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96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经由电磁场信号与对方侧设备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所利用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其利用正在扩大的RFID系统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间或便携式电子设备与读写器为了进行通信,而在各设备搭载通信用的天线。专利文献I公开了这些天线中的搭载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天线。图I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1与读写器间接近时的通信的状况的图。在图I的示例中,从读写器的收发天线部26所辐射的电磁波中,一部分的磁场H由于 受到终端主体22内的蓄电池包25等的金属物的影响而受到反射、吸收等所引起的衰减作用。金属层30较天线模块10的通信面CS而配置在电磁波的入射侧。在该金属层30的表面,由于外部磁场的施加而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由此而产生的磁场Hl使得在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产生感应电流。在该示例中,金属层30按照覆盖天线线圈15的一部分的方式而与天线模块10接近且对置地配置,由此,经由在金属层30所发生的磁场成分H1,而在读写器的收发天线部26与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之间进行感应耦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6-270681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图I所示的天线装置是为了消除在与通信对方侧的天线之间的距离极为接近时,因天线彼此的中心间的位置偏离大小的不同而通信特性较大地发生变动这样的问题。为了消除便携式信息终端21侧的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与读写器侧的收发天线部26进行链接(interlinkage)的磁通被筐体内蓄电池包25等的金属物所屏蔽,用于感应该磁通而设置了金属层30。由此,由于所述蓄电池包25等的屏蔽物的位置关系并不一定获得较大的效果。并且,在天线装置距离通信对方侧的天线为离开的状态下,由于扩大通信距离,所述金属层30并不一定有效地作用。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相对于通信对方侧的天线而相对地进行小型化,也可稳定地进行通信且使可通信最大距离增大的天线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具备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
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其中,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按照通过对线圈导体中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磁场进行屏蔽的方式在增强器电极中流动电流。而且,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周围中流动的电流通过狭缝部周边而在增强器电极的外周围进行流动。另外,与增强器电极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相同方向而在导体层中感应电流。由此,能够使通过馈电线圈、增强器电极以及导体层所产生的磁场增强,能够扩大通信距离。


图I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1与读写器间接近时的通信的状况的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㈧是具备天线装置10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俯视图,图3的⑶是其通信终端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分别表示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boosterelectrode)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图5的(A)、图5的⑶是表示磁性体片6相对于接地基板5的位置关系和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层叠了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以及接地基板5的状态下各部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的分解立体图。
图9的(A)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图9的(B)是天线装置104的正视图。
图10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分别表示作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分别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参照图2 图6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图2是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具备天线装置10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该通信终端装置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模块例如用在FeliCa(注册商标)等的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 :近距离通信)中,其利用中心频率13. 56MHz的HF带。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1按照上层至下层的顺序,依次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booster)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天线装置101是这些的层叠体。馈电线圈8是在作为矩形板状的绝缘基材的柔性基板80形成旋涡状的线圈导体81而得到的。线圈导体81按照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CW的漩涡状而形成。通过具有线圈开口部CW,而能够理想地使磁场进行辐射。在柔性基板80形成有用于将线圈导体与外部电路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另外,线圈导体81的卷绕数(圈数)根据所需电感而确定。也可以只有一圈。在该情况下,仅成为环状的线圈导体。另外,可以是在一个平面上所形成的单层线圈,也可以是形成了多个层的层叠线圈。增强器电极片7由绝缘基材70与其上面形成的增强器电极71构成。增强器电极71为“C”字型的导体膜,且与馈电线圈8对置地配置。在俯视下,增强器电极片7具有与线 圈导体81重叠的导体区域、与线圈开口部CW重叠的导体开口部(非导体区域)CA、以及连接在导体区域的外缘与导体开口部CA之间的狭缝部SL1。磁性体片6例如是呈片状成形的铁素体。如后面所详述,该磁性体片6按照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略大的区域的方式与增强器电极片7相重叠。接地基板5由绝缘基材50与其上面所形成的接地电极51构成。接地电极51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导体层”相当。作为接地基板5,能够利用设置于通信终端装置的筐体内的印刷布线板,作为接地电极51,能够利用原设置在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极。如图3(A)、图3(B)所示,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的层叠体被配置为靠近接地基板5的一方的短边的中央。馈电线圈8按照其线圈导体81包围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方式而配置在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如此,线圈导体81按照包围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方式进行配置时,在俯视下,线圈导体81与增强器电极71重叠的区域变大,能够使馈电线圈8与增强器电极71之间的耦合变得更强。优选与线圈导体81的形状相匹配地设计增强器电极81的形状。另外,馈电线圈8与增强器电极71在俯视时按照线圈导体81的开口部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至少一部分进行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即可。磁性体片6在俯视下按照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略大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即,增强器电极71具有与磁性体片6重叠的区域(开口部CA或 狭缝SLl的周围)以及不与磁性体片6重叠的区域(外缘)。图4是分别表示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其中,这些电流是在层叠了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以及接地基板5的状态下的电流。如图4所示,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电流EC3时,想要由线圈导体81所产生的磁通与增强器电极71链接,所以,为了阻碍该磁通,在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产生与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电流(感应电流)。在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流动的电流通过狭缝部SLl的周围,按照沿着增强器电极71的周围的方式,也就是说按照围绕增强器电极71的外缘而流动。通过沿着增强器电极71的周围而流动电流,磁场的辐射区扩大,增强器电极71实现作为使磁通环路增大的增强器的作用。如此,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与增强器电极71主要以磁场而进行耦合。一方面,磁性体片6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略大的区域。由此,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以及狭缝部SLl的两侧旁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几乎不与接地电极51链接。换而言之,磁性体片6按照从接地电极51看不到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的方式而隐藏。S卩,在接地电极51几乎不流动由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以及狭缝部SLl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电流。 另一方面,在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沿着增强器电极71的外缘而流动的电流EC22、EC23、EC24的感应电流EC58、EC57、EC56分别流动。伴随于此,在接地电极51的周围,接续电流EC56、EC57、EC58,电流EC51、EC52、EC53、EC54、EC55进行流动。即,以电流EC51 — EC52 — EC53 — EC54 — EC55 — EC56 — EC57 — EC58的路径而产生电流环路。通过该电流环路,能够使磁场的辐射区更进一步扩大,使磁通环路更进一步增大。如此,增强器电极71与接地电极51主要以磁场进行耦合。假设没有磁性体片6时,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以及狭缝部SLl的两侧旁所流动的电流的感应电流将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这些感应电流是在与增强器电极71的周围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附近且以逆方向而流动的电流,由此,磁场相互抵消,图4所示的电流EC56、EC57、EC58非常小,因此,接地电极51的周围中流动的电流EC51、EC52、EC53、EC54、EC55也将非常小。在本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配置磁性体片6,不会产生上述磁场抵消现象,在接地电极51的外周而流动大的电流。另外,磁性体片6在俯视下朝着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向狭缝部的延伸方向而突出,由此,确实可靠地阻止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部SLl的两侧旁流动的电流与接地电极51之间的耦合,能够确实可靠地使狭缝部SLl的两侧旁流动的电流的感应电流不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如上所述,在该接地电极51所要流动的、狭缝部SLl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的感应电流是与电流EC56、EC57、EC58呈相反方向流动的电流。因此,磁性体片6能够更确实可靠地阻止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部SLl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的感应电流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换而言之,能够防止产生围绕接地电极51的端缘的电流,能够在增强器电极71的外周流动较大的电流。图5 (A)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磁性体片6相对于接地基板5的位置关系。图5 (B)是其比较例。如图5⑶所示,在俯视下,磁性体片6处于接地电极51的周缘的内侧时,沿着磁性体片6的周围而流动的电流按照描画电流EC56 — EC57 — EC58 — EC59的环路的方式而流动。S卩,流动捷径电流(shortcut current)。针对于此,如图5 (A)所示,在俯视下,磁性体片6朝着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至狭缝的延伸方向,从接地电极 51的端缘起以突出量T达到远处时,上述捷径得以阻止,在接地电极51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EC51、EC52、EC53、EC54、EC55变大。这是在接地电极51与磁性体接近时,该部分的电感成分变大的缘故。即,避开该电感成分高的区域,以较大地围绕接地电极的周围的路径来流动较大的电流EC51、EC52、EC53、EC54、EC55的缘故。另外,磁性体片6也可以朝着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至狭缝的延伸方向而正好达到接地电极51的端缘的情形。可以在考虑了对接地电极51贴合磁性体片6的贴合位置精度的情况下确定突出量T。图6是表示层叠了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以及接地基板5的状态下各部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如图6所示,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71的主要部(狭缝部SLl的两侧旁以外)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朝向相同方向,由这些电流而产生的磁场进行相加(各电流相互不抵消)。由此,与单独馈电线圈8的情况相比较,以及与馈电线圈8和增强器电极片7的组合相比较,能够进一步获得更高的天线增益。图3(B)中的曲线DG是表示天线装置101的指向特性的辐射磁场强度的图案(pattern)。如此,其指向性在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SLl所进入的方向上变大,从接地电极51的中央来看,向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以及磁性体片6的层叠体的配置方向的倾斜方向,指向性的中心发生倾斜。这是由于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强度分布较接地电极51的中央而集中于靠近所述层叠体的配置位置的缘故。这是由于不仅从接地电极51所产生的磁场,而且从线圈导体81以及增强器电极71所产生的磁场也对辐射做出贡献的缘故。由此,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SLl按照朝向便携式电话终端的筐体的前端部的方式进行配置时,适于使便携式电话终端彼此倾斜地接近而进行通信的使用方法。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磁性体片6在俯视下按照与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略大的宽范围进行重叠的方式来进行设定,但也可以按照正好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重叠的方式来设置磁性体片。另外,增强器电极71的外周围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在观察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的强度分布时,在外周围与内周围(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的大致中间位置产生电流0(零)的线。理想的是,按照磁性体片6的外周沿着该电流0的线的方式来确定磁性体片6的大小与位置即可。
如此,增强器电极71在俯视下由于具有与磁性体片6不重叠的区域(耦合区域),能够实现增强器的作用。另外,在本发明中,接地电极(导体层)51、增强器电极71、线圈导体81的任意一个作为辐射元件而发挥功能,但主要的辐射元件是导体层。
《第2实施方式》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的分解立体图。图7所示的天线装置102按照从上层至下层的顺序而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天线装置102是这些的层叠体。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1相比较,磁性体片6的形状不同。在图7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磁性体片6重叠于增强器电极片7时的位置。磁性体片6不仅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重叠,而且扩大至通过狭缝部SLl所分断的外周位置中流动的区域,即电流EC21、EC25所流动的范围。通过该构造,在接地电极51几乎不流动电流EC21、EC25的感应电流。在该接地电极51要流动的、电流EC21、EC25的感应电流是向与其他的电流EC51、EC52、EC53、EC54、EC55相反方向流动的电流。因此,通过磁性体片6阻止增强器电极71的电流EC21、EC25的感应电流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天线增益。《第3实施方式》图8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的分解立体图。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3按照从上层至下层的顺序而具备增强器电极片7、馈电线圈8、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天线装置103是这些的层叠体。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1相比较,增强器电极片7与馈电线圈8的位置关系相反。如此,增强器电极片7与磁性体片6之间可隔着馈电线圈8。即,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的周围以及狭缝部SLl的两侧旁所流动的电流被磁性体片6所屏蔽,仅增强器电极71的外周围所流动的电流实质被接地电极51感应。另外,由于磁性体片6比馈电线圈8大,从接地电极51无法看到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即,磁性体片6对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进行隐藏。由此,能够防止无效的(逆方向的)感应电流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第4实施方式》图9 (A)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图9⑶是天线装置104的正视图。在该示例中,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的层叠体配置在接地基板5的大致中央。朝着从增强器电极片7上所形成的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向狭缝部SLl的延伸方向,配置磁性体片6。该磁性体片6的前端达到接地基板5的一方的长边的中央。与第I实施方式的图3(A)、图3(B)所示的例的不同在于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的层叠体配置在接地基板5的大致中央,以及伴随于此,磁性体片6至接地电极51的端缘为止相对较长地延伸。另外,按照不使磁性体片6极端变长的方式,将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部SLl设为朝向接地基板5的长边方向。图9(B)的曲线DG是表示天线装置104的指向特性的辐射磁场强度的图案。如此,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以及接地电极51成为以接地电极51的中央为中心的大致旋转对称形,所以,指向性的中心朝向接地电极51的法线方向。这样的指向特性适于正对读写器的天线来进行利用的使用方法。《第5实施方式》图10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的分解立体图。图10所示的天线装置105按照从上层至下层的顺序而依次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天线装置105是这些的层叠体。与第I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1相比较,磁性体片6的形状不同。图10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磁性体片6重叠于增强器电极片7时的位置。磁性体片6与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重叠,但与狭缝部SLl重叠的部分的幅宽变窄。
另外,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以及磁性体片6的组合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配置在从接地电极51的边缘向中央方向偏离的位置。通过该构造,电流EC21、EC25的感应电流EC61、EC57在接地电极51中流动。由于磁性体片6与狭缝部SLl重叠的部分的幅宽变窄,所以,在磁性体片6的所变窄的部分的两侧旁流动电流 EC56、EC62。如此,以电流 EC51 — EC52 — EC53 — EC54 — EC55 — EC56 — EC57 —EC58 — EC59 — EC60 — EC61 — EC62的路径而产生电流环路。通过该电流环路,磁场的辐射区扩大,能够使磁通环路变大。《第6实施方式》关于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参照图11 图13进行说明。图11是分别表示作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构造自身是与第I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情形相同,但是,在磁性体片6的电流屏蔽效果较弱的情况下,图11中,会出现以虚线所示的捷径电流EC58流动这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所形成的一部分磁场被抵消,所以会导致特性劣化。图12是分别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对于接地电极51,在屏蔽图11所示的电流EC58的位置以及朝向,设置有狭缝部SL2。通过该构造,能够可靠地阻止捷径电流EC58。图13是天线装置106的俯视图。如该图13所示,接地电极51的狭缝部SL2优选按照沿增强器电极71的狭缝部SLl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并且通过与狭缝部SLl重叠的位置。另外,狭缝部SL2的长度L优选为狭缝部SL2的前端位于导体开口部CA内侧的长度。图13中的尺寸min是狭缝部SL2的最短尺寸的示例,尺寸max是狭缝部SL2的最长尺寸的示例。如此,在接地电极51形成狭缝部SL2时,能够使必要的感应电流产生,并且,能够可靠地阻止捷径电流。另外,能够通过磁性体片的形状来使天线装置的指向特性进行变化。另外,也能够通过调整狭缝部SLl的形成位置、幅宽/长度来使天线装置的指向特性进行变化。在狭缝部SLl中,电位差较大且磁场较强地辐射,所以,通过变更狭缝部的形成位置,则能够使指向特性发生变化。另外,例如,通过减小狭缝部SLl的幅宽或增长长度,能够提高指向特性。
另外,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CA与狭缝部SLl也可具有相同的幅宽。另外,磁性体片并不限于单体的烧结铁素体板,可对烧结磁性体的两面,以柔性基板粘合用两面粘贴片以及保护用单面粘着片进行叠层后,将烧结磁性体分割为多个小片来进行使用。另外,并不限于烧结磁性体,也可以是铁素体与树脂的复合体或金属磁性体。以上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中心频率13. 56MHz的HF带的天线装置,本发明也可适用于HF带以外的频带。例如,可适于利用了 900MHz频带的UHF带的RFID标签用的天线。在该情况下,馈电线圈的线圈导体与增强器电极、以及增强器电极与接地电极主要以电磁场进行耦合。 另外,馈电线圈与增强器电极的配置位置也可以是相反的关系。标号说明CA...导体开口部CW...线圈开口部SLU SL2...狭缝部5. 接地基板50. 绝缘基材51.接地电极(导体层)6.磁性体片(磁性体层)I...增强器电极片70. 绝缘基材71...增强器电极8...馈电线圈80...柔性基板81...线圈导体101 106...天线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 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 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 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增强器电极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具有不与所述磁性体层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朝着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至狭缝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增强器电极而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朝着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至狭缝部的延伸方向,达到所述导体层的端缘或达到相对于端缘的更远处。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按照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磁性体层以及所述导体层的顺序对置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经由电磁场或者磁场而耦合,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经由电磁场或磁场而I禹合。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经由电磁场或磁场而耦合。
8.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 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 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 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 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
全文摘要
天线装置(101)按照从上层至下层的顺序而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馈电线圈(8)由在柔性基板(80)上形成漩涡状的线圈导体(81)而得到。增强器电极片(7)由在绝缘基材(70)上形成增强器电极(71)而得到。在俯视下,增强器电极(71)具有与线圈导体(81)重叠的导体区域、与线圈开口部(CW)重叠的导体开口部(CA)、连接在导体区域的外缘与导体开口部(CA)之间的狭缝部(SL1)。磁性体片(6)按照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1)略大的区域的方式与增强器电极片(7)重叠。
文档编号H01Q1/24GK102714355SQ2011800069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2日
发明者加藤登, 用水邦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