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659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机构,尤其涉及纽扣型电池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加工中,产品的两个部件的装配通常靠手动完成,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纽扣型电池,纽扣型电池一般包括负极盒与正极壳,正极壳内设置有电池芯,装配时通过手动将正极壳压入负极盒内完成装配。该种装配方法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高速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装配机构。一种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所在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其中,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形成在底板两侧的侧壁、以及形成在底板中部与侧壁平行的间隔壁,从而将该导轨分成平行的所述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较第二流道浅,第一流道的底面较第二流道的底面高出一个电池盖的厚度。其中,所述二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缺口,间隔壁上开设的所述连通口位于二相对的缺口之间。其中,每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承载板、气缸、活塞杆、连接体、推块、以及定位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侧壁的缺口处沿侧壁的外侧延伸,该承载板上固设有所述气缸与定位板,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气缸上,连接体固接于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推块固接于连接体相对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板用以对推块的移动距离定位。其中,所述推块的末端为弧形面,用以配合对应的正极壳或负极盒。其中,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架、感应器以及摆动片,所述感应器与摆动片装配于支架上,通过摆动片摆动形成对感应器的抵压而触发感应器发出报警声。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主杆部、挂持部、及顶板部,该主杆部固接在侧壁上,所述挂持部从主杆部的一侧延伸至导轨上空,该挂持部挂持所述摆动片,顶板部安装有所述感应器。其中,所述摆动片呈二段式折片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以及形成在第一弯折段与第二弯折段连接处的套设部,该摆动片通过套设部与所述挂持部套设可摆动地安装于支架上,第一弯折段的末端与感应器的感应端接触,第二弯折段末端垂直地伸至所述第一流道内,邻近第一流道的底面。一种电池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负极盒与另一流道内的正极壳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负极盒,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电池穿过连通口装入负极盒内,未装入负极盒的正极壳将沿流道流动进而触抵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配机构结构简单、通过机构自动化装配效率高且准确、并且对过流未装配的工件通过设置报警机构检测,使操作人员可及时检查与调节,确保装配顺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I是本发明装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装配机构的报警机构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机构100,包括导轨10、相对地设置在导轨10 二侧的二驱动机构20、以及设置在其中一驱动机构20 —侧的报警机构30。所述导轨10包括底板11、形成在底板11两侧的侧壁12、以及形成在底板11中部与侧壁12平行的间隔壁13,从而将该导轨10分成平行的第一流道14与第二流道15。每一侧壁12上开设有缺口 122,该缺口 122大致位于侧壁12的中段,用于配合所述驱动机构20。间隔壁13上开设有连通口 132。该连通口 132位于二相对的缺口 122之间,连通口 132的宽度较第一部件42的宽度相当或略大,可供第一部件42穿过。所述第一流道14较第二流道15浅,第一流道14的底面与第二流道15的底面的高度差与第二部件的厚度大致相当。该第一流道14内一端容置有向连通口 132 (图不A方向)流动的多个第一部件42。第一部件42的移动可通过将第一流道14设为传动带,或第一流道14固定而在第一流道14底部设置传送带,或通过一外力机构推动第一部件42依次移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流道14底部设置传送带。第二流道15内相对第一流道14容置有第一部件42的一端容置有向连通口 132 (图示B方向),即第一部件42流动相向的多个第二部件44,同理,第二部件44的传动与第一流道14内第一部件42的传动方式相同。所述二驱动机构20分别为气缸驱动机构,该二驱动机构20相对地设置在导轨10的开设有连通口 122处的二侧。每一驱动机构20包括承载板21、气缸22、活塞杆23、连接体24、推块25、以及定位板26。载板21上固设有所述气缸22与定位板26,所述活塞杆23、连接体24、推块25与气缸22 —体连接且通过活塞杆23驱动。所述承载板21设置在侧壁12的缺口 122处沿侧壁12的外侧延伸。所述活塞杆23连接于气缸22上,通过气压控制伸缩。连接体24固接于活塞杆23的末端,所述推块25固接于连接体24相对活塞杆23的一端,如此,活塞杆23伸缩将带动连接体24及推块25滑动。所述推块25的末端为弧形面,用以配合对应的第一部件42或第二部件44。所述定位板26固设于承载板21上,用以对推块25的移动距离定位,当连接体24在活塞杆23带动下移动一定距离后,连接体24将抵持该定位板26而不能进一步移动。从而限定推块25的移动距离。当第一部件42或第二部件44流动至连通口 132位置时,与第一部件42对应的所述推块25推动第一部件42移动且穿过所述连通口 132,此时,与第二部件44对应的推块25推动第二部件44贴邻间隔壁13的一侧,如此,第一部件42将落入至第二部件44内完成装配形成一产品40,产品40将沿第二部件44原流动的方向流动。所述报警机构30包括支架32、感应器34以及摆动片36,所述感应器34与摆动片36装配于支架32上,通过摆动片36摆动形成对感应器34的抵压而触发感应器34发出报警声。所述支架32设置于用于推动第一部件42移动的驱动机构20的一侧,且位于相对第 一部件42的一侧。该支架32包括主杆部321、挂持部322、及顶板部323。该主杆部321固接在侧壁12上;所述挂持部322从主杆部321的一侧延伸至导轨10上空,该挂持部322挂持所述摆动片36。本实施例中,挂持部322呈柱状。所述顶板部323呈板状,于主杆部321的顶端侧向地延伸,该顶板部323安装有所述感应器34。所述感应器34为压力感应器,当感应器34的感应端感受到压力时,感应器34会发出警报声。本实施例中,该感应器34呈柱状体,该感应器34通过顶板部323上开设的一安装孔(未标示)垂直地安装在顶板部323上,且感应器34的感应端位于底端。所述摆动片36大致呈二段式折片结构,包括一第一弯折段362、第二弯折段364、以及形成在第一弯折段362与第二弯折段364连接处的套设部(未标示)。该摆动片36通过套设部与所述挂持部322套设可摆动地安装于支架32上,且第一弯折段362的末端与感应器34的感应端接触,第二弯折段364末端垂直地伸至所述第一流道14内,邻近第一流道14的底面。该装配机构100工作时,第一部件42沿图示A方向流动,第二部件44沿图示B方向流动,当第一部件42与第二部件44分别流至连通口 132位置时,与第一部件42对应的所述推块25推动第一部件42朝连通口 132方向移动,第一部件42穿过所述连通口 132;此时,与第二部件44对应的推块25推动第二部件44至预定的位置,第一部件42落入至第二部件44内完成装配形成产品40,然后产品40将沿第二部件44原流动的方向流出。然,由于第一部件42与/或第二部件44流速变化,或流道内位置误差影响,第一部件42可能出现流过所述连通口 132位置而未装入对应的第二部件44内,该种现象需要操作人员及时地知道情况,通过所述报警机构30可及时地提醒操作人员。请参阅图2,第一部件42流过连通口 132位置后继续沿第一流道14流动,由于所述报警机构30的第二弯折段364末端伸至在第一流道14内,该第一部件42流动一定距离后将与该第二弯折段364末端抵持,从而推动摆动片36摆动,摆动片36的第一弯折段362将向上摆动而压抵感应器34的感应端,从而引发感应器34发出警报声。如此,可提醒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第一部件42的过流情况。为了不阻碍该过流的第一部件42的流动,第二弯折段364向上偏斜一定角度后,该第一部件42可不被第二弯折段364阻碍而继续沿第一流道14流动。综上可知,本装配机构100结构简单、通过二驱动装置20分别驱动第一部件42与第二部件44配合安装,实现两部件的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高且准确、并且通过设置报警机构对过流未装配的第一部件42检测,使操作人员可及时知道装配情况,便于检查与调节,确保装配顺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本发明的报警机构30通过摆动片36配合压力感应器34组成,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避免直接采用红外或者其它传感器,如果采用红外或者其它传感器则可能出现发生已经装配完成而误判为未装的状况。本发明装配机构具体可为一种电池装配机构,其中第一流道14内设置有正极壳,第二流道15内设置有负极盒,该负极盒为圆形盒结构。当待装配的第一流道15内的负极盒与另一流道14内的正极壳流至该连通口 132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20定位负极盒,另一驱动机构20推动电池穿过连通口装入负极盒内,未装入负极盒的正极壳将沿流道流动进而触抵报警机构30而引发报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所在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形成在底板两侧的侧壁、以及形成在底板中部与侧壁平行的间隔壁,从而将该导轨分成平行的所述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存在高度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缺口,间隔壁上开设的所述连通口位于二相对的缺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承载板、气缸、活塞杆、连接体、推块、以及定位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侧壁的缺口处沿侧壁的外侧延伸,该承载板上固设有所述气缸与定位板,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气缸上,连接体固接于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推块固接于连接体相对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板用以对推块的移动距离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的末端为弧形面,用以配合对应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架、感应器以及摆动片,所述感应器与摆动片装配于支架上,通过摆动片摆动形成对感应器的抵压而触发感应器发出报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主杆部、挂持部、及顶板部,该主杆部固接在侧壁上,所述挂持部从主杆部的一侧延伸至导轨上空,该挂持部挂持所述摆动片,顶板部安装有所述感应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片呈二段式折片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以及形成在第一弯折段与第二弯折段连接处的套设部,该摆动片通过套设部与所述挂持部套设可摆动地安装于支架上,第一弯折段的末端与感应器的感应端接触,第二弯折段末端垂直地伸至所述第一流道内,邻近第一流道的底面。
10.一种电池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负极盒与另一流道内的正极壳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负极盒,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电池穿过连通口装入负极盒内,未装入负极盒的正极壳将沿流道流动进而触抵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机构,包括导轨、相对地设置在导轨二侧的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报警机构,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流道,且二流道中部形成有连通口,当待装配的一流道内的第一部件与另一流道内的第二部件分别流至该连通口处时,其中一驱动机构定位第一部件,另一驱动机构推动第二部件装入第一部件内,未装入第二部件的第一部件沿流道流动将触抵所述报警机构而引发报警机构响应报警。本装配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且准确、对过流未装配的第一部件通过设置报警机构检测,使操作人员可及时检查与调节,确保装配顺畅。
文档编号H01M10/04GK102903947SQ2011102121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
发明者金海 , 黄天候, 吴志刚 申请人:东莞市天球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