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592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子装置的天线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科技的发展,使得无线通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今一般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其天线的设置包括内建式或外接式,内建式天线即是将天线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外壳内,一般而言,内建式天线虽然较不容易影响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但其接收性能较差, 而外接式天线即是将天线插设于电子装置的外壳外,虽然其接收性能一般会优于内建式天线,但却较容易影响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因此,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公告号454962的具有天线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其所公开的便是一种针对外接式天线的收纳技术。因而,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无线通信的信号规格越来越多,以致于电子装置通常须要对应设置不同规格的天线,且碍于电子装置的机体又须维持一定程度的小体积,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数种天线的收纳,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也在于达到天线收纳之余,尚可维持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外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包含一壳件、一电子模块、一第一天线与一第二天线;该壳件包括界定出一壳件空间的一壳件本体与连接该壳件本体的一第一围壁;该电子模块容置于该壳件空间内;该第一天线连接该壳件本体并且包括一天线外壳与一受该天线外壳包覆并且与该电子模块电性连接的天线组件,该第一天线能相对该壳件本体活动于一第一收合状态与一第一展开状态,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天线外壳与该第一围壁配合界定出一容置槽,在该第一展开状态时,该天线外壳离开该第一围壁;该第二天线连接该壳件本体并且与该电子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二天线能相对于该壳件本体活动于一第二收合状态与一第二展开状态,在该第二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天线容纳于该容置槽内,在该第二展开状态时,该第二天线离开该容置槽。其中,该壳件本体包括相间隔的一顶壁与一底壁、一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第一侧壁,该第一围壁与该第一侧壁配合界定出一第一容置槽段,该天线外壳界定出一第二容置槽段,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第一容置槽段与该第二容置槽段相连通形成该容置槽。其中,该天线外壳包括一基壁与一连接该基壁的第二围壁,该基壁枢设于该壳件并且与该第二围壁配合界定出该第二容置槽段,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围壁与该第一围壁相接。其中,该第二天线包括一天线本体与一凸出该天线本体的连接部,该第二天线藉该连接部穿设枢接于该壳件的第一侧壁。其中,该第一围壁大致呈U形并具有二第一末端,该第二围壁大致呈U形并且具有二第二末端,当该第一天线处于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等第一末端分别与该等第二末端相接而围绕界定出该容置槽。其中,该连接部包括一凸出该天线本体的轴段以及一由该轴段末端径向凸出而间隔于该天线本体的挡缘,该轴段用以穿伸通过该第一侧壁,该挡缘用以挡止于该第一侧壁面向该壳件空间的内侧,该天线本体能相对于该第一侧壁横向位移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天线本体邻近该第一侧壁并且位于该容置槽内,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天线本体远离该第一侧壁并且移出该容置槽,且该挡缘挡止于该第一侧壁的内侧。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退出机构,该退出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壳件本体的固定壳件与一设置于该固定壳件的活动件,该活动件能相对于该固定壳件朝向该第二天线弹性活动于一伸出状态与一缩入状态,当该第二天线处于该第二收合状态时,该活动件处于该缩入状态,当该活动件处于该伸出状态时,该活动件将该第二天线推离该容置槽。本实用新型藉由该壳件与该第一天线之间的结构配合,不仅达到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的收合,且当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均被收合时,也不会影响该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且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天线与一第二天线分别处于一第一收合状态与一第二收合状态;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壳件的立体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退出机构设置于该壳件的立体图,且该壳件的一顶壁被移除;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退出机构处于一缩入状态的俯视图,且该壳件的一顶壁被移除;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退出机构处于一伸出状态的俯视图,且该壳件的一顶壁被移除;以及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分别处于一第一展开状态与一第二展开状态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壳件10 容置槽100 电子装置11 壳件本体111 壳件空间112 顶壁113 底壁114 第一侧壁115 第二侧壁
3第一天线31天线外壳310第二容置311基壁312第二围壁313Λ-Λ- ~· 上山弟一末顺32天线组件4第二天线41天线本体[0033]116117118121211221314152
缘缘前后
411包覆层
412天线组件 42连接部
421轴段
422挡缘
5退出机构
51固定壳件
52活动件
53弹簧
6第三天线
第一容置槽段
第一围壁
Λ-Λ-上山
弟一末兄而
外端缘上壳件下壳件第三围壁电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100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壳件1、 一电子模块2、一第一天线3与一第二天线4,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为一台路由器,第一天线3与第二天线4可以是用以接收不同信号规格的天线,但电子装置100并不以路由器为限,也可以是笔记本型计算机或其他可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壳件1即为该路由器的外壳,壳件1包括一壳件本体11与一连接壳件本体11的第一围壁12,壳件本体11界定出一壳件空间111。电子模块2容纳于壳件空间111内,本实施例所指的电子模块2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若干电子组件,用以达到该路由器的运作。参阅图2,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壳件本体11大致呈盒状并且包括上下相间隔的一顶壁112与一底壁113、连接顶壁112与底壁113的一第一侧壁114与一第二侧壁115, 前述的顶壁112、底壁113、第一、第二侧壁114、115配合围绕界定出壳件空间111,事实上, 壳件本体11可为一上壳件13与一下壳件14上下相结合形成,上壳件13与下壳件14结合而还界定出壳件本体11的一前缘116与一后缘117,顶壁112 —体形成在上壳件13,底壁 113 —体形成在下壳件14,第一侧壁114与第二侧壁115可以是一体形成在上壳件13与下壳件14其中一者,第一侧壁114与第二侧壁115分别位于壳件本体11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的第一围壁12是由第一侧壁114往远离顶壁112与底壁113的方向侧向延伸出,第一围壁12的具体结构大致可为U形板状并且具有相间隔且朝前的二第一末端 121以及一背向顶壁112的外端缘122,第一围壁12与第一侧壁114配合界定出一第一容置槽段118,第一容置槽段118的一端开放。实际上,第一围壁12是分段形成在上壳件13 与下壳件14,当上壳件13与下壳件14相结合时,分段的结构即相接成第一围壁12。参阅图3、图7,第一天线3包括一天线外壳31与一受天线外壳31包覆的天线组件32,天线组件32与电子模块2电性连接,第一天线3连接壳件本体11而能相对于壳件本体11活动于一第一收合状态与一第一展开状态,在第一收合状态时,天线外壳31与第一围壁12配合界定出一容置槽10,在第一展开状态时,如图7所示,天线外壳31离开第一围壁 12。具体而言,第一天线3的天线外壳31包括一基壁311以及一连接基壁311的第二围壁312,其中,基壁311枢设在壳件本体11邻近壳件本体11的前缘116并且与第一侧壁 114同向,第二围壁312由基壁311侧向延伸出并且大致呈U形板状并具有两第二末端313, 第二围壁312与基壁311配合界定出一第二容置槽段310,第二容置槽段310亦呈一端开放状。天线外壳31藉由其基壁311枢设在壳件本体11而能相对于壳件本体11旋转,当天线外壳31被旋转至如图3所示,其两第二末端313向后并且分别与第一围壁12的两第一末端121相接时,第一围壁12与第二围壁312相接呈长条封闭椭圆状,换言之,第一容置槽段310与第二容置槽段118相连通形成长条状空间,即为前述的容置槽10,此时,第一天线 3处于一第一收合状态。而如图7所示,当第一天线3被往上旋转使其第二围壁312的两第二末端313往上离开第一围壁12的两第一末端121时,第一天线3处于一第一展开状态。参阅图1、图7,第二天线4包括一呈长条状的天线本体41以及一由天线本体41 邻近一端处侧向凸出的连接部42,第二天线4藉其连接部42连接在壳件本体11而能相对于壳件本体11活动于一第二收合状态与一第二展开状态,在第二收合状态时,如图1所示, 天线本体41容纳于容置槽10内,在第二展开状态时,如图7所示,天线本体41离开容置槽 10。天线本体41的具体结构可为例如包括一绝缘材质的包覆层411以及受包覆层411 包覆的天线组件412,当第二天线4连接在壳件本体11时,天线组件412通过连接部42的位置与电子模块2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2为一枢轴结构,其穿设枢接于壳件本体 11的第一侧壁114。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2包括一凸出天线本体41的轴段421以及一由轴段421末端径向凸出而间隔于天线本体41的挡缘422,连接部42是以其轴段421 穿伸通过第一侧壁114,使得挡缘422位于第一侧壁114面向壳件空间111的内侧。更进一步地,参阅图5、图6,本实施例中,轴段421的设计是使得当连接部42穿设枢接于壳件本体11的第一侧壁114时,天线本体41能横向位移处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如图5所示,天线本体41邻近第一侧壁114而位于容置槽10内,故整个第二天线4也是处于收纳于容置槽10的第二收合状态,且较佳者,天线本体41大致切齐第一围壁12的外端缘122,此时,天线本体41由于受第一围壁12与第二围壁312的围绕而无法相对于壳件1旋转活动。在第二位置时,如图6所示,天线本体41远离第一侧壁114 而离开容置槽10,并且移出第一围壁12围绕的范围而可供旋转活动。挡缘422的设计是用以挡止于第一侧壁114的内侧,避免第二天线4的连接部42完全脱离出壳件本体11。因此,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天线3与壳件1之间的结构配合,使得当第一天线3被收合于第一收合状态时,能同时与壳件1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是指第一围壁 12)形成容纳第二天线4的容置槽10,不仅可达到收合第一天线3与第二天线4的目的,且被收合的第一天线3与第二天线4也不会破坏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外观性。进一步地,为使第二天线4能定位于第二收合状态,例如在壳件1的第一围壁12 与天线本体41之间,也可以设置可相对卡合的凸点与凹槽,使得当天线本体41被收合位于容置槽10内时,藉由相对应的凸点卡合于凹槽,形成第二天线4退出容置槽10的干涉力量,避免第二天线4轻易退出容置槽10,相同的,第一天线3与壳件1之间,也可以有类似的结构设计,限制第一天线3定位于第一收合状态。参阅图4至图6,为使第二天线4能更方便被操作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或者换言之,为使第二天线4更方便由容置槽10退出,本实施例还包含一退出机构5。退出机构5设置在壳件本体11内邻近后缘117处,退出机构5大致包括一固定壳件51、一凸设在固定壳件51并且能相对于固定壳件51伸缩位移的活动件52、一抵接在固定壳件51与活动件52之间的弹簧53以及一设置在固定壳件与活动件52之间的导引杆 (图未示),固定壳件51与活动件52其中一者设有一导引槽道(图未示),导引杆一端固定在固定壳件51与活动件52其中一者,导引杆另一端则可滑动地伸入导引槽道内,弹簧53 的偏压使得活动件52能恒处于一凸出固定壳件51的伸出状态,当活动件52被往固定壳件 51内推压时,活动件52缩入固定壳件51内并且藉由导引槽道的结构与导引杆的配合而定位于一缩入状态(如图5所示),而当处于缩入状态的活动件52再次被按压时,即解除导引槽道与导引杆的配合,活动件52再度受到弹簧53的偏压凸出固定壳件51而处于伸出状态(如图6所示)。关于退出机构5的相关细部结构与动作原理,也可参考如美国专利案号 US 7,393,026、美国专利案号US 6,986,535、美国专利案号US 5,217,262号等专利案件的相关内容。退出机构5设置在壳件本体11内时,其活动件52往第二天线4的连接部42凸出并且邻近连接部42 (或者,也可以是让活动件52维持于抵触于连接部42的状态),且活动件52可相对固定壳件51伸出及缩回的方向,也是平行天线本体41能位移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方向,因此,如图5所示,当第二天线4处于容纳于容置槽10内的第二收合状态 (即天线本体41处于第一位置)时,退出机构5的活动件52受到第二天线4的连接部42 的推抵而处于缩入状态,而当使用者需要移出第二天线4使用时,藉由推压天线本体41对应于连接部42的背侧位置,通过连接部42推抵活动件52,使活动件52位移至如图6所示的伸出状态,同时将连接部42往远离第一侧壁114的方向推抵,即可将第二天线4往外推移至第二位置而离开容置槽10,接着,便能将天线本体41往上旋转至如图7所示,适当接收角度的第二展开状态。相反地,欲收合第二天线4时,先将第二天线4往下旋转至天线本体41平行并且对应于容置槽10的外侧,接着将天线本体41往邻近第一侧壁114的方向推移,便能让天线本体41移入容置槽10内而处于第一位置(即第二收合状态),且在天线本体41被推入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天线4的连接部42同时将退出机构5的活动件52往内推移使其回到缩入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藉由退出机构5的设置,提供将收纳于容置槽10内的第二天线4移出的方便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第一天线3与壳件1的结构配合,使得当第一天线3被收合时,能融入壳件1的结构中,更进一步地,第二天线4被收合时,则能再度融入相配合的壳件1与第一天线3之间,不仅达到多天线3、4的收合,也可保持电子装置 100的整体外观,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天线3处于第一收合状态时,其第一围壁12是与第二围壁312相接呈长条封闭椭圆状,但第一天线3的天线外壳31与壳件1之间的结构配合并不以此为限,其仍可随着壳件1的外形结构而变化,只要使第一天线3被收合时,能融入成为壳件1整体结构的一部分,且同时能提供第二天线4容纳于其间即可。此外,参阅图1至图3,壳件1还可包括一连接第二侧壁115的第三围壁15,第三
7围壁15与第一围壁12的结构相同,如此一来,该壳件1位于第二侧壁115的位置也可提供再设置一如同第一天线3的第三天线6以及一如同第二天线4的第四天线(图未示),如此一来,该电子装置100共可包含第一至第四天线,当然,此时的该电子装置100也包含了用以将第四天线退出且结构与前述的退出机构5相同的另一退出机构(图未示)。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件包括一壳件本体,该壳件本体界定出一壳件空间;以及一第一围壁,该第一围壁连接该壳件本体;一电子模块,该电子模块容置于该壳件空间内;一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连接该壳件本体并且包括一天线外壳与一受该天线外壳包覆并且与该电子模块电性连接的天线组件,该第一天线能相对该壳件本体活动于一第一收合状态与一第一展开状态,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天线外壳与该第一围壁配合界定出一容置槽,在该第一展开状态时,该天线外壳离开该第一围壁;以及一第二天线,该第二天线连接该壳件本体并且与该电子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二天线能相对于该壳件本体活动于一第二收合状态与一第二展开状态,在该第二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天线容纳于该容置槽内,在该第二展开状态时,该第二天线离开该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件本体包括相间隔的一顶壁与一底壁、一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第一侧壁,该第一围壁与该第一侧壁配合界定出一第一容置槽段,该天线外壳界定出一第二容置槽段,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第一容置槽段与该第二容置槽段相连通形成该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外壳包括一基壁与一连接该基壁的第二围壁,该基壁枢设于该壳件并且与该第二围壁配合界定出该第二容置槽段,在该第一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围壁与该第一围壁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天线包括一天线本体与一凸出该天线本体的连接部,该第二天线藉该连接部穿设枢接于该壳件的第一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围壁大致呈U形并具有二第一末端,该第二围壁大致呈U形并且具有二第二末端,当该第一天线处于该第一收合状态时, 该等第一末端分别与该等第二末端相接而围绕界定出该容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括一凸出该天线本体的轴段以及一由该轴段末端径向凸出而间隔于该天线本体的挡缘,该轴段用以穿伸通过该第一侧壁,该挡缘用以挡止于该第一侧壁面向该壳件空间的内侧,该天线本体能相对于该第一侧壁横向位移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天线本体邻近该第一侧壁并且位于该容置槽内,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天线本体远离该第一侧壁并且移出该容置槽, 且该挡缘挡止于该第一侧壁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退出机构,该退出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壳件本体的固定壳件与一设置于该固定壳件的活动件,该活动件能相对于该固定壳件朝向该第二天线弹性活动于一伸出状态与一缩入状态, 当该第二天线处于该第二收合状态时,该活动件处于该缩入状态,当该活动件处于该伸出状态时,该活动件将该第二天线推离该容置槽。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该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包含壳件、电子模块、第一与第二天线;壳件包括界定出壳件空间的壳件本体与连接壳件本体的第一围壁;电子模块容置于壳件空间;第一天线连接壳件本体并包括天线外壳与受天线外壳包覆且与电子模块电性连接的天线组件,第一天线活动于第一收合状态与第一展开状态,在第一收合状态,天线外壳与第一围壁配合界定出容置槽,在第一展开状态,天线外壳离开第一围壁;第二天线连接壳件本体且与电子模块电性连接,第二天线活动于第二收合状态与第二展开状态,在第二收合状态,第二天线容纳于容置槽,在第二展开状态,第二天线离开容置槽。本实用新型达到第一与第二天线的收合,且不会影响电子装置整体外观。
文档编号H01Q1/22GK202094275SQ2011201628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张峰铭, 黄宝毅 申请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