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63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 箱。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格外引人注目。为了减轻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世界主要国家都开始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电接头作为电动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对整车运行 的稳定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的电接头均为插拔式结构,如图1、2所示,由插座1和插头4组成,插座 1与插头4分别固定在电池外箱及电池内箱中,由于插拔式电接头本身结构限制,通常只能 布置于电池箱后部,当将电池内箱被水平推入外箱时,通过插座1的内表面2与插头4的外 表面3接触,或插座1的内侧底部平面5与插头4的顶部平面6接触,使这两个导电部分结 合在一起,从而可以传递电流;也有的电接头直接使用两个插头,将它们分别固定在电池内 箱及电池外箱上,依靠插头4的顶部平面6传递电流。一般情况下,电动汽车与充电架中各有一套电池外箱,电动汽车通过电池外箱与 电池内箱连接,从而给电动汽车供电;充电架通过电池外箱与电池内箱连接,从而为电动汽 车充电。由于工程中批量生产,所以一般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外箱与充电架中的电池外箱是 相同的,在换电池时,需要先将电池内箱从电动汽车中抽出,然后旋转180度,再放入充电 架中,同样,将充电架中的电池内箱换入电动汽车中也是如此。目前电池箱快速更换是一个 趋势,由于在换电池内箱时需要旋转180度,造成电池箱快速更换系统结构复杂,而且旋转 操作需要一定的空间,占地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在不对电池内箱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快 速更换电池内箱,同时减少更换电池内箱时所需要的操作面积。( 二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包括 电池外箱和电池内箱,所述电池箱还包括支架、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所述第一电接头 安装在所述电池内箱上,所述第二电接头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池外箱上,所述第一 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均为箱式结构,当所述电池内箱被水平推入所述电池外箱时,第一电 接头和第二电接头的接触面平行于电池内箱被水平推入电池外箱的平面。其中,所述第二电接头为无上盖的箱式结构,当所述电池内箱被水平推入所述电 池外箱时,所述第一电接头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电接头的底面接触,所述支架为无上盖的箱 式结构,且其底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二电接头的底面上设置有 第一绝缘垫片,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绝缘垫片接触,当所述电池内箱被水平推入所述电池
3外箱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两个电接头会保持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电接头与所述电池内箱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垫片。其中,所述第一电接头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联接,且所述第二绝缘垫片 通过螺纹与所述电池内箱联接。其中,所述电池箱还包括绝缘轴,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电接头均为长方体箱式结 构,在所述支架相对的一对侧面上正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孔,在所述第二电接头相对 的一对侧面上正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孔,所述绝缘轴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将所述 第二电接头与所述支架相连。其中,所述绝缘轴一端安装有销钉,以限制绝缘轴水平移动。其中,所述绝缘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以防止第二电接头中 的电流传递到所述支架中。其中,所述第一电接头安装在所述电池内箱的顶部或侧部,所述第二电接头相应 地安装在所述电池外箱的顶部或侧部。(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平面接触式电接头,在更换电池内箱时,可以直 接将电池内箱从电动汽车中移至充电架,或将电池内箱从充电架移动至电动车中,不需要 对电池内箱进行旋转(180度),从而实现快速更换电池内箱,同时减少更换电池内箱时所 需要的操作面积;通过使用绝缘轴及绝缘垫片,可以有效的防止短路,并方便调整电接头的 尺寸,以更合理地将电接头安装在电池箱中;通过使用弹簧,能够保证电接头接触紧密,还 能够保证在车辆震动时电接头不会产生刚性碰撞或脱离,从而保证接触的有效性,并提高 电接头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接头的厚度,以保证电接头具有足够的导电能力。

图1 2是现有技术的电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外箱中支架与电接头连接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外箱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外箱中电接头的内部结构和电池内箱的电 接头外观的视图;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内箱中电接头底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一电接头8位于电池内箱10顶部中央处,支架9位于电池外箱7中央处,与 电池外箱7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如图4 7所示,电接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第一电接头8,通过第二绝缘 垫片23安装在电池内箱10上,另一部分为第二电接头13,则与电池外箱7相连。第二电
4接头13中部有第二孔21与另一凹槽18,绝缘轴11穿过支架9中的第一孔15和第二电接 头13中的第二孔21,将第二电接头13与支架9连接起来,支架9又与电池外箱7相连,这 样第二电接头13就连接在电池外箱7上。绝缘轴11 一侧安装销钉16,可以限制绝缘轴11 水平移动。如图5、6所示,支架9有凸起14,第二电接头13上方有弹簧17,弹簧17安装在支 架9的凸起14上,这样就可以使弹簧17的位置固定。由于绝缘轴11穿过第二电接头13, 所以第二电接头13只能有限的上下运动,而弹簧17又起到限制第二电接头13发生上下位 移的作用,这样第二电接头13的位置就可以保持固定。如图3、6、7所示,第二电接头13内侧底面有第一绝缘垫片19,可以防止第二电接 头13中的电流传递到弹簧17中;第二电接头13外侧与支架9之间有第一绝缘片20和第 二绝缘片25,可以防止第二电接头13中的电流传递到支架9中;第一电接头8与电池内箱 10之间有第二绝缘垫片23,可以防止第一电接头8中的电流传递到电池内箱10中。第二 电接头13通过第一导线12与电动汽车或充电架相连,从而为电动汽车供电或为电池充电; 第一电接头8与电池内箱10中的电池通过第二导线22连接。第一电接头8通过螺纹与第 二绝缘垫片23相连,第二绝缘垫片23通过螺纹与电池内箱10联接,保持固定。如图3、6、7所示,当电池内箱10被水平推入电动汽车或充电架中的电池外箱7 时,由于第一电接头8与电池内箱10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会一起移动。第二电接头13具有 倒角24,便于第一电接头8随电池内箱10进入电池外箱7,并与第二电接头13平面接触。 第二电接头13在弹簧17的作用下,会与第一电接头8保持紧密的平面接触。由于第一电接 头8和第二电接头13分别布置在电池内箱10的上方中央位置和电池外箱7的中央位置, 在对电池内箱10更换时,可以直接从电动汽车的电池外箱7中将电池内箱10抽出,并放入 充电架内的电池外箱7中,而不需要对电池内箱10进行旋转操作。同理,当将充电架内的 电池内箱10取出并放入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外箱7时,也不需要转动电池内箱10,这样就简 化了快速更换装置的设计,并可减少更换电池内箱所需的占地面积。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平面接触式电接头,在 更换电池内箱时,可以直接将电池内箱从电动汽车中移至充电架,或将电池内箱从充电架 移动至电动车中,不需要对电池内箱进行旋转(180度),从而实现快速更换电池内箱,同时 减少更换电池内箱时所需要的操作面积;通过使用绝缘轴及绝缘垫片,可以有效的防止短 路,并方便调整电接头的尺寸,以更合理地将电接头安装在电池箱中;通过使用弹簧,能够 保证电接头接触紧密,还能够保证在车辆震动时电接头不会产生刚性碰撞或脱离,从而保 证接触的有效性,并提高电接头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接头的厚度,以保证电接头 具有足够的导电能力;还可以很容易地对电接头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包括电池外箱(7)和电池内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还包括支架(9)、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所述第一电接头(8)安装在所述电池内箱(10)上,所述第二电接头(13)通过所述支架(9)安装在所述电池外箱(7)上,所述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均为箱式结构,当所述电池内箱(10)被水平推入所述电池外箱(7)时,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的接触面平行于电池内箱(10)被水平推入电池外箱(7)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 头(13)为无上盖的箱式结构,当所述电池内箱(10)被水平推入所述电池外箱(7)时,所述 第一电接头(8)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电接头(13)的底面接触,所述支架(9)为无上盖的箱 式结构,且其底面上设置有凸起(14),所述凸起(14)上安装有弹簧(17),所述第二电接头 (13)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垫片(19),所述弹簧(17)与所述第一绝缘垫片(19)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 头(8)与所述电池内箱(10)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垫片(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 头(8)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二绝缘垫片(23)联接,且所述第二绝缘垫片(23)通过螺纹与所 述电池内箱(10)联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还 包括绝缘轴(11),所述支架(9)和所述第二电接头(13)均为长方体箱式结构,在所述支架 (9)相对的一对侧面上正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孔(15),在所述第二电接头(13)相对的 一对侧面上正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孔(21),所述绝缘轴(11)穿过所述第一孔(15)和 第二孔(21)将所述第二电接头(13)与所述支架(9)相连。
6.如权利要求1 5之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 述绝缘轴(11) 一端安装有销钉(16),以限制绝缘轴(11)水平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轴 (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绝缘片(20)和第二绝缘片(25),以防止第二电接头(13)中的电流 传递到所述支架(9)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 头(8)安装在所述电池内箱(10)的顶部或侧部,所述第二电接头(13)相应地安装在所述 电池外箱(7)的顶部或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平面接触式电接头的电池箱,包括电池外箱(7)和电池内箱(10),所述电池箱还包括支架(9)、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所述第一电接头(8)安装在所述电池内箱(10)上,所述第二电接头(13)通过所述支架(9)安装在所述电池外箱(7)上,所述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均为箱式结构,当所述电池内箱(10)被水平推入所述电池外箱(7)时,第一电接头(8)和第二电接头(13)的接触面平行于该水平面,由弹簧保证两个电接头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快速更换电池内箱,同时减少更换电池内箱设备所需要的操作面积,并提高电接头的使用寿命,方便检查、维修和更换。
文档编号H01M2/02GK201673942SQ20102022461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古力群, 尹敏, 李健, 李国福, 李昶怡, 梁伟雄 申请人:力柏时代锂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