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926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中,装载有用于检测主电路剩余电流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断路器的负荷侧各极主电路导电部件贯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后与负荷侧回路相连接。因此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不但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和短路保护功能,而且还具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四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是在三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与中性线对应的N极部分,即在A极、B极和C极的基础上增加了 N极,所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环状中心的主电路导电部件的数量比三极断路器多一个。考虑到减少零部件数量及制造成本,现有的三极、四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A、B和C极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的导电部件一般均实现了通用化,但是,由于受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尺寸大小的限制,通常将N极导电部件分割成对称的前后两瓣(前后两个)并将前后两个N极导电部件的连接端部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内用紧固件如螺栓进行连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079354B公开的漏电断路器是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设计为除去与主电路的中性线的N极端子导体,将R、S、T相的端子导体以U字形状曲折形成该R、S、T相的端子导体的核心贯通部位,并沿着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内周边缘嵌插配置,而将N极端子导体分割成两个导体部件,并且使该分割导体部件在环状核心的前后两侧分开并错开位置,以使其不与其它R、S、T相端子导体的配线路径重合地配置在与 R、S、T相端子导体相同的面上,使被分开的N极端子导体的连接端部在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位置相互从前后以对应方式由螺栓连接(说明书第2页第0012段)。该专利方案由于将 N极端子导体分割成前后两个导体部件,再由螺栓将前后两导体部件连接,因此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采用螺栓将前后两个导体部件连接,因此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螺栓松动,从而导致前后两个导体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甚至出现断零故障;二是N极导电部件安装烦琐,影响安装(装配)效率。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N极导体部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而无需借助于紧固件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腔实施连接和有利于改善N极导体部件的安装便捷性及连接可靠性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增大自电源侧至负荷侧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而藉以满足三极与四极的形式及实质的通用化要求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相间绝缘性能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包括具有环状中心腔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用于与主电路的电源侧连接的并且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一侧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和用于与负荷侧连接的并且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另一侧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所述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包括A极进线端子、B极进线端子和C极进线端子,所述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包括A极出线端子、B极出线端子和C极出线端子,所述A极进线端子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的第一导体与所述A极出线端子连接,所述B极进线端子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的第二导体与所述B极出线端子连接,所述C极进线端子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的第三导体与所述C极出线端子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有一 N极进线端子,而所述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有一 N极出线端子,所述N极进线端子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的第四导体与所述N极出线端子连接,所述的第四导体由第一、第二侧臂和底臂构成,所述N极进线端子与第二侧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N极出线端子与第一侧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底臂为挠性件,该底臂的一端与第一侧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而底臂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底臂位于所述的环状中心腔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第一导体由第一、第二臂和第一底部共同构成为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二导体由第三、第四臂和第二底部构成为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三导体由第五、第六臂和第三底部构成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一、第三、第五臂以及所述第四导体的第一侧臂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二、第四、第六臂以及所述的第四导体的第二侧臂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一、第二底部和第三底部均位于所述的环状中心腔内。本实用新型的再有一个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以及所述的第四导体彼此之间都是绝缘分隔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导体的第一底部面对所述第二导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导体的第三底部面对第二导体的另一侧,而第二导体的第二底部面对所述的第四导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导体的整体形状呈U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挠性件为铜编织线、软铜绞线或薄膜铜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由于将构成第四导体的底臂采用了挠性件,能使第一、第二侧臂具有夹子状的开合效应,因此相对于已有技术不需要借助于紧固件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中心腔内将第一、第二侧臂固定连接,既有利于体现安装的快捷性,又有助于保障连接的可靠性;由于将第一、第三、第五臂及第一侧臂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将第二、第四、第六臂及第二侧臂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相对于已有技术,有效地避免了自电源侧至负荷侧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增大,满足了三极与四极的通用化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部件分解图。图3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体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配合状态示意图。[0019]图4为第四导体的结构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用于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体彼此绝缘分隔的绝缘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1至图5,依据公知的常识,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必然具有一外壳或称壳体和装载在外壳内的主电路的触头部,对此可以通过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CN101079354B的说明书内容及说明书附图得到理解。零序电流互感器1装载在外壳内,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 为环状体,中央构成为环状中心腔11,该环状中心腔11也可称为中心通孔或中央通孔。用于与主电路的电源侧(即前述的主电路的触头部)连接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2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一侧,这里所讲的一侧即为进线端的一侧,而用于与负荷侧连接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3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另一侧,与前述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2保持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2包括A极进线端子21、B极进线端子 22和C极进线端子23外还包括N极进线端子对,而前述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3包括A 极出线端子31、B极出线端子32和C极出线端子33外还包括N极出线端子34。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第一、第二、第三导体4、5、6和第四导体7(也可称连接导体),其中第一导体4由第一、第二臂41、42和第一底部43共同构成为U形,前述的A极进线端子21与第二臂42固定连接,而前述的A极出线端子31与第一臂41固定连接,第一底部43位于前述的环状中心腔11内。第二导体5由第三、第四臂51、52和第二底部53共同构成为U形,前述的B极进线端子22与第四臂52固定连接,而前述的B极出线端子32与第三臂51固定连接,第二底部53位于环状中心腔11内。第三导体6由第五、第六臂61、62 和第三底部63共同构成为U形,前述的C极进线端子23与第六臂62固定连接,前述的C极出线端子33与第五臂61固定连接,而第三底部63位于环状中心腔11内。由图3所示,第二导体5位于第一、第三导体4、6之间。由图2和图4清楚示意,第四导体7由第一、第二侧臂71、72和底臂73共同构成为U形。前述的N极进线端子M (图4示)与第二侧臂72 的一端固定连接,前述的N极出线端子34与第一侧臂7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与N极进线端子M的位置相对应,而底臂73位于环状中心腔11内。该底臂73的一端与第一侧臂71 的另一端(即基部)固定连接,而底臂73的另一端与第二底臂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前述的底臂73为挠性件,优选使用铜丝编织线或软铜丝绞线,也可采用多层薄膜铜带叠焊而成,从而可使第一、第二侧臂71、72彼此以夹子例如发夹般的效应开合,在将第四导体7装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上时,第一、第二侧臂71、72之间的角α度可自由变化。 正是由于第四导体7的上述结构,因此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借助于螺栓将第一、第二侧臂 7U72的连接端在对应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位置实施固定,不仅具有装配速度快,而且具有良好的连接可靠性。由图5所示,前述的第一、第三、第五臂41、51、61及第一侧臂7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同样,前述的第二、第四、第六臂42、52、62及第二侧臂72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配置可以避免增大自电源侧至负荷侧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增大,使三极与四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满足形式和实质的通用化要求。前述的第一底部43对应于第二导体5的一侧(图示的左侧),第三底部63对应于第二导体5的另一侧(图示的右侧),而第二底部53朝向上,即对应于第四导体7的下方, 也就是说,第四导体7的底臂73位于环状中心腔11的上方(以目前的图3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导体4、5、6和7彼此之间均为绝缘分隔,优选的方案可在导体上包覆绝缘材料。请见图6并且继续结合图1至图5,在图6中给出了结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绝缘隔板8,由该绝缘隔板8将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底部43、53、63以及底臂73这四者之间实施绝缘分隔(由图3示意)。前述的A极进线端子21及A极出线端子31既可以与第一导体4焊接固定,也可以与第一导体4 一体制作;B极进线端子22及B极出线端子32既可以与第二导体5焊接固定,也可与第二导体5 —体制作;C极进线端子23及C极出线端子33既可以与第三导体 6焊接固定,也可与第三导体6 —体制作;N极进线端子M既可与第二侧臂72焊接固定,也可与第二侧臂72 —体制作,而N极出线端子34既可与第一侧臂71焊接固定,也可与第一侧臂71—体制作。在四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中,采用三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与A、B、C极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4、5、6,即不改变三极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与A、B、C极对应的均为U形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4、5、6分别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由于四极断路器的N极距离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较远,如果N极的第四导体7也采用刚性的U形结构的话,要想将N极的U形导体即第四导体7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必然要增大U字形的开口尺寸,因此导致断路器的电源侧到负荷侧的前后尺寸方向的增大。于是将与N极对应的N极进线端子M和与N极进线端子M相对应的负荷侧端子即N极出线端子34之间连接的U形导体即第四导体7的底臂73由挠性件构成。通过挠性件将作为N极的第四导体7的接近负荷侧端子即N极出线端子34的第一侧臂71和作为N极的第四导体7的接近电源侧端子即N极进线端子M的第二侧臂72焊接后构成一个整体部件,由于采用了挠性件,导电部件即第一、第二侧臂71、72之间的夹角α可在装配时自由变化(如图4所示),方便了第四导体7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实现了三极、四极断路器的Α、B、C极导体的通用性,降低了零件数量及制造成本,同时解决了第四导体7用螺栓连接易出现松动的不足,提高了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底部43、第二底部53、第三底部63也可采用挠性件,从而使得第一导体4的第一臂41和第二臂42之间的夹角、第二导体5的第三臂51和第四臂52 之间的夹角、第三导体6的第五臂61和第六臂62之间的夹角可在装配时自由变化,从而方便了第一导体4、第二导体5、第三导体6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中心腔11。
权利要求1.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包括具有环状中心腔(11)的零序电流互感器(1)、用于与主电路的电源侧连接的并且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⑴一侧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⑵和用于与负荷侧连接的并且位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另一侧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3),所述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2)包括A极进线端子01)、B极进线端子02)和C极进线端子 (23),所述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3)包括A极出线端子(31)、B极出线端子(32)和C极出线端子(33),所述A极进线端子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11)的第一导体(4)与所述 A极出线端子(31)连接,所述B极进线端子0 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11)的第二导体 (5)与所述B极出线端子(32)连接,所述C极进线端子03)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11) 的第三导体(6)与所述C极出线端子(3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 (2)还包括有一 N极进线端子(M),而所述的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C3)还包括有一 N极出线端子(34),所述N极进线端子04)由穿过所述环状中心腔(11)的第四导体(7)与所述 N极出线端子(34)连接,所述的第四导体(7)由第一、第二侧臂(71、72)和底臂(73)构成, 所述N极进线端子04)与第二侧臂(7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N极出线端子(34)与第一侧臂(71)的一端固定连接,底臂(73)为挠性件,该底臂(73)的一端与第一侧臂(7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而底臂(7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臂(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底臂(73) 位于所述的环状中心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由第一、第二臂(41、42)和第一底部03)共同构成为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二导体(5)由第三、 第四臂(51、52)和第二底部(53)构成为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三导体(6)由第五、第六臂 (61,62)和第三底部(63)构成U形的形状,所述的第一、第三、第五臂01、51、61)以及所述第四导体(7)的第一侧臂(7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二、第四、第六臂02、52、62) 以及所述的第四导体(7)的第二侧臂(7 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一、第二底部03、 53)和第三底部(6 均位于所述的环状中心腔(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G、5、6)以及所述的第四导体(7)彼此之间都是绝缘分隔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的第一底部Gl)面对所述第二导体(5)的一侧,所述第三导体(6)的第三底部(6 面对第二导体(5)的另一侧,而第二导体(5)的第二底部(53)面对所述的第四导体(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导体(7)的整体形状呈U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挠性件为铜编织线、软铜绞线或薄膜铜带。
专利摘要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具有环状中心腔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和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包括A极、B和C极进线端子,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包括A极、B极和C极出线端子,特点是:电源侧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N极进线端子,负荷侧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N极出线端子,N极进线端子由第四导体与N极出线端子连接,第四导体由第一、第二侧臂和底臂构成,N极进线端子与第二侧臂的一端连接,N极出线端子与第一侧臂的一端连接,底臂为挠性件,底臂的一端与第一侧臂的另一端连接,底臂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臂的另一端连接,底臂位于环状中心腔内。安装快捷,连接可靠;满足了三极与四极的通用化要求。
文档编号H01H71/08GK202111017SQ201120220879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吴海霞, 奚菊芳, 王炯华, 管瑞良, 陈志刚 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