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706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向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的室内覆盖系统中大量使用的全向吸顶天线,现在的产品有两种模式,单锥吸顶天线和双锥吸顶天线,一般要加上金属反射板和天线外壳,但金属反射板、天线外壳与天线的辐射体之间的连接非常复杂,且金属反射板和天线外壳的金属结构材料比较昂贵,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的全向吸顶天线。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辐射体以及与所述辐射体电性连接的馈电电缆,所述辐射体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辐射体包括第一片状结构体和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片状结构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通过至少一连接件连接固定且位设于同一平面。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为第二金属片, 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之间连接有至少一金属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通过至少一连接块连接且构成两个平面。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一片状金属片或是由两个折弯的第三金属片组合构成,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为一片状金属板或是由形状与所述第三金属片相同的两个折弯的第四金属片组合构成。具体地,所述第三金属片组合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四金属片组合成“十”字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电缆为同轴线缆,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所述外导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以对其进行激励。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120°,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120°,且合并成“Y”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的三个夹角均为120°。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与所述底板电联接,以实现直流接地。本实用新型全向吸顶天线的辐射体采用第一片状结构体与第二片状结构体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锥形状的金属体作为天线的辐射体,第一片状结构体与第二片状结构体组合结构更简单,其制作可一体成型,非常方便;片状结构体相对于锥形状的金属体, 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少,大幅度降低辐射体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吸顶天线的成本,为运营商降低工程造价,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辐射体可直接焊接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全向吸顶天线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全向吸顶天线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全向吸顶天线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辐射体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全向吸顶天线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全向吸顶天线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图2、图3、图5,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包括底板12、辐射体13以及与所述辐射体13电性连接的馈电电缆14,所述辐射体13设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辐射体13包括第一片状结构体131和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固定连接的第二片状结构体132。这样,全向吸顶天线1的辐射体13采用第一片状结构体131 与第二片状结构体132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锥形状的金属体作为天线的辐射体, 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第二片状结构体132组合结构更简单,其制作时可一体成型,非常方便;片状结构体相对于锥形状的金属体,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少,大幅度降低辐射体13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吸顶天线1的成本,为运营商降低工程造价,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辐射体13可直接焊接在所述底板12上,连接更加方便。实施例一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通过两个连接件15连接固定且位设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件15以将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的高度在30mm-40mm之间,最佳优选为 35mm,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的高度在50mm-60mm之间,最佳优选为55mm,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之间的间距约为2mm,当然,也可以在保证所述辐射体13的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的将第一片状结构体131增高,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 132降低,或将第一片状结构体131降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增高,其尺寸可相对设计地比较自由。这样,所述吸顶天线1的谐振频率可以在800MHz-2500MHz甚至在更宽的频带内可以使得吸顶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 5,(电压驻波比即驻波的电压峰值与电压谷值之比,理想状态下的比例为1 1)同时,吸顶天线1的最大辐射面的不圆度可以控制在正负2dB以内。(不圆度是指在近圆形的方向图平面上的最大增益方向与最小增益方向的增益差值,一般要求小与IdB或者2dB,不圆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天线覆盖的广度)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为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为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通过所述连接件15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呈倒置梯形和梯形,扁平状,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可根据吸顶天线1设计需求可为实心或部分镂空。所述连接件15为一种塑胶件,以将第一金属片和第一金属片固定,形成一个平面,使得辐射体13在向外辐射信号时其覆盖面最大。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金属体16。 金属体16为一种折弯的金属杆,通过这个折弯的金属杆以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金属杆可以使得吸顶天线有良好的接地作用。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馈电电缆14为同轴线缆,同轴线缆传送电信号,包括内导体141和外导体 142,所述内导体141、所述外导体14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以对其进行激励。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底板12呈圆形或规则多边形,于所述底板12上设有可改善天线驻波比的金属件17,所述金属件17连接所述辐射体13。所述底板12优选为圆形状,其直径在 170mm-190mm之间,优选为180mm,所述金属件17为长条形扁平金属条,结构简单,可直接焊接在所述底板12上,非常方便。增设所述金属件17可进一步保证所述吸顶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5。如图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天线罩11与所述底板12配合将所述辐射体13置设其内,其中所述天线罩11高度约在90mm-100mm之间,优选为95mm。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通过至少一连接块18 连接且构成两个平面。形成两个平面,使得辐射体13在向外辐射信号时其覆盖面扩大。所述连接块18为一种塑胶件,以连接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保持稳固。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是由两个折弯第三金属片133组合构成,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由形状与所述第三金属片133相同的两个折弯第四金属片134组合构成。 更具体地,所述第三金属片133组合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四金属片134组合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三金属片133、所述第四金属片134优选为折弯呈90°,是由于成型最简单,外形也比较美观,不影响室内观赏,但本实施例中不仅仅局限于90°,所述第三金属片 133、所述第四金属片134折弯为在0° -360°之间皆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三进一步地,结合图3、图4并具体参见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向吸顶天线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为一片状金属片以替代两个折弯第三金属片133,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由形状与所述第三金属片 133相同的两个折弯第四金属片134组合构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为一片状金属板以替代两个折弯第四金属片134,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 131是由两个折弯第三金属片133组合构成,也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0032]实施例四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 120°,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120°,且合并成“Y”字形结构, 其中,重叠部分的多余材料在保证联接可靠的情况下可以去掉。以及“Y”字形结构的三个夹角均为120° ;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131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132与所述底板 12电联接,以实现直流接地。增设所述金属件17可进一步保证所述吸顶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 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辐射体以及与所述辐射体电性连接的馈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辐射体包括第一片状结构体和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片状结构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通过至少一连接件连接固定且位设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为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之间连接有至少一金属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通过至少一连接块连接且构成两个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为一片状金属片或是由两个折弯的第三金属片组合构成,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为一片状金属板或是由形状与所述第三金属片相同的两个折弯的第四金属片组合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片组合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四金属片组合成“十”字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120°,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沿垂直面上的中线折弯成120°,且合并成“Y” 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的三个夹角均为1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与所述底板电联接,以实现直流接地。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电缆为同轴线缆,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所述外导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体以对其进行激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天线罩、底板、辐射体以及与所述辐射体电性连接的馈电电缆,所述天线罩与所述底板配合将所述辐射体置设其内,所述辐射体包括第一片状结构体和与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片状结构体。辐射体采用第一片状结构体与第二片状结构体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锥形状的金属体作为天线的辐射体,第一片状结构体与第二片状结构体组合结构更简单,其制作可一体成型,非常方便;片状结构体相对于锥形状的金属体,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少,大幅度降低辐射体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吸顶天线的成本,为运营商降低工程造价,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辐射体可直接焊接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H01Q1/36GK202259668SQ2011203348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吴进波, 梅连军, 黄冠宇 申请人:深圳市华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