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457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母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母接插件。
背景技术
接插件是电气技术领域很常用的ー种部件,一般是公接插件与母接插件配合使用,公接插件中安装有多个公接线端子,母接插件中安装有多个母接线端子,当公母接插件插接在一起时,公母接线端子相互接触,以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的母接插件通常包括一个护套,多个母接线端子安装在护套中,护套中设有多个对母接线端子进行固定的弹性的卡舌,在母接线端子和护套的相互装拆过程中,所述弹性的卡舌很容易损坏,由于护套是ー个整体,若其中ー个卡舌损坏,则整个护套都要 报废,造成人力财カ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一个卡舌损坏则整个护套都要报废、造成人力财カ浪费的问题,提供ー种母接插件,该母接插件可避免上述问题,且该母接插件装拆方便。本发明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多个母接线端子,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上,多个母接线端子固定安装在承载件和固定板之间,所述承载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中。进ー步地,所述承载件设有至少ー排第一凹槽,各排中的第一凹槽相互平行且与母接线端子相适配,母接线端子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每个母接线端子设有ー个第一凹坑,每个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ー个突起的且与所述第一凹坑相适配的突起部,ー个母接线端子安装在ー个第一凹槽中,突起部卡入第一凹坑中,固定板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排数相等,每个固定板上设有与ー排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的突起块,各突起块分别与ー个母接线端子接触并将该母接线端子压向第一凹槽的底部。进ー步地,每个固定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卡突部,承载件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突部相适配的内凹的第一卡坑,第一卡坑与第一卡突部的数量相等,各第一卡突部分别卡入一个对应的第--^坑中。进ー步地,第一凹槽为两排,承载件包括第一基板部和从第一基板部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每个固定板包括ー个第二基板部,第二基板部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凹槽,第二基板部的相邻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突起块,第二基板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向第二基板部的同一侧伸出的两个夹板部,每个固定板的两个第一卡突部分别形成在两个夹板部上,两个第一卡突部的突起方向相対;各侧板部分别卡在一个相应的第二凹槽中。进ー步地,承载件上设有两个第一悬臂,各第一悬臂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本体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承载件和固定板插入的凹腔,凹腔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卡门部,各卡门部包括两个从所述外表面向远离凹腔方向突出的纵柱部和连接两个纵柱部的横柱部,两个第二卡突部分别卡在两个横柱部的背向承载件插入方向的一侦れ进ー步地,第一凹槽为两排,承载件包括第一基板部和从第一基板部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ー排相互平行的第三凹槽,两排侧板部分别卡在两排第三凹槽中。进ー步地,突起部与第一凹坑之间紧配合。进ー步地,母接线端子包括卷制部和插接部,第一凹坑位于卷制部和插接部的之间。进ー步地,本体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承载件和固定板插入的凹腔,凹腔的底部设有至少ー排内凹的第二凹坑,第二凹坑的排数与第一凹槽的排数相等,第二凹坑与母接线端子的数量相等,各第二凹坑的大小与插接部相适配,各插接部分别位于各第二凹坑中。进ー步地,凹腔包括小凹腔和大凹腔,沿承载件插入方向,小凹腔位于大凹腔下方,第二凹坑位于小凹腔的底部,两个固定板位于大凹腔中并与大凹腔配合接触。进ー步地,突起部位于第一凹槽的靠近凹腔底部的一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母接线端子四个部件,因此若其中ー个部件损坏,只需将损坏的部件更换即可,其它部件还能照常使用,減少了浪费,节省了成本。另外,各部件之间主要通过卡扣结构相互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图I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的爆炸示意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体的结构示意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母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件、固定板和母接线端子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干限定本发明。如图I-图7所示,本发明ー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4、承载件2、固定板3和多个母接线端子1,所述固定板3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上,多个母接线端子I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所述承载件2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4中。
作为ー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承载件2设有至少ー排第一凹槽201,各排中的第ー凹槽201相互平行且与母接线端子I相适配,母接线端子I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数量相等,每个母接线端子I设有ー个第一凹坑101,每个第一凹槽201的底部设有ー个突起的且与所述第一凹坑101相适配的突起部202,ー个母接线端子I安装在ー个第一凹槽201中,突起部202卡入第一凹坑101中且二者相对固定,固定板3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排数相等,每个固定板3上设有与ー排中第一凹槽201数量相等的突起块301,各突起块301分别与ー个母接线端子I接触并将该母接线端子I压向第一凹槽201的底部。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是相适配的,因此二者之间的配合是很好的,二者之间不会相对移动,为了使二者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进ー步优选地,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之间紧密配合。第一凹槽201的排数及每排中第一凹槽20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作为ー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201为2排,每排中有6个第一凹槽201,相应的,母接线端子I有12个,固定板3有2个。 承载件2包括第一基板部203和从第一基板部203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201。每排侧板部中有7个侧板部,两排共有14个侧板部,分别为第一上侧板部204、第二上侧板部、第三上侧板部、第四上侧板部、第五上侧板部、第六上侧板部、第七上侧板部205、第一下侧板部206、第二下侧板部、第三下侧板部、第四下侧板部、第五下侧板部、第六下侧板部、第七下侧板部207。第一上侧板部204和第一下侧板部206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重合,第一上侧板部204和第一下侧板部206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上伸出ー个Z形的第一悬臂208,第一悬臂208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209。第七上侧板部205和第七下侧板部207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重合,第七上侧板部205和第七下侧板部207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上伸出ー个Z形的第一悬臂208,第一悬臂208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209。第一上侧板部204的背向其它上侧板部的表面上设有一个内凹的第一卡坑210,第七上侧板部205的背向其它上侧板部的表面上设有ー个内凹的第一卡坑210,第一下侧板部206的背向其它下侧板部的表面上设有ー个内凹的第一卡坑210,第七下侧板部207的背向其它下侧板部的表面上设有ー个内凹的第一卡坑210。两个固定板3的结构相同。下面描述其中ー个固定板3的结构,固定板3包括一个第二基板部302,第二基板部302上设有7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凹槽303,第二基板部302的相邻两个第二凹槽303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突起块301。第二基板部30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第二基板部302的同一侧伸出的两个夹板部304,7个第二凹槽303位于两个夹板部304之间。两个夹板部304上各设有ー个突起的且与第一卡坑210相适配的第一卡突部305,两个第一卡突部305的突起方向相対。ー个固定板3的两个第一^^突部305分别卡入第一上侧板部204和第七上侧板部205的第一卡坑210中,同吋,7个上侧板部的一部分分别位于7个第二凹槽303中,通过第
—突部305与第--^坑210的卡合实现固定板3在承载件2上的固定安装,通过上侧板
部与第二凹槽303的配合进行固定板3与承载件2之间的辅助定位。另ー个固定板3的两个第一卡突部305分别卡入第一下侧板部206和第七下侧板部207的第一卡坑210中,同吋,7个下侧板部的一部分分别位于7个第二凹槽303中,通过第一卡突部305与第一卡坑210的卡合实现固定板3在承载件2上的固定安装,通过下侧板部与第二凹槽303的配合进行固定板3与承载件2之间的辅助定位。母接线端子I包括卷制部102和插接部103,第一凹坑101位于卷制部102和插接部103之间,插接部103用于供公接线端子插入,卷制部102用于卷包导线6,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附图中所示的母接线端子I上已经卷包了导线6。本体4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I、承 载件2和固定板3插入的方形的凹腔401,凹腔401的底部设有两排内凹的第二凹坑402,每排中有6个第二凹坑402,各第二凹坑402的大小与插接部103相适配,各第二凹坑402的底部设有ー个供公接线端子穿过的插接孔403。凹腔40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7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凹槽404,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三凹槽404分别与各上侧板部和下侧板部相适配。凹腔40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ー个与第一悬臂208相适配的第一缺ロ 405。凹腔401的两个第一缺ロ 405所在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两个卡门部,各卡门部包括两个从所述外表面向远离凹腔401方向突出的纵柱部406和连接两个纵柱部406的横柱部407。突起部202位于第一凹槽201的靠近凹腔401底部的一端,当母接线端子I安装在第一凹槽201中时,插接部103位于第一凹槽201外。母接线端子I、承载件2和固定板3相互之间安装好后,再将它们从凹腔401的开ロ插入到凹腔401中,承载件2插入方向是指从凹腔401的开ロ指向凹腔401的底部的方向。插入后,各母接线端子I的插接部103分别位于各第二凹坑402中,两个第一悬臂208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缺ロ 405内,两个第二卡突部209分别卡在两个横柱部407处,以此防止承载件2从本体4的凹腔401中脱出。7个上侧板部的一部分分别位于7个第三凹槽404中,7个下侧板部的一部分分别位于7个第三凹槽404中,以此实现承载件2与本体4之间的辅助定位。每个侧板部同时卡在ー个第二凹槽303和第三凹槽404中。优选地,凹腔401包括小凹腔401a和大凹腔401b,沿承载件2插入方向,小凹腔401a位于大凹腔401b下方。第二凹坑402位于小凹腔401a的底部,第三凹槽404位于小凹腔401a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第一缺ロ 405位于小凹腔401a和大凹腔401b的侧壁上。两个固定板3位于大凹腔401b中并与大凹腔401b配合。与本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相配合的公接插件中设有公接线端子,母接插件的本体4可与公接插件相互插接,以实现公母接线端子I的相互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即第一卡突部305与第
--^坑210之间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承载件2和本体4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即第二卡
突部209与横柱部407之间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由于各主要部件之间是通过卡扣结构相连,因此装配和拆卸都很方便,相对采用螺钉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相比,结构简单,成本更低。现有技术中,母接线端子上通常设有ー个卡孔,当母接线端子安装在护套中时,各卡舌卡入对应的卡孔中,以此实现母接线端子在护套中的定位。但是,为了在装拆母接线端子时方便卡舌进出卡孔,通常卡孔做得比卡舌大,这样,当卡舌卡在卡孔中时,卡舌和卡孔之间有间隙,导致母接线端子在护套中的固定不牢,母接线端子会前后晃动,影响公母接线端子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母接线端子I被限制在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通过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的紧配合,使各母接线端子I在承载件2上的固定较好,母接线端子I不会相对承载件2移动,增强了公母接线端子I相互电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承载件(2)、固定板(3)和多个母接线端子(I),所述固定板(3)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上,多个母接线端子(I)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所述承载件(2)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4)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设有至少一排第一凹槽(201),各排中的第一凹槽(201)相互平行且与母接线端子(I)相适配,母接线端子(I)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数量相等,每个母接线端子(I)设有一个第一凹坑(101),每个第一凹槽(201)的底部设有一个突起的且与所述第一凹坑(101)相适配的突起部(202),一个母接线端子(I)安装在一个第一凹槽(201)中,突起部(202)卡入第一凹坑(101)中,固定板(3)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排数相等,每个固定板(3)上设有与一排第一凹槽(201)中第一凹槽(201)的数量相等的突起块(301),各突起块(301)分别与一个母接线端子(I)接触并将该母接线端子(I)压向第一凹槽(201)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板(3)上设有两个第一卡突部(305),承载件(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突部(305)相适配的内凹的第一卡坑(210),第一卡坑(210)与第一卡突部(305)的数量相等,各第一卡突部(305)分别卡入一个对应的第—^坑(210)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201)为两排,承载件(2)包括第一基板部(203)和从第一基板部(203)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201);每个固定板(3)包括一个第二基板部(302),第二基板部(302)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凹槽(303),第二基板部(302)的相邻两个第二凹槽(303)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突起块(301),第二基板部(30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第二基板部(302)的同一侧伸出的两个夹板部(304),每个固定板(3)的两个第一卡突部(305)分别形成在两个夹板部(304)上,两个第一卡突部(305)的突起方向相对;各侧板部分别卡在一个相应的第二凹槽(303)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承载件(2)上设有两个第一悬臂(208),各第一悬臂(208)上设有一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209),本体(4)上设有一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I)、承载件(2)和固定板(3)插入的凹腔(401),凹腔(401)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卡门部,各卡门部包括两个从所述外表面向远离凹腔(401)方向突出的纵柱部(406)和连接两个纵柱部(406)的横柱部(407),两个第二卡突部(209)分别卡在两个横柱部(407)的背向承载件(2)插入方向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201)为两排,承载件(2)包括第一基板部(203)和从第一基板部(203)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201);凹腔(40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排相互平行的第三凹槽(404),两排侧板部分别卡在两排第三凹槽(404)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之间紧配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母接线端子(I)包括卷制部(102)和插接部(103),第一凹坑(101)位于卷制部(102)和插接部(103)的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本体(4)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I)、承载件(2)和固定板(3)插入的凹腔(401),凹腔(401)的底部设有至少ー排内凹的第二凹坑(402),第二凹坑(402)的排数与第一凹槽(201)的排数相等,第二凹坑(402)与母接线端子(I)的数量相等,各第二凹坑(402)的大小与插接部(103)相适配,各插接部(103)分别位于各第二凹坑(402)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凹腔(401)包括小凹腔(401a)和大凹腔(401b),沿承载件(2)插入方向,小凹腔(401a)位于大凹腔(401b)下方;第二凹坑(402)位于小凹腔(401a)的底部,两个固定板(3)位于大凹腔(401b)中并与大凹腔(401b)配合接触。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突起部(202)位于第一凹槽(201)的靠近凹腔(401)底部的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多个母接线端子,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上,多个母接线端子固定安装在承载件和固定板之间,所述承载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中。该母接插件可避免人力财力浪费的问题,且该母接插件装拆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502GK102856711SQ2011101816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柯林, 郭雷雨, 苏玲玲, 何晓磊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