘导光膜1,同样具有入光面 10、底面11(图中未示出)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13 内具有导光网点(图中未示出)。即使在使用两个光源2的情况下,按键导光区13的部分 区域所受到照射的光线量依然很少。相比之下,见图9和图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键盘导光膜1包括 入光面10、底面11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13内具有导 光网点(图中未示出)。非按键导光区内有四条勻光槽14,分为两组,每组两条勻光槽14, 并且这两条相交并具有共同的端点。该端点朝向入光面10,当使用时,该端点正对着光源 2。当然,作为该结构的等效变形,可以只采用一个光源2,以及两条相交的勻光槽14即可。 上述勻光槽14的宽度均为0. 09mm,长度为9. 7mm,勻光槽14与入光面10的夹角为45°,相 交的两条勻光槽14的方向相反,并且贯穿底面11和出光面12。使用过程中,光源2发出的光经勻光槽14的反射,能使按键导光区13得到更均勻 的照射,提高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均勻性。如图12所示,采用图9所示的键盘导光膜1制备得到的键盘组件5包括按键片3、 键盘导光膜1 (图中未示出)、光源2和弹片4(图中未示出),所述键盘导光膜1位于按键 片3和弹片4之间;所述按键片3上具有按键31,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面12 —侧靠近按键 片3 ;所述光源2位于键盘导光膜1的入光面10 —侧;勻光槽14位于所述勻光区内。键盘 导光膜1的均勻出光能使按键片3上的按键31得到均勻亮度的显示。类似的,如图13和图15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分布的键盘导光膜1,仅具有入 光面10、底面11 (图中未示出)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 13内具有导光网点(图中未示出)。当经一个光源2照射时,两个按键导光区13受到照射 的程度不同,并且,同一按键导光区13受到的照射程度也不同,严重影响了键盘导光膜1的 出光均勻性。图14、16以及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键盘导光膜1的 结构以及采用该键盘导光膜1制备得到的键盘组件5。同样,该键盘导光膜1包括入光面 10、底面11和出光面12。出光面12上具有按键导光区13,按键导光区13内具有导光网点 (图中未示出)。非按键导光区内仅开设一条勻光槽14,临近入光面10和光源2设置。其 长度为30mm,宽度为0. Ilmm,与入光面10形成50°的夹角,并且该勻光槽14贯穿底面11 和出光面12。[0052]通过该键盘导光膜1制备得到的键盘组件5同样包括按键片3、键盘导光膜1 (图 中未示出)、光源2和弹片4 (图中未示出),所述键盘导光膜1位于按键片3和弹片4之间; 所述按键片3上具有按键31,键盘导光膜1的出光面12 —侧靠近按键片3 ;所述光源2位 于键盘导光膜1的入光面10 —侧;勻光槽14位于所述勻光区内。键盘导光膜1的均勻出 光能使按键片3上的按键31得到均勻亮度的显示。上述第一、二和三种实施方式中的键盘导光膜1均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制备键盘导 光膜1的方法制备带导光网点的键盘导光膜1前体(如可以采用印刷、热压以及成型的方 法制备键盘导光膜1前体),然后在该键盘导光膜1前体上制备勻光槽14,所述勻光槽14 则可以与边框在模切的过程一并完成,即用模切的方式完成勻光槽14的制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键盘导光膜,包括入光面、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底面和出光面均与入光面相邻接,且底面和出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和/或出光面上设置有导光网点;所述键盘导光膜内还设置有直线型匀光槽,所述匀光槽贯通底面和出光面,并相对于入光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槽的宽度为 0.08-0. 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槽与入光面形成 40-60°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光膜内具有1-4条勻光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光膜内具有相交的 勻光槽,所述相交的勻光槽具有共同的端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槽与入光面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光膜所述底面和/或出 光面上具有按键导光区和非按键导光区,所述导光网点位于按键导光区内,所述勻光槽位 于非按键导光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 光膜的厚度为0. 1-0. 4mm。
9.一种键盘组件,包括按键片、键盘导光膜、光源和弹片,所述键盘导光膜位于按键片 和弹片之间;所述按键片上具有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导光膜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键盘导光膜,所述键盘导光膜的出光面靠近按键片;所述光源位于键盘导光膜 的入光面一侧;以光源为顶点,光源到入光面的垂线为基准,在所述键盘导光膜上形成的 士60°的扇形区域为勻光区,所述勻光槽位于所述勻光区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键盘导光膜及键盘组件。该键盘导光膜包括入光面、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底面和出光面均与入光面相邻接,且底面和出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和/或出光面上设置有导光网点;所述键盘导光膜内还设置有直线型匀光槽,所述匀光槽贯通底面和出光面,并相对于入光面倾斜设置。该键盘导光膜的出光均匀性高,并且不需要增加点光源的数量,结构易设计,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H01H13/83GK201754384SQ20102021366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9日
发明者宋新新, 王金秋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