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54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终端,尤其涉及多功能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 式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终端附带各种功能而执行综合功能。即,现有的便携式终端附带照 相功能,接收广播功能、游戏功能以及音频文件播放功能等,以此提供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服 务。尤其,广播服务正面向数字化、多频道化、宽频带化以及高品质化的时代,因此通过便携 式终端以各种方式提供广播服务的研究正在持续地进行着。此时,便携式终端具备用于接 收广播的天线装置。但是,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终端通过另外的支撑架支撑而维持姿势。即,为了通过便 携式终端应用广播服务,便携式终端的用户需要另外携带支撑架。进而,在便携式终端中天 线装置被设计为可装卸时,便携式终端的用户不仅需要另外携带支撑架,而且连天线装置 也需要另外携带。因此,导致降低便携式终端用户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便携式终端应用 广播服务时,提高便携式终端用户的便利性的多功能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 终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包括通过 一端部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且另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 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能够折曲的至少一个折曲部;通过一端部与所述天线元件结合的支撑 盖,该支撑盖形成有插入孔和开口,所述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以用于使所述天线元 件插入到内部,所述开口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而开放,且使所述插入孔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以用于根据所述天线元件的折曲将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在所述插入孔或从所述开口突出。并且,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在所述支撑盖的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以暴露所述天线 元件的另一端部。并且,所述支撑盖遮盖包括所述折曲部和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天线元 件。并且,所述支撑盖具有形成于另一端部的支撑前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天线元件 沿所述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所述支撑前端部的外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或呈圆锥状。并且,所述天线元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天线元件中从所述支撑盖的所述开口露出 的天线元件在所述长度方向折曲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折曲部。并且,所述支撑盖当所述天线元件根据所述另外的折曲部而折曲时,与所述天线 元件一起折曲。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包括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的一端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且另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能 够折曲的至少一个折曲部;终端外壳,该终端外壳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端子结合的结合端 子,并使所述结合端子暴露于外部。并且,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折曲部的天线元件;与所述天线元件结合的 支撑盖,该支撑盖形成有插入孔和开口,所述插入孔用于使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到内部,所述 开口用于根据所述天线元件的折曲将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在所述插入孔或从所述插入孔突 出。并且,所述天线元件突出时,分离为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支撑盖。并且,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在所述支撑盖的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以暴露所述天线 元件的另一端部。并且,所述支撑盖遮盖包括所述折曲部和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天线元 件。并且,所述支撑盖具有形成于另一端部的支撑前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天线元件 沿所述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所述支撑前端部的外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或呈圆锥状。并且,所述天线装置通过所述另一端部接触于地面,以支撑所述终端外壳。并且,所述天线元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天线元件中从所述支撑盖的所述开口露出 的天线元件在所述长度方向折曲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折曲部。并且,所述支撑盖当所述天线元件根据所述另外的折曲部而折曲时,与所述天线 元件一起折曲。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不仅具有接收广播功能,而 且还能够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即,天线装置利用天线元件执行接收广播功能,并利用支撑盖 起到支撑架的作用。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可利用为触控笔(stylus)。S卩,便携 式终端的天线装置根据支撑盖的形状而利用为触控笔。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 可具有各种工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00、200、300为天线装置,110、210、310为支撑盖,120、220、 320为天线元件,140,240,340为天线罩,150,250,350为天线带,160,260为便携式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尽可能用 相同符号标出了相同结构。另外,省略了有可能混淆本实用新型主旨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 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便携式终端为用于提供广播服务的装置,天线装置为用于支
5持便携式终端的广播服务的装置。此时,广播服务可根据各种广播规格而支持。在 此,广播规格并不限定于特定例,可以为ISDB-T(Integrated ServicesDigital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Handheld)、 CMMB(China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MEDIA_FL0、ANALOG-TV 等。图1和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在此,图1示出 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一体结合的结构,图2示出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分解为各个构成部件 的结构。参照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包括支撑盖 (supportingcover) 110、:^^7Π# (antenna device) 120、天线罩(antenna cap) 140 以及天
(antenna strip) 150。支撑盖110为了在天线装置100中起到支撑架的作用而提供。这种支撑盖110形 成为从一端部部沿长度方向X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此时,支撑盖110的垂直于长度方 向X的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并且,支撑盖110为形成有插入孔(inserting hole)lll和 开口(protruding hole) 113的结构。插入孔111形成为在支撑盖110的内部沿长度方向X 延伸。此时,插入孔111贯通支撑盖110的两端部而朝外部开放。开口 113形成为使得支 撑盖110从内部贯通到外部。即,开口 113垂直于长度方向X而开放,使得插入孔111与外 部连通。天线元件120为了在天线装置100中执行接收广播功能而提供。这种天线元件 120形成为从一端部沿长度方向X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在此,天线元件120的垂直于长 度方向X的截面的尺寸可以不均勻。此时,天线元件120具有从一端部至另一端部沿长度 方向X延伸的内部排线电路(未图示)。即,当在内部排线电路从一端部至另一端部供给 电源(power feed)时,天线元件120可接收广播。并且,天线元件120至少通过部分天线 元件120插入到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即,至少部分天线元件120的垂直于长度方向X 的截面的尺寸小于插入孔111的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截面的尺寸。并且,天线元件120具有天线连接部(antenna joining part) 121、分离折曲部 (bending part for separation) 123、兀件主体(device body) 125、天线单兀(device element) 127、元件前端部(device fore-end) 129、姿势折曲部(bendingpart for pose) 131 以及连接端子(attaching part) 133。天线连接部121为了使天线元件120与支撑盖110结合而提供。这种天线连接部 121与支撑盖110的一端部结合。此时,天线连接部121连接于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 即,天线连接部121通过支撑盖110固定。并且,天线连接部121的一端部突出到支撑盖 110的外部。并且,天线连接部121的另一端部延伸为使天线连接部121贯通支撑盖110的 插入孔111。也就是说,天线连接部121的另一端部通过插入孔111而插入到支撑盖110。 在此,天线连接部121的另一端部通过支撑盖110的开口 113而暴露于外部。分离折曲部123为了使天线元件120脱离支撑盖110而提供。这种分离折曲部123 可旋转地设置于天线连接部121的另一端部。此时,分离折曲部123能够以垂直于长度方 向为轴(即为图中的符号Z)进行旋转。在此,分离折曲部123通过支撑盖110的开口 113 而暴露于外部。元件主体125为了使天线元件120维持最小长度而提供。这种元件主体125通过其一端部连接于分离折曲部123。S卩,元件主体125将分离折曲部123作为临界处与天线 连接部121连接。并且,元件主体125形成为从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 在此,元件主体125插入到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且通过开口 113暴露于外部。并且,元 件主体125根据分离折曲部123的旋转而在长度方向折曲。也就是说,元件主体125从支 撑盖110的插入孔111通过开口 113突出到外部。即,元件主体125根据分离折曲部123 而可移动为插入在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或从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突出。而且,元 件主体125具有形成收容孔(未图示)的结构。此时,收容孔贯通元件主体125的另一端 部并朝外部开放。在此,收容孔也可以贯通元件主体125的一端部并朝外部开放。天线单元127为了使天线元件120增加长度而提供。这种天线单元127形成为从 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此时,天线单元127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元件 主体125的收容孔。在此,天线单元127的至少一部分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小于 收容孔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并且,天线单元127最小长度接近于元件主体125 的长度。并且,天线单元127通过元件主体125的另一端部而从收容孔突出到外部。在此, 天线单元127通过一端部连接到元件主体125的另一端部。也就是说,天线单元127根据 元件主体125而避免从收容孔中脱离。即,天线单元127能够从元件主体125的收容孔内 部沿长度方向朝外部移动,且能够从元件主体125的收容孔外部沿长度方向的反方向朝内 部移动。而且,天线单元127对应分离折曲部123的旋转而与形成一体的元件主体125 — 起移动。元件前端部129为了在天线元件120中支持附加功能而提供。这种元件前端部 129安装于天线单元127的另一端部。此时,元件前端部129可形成为各种形状。并且,元 件前端部129通过支撑盖110的另一端部而突出到外部。即,元件前端部129可与形成一 体的天线单元127 —起移动。在此,当天线单元127插入到元件主体125的收容孔时,元件 前端部129可与支撑盖110的另一端部接触。姿势折曲部131为了天线元件120与支撑盖110的一起移动而提供。这种姿势折 曲部131位于天线连接部121的一端部。即,姿势折曲部131位于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 的外部。并且,姿势折曲部131设置为可旋转。此时,姿势折曲部131能够以垂直于长度方 向为轴(即为图中的符号Z)进行旋转。连接端子133为了天线元件120的电气连接而提供。这种连接端子133其另一端 部连接于姿势折曲部131。即,连接端子133位于支撑盖110的插入孔111的外部。并且, 连接端子133将姿势折曲部131作为临界处与天线连接部121连接。并且,连接端子133 形成为从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而且,连接端子133随着姿势折曲部 131的旋转而在长度方向产生折曲。即,连接端子133根据姿势折曲部131,可朝着与支撑 盖110以及天线元件120的其他结构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天线罩140为了在天线装置100中起到电气保护而提供。这种天线罩140形成为 从一段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另一端部的杆状。此时,天线罩140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 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例如,天线罩140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形成为与支撑盖110 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并且,天线罩140具有形成保护孔(protecting hole) 141 的结构。保护孔141从天线罩140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此时,保护孔141贯通 天线罩140的另一端部而朝外部开放。并且,天线罩140可通过保护孔141收容从支撑盖110的一端部突出的天线元件120的剩余部分。此时,天线罩140可连接于支撑盖110的一端部。天线带150为了在天线装置100中支持附加功能而提供。这种天线带150从外部 安装于天线罩140的一端部。并且,天线带150呈环状。此时,天线带150可以为弹性体。图3为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参照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60提供广播服务,并包括天线装置100和 终端外壳170。天线装置100为了在便携式终端160中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和执行接收广播功能而 提供。这种天线装置100如上所述构成。即,天线装置100从一端部的连接端子133向另 一端部延伸。此时,通过连接端子133供给电源时,天线装置100通过天线元件120接收广 播数据,并通过连接端子133传递到外部。并且,天线装置100通过分离折曲部123可分为 支撑盖110和天线元件120。S卩,天线元件120通过分离折曲部123从支撑盖110突出时, 天线装置100则从分离折曲部123分离为支撑盖110和天线元件120。并且,天线元件120 通过分离折曲部123插入支撑盖110而恢复原来状态时,在天线装置100中支撑盖110和 天线元件120成为一体。此时,天线装置100的天线元件120被支撑盖110遮盖。终端外壳170为了在便携式终端160中利用广播服务而提供。这种终端外壳170 包括为了用于广播服务的内部构件(未图示)、结合端子(connecting) 171、键输入部(key inputting part) 173、Htj^部(displaying part) 175 以及 声器(speaker) 177。上述内部构件通过控制天线装置100的接收广播功能而提供广播服务。这种内部 构件具有存储器(memory)、控制部(controller)以及电池(battery)。存储器储存用于利 用广播服务的程序和在执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广播数据。控制部通过执行程序而对广播数 据进行处理并输出。电池提供用于驱动的能量。结合端子171为了电气连接所述内部构件和所述天线元件120而提供。这种结合 端子171设置为使得天线元件120的连接端子133可装卸,且暴露于外部。并且,结合端子 171支持从内部构件(例如电池)向天线元件120供给电源。键输入部173由用于输入数字和文字信息的输入键以及用于设定各种功能的功 能键构成。此时,键输入部173还包括广播键,以用于生成用于利用广播服务的命令,以传 递到内部构件。显示部175显示由内部构件输出的用户数据。此时,显示部175可使用为IXD。此 时,显示部175可具有IXD控制部、用于储存图像数据的IXD存储器、IXD显示元件。并且, 当LCD为触摸方式的LCD时,可用作输入部。扬声器177用于播放由内部构件输出的音频信号。以下,对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60的用于利用广播服务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天线装置100通过连接端子133安装到终端外壳170。此时,安装到终端外 壳170之前或之后,天线装置100通过分离折曲部123分离为支撑盖110和天线元件120。 在此,安装到终端外壳170之前或之后,天线装置100其天线单元127从元件主体125的收 容孔内部引伸到外部。并且,安装到终端外壳170之前或之后,天线装置100通过姿势折曲 部131维持设定的固定姿势。然后,天线装置100安装到终端外壳170之后,便携式终端160通过终端外壳170和部分天线装置100固定于地面。此时,便携式终端160利用天线装置100的固定姿势固 定于地面。在此,天线装置100通过支撑盖110的另一端部接触到地面。之后,通过天线元 件120接收广播数据时,终端外壳170对广播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另外,广播数据的利用结束时,天线装置100通过连接端子133从终端外壳170脱 离。此时,从终端外壳170脱离前或脱离后,在天线装置100中,通过分离折曲部123使支撑 盖110和天线元件120结合。在此,从终端外壳170脱离前或脱离后,在天线装置100中, 天线单元127可从元件主体125的收容孔外部收容到内部。而且,从终端外壳170脱离前 或脱离后,天线装置100通过姿势折曲部131解除固定姿势。根据本实施例,便携式终端160其天线装置100不仅能够执行接收广播功能,而且 还能够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即,天线装置100可利用支撑盖110来起到用于支撑终端外壳 170的支撑架的作用,并可利用天线元件120来执行接收广播功能。因此,便携式终端160 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举了支撑盖的插入孔贯通支撑盖的另一端部, 且天线元件的元件前端部通过支撑盖的另一端部而朝外部突出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即,支撑盖的插入孔即使不贯通支撑盖的另一端部而延伸,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 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就是这种例子,以下对其进行说明。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00包括支撑盖210、天线元件220、天线罩 240以及天线带250。此时,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0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因此 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00中,支撑盖210具备支撑前端部(supporting fore-end) 215。支撑前端部215位于支撑盖210的另一端部。此时,支撑前端部215在支 撑盖210的另一端部突出到外部,且支撑前端部215的外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并且,本实 施例的天线装置200,其天线元件220的元件前端部229插入在支撑盖110中。即,元件前 端部229根据支撑前端部215而避免在支撑盖210的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图5为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参照图5可知,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60提供广播服务,并包括天线装置200和 终端外壳270。此时,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6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因此省略 详细说明。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60而言,用于利用广播服务的动作与上述实 施例类似,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60,支撑盖210的另一端部根据支撑前端部 215的形状而形成为倾斜面。由此,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60,天线装置200安装到终 端外壳270之后,便携式终端260利用天线装置100的固定姿势而固定于地面。此时,天线 装置200通过支撑盖210的支撑前端部215而接触到地面。在此,支撑前端部215的倾斜 面可整体接触到地面。根据本实施例,对于便携式终端260而言,天线装置200不仅可执行接收广播功 能,还能够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即,天线装置200利用支撑盖210来起到用于支撑终端外壳 270的支撑架的作用,并可利用天线元件220来执行接收广播功能。因此,便携式终端260 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0065]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参照图6可知,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00包括支撑盖310、天线元件320、天线罩 340以及天线带350。此时,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0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因此 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00中,支撑盖310具备支撑前端部315。支撑前端 部315位于支撑盖310的另一端部。此时,支撑前端部315在支撑盖310的另一端部突出到 外部,且支撑前端部315的外部表面呈圆锥状。即,支撑前端部315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 面大小越靠近长度方向X外侧则越变小。并且,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00中,天线元件320 的元件前端部329插入在支撑盖310中。即,元件前端部329根据支撑前端部315而避免 在支撑盖310的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根据本实施例,天线装置300不仅能执行接收广播功能和起到支撑架的作用,还 能够用作触控笔(stylus)。S卩,天线装置300利用支撑盖310来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利用天 线元件320来执行接收广播功能。而且,天线装置300利用支撑盖310的支撑前端部315 来用作触控笔。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公开了天线元件具备一个分离折曲部和一个姿势折 曲部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天线元件即使具备多个分离折曲部或多个姿势折曲部也 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时,当具备多个分离折曲部时,天线元件还需要具备用于相互连接 分离折曲部的多个连接结构。由此,天线元件可从多方位接收广播数据。或者,具备多个姿 势折曲部时,天线元件还需要具备用于相互连接姿势折曲部的多个其他连接结构。由此,天 线元件可与支撑盖一起维持设定的各种姿势。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公开了天线元件具备一个元件主体和一个天线单元 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天线元件即使具备多个元件主体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 时,这些元件主体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具有互不相同的尺寸。即,这些元件主体可设 置为,其中某一个元件主体的收容孔中收容另一个元件主体。由此,这些元件主体中的某一 个元件主体可收容剩余的全部元件主体。并且,这些元件主体可设置为,其中某一个元件主 体朝外部突出于另一个元件主体。在此,这些元件主体中的某一个元件主体的另一端部连 接另一个元件主体的一端部,以此可防止所述另一个主体元件从所述某一个元件主体的收 容孔中脱离。并且,这些元件主体中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尺寸最小的元件主体,即,这 些元件主体的最内部的元件主体收容天线单元。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不仅可执行接收广播功能而 且还可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即,天线装置可利用天线元件来执行接收广播功能,可利用支撑 盖来起到支撑架的作用。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可用作触控笔。即,便携式终端 的天线装置根据支撑盖的形状而可用作触控笔。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可执行 多个功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另外,本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较容易地对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说明,且为了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举了特定的例子,并不 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本技术领域的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来说应当 知道,对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的各种变形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安装于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一端部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且另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能够折曲的至少一个折曲部;通过一端部与所述天线元件结合的支撑盖,该支撑盖形成有插入孔和开口,所述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以用于使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到内部,所述开口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而开放,且使所述插入孔与外部连通,以用于根据所述天线元件的折曲将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在所述插入孔或从所述开口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在所述支撑盖的另 一端部朝外部开放,以暴露所述天线元件的另一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遮盖包括所述折曲部和所 述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天线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具有形成于另一端部的支 撑前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天线元件沿所述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所述支撑前端部的外部 表面形成为倾斜面或呈圆锥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元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天线 元件中从所述支撑盖的所述开口露出的天线元件在所述长度方向折曲的至少一个另外的 折曲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当所述天线元件根据所述 另外的折曲部而折曲时,与所述天线元件一起折曲。
7.一种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的一端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且另一端部沿 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能够折曲的至少一个折曲部;终端外壳,该终端外壳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端子结合的结合端子,并使所述结合端子 暴露于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折曲部 的天线元件;与所述天线元件结合的支撑盖,该支撑盖形成有插入孔和开口,所述插入孔用 于使所述天线元件插入到内部,所述开口用于根据所述天线元件的折曲将所述天线元件插 入在所述插入孔或从所述插入孔突出;并且,所述天线元件突出时,分离为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支撑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在所述支撑盖的 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以暴露所述天线元件的另一端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遮盖包括所述折曲部和 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天线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具有形成于另一端部 的支撑前端部,以用于防止所述天线元件沿所述长度方向朝外侧突出,所述支撑前端部的 外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或呈圆锥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通过所述另一端部接 触于地面,以支撑所述终端外壳。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元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天线元件中从所述支撑盖的所述开口露出的天线元件在所述长度方向折曲的至少一个另外 的折曲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当所述天线元件根据 所述另外的折曲部而折曲时,与所述天线元件一起折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多功能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终端包括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的一端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且另一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能够折曲的至少一个折曲部;终端外壳,该终端外壳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端子结合的结合端子,并使所述结合端子暴露于外部。
文档编号H01Q1/42GK201749937SQ20102022283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姜铉旭, 李在镐, 李银静, 金东焕, 金振宇, 金昇焕, 金锡虎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