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组合及应用其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37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组合及应用其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按键组合(keyswitch)与键盘,尤指一种利用磁吸力以作为键帽复位驱动力的按键组合以及应用该按键组合的键盘。
背景技术
除了使用触控面板的可携式装置外,就笔记本型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仍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但由于笔记本型电脑薄型化的趋势,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上的键盘亦随之有薄型化的需求。习知的按键内常设置有弹性元件,如橡胶碗体(RiAber Dome)等,以作为按键施力解脱时,键帽复位的弹力来源。然而,习知的弹性元件具有一定的高度,故按键需具有较大的高度空间以容纳弹性元件。换言之,习知的按键中因设置有弹性元件,故会限制键盘的结构尺寸设计,而不利于笔记本型电脑的薄型化趋势。运用磁性件的按键组合技术已被运用于一些按键产品的制作,相关的前案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4453148。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磁吸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的驱动力的按键,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组合包含可上下运动的键帽,其底面具有一空间;支撑板, 其具有两个定位孔洞;开关,位于该支撑板下方;连杆,具有两端分别插置于该两个定位孔洞中,该两端相连于中央受力端;磁性元件,其安置于该键帽的空间中,可随着键帽上、下运动;第一金属板位于磁性元件下方;第二金属板,位于第一金属板下方,以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金属板连结。该磁性元件藉一磁力,吸引该第二金属板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使该按键组合处于断开态(OFF),当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推压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对抗磁力的吸附,使第二金属板致动该开关,而使该按键组合处于导通态(ON)。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键组合,该支撑板具有第一开口,用以当该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推压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对抗该磁力的吸附,使该第二金属板的一端穿过该第一开口而致动该开关。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键组合,该中央受力端安置于第一金属板上,当该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该第一金属板相对于该磁性元件转动一角度。根据一实施例的键盘,包含如上所述的按键组合。在均等性的变化之下,根据另一实施例,该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得以一单独存在的一个金属板取代,只要该金属板能能与磁性元件相互作用,达到创作的功效即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种利用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的按键,以达到键盘薄型化的技术效果。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按键组合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按键组合中键帽100未受力时,其余元件的组合状态图,此时按键组合处于断开(Off)。图3为图1所示按键组合中键帽100受力向下至一死点时,其余元件的组合状态图,此时按键组合处于导通(On)。图4为图2所示状态下的各重要元件关系的剖面图。图5为图3所示状态下的各重要元件关系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1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按键组合10包含可上下运动的键帽 100,其底面具有空间103 ;支撑板105,其具有两个定位孔洞10 与开口 10 ;开关107,位于该支撑板105下方;连杆(含109a与109b)及一对平衡连杆119 ;磁性元件110 ’第一金属板113a,位于磁性元件110下方;与第二金属板11北。键帽100的上方可嵌入印刷铭板101,当组合完成后,按压印刷铭板101,可使键帽 100向下行至一下死点,并致动开关107以及该按键组合10的功能。连杆(含109a与109b)具有两端109a分别插置于该两个定位孔洞10 (或称为轴座,bearing)中,该两端109a相连于中央受力端109b,整体成图1中所示的形状。组合后,磁性元件110是嵌入安置于该键帽100的空间103中,因此可随着键帽 100上、下运动。如其他所有图示所揭露,第二金属板11 位于第一金属板113a下方,以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金属板113a连结。按键组合10未受力时,该磁性元件110藉一磁力,吸引该第二金属板IHb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使该按键组合10处于断开态(OFF)。但当按键组合10受力时致使中央受力端109b受力向下时,则推压该第一金属板113a与该第二金属板 11 对抗磁力的吸附而远离,使第二金属板11 致动该开关107,而使该按键组合10处于导通态(ON)。如图2所示的该第一状态使该按键组合10处于断开态(OFF),此时所有可运动的元件都处于一上死点。如图3所示的该第二状态使该按键组合10处于导通态(0η),此时所有可运动的元件都处于一下死点。为了揭露键帽100下方的元件于上死点状态下的关系,图2为图1所示按键组合 10于键帽100未受力时,其余元件的组合状态图(亦即元件100、101略去未显示)。须说明的是,组合后的任何状态下,磁性元件110是嵌入于键帽100的空间103中。如图2,平衡连杆119的两端分别置入支撑座105上轴座(bearing)的孔洞中,连杆109的两端分别置入定位孔洞10 的孔洞中,磁性元件110吸附有第一金属板113a,第一金属板113a则与第二金属板IHb成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当外力施压于键帽100、或印刷铭板101时,为了揭露键帽100下方元件于下死点状态下的关系,图3为图1所示按键组合10于键帽100受力时,其余元件的组合状态图(亦即元件100、101未显示)。须说明的是,此时磁性元件110是仍是嵌入于键帽100的空间 103中。如图3,与图2不同,平衡连杆119此状态下是约平行于支撑板105,连杆109的中央受力端109b此时为受力向下,第一金属板113a与磁性元件110脱离。详细关系如图4、 图5所示。图4为图2所示状态下的各重要元件(元件100、101、119未显示)关系的剖面图, 须说明的是,此时磁性元件110是嵌入于键帽100的空间103中,按键组合处于断开(Off)。 如图4,连杆109的两端109a分别置入定位孔洞10 的孔洞中,磁性元件110吸附第一金属板113a,第一金属板113a则与第二金属板11 成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此状态下,第二金属板11 的一端IliBbb并未穿过该开口 105a,而未能致动其下方的开关107。图5为图3所示状态下的各重要元件关系的剖面图,如图5,因印刷铭板101与键帽100受力向下行至下死点,连杆109的中央受力端109b因而向下运动至下死点,使第一金属板113a的尾端与底面脱离磁性元件110的吸附。此状态下,第一金属板113a连动第二金属板11北,使第二金属板11 的一端1131Λ穿过该开口 105a,而致动其下方的开关107。 须说明的是,不管是图4或图5的状态下,磁性元件110都是处于键帽100的空间103中, 与键帽100 —起上或下运动。由上述叙述可知,该中央受力端109b安置于第一金属板113a上,当中央受力端 109b受力向下时,第一金属板113a相对于该磁性元件110转动一角度,而使两者脱离。在均等性的变化之下,上述的第一金属板113a、第二金属板11 得以一单独存在的一个金属板代替,只要该金属板能与磁性元件110相互作用,达到创作的功效即可。因此,此类均等性变化的按键组合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运用上述的按键组合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为包含该种按键组合10的键盘,该键盘包含多个此种按键组合10。由上述的说明配合图示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创作所设定的目的,因此具有实用性。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可上下运动的键帽,该键帽的底面具有一空间;支撑板,其具有两个定位孔洞;开关,位于该支撑板下方;连杆,具有可分别插置于该两个定位孔洞中的两端,该两端相连于中央受力端;可随着键帽上、下运动的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安置于该键帽的该空间中;第一金属板,位于该磁性元件下方;第二金属板,位于该第一金属板下方,该第二金属板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金属板连接;其中,该磁性元件藉一磁力吸引该第二金属板处于使该按键组合处于断开态的第一状态;用以致动该开关的该第二金属板于该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推压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对抗该磁力的吸附,而使该按键组合处于导通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具有第一开口,用以当该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推压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对抗该磁力的吸附,使该第二金属板的一端穿过该第一开口而致动该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中央受力端安置于第一金属板上,当该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该第一金属板相对于该磁性元件转动一角度。
4.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组合及应用其的键盘。该按键组合包含可上下运动的键帽,其底面具有一空间;支撑板,其具有两个定位孔洞;开关,位于该支撑板下方;连杆;磁性元件;位于磁性元件下方的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位于第一金属板下方,以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金属板连结。该磁性元件藉一磁力,吸引该第二金属板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使该按键组合处于断开态,当中央受力端受力向下时,推压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对抗磁力的吸附,使第二金属板致动该开关,而使该按键组合处于导通态。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种利用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的按键。
文档编号H01H13/705GK202189709SQ20112027207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陈基煌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