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918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模块,特别是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保证用电安全,进行电路切换必不可少的设备,能够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除了具有短路等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当漏电电流达到额定值时,导通电磁铁线圈产生磁场,带动铁芯运动,从而顶开锁扣,使机构解锁,同时经拨杆带动断路器脱扣并控制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执行脱扣跳闸,以保证电路安全。与普通断路器相似,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脱扣机构具有一个共用的脱扣件(脱扣轴),各种功能的脱扣保护(如短路、过欠压、剩余电流等)都通过触发这个共用的脱扣件才能实施断路器的脱扣跳闸,而不同功能的脱扣保护具有各自的用于触发脱扣件动作的动作机构。当剩余电流(漏电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执行剩余电流保护的动作机构通过触发断路器中的脱扣件(脱扣轴)动作,以致使断路器脱扣跳闸,这种动作机构通常包括电磁线圈,以及设置在电磁线圈与脱扣轴之间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电磁线圈的剩余电流脱扣动作传递给脱扣轴。应当能理解,配置传动机构不仅是为了传递动作,而且还在于获得脱扣传动所需的多种性能要素,如合适的脱扣力的大小与方向、理想的脱扣速度与灵敏度等,也就是说,通过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可改善动作机构的动作性能。

传统的动作机构通常采用脱扣机构作为传动机构,即剩余电流的脱扣线圈(上述的电磁线圈)先触发动作机构的脱扣机构脱扣,再由该脱扣机构触发断路器中的脱扣件动作,其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的脱扣力,但是由于结构复杂、脱扣动作所涉及的传动环节多,导致脱扣速度缓慢,影响脱扣灵敏度,生产效率 和制造成本不理想。另一种现有动作机构采用脱扣致动件作为传动机构,即剩余电流的脱扣线圈(上述的电磁线圈)先驱动脱扣致动件动作,脱扣致动件的动作再触发断路器中的脱扣件动作,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而缺点是脱扣力小,因为脱扣力因素除了脱扣线圈的电磁力外无其它辅助外力。还有一种现有的漏电保护模块的动作机构,它采用了可转动的脱扣致动件、直线移动的复位件和能驱动复位件向上移动的第一弹性件(压簧),它通过复位件上的第一配合部(凸起部)插入脱扣致动件上的第二推杆上的第二配合部(通孔)的配合,使脱扣致动件在未漏电时保持静止,漏电时由脱扣线圈的牵引件驱动脱扣致动件转动,该转动使得第一配合部的凸起从第二配合部(通孔)内滑出,该滑出使得复位件在第一弹性件(压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使得复位件上的加速脱扣件(第二圆角)抵靠第二推杆,其愿望是通过该复位件向上移动和所述的抵靠,使加速脱扣件(第二圆角)推动第二推杆并带动脱扣致动件向脱扣方向迅速转动,但事实上这一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复位件的向上移动和所述的抵靠,决定了加速脱扣件(第二圆角)推动第二推杆并带动脱扣致动件转动的方向并非所希望的脱扣方向,而是与脱扣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除非还存在未公开的其它结构,这种机构的第一弹性件(压簧)的释放能量对于改善脱扣致动力、脱扣速度或脱扣灵敏度均无法产生任何有益的效果。尤其是这种现有动作机构的脱扣致动件仅靠第一配合部(凸起部)插入第二配合部(通孔)配合的结构来保持静止是不可靠的,因为这种配合不能实现脱扣致动件在未漏电时的可靠定位,当断路器受到震动等冲击时会引起误脱扣动作。此外,这种现有动作机构的脱扣线圈的牵引件与脱扣致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需要牵引件和脱扣致动件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装配调试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灵敏、脱扣迅速且易于制造、装配的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包括固定在断路器的底座2上的脱扣线圈1、枢转地安装在底座2上的杠杆3、可直线移动式安装在底座2上的指示件5、驱动杠杆3向复位方向转动的复位弹簧4,以及驱动指示件5的向外沿着方向F直线移动的储能弹簧,所述的杠杆3包括可绕枢轴6枢转的杆身30以及分别从其杆身30上向外伸展的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第三臂33;第一臂31与所述脱扣线圈1配合且受脱扣线圈1的推动使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第二臂32与脱扣轴7配合且直接带动断路器的脱扣轴7运动致使断路器脱扣;在未产生漏电脱扣时,第三臂33与指示件5接触配合,用于限制指示件5运动且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在产生漏电脱扣时用,第三臂33与指示件5分离且滑动配合,用于加速杠杆3向脱扣方向的转动以及由杠杆3的第三臂33释放对指示件5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的杠杆3的第三臂33的端部一侧设有第三臂凸台333,第三臂凸台333的底面为用于限定指示件5运动的锁定面331,第三臂凸台的333侧面为加速推动杠杆3转动的滑动斜面332,所述的指示件5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臂凸台333配合的第一突出部51,第一突出部51的顶面为与锁定面331配合的扣定面511,第一突出部51的侧面设有与滑动斜面332配合的滑动部512。

优选的,所述指示件5的第一突出部51成圆弧状向下弯曲,扣定面511成弧形,第一突出部51的滑动部512延顶面到底面方向向指示件5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三臂凸台333的滑动斜面332延顶面到底面方向向指第三臂33的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与杠杆3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21和与指示件5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22;在未产生漏电脱扣时,所述的杠杆3的第三臂3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接触,以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并且复位弹簧4的弹力驱使杠杆3与第一限位凸台21接触,以将杠杆3限定在稳定位置;在产生漏电脱扣时,所述的脱扣线圈1的脱扣动作驱动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可使杠杆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分离,同时克服复位弹簧4的反力,并由杠杆3的第三臂33使所述指示件5在自身的储能弹簧作用下从被锁定状态释放;所述的指示件5上的滑动部512可随着被所述 储能弹簧驱动的指示件5向外沿着方向F的移动在杠杆3的滑动斜面332上滑动,同时储能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杠杆3加速向脱扣方向转动,直至杠杆3的第二臂32触碰断路器的脱扣轴7完成脱扣动作,所述的指示件5依靠储能弹簧的弹力与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且将指示件5在脱扣状态下被限定在稳定位置,同时指示件5上的滑动部512与杠杆3上的滑动斜面332接触且将杠杆3限定在稳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指示件5包括杆身50,以及设置在杆身50侧壁上的与所述的杠杆3配合的第一突出部51,设置在杆身50内容装所述储能弹簧的内凹槽54,和设置在杆身50底部的与第二限位凸台22配合的第三突出部53;所述的杆身50与断路器的底座2上的槽孔24安装配合以实现所述杆身50在该槽孔24内的直线移动;所述的第三突出部53成L型,第二限位凸台22设置在杆身50与L型的第三突出部53之间,所述的指示件5在脱扣状态下被限定在稳定位置是通过第三突出部53与底座2的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配合实现的。

优选的,所述的指示件5的杆身50的另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突出部52,所述的底座2上还设有第三限位凸台23,指示件5的第二突出部52与第三限位凸台23受复位操作力驱动相互接触,以将指示件5准确复位到未脱扣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2上还设有固定脱扣线圈1用的前限位凸台25和后限位凸台26,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21设置在前限位凸台25与杠杆3的枢转中心20之间,以使第一限位凸台21能与杠杆3的第一臂31配合,并且第一限位凸台21与复位弹簧4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杠杆3的杆身30上设有用于固定复位弹簧4的定位凸起34,杠杆3的第三臂33上设有与复位弹簧4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凸起35,所述的复位弹簧4套装在杆身30上、并由定位凸起34实现轴向定位,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与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21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杠杆3的第一臂31的端头上设有可与脱扣线圈1的推杆11触碰配合的触碰斜面311;所述的第二臂32包括与杆身30连接的第二臂连接端321、与脱扣轴7配合的第二臂脱扣端322和连接第二臂连接端321与第二臂脱扣端322的第二臂错位端323,第二臂连接端321与第二臂脱扣端322平行设置, 第二臂错位端323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21一侧设有与杠杆3的第一臂31配合的限位平面211,另一侧设有与复位弹簧4的一端配合的限位弧面212。

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通过第三臂与指示件的互锁配合,通过指示件实现动作机构的加速脱扣。通过杠杆的第三臂凸台的锁定面和滑动斜面与指示件的第一突出部的锁定面和滑动部配合使脱扣动作灵敏、脱扣迅速;特别是将第一突出部成圆弧状向下弯曲,以及滑动部、滑动斜面的设置,不仅没有影响第三臂凸台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锁定,而且使得加速脱扣过程平滑顺畅,敏捷。此外通过综合采用设置在断路器的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杠杆3上的锁定面和滑动斜面、设置在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和滑动部的多重匹配结构,并巧妙利用了机构中原有复位弹簧和储能弹簧的弹力,能在脱扣过程中加快杠杆3的转动速度,同时还能使各动作件可靠稳定在脱扣位置或未脱扣位置,整个动作机构动作灵敏、脱扣迅速且易于制造、装配和调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为脱扣状态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为未脱扣状态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底座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杠杆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指示件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为脱扣状态的图1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为未脱扣状态的图2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 路器的动作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或图2,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包括固定在断路器的底座2上的脱扣线圈1、枢转地安装在底座2上的杠杆3、可直线移动式安装在底座2上的指示件5、驱动杠杆3向复位方向转动的复位弹簧4,以及驱动指示件5的向外沿着方向F直线移动的储能弹簧(图中未示出)。结合图3-7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的杠杆3包括可绕枢轴6枢转的杆身30以及分别从其杆身30上向外伸展的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第三臂33;第一臂31与所述脱扣线圈1配合且受脱扣线圈1的推动使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图1和图2所示的坐标的逆时针方向);第二臂32与脱扣轴7配合且直接带动断路器的脱扣轴7运动致使断路器脱扣;第三臂33与指示件5斜面式接触配合,在未产生漏电脱扣时用于限制指示件5运动且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以确保该动作机构稳定在未脱扣状态下,在产生漏电脱扣时用,第三臂33与指示件5分离且滑动配合,用于加速杠杆3向脱扣方向的转动以及由杠杆3的第三臂33释放对指示件5的锁定,以确保该动作机构稳定在脱扣状态。

如图3所示,断路器的底座2沿其轮廓边缘设有壳壁28,壳壁28与底座2围成空腔27,安装在底座2上的脱扣线圈1、杠杆3、复位弹簧4、指示件5和储能弹簧均装在所述的空腔27内。所述的脱扣线圈1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常规执行器件,当被断路器监控的主电路(图中未示出)出现剩余电流时,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控制脱扣线圈1执行脱扣动作,即:脱扣线圈1致使其推杆11弹出;当断路器完成脱扣跳闸后,推杆11在其复位功能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当断路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即动作机构复位时,推杆11始终保持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已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通常具有两个稳定的工作状态。其中一个工作状态通常被定义为脱扣状态,即图1所示的动作机构刚完成跳闸动作的状态,另一个工作状态通常被定义为未脱扣状态,即图2所示的动作机构已恢复到复位位置的状态。在脱扣状态时,虽然脱扣线圈1的推杆11已回到初始位置,但动作机构尚未回到复位状态,指示件5的端头伸出到图3所示的壳壁28外,以指示动作机构处于脱扣状态。在未脱扣状态时,指示件5的端头已缩回,以指示动作机构处于未脱扣状态。动作机构 从未脱扣状态转换到脱扣状态需经历的脱扣过程是由脱扣线圈1致动完成的,而动作机构从脱扣状态转换到未脱扣状态需经历的复位过程需要人为的复位操作完成。在脱扣过程中,现有的动作机构只有脱扣线圈的推杆输出的脱扣力施加到动作机构的致动件上,即只有一个力施加到致动件上,因此致动件的动作速度相对较慢,影响脱扣灵敏度。而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可在脱扣过程中加快杠杆3的转动速度,同时还使各动作件在脱扣状态下或未脱扣状态下,都能处在可靠的稳定位置。

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1至图7给出的实施例所示: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与杠杆3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21和与指示件5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22,所述的杠杆3的第三臂33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指示件5运动的锁定面331和加速推动杠杆3转动的滑动斜面332,所述的指示件5上设有扣定面511和滑动部512;在未产生漏电脱扣时,所述的复位弹簧4的弹力驱使杠杆3与第一限位凸台21接触,以将杠杆3限定在稳定位置,并且杠杆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接触,以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在产生漏电脱扣且当漏电电流达到额定值时,脱扣线圈1动作,从而推动杠杆3绕轴6逆时针转动,直接带动断路器的脱扣轴7运动,使断路器机构解锁,从而使断路器动触点与静触点脱扣。杠杆3逆时针转动时克服复位弹簧4的反力,并使指示件5在自身储能弹簧作用下弹出。此时,脱扣线圈1的脱扣动作驱动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可使杠杆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分离,同时克服复位弹簧4的反力,并由杠杆3的第三臂33使所述指示件5在自身的储能弹簧作用下从被锁定状态释放;所述的指示件5上的滑动部512可随着被所述储能弹簧驱动释放后的指示件5向外沿着方向F的移动在杠杆3的滑动斜面332上滑动,同时储能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杠杆3加速向脱扣方向转动,直至杠杆3的第二臂32触碰断路器的脱扣轴7完成脱扣动作,所述的指示件5依靠储能弹簧的弹力与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且将指示件5在脱扣状态下被限定在稳定位置,同时指示件5上的滑动部512与杠杆3上的滑动斜面332接触且将杠杆3限定在稳定位置。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21一侧设有与杠杆3的第一臂31配合的限位平面211,另一侧设有与复位弹簧4的一端 配合的限位弧面212,当漏电脱扣消失后,指示件5复位,杠杆3顺时针转动时,该限位平面211还可对杠杆3顺时针转动起限位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有益特点是采用了杠杆3结构,它可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最基本的优选方式如前所述的:所述的杠杆3包括杆身30,以及分别从杆身30上向外伸展的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第三臂33;第一臂31与脱扣线圈1配合以输入驱使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的脱扣力;第二臂32与脱扣轴7配合以输出致使断路器跳闸的脱扣动作;第三臂33与指示件5配合,所述的锁定面331和滑动斜面332分别设置在第三臂33的端部。

如图4所示,所述的杠杆3的第三臂33的端部一侧设有第三臂凸台333,第三臂凸台333的底面为用于限定指示件5运动的锁定面331,第三臂凸台的333侧面为加速推动杠杆3转动的滑动斜面332,所述的指示件5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臂凸台333配合的第一突出部51,第一突出部51的顶面为与锁定面331配合的扣定面511,第一突出部51的侧面设有与滑动斜面332配合的滑动部512。指示件5的第一突出部51成圆弧状略微向下弯曲,扣定面511成弧形,第一突出部51的滑动部512延顶面到底面方向向指示件5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三臂凸台333的滑动斜面332延顶面到底面方向向指第三臂33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二臂32包括与杆身30连接的第二臂连接端321、与脱扣轴7配合的第二臂脱扣端322和连接第二臂连接端321与第二臂脱扣端322的第二臂错位端323,第二臂连接端321与第二臂脱扣端322平行设置,第二臂错位端323倾斜设置。第一突出部成圆弧状略微向下弯曲,不仅没有影响第三臂凸台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锁定,而且使得复位更加准确平滑,同时使得加速脱扣过程更加平滑顺畅。所述的杠杆3的第一臂31的端头上设有可与脱扣线圈1的推杆11触碰配合的触碰斜面311。第一臂31与脱扣线圈1的配合具体是指第一臂31与脱扣线圈1的推杆11之间的配合,为了在配合过程中能获得理想的力的传递,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的杠杆3的第一臂31的端头上设有触碰斜面311,它与脱扣线圈1的推杆11触碰配合。通过触碰斜面311的倾斜,可优化推杆11作用于触碰斜面311上脱扣力的作用方向,以使所述的脱扣力推动杠杆3转动的力矩最大。推杆11与触碰斜面311的触碰配合是指:在脱扣过程中,推杆11 与触碰斜面311有接触,并推动触碰斜面311带动推杆11转动,而一旦脱扣动作结束,推杆11自动复位,推杆11与触碰斜面311分离。第二臂32与脱扣轴7的配合也是触碰配合,即:在脱扣过程中,第二臂32与脱扣轴7有接触,并直接推动脱扣轴7驱动断路器脱扣跳闸,而一旦断路器脱扣跳闸,第二臂32与脱扣轴7分离。显然,在此所述的配合不同于通常所述的两个构件之间具有始终接触的连接,这种连接还包括相互联动关系,而在此所述的触碰配合是指两个构件之间接触和分离兼有的关系,并且不能相互联动,即两个构件中之间具有主动和被动关系,主动件(推杆11,第二臂32)用于触动被动件(触碰斜面311,脱扣轴7)动作,而被动件(触碰斜面311,脱扣轴7)不必驱动主动件(推杆11,第二臂32)动作。

本发明的又一个有益特点是采用了指示件5结构,它可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最基本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指示件5包括杆身50,以及设置在杆身50上的与所述的杠杆3配合的第一突出部51,设置在杆身50内容装所述储能弹簧的内凹槽54和设置在杆身50底部的与第二限位凸台22配合的第三突出部53;所述的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和滑动部512分别设置在第一突出部51上,第一突出部51的顶面为与锁定面331配合的扣定面511,第一突出部51的侧面设有与滑动斜面332配合的滑动部512,指示件5的第一突出部51成圆弧状向下弯曲,扣定面511成弧形,第一突出部51的滑动部512延顶面到底面方向向指示件5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第三突出部53成L型,第二限位凸台22设置在杆身50与L型的第三突出部53之间。这里第一突出部51与杠杆3的配合主要是指:在未脱扣状态下,杠杆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接触以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即锁定面331与扣定面511的接触能克服储能弹簧的弹力,使指示件5不能向外方向F移动,同时使储能弹簧保持在储能状态;脱扣过程中,指示件5的滑动部512在杠杆3的滑动斜面332上滑动,通过该滑动,把储能弹簧的弹力传递给杠杆3,以推动杠杆3向脱扣方向转动;在从上述的未脱扣状态转换为脱扣过程的最初过程,杠杆3的转动使锁定面331与扣定面511分离,以使杠杆3释放对指示件5的锁定。所述的指示件5在脱扣状态下被限定在稳定位置是通过第三突出部53与底座2的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 配合实现的;这里第三突出部53与第二限位凸台22的配合主要是指:在脱扣状态(图1所示状态)下,第三突出部53与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以使指示件5在脱扣状态下被限定在稳定位置,或者说防止限制指示件5自动弹出;在未脱扣状态(图2所示状态)下,第三突出部53与第二限位凸台22分离。内凹槽54内容装储能弹簧,储能弹簧可采用压簧,压簧的一端与指示件5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底座2连接,压簧的弹力使指示件5向外方向F(见图7所示)直线移动。所述的杆身50与断路器的底座2上的槽孔24安装配合以实现所述杆身50在该槽孔24内的直线移动;这里杆身50与底座2上的槽孔24的安装配合是指:杆身50安装在槽孔24内,并通过槽孔24与杆身50的滑动配合,使杆身50在槽孔24内可直线移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动作机构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常规零部件(如壳盖、电路控制装置等),但它们都不属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本发明的复位操作包括以下过程:人为向里方向(图7所示的向外方向F的相反方向)按压指示件5,当指示件5到达未脱扣位置时,杠杆3在复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向复位方向(图1和图2所示的坐标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杠杆3上的锁定面331与指示件5上的扣定面511接触,便能将指示件5锁定在稳定位置。为了在复位操作过程中能使指示件5准确到达未脱扣位置,一种可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指示件5的杆身50的另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突出部52,底座2上还设有第三限位凸台23,指示件5的第二突出部52与第三限位凸台23受复位操作力驱动相互接触,以将指示件5准确复位到未脱扣位置。从上操作过程可见,如果不采用第二突出部52和第三限位凸台23的结构,虽然也勉强完成复位操作,但操作极不方便。综上所述,本发明机构的指示件5共设有三个突出部,第一突出部51的作用为:未产生漏电脱扣时,与杠杆3的第三臂33接触配合,限制指示件5的运动;当产生漏电脱扣时,加速推动杠杆3第三臂33,便于指示件5自动弹出,以指示漏电脱扣产生。第二突出部52的作用为:未产生漏电脱扣时,与底座2的第三限位凸台23接触配合,限制指示件5的运动。第三突出部53的作用为:当产生漏电脱扣时,与底座2的第二限位凸台22接触配合,限制指示件5进一步弹出。

本发明的机构的杠杆3上的滑动斜面332具有在沿所述的向外方向F上向指示件5靠近的倾斜角a(参见图7所示),采用倾斜角a的结构是本发明的再一个有益特点。本发明定义的倾斜角a是指:在未脱扣状态到锁定面331与扣定面511分离但指示件5尚未向外方向F移动的瞬间,滑动斜面332在沿所述的向外方向F上向指示件5靠近的倾斜角。所述的倾斜角a越大,则滑动部512在滑动斜面332上滑动所致的杠杆3向脱扣方向(图1和图2所示的坐标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越大,反之越小。

所述的杠杆3可枢转地安装在底座2上的结构可有多种,一种优选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杠杆3上设有枢孔301,底座2上设有枢轴6,枢孔301与枢轴6动配合以使杠杆3可绕枢轴6枢转。与这种结构等同的具体方式可以多种,如:枢孔设置在底座2上,枢轴设置在杠杆3上;或者,杠杆3和底座2上都设有枢孔,枢轴为独立的零件与枢孔配合。

所述的复位弹簧4可采用多种结构方式,一种优选的结构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复位弹簧4为扭簧,它套装在杠杆3的杆身30上,扭簧的一端与底座2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复位弹簧4与杠杆3、底座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有多种,一种优选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杠杆3的第三臂33上设有连接凸起35,杠杆3的杆身30上设有定位凸起34;所述的复位弹簧4套装杆身30上并由定位凸起34实现轴向定位上,复位弹簧4的一端与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21连接,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与杠杆3上的连接凸起35连接。

本发明还有一个有益特点,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底座2上还设有固定脱扣线圈1用的前限位凸台25和后限位凸台26,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21设置在前限位凸台25与杠杆3的枢转中心20之间,以使第一限位凸台21能与杠杆3的第一臂31配合,并且第一限位凸台21还能用于连接复位弹簧4的一端。显然,第一限位凸台21的这种位置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底座2的成型加工和组装调试的优点。当然不排除将第一限位凸台21设置在其它位置,如与第二臂32或第三臂33配合的位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 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