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36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尤其涉及可收纳插脚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地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产品推陈出新,人们的生活也越来 越离不开电器产品。电器产品的工作大部分仰赖电源,且电器产品通常通过插头作为与电 源连接的接口,以取得其工作所需的电力。因此,随着多样化的电器产品快速地发展,使用 插头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也变得更加地重要。现有的电源插头设计有两个插脚或是三个插脚,分别应用于具有两个插孔及三个 插孔的插座。其中,具有两个插脚的电源插头可以应用于具有两孔或三孔的插座,而具有三 个插脚的电源插头仅可以应用于三孔的插座。因此,当使用者手边没有具有三个插孔的插 座时,使用者往往将具有三个插脚的电源插头中的地线插脚拔除,以应用于两孔的插座。为了方便使用者将具有三个插脚的电源插头应用于两孔的插座,而不必费力地将 地线插脚拔除,现今的电源插头发展出一种可将地线插脚弯折而收纳在电源插头中,使得 具有三个插脚的插头可以经过轻松地弯折地线插脚便可应用于两孔的插座。然而,专家表 示拔除地线插脚可能造成电器产品在通电状态下因无接地而产生漏电,让使用者有触电的 危险,因此,无地线插脚的插头在使用时有安全上的疑虑。同时,为适应现代化电器产品的便携性,突出的插脚将不利于电器产品的收纳,因 此,如何安全地使用及方便地收纳插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交互收纳插脚且具有收纳顺序的电源插头,以解 决现有技术电源插头在使用时有安全上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插头,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座 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 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该第一插脚的一端及该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枢接 件上并分别位于该凹槽的两侧,且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 地容置在该容置部中;一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及一第三插脚,该第三 插脚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中,当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容置于该容置部中时,该 第三插脚随该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于该凹槽。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第一枢接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枢轴,且该座体具有两轴孔 分别与所述枢轴对应。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第二枢接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枢轴,且该座体具有两轴孔 分别与所述枢轴对应。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座体具有一插孔。 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电源插头为一充电器或一电源转接器。[0012]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实施例包括一座体、一第一枢接件、一第二枢接件、一第一插 脚、一第二插脚及一第三插脚,其中座体具有一容置部;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分别可转 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中,且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第一插脚的一端及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 设置于第一枢接件中,且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随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容置部 中;凹槽设置于第一枢接件的一侧,且凹槽位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之间;第三插脚的一 端容置于第二枢接件中,且第三插脚随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凹槽中。上述第三插脚仅在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容置于容置部中时才可选择地容置于容 置部,达到先收纳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而后收纳第三插脚的效果;当电源插头与插座连接 时,必须先将第三插脚从容置部中转出,才可使用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具有一 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一第一插 脚及一第二插脚,该第一插脚的一端及该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枢接件上并分 别位于该凹槽两侧,且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该 容置部中;一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一连动件,设置于该第一枢接件与 该第二枢接件之间,以带动该第二枢接件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同步地反方向转动;及一 第三插脚,该第三插脚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中,且该第三插脚随该第二枢接件的转 动容置于该凹槽。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连动件为一第一齿轮部与一第二齿轮部,该第一齿轮部设 置在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二齿轮部设置在该第二枢接件,该第一齿轮部与该第二齿轮部啮
I=I O也就是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一第一枢接件、一 第二枢接件、一第一插脚、一第二插脚、一第三插脚及一连动件。其中座体具有一容置部;第 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置部中,且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第一插 脚的一端及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枢接件中,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随第一枢接件 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容置部中;凹槽设置在第一枢接件的一侧,并位于第一插脚与第二 插脚之间;连动件设置在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之间。上述连动件可带动第二枢接件随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同步地反方向转动;第三插脚 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枢接件中,并随着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容置在凹槽中,以达到不可单独收 纳第三插脚的目的。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具有一 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设有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且该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 容置部中;及一第二枢接件,设有一第三插脚,且该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 中;其中,该第一枢接件设有一凸部,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立起时,该凸 部抵住该第二枢接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朝内转动时,该凸部脱离该第二枢接件, 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可转动并容置在该容置部中,在该第一插脚、该第二 插脚从倾斜到立起的过程中,该凸部可推动该第二枢接件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而朝反方 向转动。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具有一 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设有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且该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及一第二枢接件,设有一第三插脚,且该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 中;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设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下方设有一弹性元 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立起时,该弹性元件推动该挡止部抵住该第二 枢接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朝内转动时,该第一枢接件压迫该挡止部下降,使该挡 止部脱离该第二枢接件,则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可转动并容置在该容置 部中。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具有 一容置部;一火线插脚,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一零线插脚,与该火线插脚相 邻,该零线插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及一地线插脚,与该火线插脚及该零线 插脚相邻,该地线插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当该火线插脚及该零线插脚容 置于该容置部中时,该地线插脚可选择地容纳于该火线插脚与该零线插脚之间。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火线插脚与该零线插脚之间具有用以容置该地线插脚的一 凹槽。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电源插头还包括一连动件,该连动件设置于该火线插脚与 该地线插脚之间,该连动件带动该地线插脚随该火线插脚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在上述电源插头中,该电源插头还包括一连动件,该连动件设置于该零线插脚与 该地线插脚之间,该连动件带动该地线插脚随该零线插脚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也就是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插头包括一座体、一火线插脚、一零 线插脚及一地线插脚。其中座体具有一容置部;火线插脚的一端、零线插脚的一端及地线插 脚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中,使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及地线插脚可选择地容置 在容置部中或外。当火线插脚及零线插脚容置于容置部中时,地线插脚可选择地容置于火线插脚及 零线插脚之间,以达到先收纳火线及零线插脚才可收纳地线插脚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源插头,不仅可以将多 个插脚收纳在较小的容置空间,还可以防止地线插脚先收纳后单独使用火线插脚及零线插 脚而造成漏电问题。详细的内容及实施方式,请参阅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
图IA至图I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2:电源插头100、100'、200:座体101,201 容置部[0038]111第— 插脚[0039]113A-Ap ■ 弟一插脚[0040]115第三插脚[0041]131、231 第一枢[0042]153第— 枢轴[0043]151第— 枢孔[0044]140、240 凹槽[0045]133、233 第二枢[0046]157A-Ap ■ 弟一枢轴[0047]155A-Ap ■ 弟一枢孔[0048]235第三枢接件[0049]170插孔[0050]135凸部[0051]191挡止部[0052]193弹性元件[0053]138第—-齿轮部[0054]139A-Ap ■ 弟一齿轮部[0055]211火线插脚[0056]213零线插脚[0057]215地线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A至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IA 所示,电源插头1包括一座体100、一第一插脚111、一第二插脚113、一第三插脚115、一第 一枢接件131、一第二枢接件133。其中座体100具有一容置部101,第一枢接件131及第 二枢接件133可旋转地容置于容置部101中;第一插脚111的一端及第二插脚113的一端 分别埋设于第一枢接件131中,且第一插脚111与第二插脚113的位置分别在第一枢接件 131的两侧;第三插脚115的一端埋设于第二枢接件133中。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01的大小约可以容纳第一枢接件131、第二枢接件133、第 一插脚111外露于第一枢接件131的一端及第二插脚113外露于第一枢接件131的一端; 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可随第一枢接件131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容置部101中,也 就是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可随第一枢接件131转动的角度而相对于座体100外露 或容置于其中,当外露于座体100时,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立起于座体100表面, 当容置于座体100时,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可倾斜地与座体100表面夹一角度;第 三插脚115可随第二枢接件133转动的角度而相对于座体100起或倾斜。当第一插脚111 及第二插脚113收纳于容置部101中时,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的倾斜方向是朝向 第三插脚115 ;而第三插脚115倾斜的方向是朝向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且容纳在 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之间,即第三插脚115与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为交 互收纳。[0060]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第一枢接件131具有一凹槽140,凹槽140设置在第一枢 接件131的一侧,且凹槽140的位置在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之间,当第一插脚111 及第二插脚113随第一枢接件131的转动而容置在容置部101中时,凹槽140可容置第三 插脚115。值得一提的是,凹槽140设置的位置可防止当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还立 起的时候,即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还未容纳于容置部101中时,第三插脚115收纳 在凹槽140中,达到最后收纳第三插脚115的效果,以防止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单 独使用而具有漏电的潜在危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件13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枢轴151,且座体100内侧 相对于两个第一枢轴151分别具有一第一枢孔153。第二枢接件133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 二枢轴155,且座体100内侧相对于两个第二枢轴155分别具有一第二枢孔157。借此,第 一枢接件131及第二枢接件133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101中,让第一插脚111、第二插脚 113及第三插脚115相对于座体100外露或容置于其中。实际实施时,第一枢轴151与第一 枢孔153可互相对调,即第一枢接件131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枢孔153,而座体100内侧相 对于第一枢孔153具有第一枢轴151 ;而第二枢轴155与第二枢孔157也可互相对调。如第图IB所示,当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收纳于容置部101时,第一插脚 111及第二插脚113位于第二枢接件133的两侧,而第三插脚115必须在当第一插脚111及 第二插脚113收纳于容置部101时才可收纳于凹槽140。当第三插脚115收纳于凹槽140 时,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必定收纳在容置部101中,使用者可通过拨动第一插脚 111及第二插脚113外露于容置部101的部分来将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回复为立 起的状态,在第一枢接件131转动的过程中,可同步推顶第三插脚115至相对于座体100有 较大的倾斜角度,此时,第三插脚115可外露于凹槽140而方便使用者拨动至立起。实际实施时,电源插头1可运用于任何具有插头的电器产品或是具有插头的延长 线插座;座体100可为任何不规则形状的绝缘体,第一插脚111、第二插脚113及第三插脚 115可为金属导电片,其中第一插脚111可作为火线插脚,第二插脚113可作为零线插脚,第 三插脚115可作为地线插脚,实际实施时,第一插脚111与第二插脚113的极性可互换。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源插头1' 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电源插头Γ可为一充电器或电源转接器,可用来扩 充有限的插孔组个数。本实施例中,座体100'具有多个插孔170,可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 其他电源插头插接,例如USB接口等。以上实施例皆是将第一插脚111与第二插脚113同时立起或倾斜,而将第三插脚 115相对于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先立起并后收纳,即第一枢接件131与第二枢接 件133的转动是分开而有顺序的,互相不受影响。以下将说明几种由第一枢接件131带动 第二枢接件133转动的实施方式,即第一枢接件131与第二枢接件133之间具有一连动件, 以带动第二枢接件133随第一枢接件131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 示,电源插头的其他结构省略,连动件为一凸部135,凸部135设置在第一枢接件131的一 侧,且当第一插脚111、第二插脚113及第三插脚115皆立起时,凸部135抵住第二枢接件 133,而当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随第一枢接件131转动而朝向第三插脚115时,凸 部135脱离第二枢接件133而可转动。[0067]当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容置于容置部101时,也就是当第一枢接件131 转动到最大角度时,凸部135亦容置在容置部101中且不与第二枢接件133接触;当第一插 脚111及第二插脚113从倾斜到立起的过程中,凸部135因第一枢接件131的转动而再次 与第二枢接件133接触并推动第二枢接件133随第一枢接件131的转动而朝反方向转动。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 示,连动件为一挡止部191,挡止部191设置在第一枢接件131与第二枢接件133之间,挡止 部191的下方设置有一弹性元件193,弹性元件193与挡止部191抵靠,使挡止部191可升 降地设置在容置部101。当第一插脚11及第二插脚113朝内转动时,第一枢接件131压迫 挡止部191下降,直到第一插脚111及第二插脚113容置在容置部101时,挡止部191下降 到最低而脱离第二枢接件133,则第三插脚115可选择地容置在凹槽140。当第一插脚111、 第二插脚113及第三插脚115完全立起时,弹性元件193可推动挡止部191复位而抵住第 二枢接件133。实际实施时,弹性元件193可为一弹簧或弹片等;容置部101还具有一栓锁 单元(图中未示出)来锁定或解锁挡止部191的升降。请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连动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 示,连动件为一第一齿轮部138及一第二齿轮部139分别设置在第一枢接件131及第二枢 接件133。第一齿轮部138与第二齿轮部139互相啮合,使第一枢接件131与第二枢接件 133同步地朝反方向转动,也就是第一插脚111、第二插脚113及第三插脚115是同步地立 起或倾斜,以确保第三插脚115不会单独地被收纳。第一齿轮部138及第二齿轮部139可 分别为一完整的齿轮或是一部分的齿轮。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三 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电源插头2具有三个枢接件,分别为第一枢接 件231、第二枢接件233及第三枢接件235。第一枢接件231、第二枢接件233及第三枢接 件235分别可转动地容置于容置部201中,而凹槽240可设置在第一枢接件231或第二枢 接件233。若凹槽240设置在第一枢接件231,当设置在第一枢接件231的火线插脚211容 置于容置部201时,地线插脚215可选择地容置于凹槽240 ;若凹槽240设置在第二枢接件 233,当设置在第二枢接件233的零线插脚213容置于容置部201时,地线插脚215可选择 地容置于凹槽240。在第三实施例中,具有凹槽240的第一枢接件231或第二枢接件133其中之一与 第三枢接件235之间也可具有如图3至图5其中之一的连动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凸部、 挡止部或齿轮部。举例来说,凹槽240设置在第一枢接部231,连动件使第一枢接件231与 第三枢接件235可同步地朝反方向转动,以确保火线插脚211及零线插脚213不会单独地 被使用。综合上述所列举实施方式的作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可转动的枢接件设置于 电源插头中,使插脚可依序并反向地收纳至座体内的容置部中,且所需的容置部空间较小, 达到整齐美观及安全用电的效果。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可以解决传统电源插头无 法收纳插脚而造成收纳不便的问题。上述所揭示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 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做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即大凡依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该第一插脚的一端及该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枢接件上并分别位于该凹槽的两侧,且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该容置部中;一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及一第三插脚,该第三插脚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中,当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容置于该容置部中时,该第三插脚随该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于该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枢轴, 且该座体具有两轴孔分别与所述枢轴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枢轴, 且该座体具有两轴孔分别与所述枢轴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插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头为一充电器或一电源转接ο
6.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凹槽; 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该第一插脚的一端及该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 枢接件上并分别位于该凹槽两侧,且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 择地容置在该容置部中;一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一连动件,设置于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以带动该第二枢接件随该第一 枢接件的转动同步地反方向转动;及一第三插脚,该第三插脚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二枢接件中,且该第三插脚随该第二枢接 件的转动容置于该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为一第一齿轮部与一第二齿 轮部,该第一齿轮部设置在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二齿轮部设置在该第二枢接件,该第一齿轮 部与该第二齿轮部啮合。
8.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设有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且该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 置部中;及一第二枢接件,设有一第三插脚,且该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 其中,该第一枢接件设有一凸部,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立起时,该 凸部抵住该第二枢接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朝内转动时,该凸部脱离该第二枢接 件,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可转动并容置在该容置部中,在该第一插脚、该 第二插脚从倾斜到立起的过程中,该凸部可推动该第二枢接件随该第一枢接件的转动而朝反方向转动。
9.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枢接件,设有一第一插脚及一第二插脚,且该第一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 置部中;及一第二枢接件,设有一第三插脚,且该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设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下方设有一弹性元 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立起时,该弹性元件推动该挡止部抵住该第二 枢接件,当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朝内转动时,该第一枢接件压迫该挡止部下降,使该挡 止部脱离该第二枢接件,则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脚及该第三插脚可转动并容置在该容置 部中。
10.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一容置部;一火线插脚,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一零线插脚,与该火线插脚相邻,该零线插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容置部中;及一地线插脚,与该火线插脚及该零线插脚相邻,该地线插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该 容置部中,当该火线插脚及该零线插脚容置于该容置部中时,该地线插脚可选择地容纳于 该火线插脚与该零线插脚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火线插脚与该零线插脚之间具有 用以容置该地线插脚的一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头还包括一连动件,该连动 件设置于该火线插脚与该地线插脚之间,该连动件带动该地线插脚随该火线插脚的转动而 同步地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头还包括一连动件,该连动 件设置于该零线插脚与该地线插脚之间,该连动件带动该地线插脚随该零线插脚的转动而 同步地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头,其包括一座体、一第一枢接件、一第二枢接件、一第一插脚、一第二插脚及一第三插脚。其中座体具有一容置部;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中;第一插脚的一端及第二插脚的一端分别容置于第一枢接件中,且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随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容置部中;第一枢接件的一侧具有一凹槽,且凹槽位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之间;第三插脚的一端容置于第二枢接件中。当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容置于容置部中时,第三插脚随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可选择地容置在凹槽中。本实用新型可将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收纳在较小的容置部中,且达到第三插脚较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后收纳并先立起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2GK201774009SQ20102027069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刘铭聪, 许荣辉 申请人: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