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18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尤其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种类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有机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 能电池等。单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复杂,造价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偏低(晶 硅电池片大批量生产的做的最高的也就19%左右)。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仅 有6%,至今不能大量推广应用。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技术限制至今无法实现大规模应 用。在很多的光伏系统中,当光强较弱时,光伏应用系统难以输出能量,在日照增大时,在一 定范围内光伏阵列的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光伏电池温度会随光照强度的增而增加,同时会 导致其效率降低,一般需要另外增加冷却设备。另外高倍聚光光伏电池,需要多个反射镜或 透镜同时采光,温度对电池片的影响倍增,大大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高、便于普及的太阳能 电池,它成本低廉、制造加工方便可以弥补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太阳能电池,它包括电池部件及散热部件,电池部件包括底壳,该底壳上开有二级 阶梯凹槽,透光材料板设在二级阶梯凹槽的台阶上在底壳内形成真空腔,透光材料板朝向 真空腔一面设有透明导电膜,光阴极材料层设在真空腔内与透明导电膜相对,第一电极板 与透明导电膜电连接作为负极,第二电极板与光阴极材料层电连接作为正极;散热部件设 在透光材料板上,该散热部件主要由聚光模块、冷却液槽、输入口与输出口组成,冷却液槽 为钢化玻璃,聚光模块设在冷却液槽上方,输入口与输出口设在冷却液槽侧面。所述的冷却液槽侧面内壁涂有荧光粉层。所述的聚光模块为波浪形有机玻璃平行排列而成。采用了上述方案,其中光阴极材料为钠钾锑含铯的光阴极材料,所述透明导电 膜的电阻率为11欧姆/平方到17欧姆/平方,透明度为80%,厚度为120um,温度范围 为-50°C至130°C,聚光模块增强了太阳光的吸收,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当 太阳光从聚光模块透过透光材料板与透明导电膜照射到光阴极材料层时,光阴极电子受到 激发后发射出光电子,光电子穿过抽真空空间到达透明导电膜,使光阴极材料层带正电,此 时透明导电膜带负电,从而光阴极材料层与透明导电膜之间形成电势差,当在第一电极板 和第二电极板之间连接需要供电的装置,就实现了光能与电能的转化,其中冷却液槽内通 过输出口与输入口通入冷却水,这样可以防止太阳能电池温度过高,起到降温作用,冷却液 槽面内壁涂有荧光粉层,这样可以防止太阳光进入冷却液槽时的散射造成光电转换效率的 降低,保证了光电转换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成本低廉,光电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紧 凑,加工制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光模块,2、冷却液槽,3、第一电极板,4、光阴极材料层,5、真空腔,6、第 二电极板,7、底壳,8、透明导电膜,9、输出口,10、荧光粉层,11、输入口,12、透光材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它包括电池部件及散热部件,电池部件包括底壳7,该底 壳7上开有二级阶梯凹槽,透光材料板12设在二级阶梯凹槽的台阶上在底壳7内形成真空 腔5,透光材料板12朝向真空腔5 —面设有透明导电膜8,光阴极材料层4设在真空腔5内 与透明导电膜8相对,第一电极板3与透明导电膜8电连接作为负极,第二电极板6与光阴 极材料层4电连接作为正极;散热部件设在透光材料板12上,该散热部件主要由聚光模块 1、冷却液槽2、输入口 11与输出口 9组成,冷却液槽2为钢化玻璃,聚光模块1为波浪形有 机玻璃平行排列而成并设在冷却液槽2上方,输入口 11与输出口 9设在冷却液槽2侧面, 冷却液槽2侧面内壁涂有荧光粉层10,透明导电膜8吸收太阳光并发射光电子e由第一电 极板3传递到第二电极板6。
权利要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池部件及散热部件,电池部件包括底壳,该底壳上开有二级阶梯凹槽,透光材料板设在二级阶梯凹槽的台阶上在底壳内形成真空腔,透光材料板朝向真空腔一面设有透明导电膜,光阴极材料层设在真空腔内与透明导电膜相对,第一电极板与透明导电膜电连接作为负极,第二电极板与光阴极材料层电连接作为正极;散热部件设在透光材料板上,该散热部件主要由聚光模块、冷却液槽、输入口与输出口组成,冷却液槽为钢化玻璃,聚光模块设在冷却液槽上方,输入口与输出口设在冷却液槽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槽侧面内壁涂有荧 光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模块为波浪形有机玻 璃平行排列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尤其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电池。它包括电池部件及散热部件,电池部件进行光电转换,散热部件进行散热并提高太阳光吸收率。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成本低廉,光电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方便。
文档编号H01L31/04GK201749856SQ20102023436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郝启强 申请人:常州佳讯光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